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真题)第22章 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_第1页
(试题 试卷 真题)第22章 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_第2页
(试题 试卷 真题)第22章 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_第3页
(试题 试卷 真题)第22章 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_第4页
(试题 试卷 真题)第22章 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十二章第二十二章 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 11 11 20122012 山东省荷泽市 山东省荷泽市 1111 3 3 如图 PA PB 是 o 的切线 A B 为切点 AC 是 o 的直径 若 P 46 则 BAC 解析解析 因为 PA PB 是 o 的切线 所以 PA PB OA PA 又因 P 46 所以 PAB 67 所以 BAC OAP PAB 90 67 23 答案答案 23 点评点评 当圆外一点向圆引两条切线 可以利用切线长定理及切线的性质定理 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及及垂直的性质来计算角的度数 14 2012 连云港 14 3 分 如图 圆周角 BAC 55 分别过 B C 两点作 O 的切线 两切线相交于 点 P 则 BPC O P B A C 解析解析 连结 OB OC 则 OB PB OC PC 则 BOC 110 在四边形 PBOC 中 根据四边形的内角和为 360 可得 BPC 70 答案答案 70 70 点评点评 本题考查了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以及切线的性质 14 2012 湖南湘潭 14 3 分 如图 ABC 的一边AB是 O的直径 请你添加一个条件 使BC是 O的切线 你所添加的条件为 解析解析 根据切线的定义来判断 BC AB 或 ABC 900 答案答案 BC AB 或 ABC 900 第 14 题图 点评点评 此题考查此题考查切线的定义 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 20 20122012 浙江丽水浙江丽水 8 8 分 分 2020 题 题 本题 8 分 如图 AB 为 O 的直径 EF 切 O 于点 D 过点 B 作 BH EF 于点 H 交 O 于点 C 连接 BD 1 求证 BD 平分 ABH 2 如果 AB 12 BC 8 求圆心 O 到 BC 的距离 解析 1 欲证 BD 平分 ABH 只需证 OBD DBH 连接 OD 则 OBD ODB 为止只需证 ODB DBH 即可 2 过点 O 作 OG BC 于点 G 在 Rt OBG 中 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得 OG 的值 解 1 证明 连接 OD EF 是 O 的切线 OD EF 又 BH EF OD BH ODB DBH 而 OD OB ODB OBD OBD DBH BD 平分 ABH 2 过点 O 作 OG BC 于点 G 则 BG CG 4 在 Rt OBG 中 OG 5246 2222 BGOB 点评 已知圆的切线 常作过切点的半径构造直角三角形 以便于利用勾股定理求解问题 20 2012 福州 20 满分 12 分 如图 AB 为 O 的直径 C 为 O 上一点 AD 和过 C 点的切线互相垂 直 垂足为 D AD 交 O 于点 E 1 求证 AC 平分 DAB 2 若 B 60 CD 2 3 求 AE 的长 解析 1 由 CD 是 O 的切线 C 是切点 故优先考虑连接 OC 则 OC CD AD OC 因此易证 AC 平分 DAB 2 由 B 60 可联想到 30 的直角三角形及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求出 AE 由 B 60 可得 1 3 30 因为 CD 2 3 因此可得 AC 4 3 从而可求得 AB 的长 连接 OE 易知 OEA 是等 边三角形 故可求得 AE 的长 本题还可连接 CE AB 等来求出 AE 答案 1 证明 如图 1 连接 OC CD 为 O 的切线 OC CD OCD 90 AD CD ADC 90 OCD ADC 180 AD OC 1 2 OA OC 2 3 1 3 即 AC 平分 DAB 2 解法一 如图 2 AB 为 O 的直径 ACB 90 又 B 60 1 3 30 在 Rt ACD 中 CD 2 3 AC 2CD 4 3 在 Rt ABC 中 AC 4 3 0 4 3 8 coscos30 AC AB CAB 连接 OE EAO 2 3 60 OA OE EAO 是等边三角形 AE OA 1 2 AB 4 解法二 如图 3 连接 CE AB 为 O 的直径 ACB 90 又 B 60 1 3 30 在 Rt ACD 中 CD 2 3 0 2 3 6 tantan30 CD AD DAC 四边形 ABCE 是 O 的内接四边形 B AEC 180 又 AEC DEC 180 DEC B 60 在 Rt CDE 中 CD 2 3 0 2 3 2 tantan60 DC DE DEC AE AD DE 4 点评 本题通过在圆中构造有关图形 考查了圆的切线等有关性质 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 等腰三角形 