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2 谈谈你对碳酸钠的认识 3 第六章氨碱法生产纯碱 任务一石灰石的煅烧与石灰乳的制备任务二盐水的制备任务三精盐水的氨化任务四氨盐水的碳酸化任务五重碱过滤与煅烧任务六氨的回收任务七氨碱法总流程及纯碱工业发展趋势 4 一 纯碱的性质和用途Na2CO3 纯碱 苏打 碱灰 1 7 10三种水合物 分类 超轻质 轻质 重质纯碱 化学性质 强碱性 高温分解 易生成氧化钠 用途 纯碱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其年产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国家化学工业的发展水平 自2003年起 我国纯碱工业在世界上稳居6个第一 引言 小苏打是什么 5 6 二 工业生产方法生产历史 天然碱 草木灰 1791年路布兰法 1861年氨碱法 苏维尔法 1942联合制碱法 侯德榜 一 路布兰法化学反应 2NaCl H2SO4 Na2SO4 2HClNa2SO4 2C Na2S 2CO2Na2S CaCO3 Na2CO3 CaS缺点 原料利用低 质量差 成本高 间歇生产 7 二 氨碱法苏维尔 比利时人 原料 食盐 石灰石 焦炭 氨 优点 原料来源方便 质量好 成本低 连续生产 生产过程 石灰石煅烧 盐水制备 氨盐水制备及碳酸化 重碱的分离及煅烧 氨回收 8 氨碱法原则工艺流程 9 三 联合制碱法 侯德榜 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1942年提出了完整的工业生产方法 1961年在大连建成了我国第一座联碱车间 现在已经成为制碱工业的主要技术支柱和方法之一 原料 食盐 氨 二氧化碳 产品 纯碱 氯化铵 优点 原料利用率 质量好 成本低 连续生产 10 联合法原则工艺流程 11 任务一石灰石煅烧及石灰乳制备 一 石灰石煅烧作用 产物二氧化碳用于氨盐水碳化 生石灰消化后回收氨 1 煅烧反应式CaCO3 s CaO s CO2 g H 0C s O2 g CO2 g H 02 操作指标温度 940 1200 窑气中CO含量小于0 6 O2含量小于0 3 理论上 窑气中CO2含量为44 2 但一般在40 左右 12 3 设备 混料竖式窑 将石灰石及燃料预热并干燥 以回收窑气余热 提高热效率 完成石灰石的煅烧 预热进窑的空气使石灰石冷却 预热区 25 煅烧区 50 冷却区 25 13 二 石灰乳的制备 一 石灰乳制备的原理1 消化反应CaO s H2O l Ca OH 2 s H 0MgO s H2O l Mg OH 2 s H 0放热反应 2 四种产品 根据加入水的量 水少量水稍多水适量水过量 消石灰 细粉末 石灰水 溶液 石灰乳 悬浮液 氨回收需要 石灰膏 稠厚 14 任务二盐水的制备 一 饱和食盐水的制备氨碱法用的饱和盐水可以来自海盐 池盐 岩盐 井盐和湖盐等 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的变化不大 在室温下为315kg m3 工业上的饱和盐水因含有钙镁等杂质而只含NaCl300kg m3左右 方法 制饱和盐水的化盐桶桶底有带嘴的水管 水自下而上溶解食盐成饱和盐水 从桶上部溢流而出 化盐用的水来自碱厂各处的含氨 二氧化碳或食盐的洗涤水 15 二 盐水的精制 盐水杂质 粗盐水含钙镁离子 杂质形成沉淀或复盐 杂质危害 堵塞管道和设备 氨和食盐的损失 影响产品质量 精制盐水的方法 石灰 碳酸铵法 石灰 塔气法 石灰 纯碱法 16 1 石灰 碳酸铵法用石灰除去盐中的镁 Mg2 反应如下 Mg2 Ca OH 2 s Mg OH 2 s Ca2 将分离出沉淀 一次泥 的溶液 一次盐水 送入除钙塔中 用碳化塔顶部尾气中的NH3和CO2再除去Ca2 其化学反应为 2NH3 CO2 H2O Ca2 CaCO3 s 2NH4 2 石灰 纯碱法除镁的方法与石灰 碳酸铵法相同 除钙则采用纯碱法 其反应如下 Na2CO3 Ca2 CaCO3 s 2Na 17 石灰 碳酸铵法利用碳化尾气 