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七年级语文上册《窃读记》.doc_第1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七年级语文上册《窃读记》.doc_第2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七年级语文上册《窃读记》.doc_第3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七年级语文上册《窃读记》.doc_第4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七年级语文上册《窃读记》.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窃读记教 学 设 计歙县新安中学 吴建民【教材分析】课文以“窃读”为线索,以放学后“我”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作者善于通过自语式的独白描绘心境,表达自己的感情。在“窃读”这种氛围中,一方面享受阅读的快乐,一方面还要时刻关注周围的环境,非常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我”的心情变化,使人如历其境。此外,作者还善于用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我”读书的艰辛,感受“我”在读书过程中品尝到的人情冷暖。 2.学习运用心理活动、神态描写来变现人物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学习作者珍爱读书、奋发向上的精神。【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在阅读中体会作者通过动作和心理活动,将“窃读”滋味具体化的写法。(重点) 2.在学习中,受到热爱读书的感染,激发阅读的兴趣,并通过开展综合性学习使之强化。(难点)【预习安排】 默读课文,做好批注1.标注生字词。2.标出你认为写得较为生动的或者较能打动到你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上你当时的真切感受。3.用特殊符号标注出你认为较难理解的语句或者片段。4.自选你喜欢的片段大声朗读或者背诵。【教学时间】1课时一、 看图猜故事,激趣导入1.猜一猜:图片各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2.思考:本文的“窃读” 和以上的故事有没有异曲同工之妙呢? 二、走进作者,了解背景1方法指导:作者识记五字诀:名、时、地、评、作2介绍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生于日本大阪,不久即返台,因父亲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林海音即在北京长大,年回到故乡台湾。曾任记者、编辑、后从事文艺创作。她的创作丰富,代表作有散文集两地芸窗夜读;短篇小说集城南旧事烛心;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等。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被称为台湾“祖母级的人物”。 林海音联接了大陆与台湾、中国与世界的文学。1998年“第三届世界华文作家大会”荣获“终身成就奖”。林海音的作品众多,并被译为多种文字,城南旧事是她最具影响的作品。 1998年“第三届世界华文作家大会”,林海音荣获“终身成就奖”。有评论认为,林海音的去世,是台湾文学一个时代的结束。这位伟大的女性在2001年12月1日因中风、肺炎、败血症病并发在台北振兴医院病逝,享年83岁。三、文题解读1.动手释题 (1) 查字游戏。教师板书“窃”,引导学生查字典,看谁最快查到。 (2)说出“窃”在字典里的解释。“窃”应该选择哪个解释呢?偷偷偷地谦指自己2.由题目可知本文叙述的中心事件是什么?(窃 读 )(本文记叙了 “我”因买不起书而偷偷躲在书店里读书的事情。)四、整体感知(一)借助工具书,初步解决易错的字音、字形、字义。(二)小组合作,初解疑惑 思考:(二)把握文章的结构第一部分(第1到8节)叙述我在书店“窃读”受辱的经历。第二部分(第9到15节)插叙“窃读”的起因及经验。第三部分(第15到29节)叙述在我在书店“窃读”过程中受到的关爱和支持。五、精读品析 品“窃读”之味1直奔第二部分:文中的“我”是怎样窃读的呢? (1)几家书店读完一本书 (2)到顾客多的书店 (3)装作其它顾客的家属 (4)以雨天避雨为借口留在书店 (5)藏在书店一角避免引人注意。 2你能从文中找出作者窃读的句子,并读一读吗? “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头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的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 其实,我的心里是怎样的高兴的喊着:“再大些!再大些!” 当我翻开第一页时,心中不禁轻呼道:“啊!终于和你相见!”3.读书在我们看来是何等的简单,而文中的“我”却只能采用这样的方法,能说说作者当时的心情吗?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4.品味“窃读”,体验写法。思考:对于作者窃读的经历,读来让人感觉很生动,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这得力于作者细致的自语式内心独白(心理描写)传神的动作、神态描写。】小组合作,对比欣赏,交流意见讨论后明确:在揭示人物内心活动,展示人物思想境界的过程中,人物的心理描写不应笼笼统统去写,而是要根据人物的处境,借助内心的独白,进行细腻的描绘。在进行人物的心理描写时,可以通过恰当的动作与神态的描写,来表现或暗示人物的心情,使人物的心理波澜传达的更为细腻。小结:正是这种细致的动作和心理描写,将一个想尽一切办法读书孩子的形象展现在了我们面前。析“窃读”之人1.你觉得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结合课文,各抒己见即可)(讨论后明确:一个渴望读书而不怕艰辛、勤于读书的穷学生。)析“窃读”之事1思考:同样是窃读,店老板和店员对我的态度一样吗?试找出写“书店老板”和“书店店员”相关的句子对比分析。讨论后明确:书店老板:粗暴、冷漠;唯利是图我多么高兴,又多么渴望地伸手去拿,但和我的手同时抵达的,还有一只巨掌,五个手指大大地分开来,压住了那本书的整个:“你到底买不买?” (第四、五节)他威风凛凛地俯视着我。 (第六节) 在众目睽睽之下,我几乎是狼狈地跨出了店门,脚跟后面紧紧跟着是老板的冷笑:“不是一回了!” (第八节) (同桌配合,试着演绎这一情景。)书店店员:细腻、友善;懂得关爱正在这时,一个耳朵架着铅笔的店员走过来了但是一本书触着我的胳膊,轻轻地送到我的面前:“请看吧,我多留了一天没有卖。” (第2、3节)在远远的柜台旁,他向我轻轻地点点头,表示他已经知道我看完了,我默默地把书放回书架上。(第5节) 2.课文把这两次让我刻骨铭心的窃读同时写,有什么用意?(通过对比,突出对那些给予我关爱的人们的感激之情。)获“窃读”之思1.文末作者说了一句怎样的话?你是如何理解的? “记住,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 (吃饭是为了长身体,读书是为了长见识,一个人不但需要吃饭,更需要读书,和爱的宽容这样才能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这是文中点明主旨的句子,作者认为精神的需求同物质的需求同样重要。)2.思考:我们现在还需要窃读这种方式吗?结合图片,情景例举3.从林海音身上,我们可以获得怎样的启示?(如:偎依书卷,做一个灵魂有香气的人,等等 )六、总结全文,拓展延伸。窃读记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一个小女孩去书店窃读,从书中得到了很大乐趣的事,她常常光顾书店,却从不购买书,所以她想方设法地把自己隐藏起来。藏在人群中或者贴在一个大人身旁。直到饭店飘来一阵阵菜香,书店的日光灯也亮起来的时候,她才依依不舍地离开。有时还会为了看完一本书而跑几家书店。她这种强烈的求知欲和对读书的渴望真令人感动,也值得我们认真学习。本文的主人公家境贫寒仍然坚持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