的判定及性质及解直角三角形 考察逻辑思维能力及推理能力 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难度中等 23 2012 贵州铜仁 23 12 分 如图 已知 O 的直径 AB 与弦 CD 相交于点 E AB CD O 的切线 BF 与弦 AD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 F 1 求证 CD BF 2 若 O 的半径为 5 cos BCD 5 4 求线段 AD 的 长 23 题图 分析 1 由 BF 是圆 O 的切线 AB 是圆 O 的直径 根据切线的性质 可得到 BF AB 然后利用平行 线的判定得出 CD BF 2 由 AB 是圆 O 的直径 得到 ADB 90 由圆周角定理得出 BAD BCD 再根据三角函数 cos BAD cos BCD 5 4 AD AB 即可求出 AD 的长 解析 1 证明 BF 是圆 O 的切线 AB 是圆 O 的直径 BF AB CD AB CD BF 2 解 解 AB 是圆 O 的直径 ADB 90 圆 O 的半径 5 AB 10 BAD BCD cos BAD cos BCD 4 5 AD AB 10 5 4 cos ABBADAD 8 AD 8 点评 本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 圆周角定理和解直角三角形 此题难度适中 圆是一个特殊的几何体 它有很多独到的几何性质 知识点繁多而精粹 圆也是综合题中的常客 不仅会联系三角形 四边形来 考察 代数中的函数也是它的友好合作伙伴 因此圆在中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是必考点之一 在近几 年各地的中考中 圆的有关性质 如垂径定理 圆周角 切线的判定与性质等一般以计算或证明的形式考 查 与圆有关的应用题 阅读理解题 探索存在性问题仍是中考命题的热点 23 2012 湖北随州 23 10 分 如图 已知直角梯形ABCD B 90 AD BC 并且AD BC CD O 为AB的中点 1 求证 以AB为直径的 O与斜腰CD相切 2 若OC 8cm OD 6cm 求CD的长 解析解析 1 过AB的中点O作OE CD于E 证明 OE 的长等于半径即可 2 证明 COD 900 运用勾股定 理求值 答案答案 证明 过AB的中点O作OE CD于E S梯形ABCD 2 1 AD BC AB AD BC OA 2 2 1 AD OA 2 1 BC OB 2 S OAD S OBC 由S梯形ABCD S OBC S OAD S OCD S OBC S OAD S OCD 2 1 AD OA 2 1 BC OA 2 1 CD OE 2 1 AD BC OA 2 1 CD OE又AD BC CD OA OE E点在以AB为直径的 O上 又OE CD CD是 O的切线 即 CD与 O相切 5 分 2 DA DE均为 O的切线 DA DE 则 1 2 同理 3 4 COD 900 CD 1086 2222 cmOCOD 5 分 点评点评 本题考查梯形 直线余与圆的位置关系 勾股定理 根据圆的切线的定义准确的作出辅助线是解决 问题的关键 本题中运用面积法证明AD BC CD很巧妙 难度较大 2012 四川成都 27 10 分 如图 AB 是 O 的直径 弦 CD AB 于 H 过 CD 延长线上一点 E 作 O 的 切线交 AB 的延长线于 F 切点为 G 连接 AG 交 CD 于 K 1 求证 KE GE 2 若 2 KG KD GE 试判断 AC 与 EF 的位置关系 并说明理由 3 在 2 的条件下 若 sinE 3 5 AK 2 3 求 FG 的长 解析 利用切线的性质和等边对等角可以证明 EGK EKG 然后根据等角对等边 即可证明第 1 小 题 对于第 2 小题 可以先由等积式得到比例式 然后得到三角形相似 根据角的关系可以判 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对于第 3 小题 可以先利用方程的思想求出相关线段的长 然后利用 三角函数求 FG 的长 答案 1 如下图 连接 OG EG 是 O 的切线 OG GE OGK EGK 90 CD AB OAG AKH 90 OG OA OGK OAG EGK AKH EKG KE GE 2 AC EF 理由如下 2 KG KD GE GE KE KGKE KDKG KGD KGE KGD E KGD C E C AC EF 3 在 2 的条件下 AC EF CAF F E C sinE 3 5 sinC 3 5 sinF 4 5 tanE tanC 3 4 连接 BG 过 G 作 GN AB 于 N 交 O 于 Q 则弧 BQ 弧 BG BGN BAG 设 AH 3k 则 CH 4k 于是 BH 22 1616 33 CHkk AHk OG 25 26 BH AHk EG 是切线 CD AB OGF 90 FOG F E F FOG E NG OGsin FOG 253 65 k 5 2 k BN OB ON OG OGcos FOG 2545 1 656 kk BG 22 510 6 k NGBN cos BAG cos BGN 5 3 103 2 105 102 3 6 k BNk GBk 30 5 k FG 5 25 2 305 30 2 4 sin8108 5 k NG F 点评 本题的第 3 小题是一道大型综合题 且运算量较大 属于较难题 但是 前两个小题比较基础 同学们应争取做对 27 2012 江苏泰州市 27 本题满分 12 分 如图 已知直线l与 O 相离 OA l于点 A OA 5 OA 与 O 相交于点 P AB 与 O 相切于点 B BP 的延长线交直线l于点 C 1 试判断线段 AB 与 AC 的数量关系 并说明理由 2 若 PC 25 求 O 的半径和线段 PB 的长 3 若在 O 上存在点 Q 使 QAC 是以 