但精制过程出现 结合氨 对碳化不利 石灰 纯碱法无结合氨 但消耗最终产品纯碱 18 P244T1 T2 作业 19 任务三精盐水的氨化 一 目的 1 制备氨盐水 并使其达到碳酸化所要求浓度 2 去除少量钙镁杂质 一 氨化的理论基础 一 吸氨反应1 氨水生成反应NH3 g H2O l NH4OH aq H 02 NH4 2CO3生成2NH3 l CO2 g H2O l NH4 2CO3 aq H 03 钙镁离子的沉淀反应 20 规律 1 氨分压较同一浓度氨水的氨分压有所降低 溶液中二氧化碳越多 上方氨分压越小 2 65度以下 温度对二氧化碳分压的增加影响不大 在氨浓度较高时 温度对其影响更小 3 温度对水蒸气及氨分压影响很大 21 游离氨浓度99 102tt 总氯离子浓度89 94tt 二 食盐和氨的溶解度1 溶解度相互制约氨盐水氨的分压较纯氨水低 由于 NH4 2CO3生成 氨的溶解度有所增加 NH3 NaCl NaCl NH3 2 控制吸氨量多吸一些氨对碳化有利防止NaCl溶解度过低 22 三 吸氨过程的热效应 热效应 溶解热 反应热 冷凝热 1 过热将失去吸氨作用 2 过冷 易结晶堵塞管道 且杂质分离困难 温度控制在70 左右 精盐水30 45 关键 冷却除热 23 盐水吸氨后 密度减小气体带来水蒸气冷凝 稀释饱和食盐水注 NH3与CO2摩尔比约为 4 5 1 四 吸氨过程的体积变化 体积增加13 5 左右 24 二 吸氨操作条件的确定 1 NH3 NaCl比的选择吸氨不足 NaCl分解不完全 造成食盐损失吸氨太多 多余的NH4HCO3随NaHCO3一同形成结晶而降低氨的利用率理论上NH3 NaCl之比应为1 1 mol比 而生产实践中NH3 NaCl的比为1 08 1 12 25 2 温度的选择低温有利盐水吸NH3 也有利于降低氨气夹带的水蒸气含量 降低对盐水的稀释程度 但温度也不宜太低 否则会生成 NH4 2CO3 2H2O NH4HCO3等结晶堵塞管道和设备 盐水进吸氨塔之前用冷却水冷至25 30 氨气进吸收塔的气温一般控制在55 60 氨盐水最后离塔时的温度为60 65 3 吸收塔内压力为了防止和减少吸氨系统的泄漏 吸氨操作是在微负压条件下进行 其压力大小以不妨碍盐水下流为限 注 吸氨塔出来的气体 含CO260 70 NH 3含量不定 26 任务三精盐水的氨化 二 由蒸氨塔出来的气体 含氨气体 NH365 CO212 H2O23 碳酸化塔出来的气体 塔气 NH310 CO24 7 空气 由碳酸氢钠真空过滤机抽出的气体 滤气 NH30 5 CO24 5 气体来源 由石灰窑出来的气体 窑气 NH3少量CO240 42 重碱煅烧放出气体 炉气 NH3少量CO290 水蒸气 27 一 吸氨工艺流程及主要设备 温度 吸收来气中氨的50 以上 有大量的热产生 温度 碳化塔所需温度 30 35 澄清桶 吸氨塔 氨盐水贮桶 循环段贮桶 下段吸氨塔 中段吸氨塔 净氨塔 洗氨塔 温度 结构设置 1 吸氨塔分为数段 为什么 2 塔间液体管道做成U形 为什么 1 便于操作 多次吸收更充分 充分利用位差 节省动力2 防止压力变化时气体倒压现象 保持较高温度 50 和足够大体积沉积物经常清理 沉淀不多于0 1g L 材料 吸收塔直径 2 5m日产纯碱 600 700t 尾气处理 洗掉含氨尾气中的氨 初步吸氨 对氨的进一步吸收 冷却氨盐水 提高吸收效率 贮存氨盐水 吸收来气中50 的氨气 28 冷却排管 二次盐水 中段吸氨塔 冷却排管 洗氨塔 冷却排管 下段吸氨塔 循环段贮桶 冷却排管 澄清桶 冷却排管 氨盐水贮桶 氨盐水泵 碳酸化工序 成品氨盐水 清氨盐水 二 吸氨方框图 氨气 氨气 29 小结 1 吸氨设备的主要构造及其各个部分作用 2 氨碱法生产纯碱的吸氨工艺流程图及方框图 30 1 为便于沉淀分离 氨盐水最后离塔时的温度应控制在 A 25 30 B 60 65 C 55 60 D 70 2 吸氨塔中 吸收来其中的氨50 以上的结构是 A 净氨塔B 洗氨塔C 中段吸氨塔D 下段吸氨塔3 在吸氨工序中 使送往碳酸化的氨盐水中所含沉淀不多于0 1g L的设备是 A 冷却排管B 氨盐水贮桶C 澄清桶D 真空泵4 吸氨工序中 为更好的提高氨的吸收效率 