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区实施方案(福建省厦门市示范区)修改后.doc_第1页
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区实施方案(福建省厦门市示范区)修改后.doc_第2页
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区实施方案(福建省厦门市示范区)修改后.doc_第3页
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区实施方案(福建省厦门市示范区)修改后.doc_第4页
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区实施方案(福建省厦门市示范区)修改后.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区实施方案福建省厦门市示范区二一二年十一月14目录一、示范区建设条件与经济性评价1(一)气候环境分析1(二)太阳能资源分析5(三)示范区整体建设条件和建设规模10二、示范区网架结构和电力负荷11(一)示范区社会经济发展概况11(二)示范区网架结构现状分析14(三)示范区电力负荷现状分析14三、分布式光伏项目及优化布局16(一)分布式光伏项目16(二)示范区分布式光伏可开发规模分析17四、分布式光伏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19(一)建设方案19(二)工作协调管理机制19一、示范区建设条件与经济性评价(一)气候环境分析1、季节变化根据福建省的气候特点,一年中分为五个季节,分别为早春季(34 月)、雨季(56 月)、夏季(79 月)、秋季(1011 月)和冬季(122 月)。 厦门市各季平均总辐射量见图2-5。总辐射量最高的季节是夏季,辐射总量为1699MJ/m2,约占年太阳总辐射的32,辐射总量远高于其他季节;其次是冬季,辐射量为1022MJ/m2,约占年太阳总辐射的19;雨季、秋季和早春,分别占年辐射总量的18、16、15。 2、日照时数年际变化从表1、图1 可见,厦门市年平均日照时数2018.9h,最大年日照时数2294.3h,最小年日照时数1775.2h。年日照时数围绕平均值上下波动,周期为68 年。表1 厦门市历年日照时数表(单位:小时)年份1981198219831984198519861987198819891990日照时数19271925.419081694191721201964190121052149年份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1990日照时数22512020207621952123229419741842201319219年份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日照时数20612044.922652326177518381830193322181939图1 厦门市日照时数年际变化图(h)3、日照时数月变化从表2、图2 可见,厦门市月平均日照时数为168.3h,最大值出现在7 月为263.7h,最小值出现在2 月为99.4h。日照时数的月分布呈单峰谷型,15 月日照时数小于平均值而712 月高于平均值,即下半年的日照时间明显高于上半年。这种分布是受太阳高度角和天气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我省冬季和前汛期(5-6 月)多阴雨天气,加上2月份太阳高度角较低,故出现年内最小值;后汛期(7-9 月)和秋季多晴天,加上7 月份太阳高度角较高,故出现年内最大值。表 2 厦门市累年各月平均日照时数(h)1 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138.999.4110.4124.5149.6175263.78月9月10月11月12月平均234194.8198162.8168168.3图 2 厦门市累年各月平均日照时数(h)4、厦门其它要素根据搜资,表3 列出了厦门市的其它气象要素19812010 年整编值。表3 厦门市站的其它要素整编值项 目值多年平均气温()21多年极端最高气温()39.4多年极端最低气温()4.1多年最大冻土深度(m)无多年最大积雪厚度(cm)无多年平均风速(m/s)2.9多年最大风速(m/s)40多年平均沙尘暴日数(日)无多年平均雷暴日数(日)5.37多年平均影响台风个数(个)4.35、特殊气候影响5.1 热带气旋19492011年63年间有270个热带气旋影响和登陆厦门市,年均4.3个。5.2 降水量多年平均年暴雨(日雨量50毫米)日数平均每年在3.56.5天之间,厦门市各地全年平均有机会出现暴雨,集中期是雨季和台风季(5-9月),1月、12月份基本不出现暴雨。暴雨出现最多的年份有17个暴雨日,出现在1990年。表4 厦门市年均暴雨日数1 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00.20.230.270.70.870.678月9月10月11月12月年1.20.80.230.130.075.375.3 大风厦门市是典型的季风区,冬半年盛行偏北风,夏季风盛行偏南风。表5 厦门市年均大风日数1 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00011128月9月10月11月12月年1110175.4 雷暴厦门市年平均雷暴日在27-69天之间,主要集中在3-9月,多数雷暴伴有降水。