AC 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 求 O 的半径 r 的取值范围 Q N ll A C P A OO B 第 27 题图 备用图 解析解析 1 由于 AB 是 O 的切线 故连半径 利用切线性质 圆半径相等 对顶角相等 余角性质 推出AB AC两底角相等 2 设圆半径为r 利用勾股定理列方程求半径 再利用三角形相似求 PB 3 先作出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MN 作OD垂直于MN 再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即可 答案答案 1 AB AC 连接OB 则 OB AB 所以 CBA OBP 900 又 OP OB 所以 OBP OPB 又 OPB CPA 又 OA l于点 A 所以 PCA CPA 900 故 PCA CBA 所以 AB AC 2 设圆半径为r 则OP OB r PA 5 r AB2 OA2 OB2 52 r2 AC2 PC2 AP2 25 2 5 r 2 从而建 立等量关系 r 3 AB AC AB2 AC2 利用相似 求出 PB 4 3 作出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MN 作OD垂直于MN 则可推出OD 11 22 ACAB 22 1 5 2 r 由题意 圆O要与直线MN有交点 所以 22 1 5 5 2 ODrr r 又因为圆O与直线l相离 所以rr 圆心距为 d 则 1 d R r 时 两圆 外离 2 d R r 时 两圆外切 3 R r d R r 时 两圆相交 4 d R r 时 两圆内切 5 dr 圆心距为 d 则 1 d R r 时 两圆 外离 2 d R r 时 两圆外切 3 R r d R r 时 两圆相交 4 d R r 时 两圆内切 5 d4 R r 1 4 满足 R r d R r 两圆相交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由数量关系来判断两圆位置关系的方法 6 2012 年四川省巴中市 6 3 已知两圆的半径分别为 1 和 3 当这两圆内含时 圆心距 d 的范围是 A 0 d 2 B 1 d 2 C 0 d 3 D 0 d 2 解析解析 内含时 满足关系 0 d R r 得 d 2 答案答案 D 点评点评 本题易错选为 A 即忽略同心圆是内含的特例 10 2012 湖南衡阳市 10 3 已知 O 的直径等于 12cm 圆心 O 到直线 l 的距离为 5cm 则直线 l 与 O 的交点个数为 A 0B 1C 2D 无法确定 解析 首先求得该圆的半径 再根据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与数量之间的联系进行解析判断 若 d r 则 直线与圆相交 若 d r 则直线于圆相切 若 d r 则直线与圆相离 进而利用直线与圆相交有两个交点 相切有一个交点 相离没有交点 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 解 根据题意 得 该圆的半径是 6cm 即大于圆心到直线的距离 5cm 则直线和圆相交 故直线 l 与 O 的交点个数为 2 故选 C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这里要特别注意 12 是圆的直径 掌握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与数量之间的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16 2012 山东东营 16 4 分 某施工工地安放了一个圆柱形饮水桶的木制支架 如图 1 若不计木条 的厚度 其俯视图如图 2 所示 已知AD垂直平分BC AD BC 48cm 则圆柱形饮水桶的底面半径的最 大值是 cm B D C A 第 16 题图 2 第 16 题图 1 解析解析 当圆柱形饮水桶的底面半径最大时 圆外接于 ABC 连接外心与 B 点 可通过勾股定理即可求 出圆的半径 连接 OB 如图 当 O 为 ABC 的外接圆时圆柱形饮水桶的底面半径的最大 AD 垂直平 分 BC AD BC 48cm O 点在 AD 上 BD 24cm 在 Rt OBD 中 设半径为 r 则 OB r OD 48 r r2 48 r 2 242 解得 r 30 即圆柱形饮水桶的底面半径的最大值为 30cm 答案答案 30 点评点评 此题考查把实物图转化为几何图形的能力以及垂径定理和勾股定理的综合应用 8 2012 贵州黔西南州 8 4 分 如图 3 O 的半径为 2 点 A 的坐标为 2 2 直线 AB 为 O 的 3 切线 B 为切点 则 B 点的坐标为 A B 1 8 53 C D 1 4 5 9 53 解析解析 设 O 与 x 轴的正半轴交于 C 点 与 x 轴的负半轴交于 D 点 连接 AC 由于 O 的半径为 2 且 A 2 2 所以 AC OC 则 AC 2 tan AOC 所以 AOC 60 由于 AB 也为 O 的切线 333 所以 AOC AOB 60 所以 BOD 60 作 BE OD 于 F 点 OB 2 可以求得 OF 1 BF 所以 B 点的坐标为 1 33 答案 D D 点评 本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考查圆的切线性质的运用 一般出现圆的切线时 考虑作 过切点的 半径 必垂直于切线 另外本题还运用了图形的对称性解题 9 20122012 山西 山西 9 9 2 2 分 分 如图 AB 是 O 的直径 C D 是 O 上一点 CDB 20 过点 C 作 O 的切 线交 AB 的延长线于点 E 则 E 等于 A 40 B 50 C 60 D 70 解析解析 解 连接 