采用的吸收原则为 A 并流吸收B 逆流吸收C 两者同时采用D 都不采用 小试身手 B D C B 31 作业 1 画出氨碱法生产纯碱的吸氨流程图 2 画出氨碱法生产纯碱的吸氨方框图 32 NaCl NH3 CO2 H2O NaHCO3 NH4Cl目的 制造碳酸氢钠结晶工艺要求 碳酸氢钠的产率高 氯化钠和氨的利用率高 碳酸氢钠的结晶质量高 结晶颗粒要大 任务四氨盐水的碳酸化 33 一 碳酸化的基本原理1 反应机理复杂反应体系 分三步进行 1 氨基甲酸铵的生成2NH3 CO2 NH2COO NH4 2 氨基甲酸铵的水解NH2COO H2O HCO3 NH3 3 NaHCO3结晶生成HCO3 Na NaHCO3 34 在实际生产和计算时 用钠的利用率表示氯化钠的利用率U Na 氨的利用率表示为U NH3 35 四 影响NaHCO3结晶的因素 NaHCO3在碳化塔中生成并结晶成重碱 结晶的颗粒愈大 则有利于过滤 洗涤 所得产品含水量低 收率高 煅烧成品纯碱的质量高 因此 碳酸氢钠结晶在纯碱生产过程中对产品的质量有决定性的意义 1 温度在开始时 即由塔的顶部往下 液相反应温度逐步升高 中部 约塔高的2 3处 温度达到最高 再往下温度开始降低 但降温速度不易太快 以保持过饱和度的稳定 在塔的下部至接连底部的一段塔高内 降温速度可以稍快一些 因为此时反应速度已经很慢 其过饱度不大 降低温度可以提高产率 从保证质量 提高产量的角度出发 塔内的温度分布应为上中下依次为低高低为宜 36 2 添加晶种当碳化过程中溶液达到饱和甚至稍过饱和时 并无结晶析出 但在此时若加入少量固体杂质 就可以使溶质以固体杂质为核心 长大而析出晶体 在NaHCO3生产中 就是采用往饱和溶液内加晶种并使之长大的办法来提高产量和质量的 应用此方法时应注意两点 一是加晶种的部位和时间 晶种应加在饱和或过饱和溶液中 二是加入晶种的量要适当 37 二 碳化塔的操作控制条件1 碳化塔的结构气体进塔可分为一段和二段 一段进气是将窑气和炉气混合后进塔 其CO2浓度一般在60 左右 为了适应生产过程和反应历程的需要 后来改为两段进气 即从塔底送入浓度90 以上的CO2锅气 从塔的冷却段中部送入浓度40 左右CO2的窑气 38 2 碳化塔的操作控制要点 1 碳化塔液面高度应控制在距塔顶0 8 1 5m处 液面过高 尾气带液严重并导致出气管堵塞 液面过低 则尾气带出的NH3和CO2量增大 降低了塔的生产能力 2 氨盐水进塔温度约30 50 C 塔中部温度升到60 C左右 中部不冷却 但下部要冷却 控制塔底温度在30 C以下 保证结晶析出 3 碳化塔进气量与出碱速度要匹配 否则 如果出碱过快而进气量不足时 反应区下移 导致结晶细小 产量下降 反之 则反应区上移 塔顶NH3及CO2的损失增大 4 碳化塔底出碱温度要适当 出碱温度低 NaHCO3析出量较多 转化率高 产量增加 但温度过低会导致冷却水量大大增加 引起堵塔 缩短制碱周期 5 倒塔和运行时间要适宜 倒塔周期要严格执行 不要出现随意不规则操作 在倒塔过程中 塔内的温度 流量均处于剧烈变化之中 因此 倒塔运行时间不宜过长 39 作业 1 石灰石煅烧与石灰乳制备 精盐水的制备 精盐水的氨化 氨盐水的碳酸化反应原理分别是什么 注意可逆 吸放热 2 简述盐水精制的两种方法 及其优缺点 3 简述吸氨操作的工艺条件 及吸氨塔结构 特点 4 画出吸氨流程图及方框图 5 简述氨盐水碳酸化的工艺条件及其确定的原因 6 影响碳酸氢钠结晶的因素有哪些 试具体分析 7 碳化塔的结构如何 各有什么作用 各段进气有何要求 40 三 氨盐水碳酸化的工艺流程 一 碳酸化工艺流程图 1 氨化卤泵 2 清洗气压缩机 3 中段气压缩机 4 下段气压缩机 5 分离器 6a 6b 碳酸化塔7 中段气冷却塔 8 下段气冷却塔 9 气升输卤器 10 尾气分离器 11 碱液槽 窑气 预碳酸化作用 可以提高碳酸化的气体浓度 因而可以强化沉淀的生成过程 同时由于预碳酸化减低了入塔液体中氨气的分压 还减少了被带走的氨量 当然预碳酸化本身也会有氨被吹出 但由于气量小 且温度低 吹出是极少的 中段窑气 CO2 48 下段炉气 CO2 90 41 氨盐水泵 氨盐水 碳化塔 气升输卤器 碳化塔 