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预习导学案学习目标:1.以碳循环为例,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关注碳循环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2.尝试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3.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4.关注碳循环平衡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学习重点: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学习难点: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一、碳循环1.循环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 的形式进行。2.过程图解3.特点:具有 、循环性。4.温室效应(1)形成原因:化学染料短时间内大量燃烧使大气中 含量迅速增加,打破了生物圈 的平衡。(2)危害:加快极地和高山冰川的融化,导致海平面 ,进而对人类和其他许多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3)防止和减缓温室效应的主要措施改善能源结构,开发新能源(核能、水能等),尽量减少煤炭的燃烧量(减少CO2的来源)。大力推行 (增加CO2的去路)思考讨论:(1) 碳循环在生物群落内以什么形式进行?(2) 与自然界的碳循环关系最密切的两种细胞器是什么?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含义(1)物质:组成生物体的等元素。(2)循环途径:无机环境 。(3)范围: 。2.特点(1)循环流动。(2)具有全球性,因此又叫 循环。思考题:a.“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指的是元素还是化合物?b.既然物质是循环的,为什么人们还不断地向农田中施加肥料呢?小结:1.碳元素的存在形式:在无机环境中以碳酸盐和CO2的形式。在生物群落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2.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的方式:CO2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自养型生物完成的,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也有化能合成作用。3.碳元素返回无机环境的方式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化学燃料的使用。特别提醒: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传递时,只有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时相互的,其他各成分之间的传递都是单向的。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化学染料的大量燃烧。物质循环的范围是生物圈。三、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1)二者的,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2)物质作为,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和之间循环往返。(3)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的比较表:项目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形式以 形式流动因不同元素而异,如碳以 形式循环特点 、 物质被反复利用,具有 范围生态系统的 、 联系两者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如图: 能量流动不能离开物质循环而单独进行,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 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正是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才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特别提醒:任何一个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保持着相对的平衡,这是一个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的重要保证。例1、如下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成分。请据图回答:(1)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_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2)X与甲中图示生物类群的能量来源不同,X代表的生物为_;Y的细胞结构与丙中图示生物不同,Y的细胞结构最主要的特点是_。(3)大气中的CO2在甲中图示的_处(在ad中选择)合成有机物;含碳有机物在甲中图示的_处(在ad中选择)可以分解为CO2。(4)化石燃料除燃烧外,还可以通过 _途径产生CO2。答案(1)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2)化能自养细菌(或硝化细菌等)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3)ca和b(4)微生物的分解四、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案例1案例2实验假设实验设计实验组对照组自变量土壤中是否含微生物土壤中是否含有分解淀粉的微生物实验现象在相同时间内实验组落叶腐烂程度小于对照组AA1A2BB1B2结论分析学习检测:1、关于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不依赖于水 B.需要能量驱动 C.产生温室气体 D.具有全球性2、如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代表生产者,5可以代表化能合成作用B.碳元素在、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C.在食物链中占有碳元素最多的营养级可能是D.、中含有的有机物可以作为动力来促进碳元素在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3在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中把CO2释放到大气中有多种形式,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植物和动物的呼吸作用 B化石燃料的燃烧作用C分解者对有机物的分解作用 D化工厂对碳酸盐的分解作用4在生态系统中,碳元素参与物质循环的主要形式()A二氧化碳 B碳酸盐 C碳酸 D碳水化合物5右图表示a、b、c三个地区森林土壤有机物的分解状况, 则分解者的作用由弱到强依次是( )AabcBcbaCbacDacb 6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不可缺少是因为()A食物链中重要一环 B能把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C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 D与生产者、消费者都有关系7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遗体被分解者分解()A只有物质循环过程 B只有能量利用过程C既有物质循环又有能量利用过程 D无法确定8下列哪项叙述是不正确的 ()A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 B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C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 D能量在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的时候,是逐级递减的9对于绿色植物来说,与生态系统碳循环密切有关的生理过程是()渗透吸水吸胀吸水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矿质元素的吸收呼吸作用顶端优势AB C D10如图为碳循环图解,请回答下列问题:(1)物质循环实质上是物质在圈与圈之间转移。请在下列表格中填出各圈中碳素的贮存形式,用“十”或“”标明是否参与碳素交换过程。项目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群落碳素贮存形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语文课本知识巩固措施
- 苗木定植保活支撑技术保障措施
- 呼吸道职业暴露急救措施处理流程
- 智能制造与BIM、CIM结合应用措施
- 珠宝员工合同(标准版)
- 仓储物流工作不够到位整改措施
- 临床路径推广效果及整改措施探讨
- 五年级语文教师教学备课计划
-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教学评价
- 单宁酸介导纳米银功能材料制备的多维度探索与创新应用
- 2025年吉林省中考语文真题(含答案)
- 2025高级会计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GB/T 40565.2-2021液压传动连接快换接头第2部分:20 MPa~31.5 MPa平面型
- GB/T 38537-2020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超声检测方法C扫描法
- GB/T 11446.10-1997电子级水中细菌总数的滤膜培养测试方法
- 儿童生长发育监测课件
- 混凝土结构跳仓施工方案
- 页岩气开发地震监测技术要求DB50-T 1234-2022
- 实验室病原微生物危害 评估报告
- 科技项目申报专员系列培训(技术攻关项目)
- 品质异常处罚细则及奖罚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