OC 如图所示 圆心角 BOC 与圆周角 CBD 都对 BOC 2 CBD 又 CDB 20 BOC 40 又 CE 为圆 O 的切线 OC CE 即 OCE 90 则 E 90 40 50 故选 B 答案答案 B 点评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圆的切线的性质 同圆中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及等边对等角等性质 解决本 题的关键是熟悉圆中常见辅助线作法及相关性质 难度中等 9 2012 年广西玉林市 9 3 如图 Rt ABC 的内切圆 O 与两直角边 AB BC 分别相切于点 D E 如图 Rt ABC 的内切圆 O 与两直角边 AB BC 分别相切于点 D E 过劣弧 DE 不包括端点 D E 上 任一点 P 作 O 的切线 MN 与 AB BC 分别交于点 M N 若 O 的半径为 r 则 Rt MBN 的周长为 A r B 2 3 r C 2r D 2 5 r 分析 连接 OD OE 求出 ODB DBE OEB 90 推出四边形 ODBE 是正方形 得出 BD BE OD OE r 根据切线长定理得出 MP DM NP NE 代入 MB NB MN 得出 BD BE 求出即可 解 连接 OD OE O 是 Rt ABC 的内切圆 OD AB OE BC ABC 90 ODB DBE OEB 90 四边形 ODBE 是矩形 OD OE 矩形 ODBE 是正方形 BD BE OD OE r O 切 AB 于 D 切 BC 于 E 切 MN 于 P MP DM NP NE Rt MBN 的周长为 MB NB MN MB BN NE DM BD BE r r 2r 故选 C 点评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矩形的判定 正方形的判定 三角形的内切圆和内心 切线长定理等 主要 考查运用这些性质进行推理和计算的能力 题目比较好 难度也适中 23 2012 年广西玉林市 23 8 分 如图 已知点 O 为 Rt ABC 斜边 AC 上一点 以点 O 为圆心 OA 长 为半径的 O 与 BC 相切于点 E 与 AC 相交于点 D 连接 AE 1 求证 AE 平分 CAB 2 探求图中 1 与 C 的数量关系 并求当 AE EC 时 tanC 的值 分析 1 连接 OE 则 OE BC 由于 AB BC 故可得出 AB OE 进而可得出 2 AEO 由于 OA OE 故 1 AEO 进而可得出 1 2 2 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知 1 AEO EOC 因为 1 AEO OEC 90 所以 2 1 C 90 当 AE CE 时 1 C 再根据 2 1 C 90 即可得出 C 的度数 由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得出 tanC 即可 解 1 证明 连接 OE O 与 BC 相切于点 E OE BC AB BC AB OE 2 AEO OA OE 1 AEO 1 2 即 AE 平分 CAB 2 解 2 1 C 90 tanC 3 3 EOC 是 AOE 的外角 1 AEO EOC 1 AEO OEC 90 2 1 C 90 当 AE CE 时 1 C 2 1 C 90 3 C 90 C 30 tanC tan30 3 3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切线的性质 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在解答此类题目时要熟知 若出现圆的切线 必连过切点的半径 构造定理图 得出垂直关系 13 2012 四川泸州 13 3 分 两个圆的半径分别为 5 和 7 圆心距为 2 则两个圆的位置关系 A 内含 B 内切 C 相交 D 外切 解析 圆与圆的几种位置关系中 可以根据两圆半径 圆心距的数量关系来判断 解答 因为 7 5 2 满足 R r d 两圆内切 故选 B 点评 熟悉圆与圆的五种位置关系是解题关键 需要简单计算两圆半径和 差 再与圆心距比较判断 4 20122012 山东省青岛市 山东省青岛市 4 4 3 3 已知 O1与 O2的半径分别是 4 和 6 O1O2 2 则 O1与 O2的位置 关系是 A 内切 B 相交 C 外切 D 外离 解析解析 两圆半径差为 6 4 2 圆心距为 2 因此两圆相切 故选A 答案答案 A 点评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两圆的位置关系 两圆的位置关系有 相离 d R r 相切 外切 d R r或内 切 d R r 相交 R r d R r 15 2012 江苏省淮安市 15 3 分 如图 M与 N外切 MN l0cm 若 M的半径为 6cm 则 N的半 径为 cm 解析 M与 N外切 圆心距MN l0cm M的半径为 6cm 则 N的半径为 10 6 4 cm 答案 4 点评 此题考查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设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和r 且R r 圆心距为d 外离 d R r 外切d R r 相交R r d R r 内切d R r 内含d R r 难度适中 掌握两圆位置关系 与圆心距d 两圆半径R r的数量关系间的联系是解此题的关键 21 2012 山东省滨州中考 21 8 分 如图 PA PB 是 O 的切线 A B 为切点 AC 是 O 的直径 P 50 求 BAC 的度数 解析解析 由于切线的性质可得 PAC 切线长定理得 PA PB P 50 PAB 和 PBA 的大小 进而求出 BAC 的大小 解 PA PB 