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教学设计.doc_第1页
《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教学设计.doc_第2页
《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教学设计.doc_第3页
《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教学设计.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雨林对于维护世界森态环境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掌握作者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及说明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树立去环境保护的意识。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梳理文中信息,分析文章内容及其结构特点,理解说明方法和表达方式的运用及其作用。教学难点通过拓展延伸,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探讨社会热点问题,增强其环保意识,训练其创新思维。教学方法朗读、研讨。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有一则广告这样说:“地球可以没有人类,但人类不能没有地球”。从生态平衡的角度看,没有人类的地球仍可以生计盎然,但人类不重视环境保护,就可能失去我们唯一的安居之所。在地球这个我们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里,有个世界上生命力最强的地方,也是生物学家的摇篮热带雨林。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雨林的毁灭”点明了文章说明的主要内容,“世界性灾难”点出了由于“雨林的毁灭”而造成的后果。文章题目警示人们毁灭雨林将会给全世界带来灾难,触目惊心,发人深思。2、作者:巴里齐默尔曼,英国当代科普作家,剑桥大学教授,世界级科学家,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代表作火星,我的第二家园,收入剑桥文丛。3、地球上生存着几千万种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在内的生物,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40多亿年来生物进化的结果。地球上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到底有多少种呢?说法不一,但一般的估计是在30000万种左右。虽然经过了分类学家及系统学家近200年的努力,但地球上的物种已定名的仅150万种左右,保守的估计是仅有十分之一的物种被定了名。地球上物种灭绝的速度之快,意味着人类对大量的生物根本谈不上知道它们的用途,甚至在来不及给它们定一个名之前,这些物种就已经在地球上消失了。4、学习生字:毁(hu)灭癌(i)症驯(xn)化橄榄(gn ln)奎(ku)海藻(zo)摄(sh)取泛滥(ln)刀耕火种(zhng)垩()5、理解生词。6、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三、默读课文,理清条理:全文13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1)说明雨林正以每分钟27万平方米的速度遭到彻底毁灭。第二部分:(25)列数字、引资料说明雨林的消失意味着人类将丧失一大批物种。第三部分:(610)说明地球上生命多样性毁灭意味着破坏人们赖以生存的大气。第四部分:(1113)警告人们:如果雨林完全毁掉,到下世纪中叶,地球很可能经历第6次大规模灭绝。四、教师小结:课文以大量的数据揭示出如果热带雨林毁灭将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提醒人们要关心、爱护热带雨林,保护自然就是保护我们自己,保护我们的家园。雨林的毁灭是世界性的大灾难,现实生活中,生存环境的危机已经严重地威胁着人类。我们用的化学药品、化学肥料使土壤板结、硬化;塑料袋几百年内无法自然分解;生产一次性筷子每年要毁掉大片的森林今后我们应该减少使用有损环境的产品,节约能源。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同学们见过像竹子那样长到100英尺高的草,像苹果树那么大的雏菊和紫罗兰,像145英尺的树那么大的玫瑰吗?这些奇特的植物并非属于神奇的科幻世界,它们就生长在地球上,在赤道南北两边的热带雨林中。在地球赤道的南北两边,有几片终年湿润的土地。那里气候炎热潮湿,雨水充沛,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非常优越的环境条件。在这些地区,茂密的森林终年长绿,宛如环绕地球的一条翡翠项链,这就是热带雨林。其实热带雨林不仅美丽,而且也很神秘,因为那里的环境气候会让人很不舒服,一般人很难光顾,所以大多仍处于原始状态。但最重要的是,热带雨林作为我们地球生物圈中的重要角色,它不仅养育着数量庞大的动物种群,其本身在生长过程中,还向大气中源源不断地供给着生命赖以生存的氧气。因此,热带雨林有了一个别称:“地球之肺”。