《汉语史》第四讲讲义.ppt_第1页
《汉语史》第四讲讲义.ppt_第2页
《汉语史》第四讲讲义.ppt_第3页
《汉语史》第四讲讲义.ppt_第4页
《汉语史》第四讲讲义.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汉语史 第四讲 等韵学 一 等 呼 1 古人对韵母的分析大致从三个方面着眼韵头韵腹 兼及韵头 韵尾 从韵头方面分析韵母 从韵头方面 把所有的韵母分为不同的 呼 呼 指韵母结构中主要元音之前有没有韵头而言 宋元时代对韵母的分析 从韵头方面着眼 当时的人们把所有的韵母分为开口和合口两类 在宋 元等韵图中 韵头或韵腹是 u 的韵母 叫合口 韵头或韵腹不是 u 的韵母 叫开口 在宋元时代 充当韵头的介音只有 i u 两种 后代的 y 介音是由 i 和 u 两音结合演变而成 从韵头方面分析韵母 到了清代等韵图中有了 四呼 说 凡是没有介音 而韵腹又不是 i u y 的韵母 叫开口呼 韵腹是 i 和以 i 为韵头的韵母是齐齿呼 韵腹是 u 和以 u 为韵头的韵母是合口呼 韵腹是 y 和以 y 为韵头的韵母是撮口呼 四呼 的名称是清初潘耒在 类音 中所定 从韵腹 兼及韵头 方面分析韵母 对韵母中韵腹 兼及韵头 的分析 古人叫做分等 共分为四等 等 即等第 为区别韵母的洪细即大小高低而设 江永 音学辨微 音韵有四等 一等洪大 二等次大 三 四等皆细 而四尤细 洪音是指舌位较低较后的元音 发洪音时 口部共鸣腔较大 听起来声音响一些 a 细音是指舌位较高较前的元音 发细音时 口部共鸣腔较小 听起来声音较尖细 i y e 今天看来 是根据韵母中主要元音及介音发音状况的差异而划分的类别 一 二等 即洪音 是没有 i 介音的韵母 所以声音大 三 四等 即细音 是有 i 介音的韵母 所以声音细 寒 删 仙 先 寒删仙先 n an i n ien 一等二等三等四等比较寒 删 仙 先韵 韵腹变化情况 比 a 稍后一些 a 比 稍后稍低 而 比 e 又要稍后稍低些 比较起来 e 最前最高 所以 发音时 寒韵洪大 删韵次大 仙韵细一些 先韵最细 从韵头来看 寒韵 删韵没有 i 介音 仙韵 先韵有 i 介音 所以 寒韵 删韵是一二等洪音 仙韵 先韵是三四等细音 再细分 一等的主要元音靠后 故口腔共鸣大 所以声音洪亮 二等的主要元音稍前 即 舌面 稍高 口腔共鸣小于一等 所以是第二大 次大 三等的主要元音同一等 但有i介音 所以不如一 二等洪亮而为细 四等的主要元音因为有i介音而比二等更靠前 即 舌面 更高 口腔共鸣最小 所以 尤细 总之 介音是区别 等 和 呼 的杠杆 早期即宋元时代用介音i区分 等 用u区分 呼 晚期即明清时代用介音i和主要元音这两个标准划分等 用i u 分别划分 呼 在宋元等韵图里 用四个横格表示韵母的四个等 即所谓一二三四等 开口和合口都可以有四等 二 摄 摄 是等韵学家为归纳韵母类别而使用的术语 把一些音值相近的韵合成一个类别 称为 摄 宋元的等韵图把 广韵 206韵进行归并 韵腹相同或相近 韵尾发音部位相同的归为一类 十六摄 通 江 止 遇 蟹 臻 山 效 果 假 宕 梗 曾 流 深 咸 十六摄 1 通摄 东冬钟2 江摄 江3 止摄 支脂之微4 遇摄 鱼虞模5 蟹摄 齐佳皆灰咍祭泰夬废6 臻摄 真谆臻文欣魂痕7 山摄 元寒桓删山先仙8 效摄 萧宵肴豪 9 果摄 哥戈10 假摄 麻11 宕摄 阳唐12 梗摄 庚耕清青13 曾摄 蒸登14 流摄 尤侯幽15 深摄 侵16 咸摄 覃谈盐添咸衔严凡 三 转 转 本来是悉昙中的术语 在一行里用元音轮流跟一个辅音拼 在一章里用辅音轮流跟一切元音拼 就叫转 转 是 辗转 的意思 就是指的声母和韵母辗转相拼 拼出一个个字音来 四 等韵图 1 什么叫等韵图 简称韵图 是用汉字编排的声韵调配合表 2 等韵图产生的年代 韵图大约产生于唐末五代时期 盛行于宋元明清 宋元时代的韵图属于前期 明清时代的韵图属于后期 前期韵图与后期韵图的体例有所不同 但编纂原理是一样的 五 等韵学概说 概括地说 等韵学是唐代兴起的 以音节表为主要方式 系统地分析汉语语音的一门学科 是传统音韵学的一个分支 是分析汉语声 韵 调音理的科学 具体地说 等韵学研究汉语声母的发音部位 发音方法和声母系统 等韵学研究汉语韵母的结构及其变异 音节表 等韵图 为其主要表现方式 从定名来说 古人用 七音 分析声母的发音部位 所以等韵学又称 七音学 由于古人以 等 说韵 故等韵学又称 等韵学 一 等韵学对声母的研究 概括说来是三句话 以 字母 表示汉语的声母 以 五音 或 七音 分析声母的发音部位 以 清浊 分析声母的发音方法 1 字母 字母 名称是唐代佛门信徒受梵文佛经的影响 从梵文中翻译过来的 唐代汉语的声母有30个 到宋代 又增加了 非 敷 奉 微 床 娘 6个字母 遂成 三十六字母 这 三十六字母 大体反映了唐 宋时汉语标准语的声母系统 2 五音 七音 五音 是等韵学家描写声母发音部位的术语 指唇音 舌音 齿音 牙音 喉音五类 注意 牙音 实为舌根音 齿音 指齿头音 在 五音 基础上又分出半舌 半齿音两类而总称 七音 唇音分重唇音 帮组 轻唇音 非组 舌音分舌头音 端组 舌上音 知组 齿音分齿头音 精组 正齿音 照组 牙音即舌根音 见组 喉音 晓 匣 影 喻 半舌音 来 半齿音 日 3 清 浊 清 浊是等韵学家分析辅音声母发音方法时用的术语 清 指发音时声带不颤动的辅音声母 因其音清而高 故称清声母 浊 指发音时声带颤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