分别切 O 于 A B 点 AC 是 O 的直径 PAC 90 PA PB 又 P 50 PAB PBA 65 BAC PAC PAB 90 65 25 点评点评 本题考查切线的性质和切线长定理 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此题考查的 知识点较多 但是难度不大 21 21 20122012 珠海 珠海 2121 9 9 分 分 已知 AB 是 O 的直径 点 P 在弧 AB 上 不含点 A B 把 AOP 沿 PO 对 折 点 A 的对应点 C 恰好落在 O 上 1 当 P C 都在 AB 上方时 如图 1 判断 PO 与 BC 的位置关系 只回答结果 2 当 P 在 AB 上方而 C 在 AB 下方时 如图 2 1 中结论还成立吗 证明你的结论 3 当 P C 都在 AB 上方时 如图 3 过 C 点作 CD 直线 AP 于 D 且 CD 是 O 的切线 证明 AB 4PD 21 3 21 2 21 1 C AB D C BA C B A OOO P P P 解析解析 1 PO BC 证 POC OCB 即可 2 1 中结论成立 证明 CPO PCB 或 OPB B 即可 3 先证 OC AP 再证 CPD CPO OPA 60 最后证 AB 4PD 答案答案 1 PO BC 2 1 中结论成立 证明 由对折 得 APO CPO AO PO APO A PBPB A PCB CPO PCB PO BC 3 证明 CD 为切线 OC CD CD AP OCD CDP 90 OC AP CPD OCP 由对折 得 A OCP CPD A 又 A OPA OPC OCP APD 是平角 CPD CPO OPA 60 CP OP 1 2 AB 在Rt CPD中 PD CP cos60 1 2 PC AB 4PD 点评点评 这是一道与圆与关的几何综合题 主要考点有圆的有关性质 切线的性质 图形变换 直角三角形 的性质 锐角三角函数等 属中档题 16 2012 湖北武汉 16 3 分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点 A 的坐标为 3 0 点 B 为 y 轴正半轴上的一点 点 C 是第一象限内一点 且 AC 2 设 tan BOC m 则 m 的取值范围是 解析 解答本题可先画出图形 以 A 为圆心 2 为半径作圆 过 O 作 A 切 线 AC 显然当 C 与 C 重合时 m 取最小值 此时 m tan BOC tan OAC 2 5 故 m 2 5 答案 m 2 5 点评 本题看似考察三角函数 由于 C 为一动点 解题时需掌握其运动规律 故需构建相应的圆 题目实质是对圆与切线以及三角函数的综合考察 难度较大 24 2012 呼和浩特 24 8 分 8 分 如图 已知AB为 O的直径 PA与 O相切于点A 线段OP与 弦AC垂直并相交于点D OP与弧AC相交于点E 连接BC 1 求证 PAC B 且PA BC AB CD 2 若PA 10 sinP 3 5 求PE的长 E D P O B A C 解析 切线的性质 三角形相似 对应边成比例 锐角三角函数 答案 1 证明 PA是 O的切线 AB是直径 PAO 90 C 90 PAC bac 90 且 B BAC 90 PAC B 又 OP AC ADP C 90 PAD ABC AP AB AD BC 在 O中 AC OD AD CD AP AB CD BC PA BC AB CD 2 解 sinP 3 5 且PA 10 3 5 AD AP AD 6 AC 2AD 12 在Rt ADP中 PD 22 8APAD 又 AP AB PD AC AB 10 12 15 8 AO 15 2 OP 25 2 PE OP OE 25 2 15 2 5 点评 本题 1 考查了利用切线的性质求得直角 利用直径所对圆周角是 90 得到直角 并得出一对 相似三角形 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得出要证明的结论 2 中利用现有的直角三角形三角函数 求出线段的长 3 2012 甘肃兰州 3 4 分 已知两圆的直径分别为 2 和 4 圆心距为 3 则这两个圆的位置关 系是 A 相交 B 外切 C 外离 D 内含 解析 本题直接告诉了两圆的半径及圆心距 根据数量关系与两圆位置关系的对应情况便可直接得出答 案 由题意知 两圆圆心距 d 3 R r 2 且 d 3 R r 6 故两圆相交 答案 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两圆之间的位置关系 两圆外离 则 d R r 外切 则 d R r 相交 则 R r d R r 内切 则 d R r 内含 则 0 d R r d 表示圆心距 R r 分别表示两圆的半径 19 2012 甘肃兰州 19 4 分 如图 已知 O 是以坐标原点 O 为圆心 1 为半径的圆 AOB 45 点 P 在 x 轴上运动 若过点 P 且与 OA 平行的直线与 O 有公共点 设 P x 0 则 x 的取值范围是 解析 解析 由题意得 x 有两个极值点 过点 P 的直线与 O 相切时 x 取得极值 作出切线 利用切线的性质 求解即可 如图 设过点 P 且与 OA 平行的直线与 O 相切于点 D 连接 OD 由题意得 OD 1 DOP 45 ODP 90 故可得 OP 2 即 x 的极大值为2 同理当点 P 在 x 轴左边时也 有一个极值点 此时 x 取得极小值 x 2 综上可得 x 的范围为 22x 答案 答案 22x 点评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分别求出直线与圆相切时 OP 的长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注意 两个极值点的寻找 难度一般 23 2012 湖北省恩施市 题号 23 分值 12 如图 11 AB 是 O 的弦 D 是半径 