中段气压缩机 下段气压缩机 炉气 分离器 清洗气压缩机 中段气冷却塔 下段气冷却塔 中部 底部 窑气 二 氨盐水碳酸化方框图 过滤 42 作业 P244T6 T7 43 任务五重碱的过滤与煅烧 一 重碱过滤的基本原理碳化取出夜 45 50 固相碳酸氢钠 重碱 过滤分离 湿重碱煅烧制纯碱 母夜蒸氨工段回收氨 过滤设备 过滤分离在制碱工业中经常采用的有两类 即真空分离和离心分离 相应的设备分别为真空过滤机和离心过滤机 离心分离设备流程简单 动力消耗低 滤出的固体重碱含水量少 但它对重碱的粒度要求高 生产能力低 氨耗高 国内厂家较少采用 转鼓式真空过滤器 依次完成吸碱 吸干 洗涤 挤压 刮卸 吹除过程 如图10 15所示 44 四 重碱过滤与煅烧 过滤 分离晶浆中悬浮的固相NaHCO3 45 50 煅烧 分解得到纯碱产品 45 图10 15转鼓转动一周工作示意图 46 二 过滤工艺条件的优化1 真空度 决定生产能力 重碱的含水量 纯碱的质量 26 7 33 3kPa 2 洗涤水尽量用软水 用量过少 洗涤不彻底 用量过多 重碱损失增大 控制重碱的溶解损失为2 4 所得纯碱中NaCl含量低于1 47 三 重碱过滤工艺流程的组织及运行真空转鼓过滤的工艺流程如图 图10 16真空转鼓过滤的工艺流程1 出碱液槽 2 洗水槽 3 过滤机 4 皮带运输机 3 分离器 6 母液桶 7 母液泵 8 碱液桶 9 碱液泵 48 任务六氨的回收 一 蒸氨基本原理1 目的 循环利用 节约成本 减少氨损失 含氨料液 过滤母液 淡液 游离氨 直接蒸出 固定氨 加石灰乳蒸出 2 原理 加热器 蒸出游离氨 预灰桶 固定氨游离氨 灰乳蒸馏段 蒸出游离氨 石灰乳蒸馏塔 49 二 蒸氨工艺条件的选择 1 温度 直接加热法 采用温度压力不是太高的废蒸汽 约0 15 0 18MPa 入塔前先除去凝液 温度越高 水蒸气分压越高 液体腐蚀性越强 一般塔底维持110 117 塔顶在80 85 并在气体出塔前进行一次冷凝 使出塔温度降至55 60 溶液 50 2 压力蒸氨过程中 塔的上 下部压力不同 塔下部压力与所用蒸汽压力相同或接近0 15 0 18MPa 塔顶的压力为负压 有利于氨的蒸发并避免氨的泄漏损失 同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西安翻译学院《有害生物防治》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三农金融面试题目及答案
-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管理信息系统实验》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成都大学《园艺通论》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公务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 农业经理人考试题库及答案2025解析
- 2025年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师资格考试(交通工程)综合能力测试题及答案五
- 给水栓施工方案(3篇)
- 2025-2030中国船板专用扁钢行业竞争格局及需求趋势预测报告
- 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投标技术方案(纯方案)
- (完整word版)身份证号码前6位表示的地区对照表
- 高中生物的学习方法
- GE彩超Logiq操作手册培训课件
- 光传输系统配置与维护全套完整教学课件
- 罐头食品工艺
- 混凝土外加剂检测原始记录表
- GB/T 15670-1995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
- 《矛盾论》、《实践论》导读
- 工程罚款通知单模版
- 2耐压试验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