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綦江区三江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_第1页
重庆市綦江区三江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_第2页
重庆市綦江区三江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_第3页
重庆市綦江区三江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_第4页
重庆市綦江区三江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民解放军百万 大军横渡长江 作者简介 毛泽东 1893 1976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军事家 思想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国家主席 中国人民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他的讲话稿收在 毛泽东选集 共五卷 里 他的诗词收在 毛泽东诗词文集 里 他撰写的新闻 收在 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 里 背景材料 一九四九年初 淮海 辽沈 平津三大战役结束 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 但国民党反动派依然负隅顽抗 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月的苦心经营后 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 4月21日 毛泽东和朱德立即发布了 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 22日2时 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撰写的消息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 报道了中路军战况 22日夜 毛泽东又写了这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文体知识 新闻 又称消息 是报纸最常用的文章样式 它用事实说话 及时报道最新发生的有社会价值的事实 从广义上讲 包括 消息 通讯 报告文学 从狭义上讲 就是指消息 新闻六要素 人物 时间 地点 事件发生的原因 经过 结果 三特征 五结构 六要素 正确理解消息的结构 标题 包含引标 主标 副标 一篇消息可以三标齐全 可以没有主标或副标 但不能没有主标 导语 是消息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 它扼要地揭示消息的核心内容 主体 是消息的躯干 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 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背景 指的是消息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注意 背景和结语可以暗含在主体里 消息的特征 真实性 内容真实准确 不能虚构或夸张 时效性 报道迅速及时 简明性 简明扼要 注意 消息不是 纯客观 的报道 它要把作者的立场 观点 思想感情融入其中 因此 消息一般以记叙为主 也可适当穿插议论 课文朗读 听范读课文 初步熟悉课文 人民解放军渡江情景 思考题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这则新闻的内容 读新闻要抓住记叙的六要素 即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发生的原因 经过 结果 作为读者 你能在看了这则新闻后找出它的六要素吗 请概括出来 你从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西起九江 不含 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 人民解军为打倒蒋介石 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 芜湖线 三十万人全部渡过 占领长江南岸 西路军三十万渡过三分之二 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 东路军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 经过整天激战 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 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 时间 地点 人物 发生的原因 经过与结果 问题讨论 请找出本文的导语和主体 说说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概括了全文 主体可分为哪几个层次 它们之间的关系又是如何衔接的呢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 冲破敌阵 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 不含 东至江阴 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20日夜起 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 芜湖线 渡至繁昌 铜陵 青阳 荻港 鲁港地区 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 21日下午五时起 我西路军开始渡江 地点在九江 安庆段 至发电时止 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 3 余部23日可渡完 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 殷家汇 东流 至德 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 正向南扩展中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 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 毫无斗志 我军所遇之抵抗 甚为微弱 此种情况 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 锐不可当 另一方面 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 有很大关系 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 不想再打了 听见南京拒绝和平 都很泄气 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 不起丝毫作用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 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 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我东路35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所有预定计划 都已实现 至发电时止 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 余部23日可以渡完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 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 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占领扬中 镇江 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 并控制江阴要塞 封锁长江 我军前锋 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导语 主体 议论句 分析原因 承上启下句 九江 江阴 安庆 芜湖 中路军 西路军 东路军 35万 30万 35万 课文分析 1 标题 简洁 概括 其中 百万 横渡 二词气势磅礴 胜利豪情跃然纸上 表现了人民解放军无坚不摧的力量和压倒一切敌人的气势 2 电头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交代了通讯社名称 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 电头的作用 表明材料真实 报道及时 著名通讯社名称 新华社 中国 美联社 美国 路透社 法国 塔斯社 俄罗斯 共同社 日本 课文分析 3 导语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 冲破敌阵 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 不含 东至江阴 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 从渡江人数 战线及渡江区域三个方面总领全文 不含 是 不包括 的意思 用在表明地点的句子内 语意明确 不发生歧义 因为当时 九江 还没有解放 西起九江 东至江阴 为什么不宜改为 东起江阴 西至九江 答 这样才与主体部分介绍西 东两路大军渡江情况的顺序相吻合 课文分析 4 主体 详述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经过 并指出我军渡江胜利的重要意义 一层 写中路军渡江情况 二层 写西路军渡江情况并加以评论 三层 写东路军渡江情况 1 为什么先叙述中路军 2 东路与西路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 为什么先说西路军 再说东路军 3 找出本文的议论句 看看它属新闻结构的哪个部 此种情况 都很泄气 属 背景 部分 揭露了敌军溃败的原因 突出了我军的英勇善战 大长了我军士气 灭掉了敌人的威风 突出了文章中心 质疑析疑 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 中路军和西路军都从时间说起 层次分明而又紧相衔接 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 敌军抵抗甚为微弱 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 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 合在一起 可以议一议 最后说东路激战 文势也涌起高潮 分 有什么表达效果 上述议论 作者主要抓住哪一方面来论述的 论述的作用意义是什么 主要抓住第二方面来论述 作用意义 把少数战犯同广大官兵相区别 以争取多数 孤立少数 瓦解敌军 同时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定和平协定 是我军发起渡江战役的直接原因 此处着重评论这一点 更有力地证明了我军发动渡江战役在政治上是完全正确的 课文分析 主体部分先写西路军后写东路军的主要原因是 A 长江是自西向东流的 B 西路军在东路军之前渡江 C 为了详写东路军 D 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 D 最能反映国民党广大官兵厌战情绪的句子是 答 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 不想再打了 听见南京拒绝和平 都很泄气 听见南京拒绝和平 都很泄气 一句中 能把 南京 改为 蒋介石政府 吗 不能 因为当时蒋介石已下野 李宗仁出任代总统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 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此句中的 不料 在文中表现了我军的 同时又是对敌人的强烈的 神勇 嘲讽 本文是抓住 横渡长江 来写的 与 横渡 的 渡 有关的词语有哪些 与敌我双方交战情况有关的词语有哪些 1 冲破 渡至 渡过 渡完 等 2 我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