OA 的中点 过 D 作 CD OA 交弦 AB 于点 E 交 O 于 F 且 CE CB 1 求证 BC O 是的切线 2 连接 AF BF 求 ABF 的度数 3 如果 CD 15 BE 10 sinA 13 5 求 O 的半径 第 19 题图 解析 1 连接 OB 证 OB BC 即证 OBE EBC 90 通过 OA OB CE CB AED BEC 可将 OBE EBC 分别转化为 A AED 结合 CD OA 可证 OBE EBC 90 2 连接 OF 由 CD 垂直平分 OA 得 AF OF OA 再结合圆心角与圆周角关系易求 ABF 的度数 3 作 CG BE 于 G 得 A ECG CG 是 BE 垂直平分线 由 CD 15 BE 10 sinA 13 5 可求 EG CE CG DE 长度 通过 ADE CGE 可求 AD 从而计算半径 OA 答案 1 证明 连接 OB OA OB A OBE CE CB CEB EBC AED EBC AED EBC 又 CD OA A AED OBA EBC 90 BC O 是的切线 2 CD 垂直平分 OA OF AF 又 OA OF OA OF AF O 60 ABF 30 3 作 CG BE 于 G 则 A ECG CE CB BD 10 EG BG 5 sinECG sinA 13 5 CE 13 CG 12 又 CD 15 DE 2 ADE CGE EG DE CG AD 即 5 2 12 AD AD 5 24 OA 5 48 即 O 的半径是 5 48 点评 本题将多个知识点结合在一起 问题设计层层递进 梯度鲜明 是一道中档偏上的题 有一定 区分度 我们必须学会由已知条件寻找相应的定理 性质的基本图形 以及在不能直接根据已知条件解 决问题时 要学会运用转化的思想 26 2012 甘肃兰州 26 10 分 如图 Rt ABC 中 ABC 90 以 AB 为直径的 O 交 AC 于点 D E 是 BC 的中点 连结 DE OE 1 判断 DE 与 O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 求证 BC2 2CD OE 3 若 tanC 5 2 DE 2 求 AD 的长 第 26 题图 解析 1 连接 OD BD 求出 ADB BDC 90 推出 DE BE CE 推出 EDB EBD OBD ODB 推出 EDO EBO 90 即可 2 由题意可得 OE 是 ABC 的中位线 即 AC 2OE 易证 ABC BDC 可得 BC2 CD AC 把 AC 2OE 代 入即可 3 由 tanC 5 2 可设 BD 5x CD 2x 在 Rt BCD 中 由勾股定理得出 22 5 2 16xx 求 出 x 求出 BD 再根据 tan ABD tanC 求出 5 2 ADBD 代入求出即可 解 1 DE 与 O 相切 理由如下 连接 OD BD AB 是直径 ADB BDC 90 E 是 BC 的中点 DE BE CE EBD EDB OD OB OBD ODB EDO EBO 90 用三角形全等也可得到 DE 与 O 相切 2 由题意可得 OE 是 ABC 的中位线 AC 2OE ABC BDC 90 C C ABC BDC BCAC CDBC 即 BC2 CD AC 另 用射影定理直接得到也可 BC2 2CD OE 3 tanC 5 2 可设 BD 5x CD 2x 在 Rt BCD 中 BC 2DE 4 BD2 CD2 BC2 5x 2 2x 2 16 解得 x 4 3 负值舍去 BD 5x 4 5 3 ABD C tan ABD tanC 55410 5 2233 ADBD 答 AD 的长是 10 3 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性质 切线的判定等 知识点 主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意 证切线的方法 方程思想的运用 24 2012 贵州遵义 24 分 如图 OAC 中 以 O 为圆心 OA 为半径作 O 作 OB OC 交 O 于 B 垂足为 O 连接 AB 交 OC 于点 D CAD CDA 1 判断 AC 与 O 的位置关系 并证明你的结论 2 若 OA 5 OD 1 求线段 AC 的长 解析 1 根据已知条件 CAD CDA 对顶角 BDO CDA 可以推知 BDO CAD 然后根据等腰三角形 OAB 的两个底角相等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的性质推知 B BDO OAB CAD 90 即 OAC 90 所以线段 AC 是 O 的切线 2 根据 等角对等边 可以推知 AC DC 所以由图形知 OC OD CD 然后利用 1 中切线的性质可以在 在 Rt OAC 中 根据勾股定理来求 AC 的长度 答案 解 1 线段 AC 是 O 的切线 理由如下 CAD CDA 已知 BDO CDA 对顶角相等 BDO CAD 等量代换 又 OA OB O 的半径 B OAB 等边对等角 OB OC 已知 B BDO OAB CAD 90 即 OAC 90 线段 AC 是 O 的切线 2 设 AC x CAD CDA 已知 DC AC x 等角对等边 OA 5 OD 1 OC OD DC 1 x 由 1 知 AC 是 O 的切线 在 Rt OAC 中 根据勾股定理得 OC2 AC2 OA2 即 1 x 2 x2 52 解得 x 12 即 AC 12 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了勾股定理 切线的判定与性质 欲证某线是圆的切线 只需证明连接圆心与此线过圆上的 点的线段 圆的半径 与该直线垂直即可 22 2012湖北黄冈 22 8 如图 在 ABC 中 BA BC 以AB为直径作半圆 O 交AC于点D 连结DB 过点D作DE BC 垂足为点E 1 求证 DE 为 O 的切线 2 求证 