仅占地球陆地总面积很少一部分的热带雨林,是我们人类乃至整个生物界生存活动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如果它不复存在,地球的环境气候将产生重大变化。近几十年,由于人们的破坏性砍伐,热带雨林的面积正在锐减,由此所造成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这些千万年自然创造的生态环境系统一旦破坏殆尽,地球面临的将会是一场毁灭性的灾难。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指名读课文。2、第一句话运用了那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明确:此句运用引资料、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四种方法说明雨林遭毁灭速度之快,使人一目了然,触目惊心,并能留下深刻印象。3、开头引用斯科特的话有什么用意?明确:引用他的话,用以说明雨林正面临着危险的处境,正以惊人的速度遭到破坏,向人们发出警告。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1、指名读课文。2、找出这一部分的中心句?明确:雨林的消失,意味着人类将永久丧失一大批物种。物种将濒临灭绝。3、课文引用了三则资料,各有什么作用?明确:资料1说明热带雨林中的动植物是非常丰富的药物资源。资料2侧重说明热带雨林中的动植物也是人类培育优良动植物品种,即获得更多食品的宝贵资源。资料3通过列举雨林中的各种资源的作用,说明雨林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动植物资源,而一旦雨林遭到破坏,人类将损失惨重。4、这一部分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说明。明确:(1)、举橙色皮毛的猩猩的例子说明雨林的消失,意味着人类将永久丧失一大批物种。(2)、“地球上人们尚未发现的生物还有95%而且大部分在热带雨林生活。”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雨林中有大量的生物物种存在。(3)、“伐木公司砍伐大量树木可以建造1.1万间住宅。”用举例子的方法插入说明滥伐树木生产一次性筷子所造成的惊人危害。(4)、“在雨林区是需毁掉6平方米的巴西雨林方可换得100克汉堡包。”用列数字、作比较相结合的说明方法,使其效率之低直观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产生令人震惊的效果。四、学习课文第三部分:1、指名读课文。2、砍伐和焚烧热带雨林还有什么危害?明确:砍伐和焚烧热带雨林远不止毁灭无数的动植物物种。地球上生命多样性的毁灭意味着破坏人们赖以生存的大气。这是一种连锁反应。3、这一部分都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说明了什么内容?明确:第7段用作诠释的说明方法介绍事理,即陆地上的绿色植物和海洋中的海藻,在给人类提供食物和氧气的同时,还能提高空气的含氧量。第8段运用具体的数字说明树木,特别是热带雨林中的树木,能从空气中摄取大量的二氧化碳,对净化空气有很大作用。第9段用作诠释的方法说明树林可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进而可减缓全球气温升高。第10段用总-分-总的结构具体说明“刀耕火种”所带来的双重后果。五、学习课文第四部分:1、指名读课文。2、作者交代5次大规模的物种灭绝的用意何在?明确:作者交代5次大规模的物种灭绝,用以指出,如果人类还继续破坏雨林的话,那么人类将面临第6次大规模的物种灭绝,指出问题的严重性。3、列举达尔文蛾和草蛙灭绝的例子,简单地说明了物种灭绝的可怕后果。4、用查理斯的话作结尾,再次告诉人们保护地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六、合作探究:1、全文采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雨林的毁灭及其严重影响。但文章首尾引用了著名科学家和学者的话,其用意何在呢?明确:首尾两段引言,实是巧发议论,意在向世人发出警告。首段引言在警示世人的同时,又能为下文展开说明作铺垫;尾段引言更具警示作用,使人在思考中增加对环境的忧息意识,进而逐步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另外,采用说明与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阐释事理,更能突显主旨,引人关注。2、雨林毁灭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说是世界性的灾难?你怎么看待环保与发展?明确:摧毁珍贵的“雨林”滥伐木材,生产一次性筷子,兴建农场是短视行为。目砍伐,生态破坏严重,造成负面生态效应和无休止的恶性循环。提高生活质量,必须发展经济。启示:人类要生存,要发展,要提高生活质量,必须有强大的经济做后盾,而从长远的眼光来看,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生物的多样性,人类的衣食住行健康要得到保障,没有一项能脱离生物的多样性,目前。人类正面临着人口。粮食。环境。资源及能源等五大危机,这五大危机的解决无一不与生物的多样性密切关系,所以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是具有前瞻性的行为,也是目前必须首先解决并纳入实施的长远决策。七、教师小结:开展环境的综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