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五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第三单元课文内容理解)_第1页
2017五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第三单元课文内容理解)_第2页
2017五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第三单元课文内容理解)_第3页
2017五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第三单元课文内容理解)_第4页
2017五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第三单元课文内容理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82017五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第三单元课文内容理解)2017五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第三单元课文内容理解)第三单元语言的艺术第10课杨氏之子1【原文】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2【解词】甚很惠同“慧”,智慧的意思。诣拜见乃就,于是示给看曰说未没有。3【课文翻译】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爸爸,恰巧他爸爸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2/8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4节奏划分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5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答我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两点一是孔君平在姓氏上做文章,杨氏之子也在姓氏上做文章;二是杨氏之子并没有直接反驳孔君平,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显得幽默有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或“我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他能委婉地反用孔君平的姓氏,巧妙地反驳孔君平。”)6杨氏子的特点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3/87杨氏之子个聪明、机智、幽默的人。8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反映了这个九岁的孩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文中“甚”的意思是很;“诣”的意思是拜见。9“此是君家果”中的“君”是指你,杨氏子。“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中的“夫子”是指先生,孔君平。10重点句子理解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翻译在梁国一户姓杨的人家,有1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翻译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爸爸,恰巧他的爸爸不在,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这段话说明两家关系很好,所以孩子的爸爸不在,孔君平就叫出这个孩子,一定与孩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4/8子很熟。)为设果,果有杨梅。翻译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这句话说明孩子很有礼貌,很会招待客人。)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翻译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并且,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方式,既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反映出孩子思维敏捷,语言机智幽默。)11课后习题P492妙在孔君平和孩子都在姓上做文章,孩子由孔君平的孔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孩子没有生硬地去说,而用幽默、礼貌、婉转的方式回答。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5/8第11课晏子使楚1晏子使楚写出了晏子的正气凛然,沉着应对,机智反击,故事赞扬了晏子身上表现出来的凛然正气、爱国情怀和他高超的语言艺术。2课文主要内容春秋末期,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3晏子使楚这篇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有什么联系答晏子使楚这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开头写了事情的起因(齐国大夫晏子出世出国,楚王想乘机侮辱晏子),中间写了事情的过程【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机智对答,可以用小标题概括为(进城门,见楚王,赴宴席)或是(狗洞与狗国,下等人与下等国,强盗与强盗国)】,结尾写了事情的结果(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4晏子是个机智过人、临危不惧、爱国、能言善辩的人。(或者“机智、勇敢、爱国”)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6/85文中出现2个“水土”,第1个“水土”指的是自然环境,第二个“水土”指的是社会风气和制度。6晏子使楚的故事发生在春秋末期,楚王三次侮辱晏子,但是晏子用他的聪明才智,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7晏子出使楚国,楚王几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的回答巧妙在哪里答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第一次,楚王借晏子身材矮小想侮辱他。晏子将计就计楚王要承认自己的国家是狗国,那他就走城门旁边的洞;楚王要认为自己的国家不是狗国,就应打开城门。楚王怎么敢让晏子走这个洞呢这一次,晏子未见楚王,就给了楚王一次迎头痛击。第二次,楚王借口齐国无人,讽刺晏子无能,齐国无人才。晏子大义凛然,说齐国人多得很,先贬低自己无能,是下等人,再贬低楚国,因“我”无能,才访问楚国这样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7/8的下等国家。晏子在不动声色的装模作样下回击了楚王,让楚王“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第三次,楚王说齐国人当盗贼,想以此贬低齐国。晏子则举了“南橘北枳”的道理,他的话不但形象生动地点明了齐国人在楚国为盗的原因,而且也回敬楚王楚王治国无方,造成楚国社会风气不好,致使好人变成盗贼。楚王不仅没有达到侮辱齐国的目的,反而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面对晏子不卑不亢的态度,彬彬有礼的回答,使楚王在连连败阵中只得认输,对晏子不敢不尊重了。8晏子是1个有胆有识聪明机智能言善辩爱国的人。文章开头写楚王想侮辱齐国,结尾写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开头和结尾时首尾呼应的。第12课半截蜡烛1本篇课文是1个短小的剧本,剧本主要通过人物对话或唱词来推进情节,刻画人物。2半截蜡烛是1个短小的剧本。文中的母子三人为保住蜡烛里的秘密,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与敌人展开了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