DB2 AB BE 解析 1 连接 OD 根据切线的判定定理来证明 2 证明 ABD DEB 推得 DB2 AB BE 答案 证明 1 连接 OD AB 为半圆 O 的直径 ADB 90 AB BC D 为 AC 中点 又 O 为 AB 的中点 OD BC DE BC OD DE DE 是 O 的切线 2 AB BC ADB 90 CBD DBA 又 ADB DEC 90 ABD DEB ABDB DBEB 即 2 DEAB E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的推论 等腰三角形的 三线合一 切线的判定定理 相似三角形的判 定和性质 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平行线的性质等 较为综合 但属于常规题 难度中等 22 2012 湖北武汉 22 8 分 在锐角 ABC 中 BC 5 sinA 5 4 1 如图 1 求 ABC 的外接圆的直径 2 如图 2 点 I 为 ABC 的内心 若 BA BC 求 AI 的长 解析 第 1 小题要求直径 可过点 或 B 作直径 根据同弧所对圆周角相等 以及题目所给三角函数 关系即可求解 第 2 小题点 I 是内心 即角平分线的交点 又 BA BC 故可作 B 的角平分线即 BI 得到 Rt ABH 借助角平分线性质及勾股定理求解 解 1 过 C 作外接圆直径 CD 连接 BD 则 CBD 90 D A CD BC sinD sinA 5 4 BC 5 CD 4 25 即 ABC 的外接圆的直径为 4 25 2 连接并延长 BI 交 AC 于 H 过 I 作 IE AB 于 E 点 I 为内心 平分 BAC BI 平分 ABC 又 BA BC BI AC IH IE AE AH 在 Rt ABH 中 BH AB sin BAH 4 AH 3 22 BHAB BE AB AH 2 令 IE IH x 则 BI 4 x 在 Rt BIE 中 有 BI2 BE2 IE2 即 4 x 2 x2 22 解得 x 1 5 在 Rt AIH 中 AI 5 2 3 22 IHAH 注 其他解法依据情况酌情给分 点评 本题以基本图形 三角形与圆相结合为背景 综合考查了圆周角的性质 在三角函数的性质 角平分 线性质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勾股定理等知识 也可以利用三角形面积计算求解 知识点丰富 考查了 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以及转化思想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个小题设问方式较常规 所考察知识点也是平时学生 用得较多的知识点 难度都不大 但把这些放在一起综合考虑 对学生综合思维能力要求较高 对于在几何 图形的证明与求解中 辅助线的添加成为部分学生的一大难题 本题中的 2 条辅助线添法是关键 就这 2 条 辅助线就可以将中下层面的学生拒之题外 难度较大 24 2012 湖南省张家界市 24 题 10 分 如图 O的直径AB 4 C为圆周上一点 AC 2 过点C作 O的切线DC P 点为优弧CBA上一动点 不与 A C 重合 1 求 AEC与 ACD的度数 2 当点 E 移动到 CB 弧的中点时 求证 四边形OBEC是菱形 3 P 点移动到什么位置时 AEC 与 ABC 全等 请说明理由 分析 1 显然 ACO 是等边三角形 结合切线性质可求 2 只要证明 AC CP OA OP 即可 解答 解 1 AC OA OC 2 ACO 为等边三角形 AOC ACO OAC 60 APC 2 1 AOC 30 又 DC 切 O 于点 C OC DC DCO 90 ACD DCO ACO 90 60 30 2 AB 为直径 AOC 60 COB 120 当点 P 移动到 CB 的中点时 COP POB 60 COP 为等边三角形 AC CP OA OP D C P O B A 四边形 AOPC 为菱形 3 当点 P 与 B 重合时 ABC 与 APC 完全重合 ABC APC 当点 P 继续运动到 CP 经过圆心时 也有 ABC CPA 因为此时 AB CP AC 为公共边 ACB CAP 90 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直角原理即得 点评 本题是是一道与圆有关的动态试题 综合考查了圆的切线性质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性质 菱形的判定 全等三角形等知识 2012 北海 25 10 分 25 如图 AB 是 O 的直径 AE 交 O 于点 E 且与 O 的切线 CD 互相垂直 垂足为 D 1 求证 EAC CAB 2 若 CD 4 AD 8 求 O 的半径 求 tan BAE 的值 解析解析 1 1 在圆中遇到切线 经常做的辅助线是连接过切点的半径 连 在圆中遇到切线 经常做的辅助线是连接过切点的半径 连 OCOC OC CDOC CD CD AECD AE 易得 易得 OC ADOC AD 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 1 1 3 3 又有 又有 OAC OAC 是等腰三角形 是等腰三角形 2 2 3 3 所以结论成立 所以结论成立 2 2 在圆中 遇到直径 经常作直径所对圆周角 连在圆中 遇到直径 经常作直径所对圆周角 连 BCBC 则 则 ACB 90 ACB 90 利用勾股定理求出 利用勾股定理求出 ACAC2 2 80 80 易得易得 ACD ABC ACD ABC 得到 得到 ADAC ACAB 求出 求出 AB 10AB 10 圆的半径为 圆的半径为 5 5 若求若求 tan BAEtan BAE 的值 必须把的值 必须把 BAE BAE 放在直角三角形中 连放在直角三角形中 连 