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虎丘塔的变形监测与保护.doc_第1页
苏州虎丘塔的变形监测与保护.doc_第2页
苏州虎丘塔的变形监测与保护.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州云岩寺塔,俗名虎丘塔,是古城苏州的标志,属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虽历经千年沧桑,塔身严重倾斜,但在政府有关部门的研究1 监测系统与监测结果苏州市政府在1976-1986年间,对虎丘塔进行了建国以来的第二次维修加固,1979年9月,江苏省建筑设计院建立了虎丘塔变形监测系统。变形监测系统建有导线网、固定观测台,并进行了近景摄影测量,以后观测点位逐渐增加,最多时各类观测标志近百个。目前虎丘塔的观测项目有5个:(1)塔体水平形变观测。在塔体东、南两边各设强制队中观测台1座以及相应的初始目标观测墩,观测目标16个。(2)地表塔基沉降观测。虎丘塔为双筒式结构,外筒和筒外地坪处分别各设固定水准观测点4个,塔心1个,共9个固定水准观测点,塔基外设工作基点1个,与距此几十米的一等水准基本点联测。(3)底层塔壁沉降观测。设固定观测点22个,观测标志为固定于底层塔壁的小钢尺。用于监测塔壁沉降。(4)塔体层面倾斜观测。在每层塔的东南西北4个方向各布设1个固定水准点,2-7层共有24个点位,用于监测该层面的倾斜变化。(5)塔顶高度观测。用以监测塔顶高度变化,了解塔体受温、湿度影响的程度。20多年来,对虎丘塔的监测从未间断(除第五项外),获得了大量观测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处理和分析。垂直形变监测结果表明,虎丘塔的第二次维修加固非常成功,塔基得到加固,塔基的不均匀沉降现象已经基本消除。对水平形变观测数据进行了你和计算,滤去粗差,分理处变形信息,分析结果表明,虎丘塔塔体各层形变量呈逐层增加,整体仍在微小倾斜,属量级较小的渐变过程。根据虎丘塔的水平形变具有趋势性和周期性的特点,采用线性和三角函数模型对虎丘塔的倾斜过程进行了模拟,对古塔今后3年的水平形变趋势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到2003年,虎丘塔的倾斜将继续发展,与2000年同期相比形变量将达12mm。2 监测周期与监测方案2.1 监测周期就一般建筑物的变形观测而言,观测周期取决于观测目的、变形值的大小以及变形速率。由于观测对象是国家级文物,苏州古城的标志,又是一座千年古塔,塔体部分牢固性较差,因此应采用定期观测方式进行。多年来的监测和保护工作表明,地质条件、恶劣天气、温度差异等都可能引起塔体不同程度的变形。例如观测曲线显示,每年的3月和9月,塔体变形值分别达到最小和最大。为确保古塔的安全,不遗漏变化的时刻,每年最好分别于3、6、9、12月观测4次,这样的周期基本上可以反映出塔体的变化过程。在特殊情况下,如遭遇地震、狂风、暴雨袭击时,其变形可能会加大,除规定的周期性监测外,还应增加观测次数。监测时要注意观测点位稳定,所用仪器和观测人员要固定,观测条件基本一致,观测路线、程序和方法要固定,以较少观测误差的不定性,使结果更有可比性。2.2 监测方案原有监测系统是1979年建立的,二十几年来,监测仪器和监测方法有了很大改进。使用全站仪或其它新型监测仪器可以提高效率并达到很高的精度。下面是几种观测方案:(1)三维坐标测量。用三维空间前方交会的方法,采用两台电子经纬仪可以组成三维坐标测量系统,求得观测目标在上述坐标系中的三维空间坐标。但观测点的点位精度主要受到起算数据、两测站仪器的相对定向精度,以及空间前方交会时方向观测误差的影响,还与交会点的位置、交会图形有关。因此在建立虎丘塔监测站和观测目标的位置时,应注意它们注册回归的交会图形。由于各目标位于塔身的不同层,观测台与目标间的高差随层数增加,精度随之降低。为了克服这一弱点,可以使用激光准直三维坐标测量。(2)倾斜仪测量。虎丘塔的倾斜可以采用倾斜仪测量。倾斜仪的种类很多,大体可分为“短基线”倾斜仪和“长基线”倾斜仪。前者一般用垂直摆锤或水准气泡作为参考线;后者一般用水或水银作为液体,根据静力水准原理做成,精度较高。短基线倾斜仪的精度可达0.51.0s。倾斜仪测量队环境的要求较高。(3)滑坡观测。由于虎丘山西、北两面地形坡度较陡,高差大,遇突发因素时可能产生顺坡滑动现象。从以往塔身1-4层的大量纵向裂缝来看,塔身具有产生整体滑动的内因,对此应有警惕,可以进行小范围的滑坡监测,监测周期也可以长些。3 塔体墙面裂缝处理对虎丘塔塔身检视可以看到1-4层东西两面塔壁上的大量纵向裂缝,其中一层裂缝大多已被填补,二层约有十几处,三层最多,大概有几十处,四层以上减少。目前可见的裂缝长度为2m左右,由于不断填补,实际长度远大于此,有的裂缝最宽处达2cm左右。在第二次塔基加固工程前,塔基的不均匀澄江应该是塔体倾斜的原因之一,因此引起了大量的墙面裂缝。观查塔基可以看到,塔外墙南、北门洞旁直棂窗下的塔壁高度相差明显,南面塔壁高约0.88m,北面则只有0.31m。南门壶门洞高2.7m,而北面壶门洞仅高2.15m,南北面相差达0.55m,可见塔北面的墙体下沉明显。虎丘塔裂缝产生的原因除上述地基不均匀沉降外,还有塔身因温、湿差变化引起的材料收缩,裂缝宽度随季节发生周期性变化。虽然温差引起的裂缝一般不会危及塔体安全。但裂缝的出现使墙体整体性受到破坏,抗震性能降低,而且温差裂缝一旦出现,要想复原是很困难的。对规模小、发展缓慢的裂缝,目前文保人员在塔体裂缝上填补石膏泥并注明日期,定期检查灰泥是否开裂。为防止大面积的表面细裂缝开裂,导致耐久性及防水性的降低,并从外观上消除裂缝,可采用表面修补的方法,对有宽度变化的裂缝,要使用有伸缩性的材料。对重要裂缝则应进行定期观测,对裂缝按层编号,用钢尺或游标卡尺观测裂缝的位置、走向、长度和宽度,观测次数视裂缝发展确定,裂缝修补可采用水泥灌浆法和化学灌浆法。4 虎丘塔的保护建议4.1 定期检视为确保古塔安全,应紧密结合经常性的目视检查与专门的全面检查,以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目前塔体的变形,有些是可逆的,如由温、湿度造成的物理变化;有些是不可逆的,如转表层的风化、墙面裂缝、砖间黄泥层的压缩等。其中由于自然环境诸如温度、湿度、风雨、虫鸟草树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所造成的塔体表面风化日趋严重,这些不可逆变化累积到一定数量后就会产生质变,导致塔体整体变形。例如虎丘塔的维修加固工程中,修补墙体使用了大量水泥,由于水泥构筑的部分与塔体原有的黄泥砖砌体在性能上并不一致,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的差异发展到一定时期,墙体会发生裂缝、脱壳等现象,应定期进行检视,防范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