BFBF CFCF 利用 利用 DCF DAC DCF DAC 求出求出 DF 2DF 2 所以 所以 AF 6AF 6 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 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 BFBF 的长的长 度 在度 在 Rt ABFRt ABF 中 求出中 求出 tan BAEtan BAE 的值 的值 答案答案 1 1 证明 连接 证明 连接 OCOC 1 1 分分 CD CD 是是 O O 的切线的切线 CD OC CD OC 又又 CD AE CD AE OC AE OC AE 1 1 3 32 2 分分 OC OC OAOA 2 2 3 3 1 1 2 2 即即 EAC EAC CAB CAB 3 3 分分 2 2 解 解 连接连接 BCBC AB AB 是是 O O 的直径 的直径 CD AECD AE 于点于点 D D ACB ACB ADC ADC 90 90 1 1 2 2 ACD ABC ACD ABC ADAC ACAB 5 5 分分 AC AC2 2 ADAD2 2 CDCD2 2 4 42 2 8 82 2 8080 AB AB 2 AC AD 80 8 1010 O O 的半径为的半径为 10 210 2 5 5 6 6 分分 连接连接 CFCF 与与 BFBF 四边形四边形 ABCFABCF 是是 O O 的内接四边形的内接四边形 ABC ABC AFC AFC 180 180 DFC DFC AFC AFC 180 180 DFC DFC ABC ABC 2 2 ABC ABC 90 90 DFC DFC DCF DCF 90 90 2 2 DCF DCF 1 1 2 2 1 1 DCF DCF CDF CDF CDF CDF DCF DAC DCF DAC CDDF ADCD 8 8 分分 DF DF 22 CD AD 4 8 2 2 AF AF ADAD DFDF 8 8 2 2 6 6 AB AB 是是 O O 的直径的直径 F 3 2 1 O E D C B A BFA BFA 90 90 BF BF 2222 ABAF106 8 8 tan BAD tan BAD BF AF 84 63 1010 分分 点评点评 本题是关于圆的大题 综合性比较强 涉及到的知识点有 圆中两条关键性的辅助线 相似三本题是关于圆的大题 综合性比较强 涉及到的知识点有 圆中两条关键性的辅助线 相似三 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勾股定理 三角函数等 难度偏大 在教学过程中 多训练 注重指导学生解题的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勾股定理 三角函数等 难度偏大 在教学过程中 多训练 注重指导学生解题的 方法 弄问题的来龙去脉 方法 弄问题的来龙去脉 26 2012 贵州省毕节市 26 14 分 如图 AB 是 O 的直径 AC 为弦 D 是 的中点 过点 D 作 EF AC 的延长线于 E 交 AB 的延长线于 E 交 AB 的延长线于 F 1 求证 EF 是 O 的切线 2 若sin F 3 1 AE 4 求 O 的半径和 AC 的长 解析 1 连接 OD 根据圆周角定理 可得 BOD A 则 OD AC 从而得出 ODF 90 即 EF 是 O 的切线 2 先解直角 AEF 由 sin F 3 1 得出 AF 3AE 12 再在直角 ODF 中 由 sin F 3 1 得出 OF 3OD 设 O 的半径为 R 由 AF 12 列出关于 R 的方程 解方程即可求出 O 的半径 连接 BC 证明 BC EF 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得出 AC AE AB AF 即可求出 AC 的 长 解答 1 证明 连接 OD D 是 的中点 BOD A OD AC OD AC EF AC E 90 ODF 90 即 EF 是 O 的切线 2 解 在 AEF 中 E 90 sin F 3 1 AE 4 AF 12 sin F AE 设 O 的半径为 R 则 OD OA OB R AB 2R 在 ODF 中 ODF 90 sin F 3 1 OF 3OD 3R OF OA AF 3R R 12 R 3 连接 BC 则 ACB 90 E 90 BC EF AC AE AB AF AC 4 2R 4R AC 2 故 O 的半径为 3 AC 的长为 2 点评 本题考查了切线的判定 圆周角定理 解直角三角形及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难度中等 综 合性较强 24 2012 山东日照 24 10 分 在Rt ABC中 C 90 AC 3 BC 4 AB 5 探究新知 如图 O 是 ABC的内切圆 与三边分别相切于点E F G 1 求证 内切圆的半径r1 1 2 求 tan OAG的值 结论应用 1 如图 若半径为r2的两个等圆 O1 O2外切 且 O1与AC AB相切 O2与BC AB相切 求r2的值 2 如图 若半径为rn的n个等圆 O1 O2 On依次外切 且 O1与AC AB相切 On与 BC AB相切 O1 O2 On均与AB相切 求rn的值 解析 1 运用切线长定理可得 2 连接 OA OG 构造直角三角形求解 1 联想 2 的解题方法 用r2表示 AB 的长列方程求解 2 寻找规律 用rn表示 AB 的长列方程求解 解 1 证明 在图 中 连结OE OF OA 四边形 CEOF 是正方形 CE CF r1 又 AG AE 3 r1 BG BF 4 r1 AG BG 5 3 r1 4 r1 5 即 r1 1 2 连结OG 在 Rt AOG 中 r1 1 AG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