雷暴天数年际间变化大,最多为1975 年的96天,最少的为1965 年的50 天。表6 厦门市年均雷暴日数1 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01343548月9月10月11月12月年4400029(二)太阳能资源分析福建省年平均总辐射量主要在38005400MJ/m2 之间,年平均直接辐射量在18003000MJ/m2 之间。在欧洲,太阳年总辐射量达3301.2MJ/m2(芬兰的赫尔辛基)以上的城市太阳能利用率都很高,福建省年辐射总量远远超过此值。全省太阳能总辐射时空分布图有如下特点:(1)空间分布特征为自东南沿海向内陆递减:莆田至诏安的沿海平原和岛屿是全省的最高值区域,年总辐射量47805400MJ/m2;在两大山系武夷山和鹫峰山之间的闽江上游河谷盆地是全省的次大值区,年总辐射量46404990MJ/m2;位于武夷、鹫峰山、戴云山、玳瑁山和博平岭海拔较高的区域太阳年总辐射量最少,为全省低值区,量值介于3800 4080MJ/m2 之间;其余区域年总辐射量介于4080 4780MJ/m2 之间。可见太阳总辐射量的空间分布受太阳高度角、地理纬度和地形共同影响,其中地形影响较为突出,具有平原、海岛辐射量较大,山区辐射量较小的分布特征。 (2)太阳总辐射量季节分布不均匀,辐射量从小到大分别为冬季、早春、秋季、前汛期、夏季。以福州为例,累年各月平均总辐射量表明夏季辐射量为1554.3 MJ/m2,约占年太阳总辐射的35,前汛期辐射量为860MJ/m2,占年太阳总辐射的19.3,其余三个季节辐射量相差不大,为648.4728.3 MJ/m2,占年辐射总量的14.616.3。(3)太阳总辐射的年际变化以自然变动为主,幅度较大,20 世纪70 年代末期和90 年代初期为太阳辐射的低值期;20 世纪70 年代中期以前、80 年代中期及90年代末期之后至21世纪初均为高峰期,其中2002年之后为近几十年来的相对高值期,其变化周期为6 年左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太阳能资源的评估方法的评估标准,以太阳总辐射的年总量为指标,进行太阳能资源丰富程度评估。1、 厦门市太阳能资源1.1 厦门市辐射量变化分析为研究厦门市总辐射随时间的变化特征,本报告选用厦门地区1971 年2008 年太阳辐射模拟值,分别进行年际变化、季节变化和年变化分析。1.1.1. 年际变化厦门市多年平均(19812010)总辐射量为5300MJ/m2。厦门市太阳总辐射年际变化(MJ/m2)自80 年代中期至90 年代末,太阳总辐射的年际变化不大;之后,总辐射的年际变化开始变大。90 年代初期中排名总辐射量降至最小之后辐射量开始增加,其中2004 年太阳总辐射量为近几十年来的最高值期。厦门市多年平均直接辐射量约为4200MJ/m2。从图2-4中可以看出,20世纪80年代初期之前为直接辐射的高值期,之后直接辐射呈下降趋势,与总辐射相比,直接辐射的下降趋势更明显,至90年代初期达最低值期,这可能与城市化、工业化建设的不断发展,空气中悬浮颗粒物增加,大气透明度降低有关;90 年代初期以后,随着气温的升高,气候变暖,工业污染物的控制,环境治理等因素,厦门市太阳直接辐射量开始增加,且增加幅度明显。厦门市太阳直接辐射年际变化(MJ/m2)1.1.2.年变化厦门市累年(19862010)各月平均总辐射量见下表,厦门市年平均总辐射量为5300MJ/m2,其中7 月最高,在620MJ/m2 以上;1、2 月份太阳总辐射量相对较低,都少于350MJ/m2 左右。从图中还可看出,厦门市地区太阳总辐射的月际分布是以7、8月为最高,分别向两侧递减,且后半年辐射量高于前半年。厦门市累年各月平均总辐射量 (MJ/m2)1 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347.1322.6372.7423.4469.8501.1622.78月9月10月11月12月年575.9482.8459.8369.4352.75300MJ/ 厦门市累年各月平均总辐射量图(MJ/m2)2、 厦门市太阳能资源厦门市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为5300MJ/m2,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太阳能资源评估方法中对太阳能资源丰富程度等级的划分标准,厦门市太阳能属资源丰富区。从厦门市太阳能资源月际分布来看,410月份月太阳总辐射量基本都在400MJ/m2 以上,资源相对较好,其中6、7、8 三个月是厦门市太阳能资源利用价值较高的时段,月太阳辐射量超过500 MJ/m2 以上。此外,虽然冬半年太阳能总辐射量相对其他月份较低,月太阳总辐射量为322.6352.7 MJ/m2,但厦门市冬季平均气温在12.614.7之间,气候环境温度较高,太阳能资源仍然有一定的开发利用价值。(三)示范区整体建设条件和建设规模厦门市位于东经1180404、北纬242646,地处我国东南沿海-福建省东南部、九龙江入海处,背靠漳州、泉州平原,濒临台湾海峡,面对金门诸岛,与台湾宝岛和澎湖列岛隔海相望。厦门由厦门岛、鼓浪屿、内陆九龙江北岸的沿海部分地区以及同安等组成,陆地面积1565.09多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00多平方公里。目前,厦门市拥有一批太阳能电池的硅料生产、封装、光伏组件及应用企业(单晶硅、多晶硅、非晶硅、GaAs等),基本涵盖了产业链上下游,在厦门户外照明和夜景工程中也有些地区采用了太阳能电池供电,这些太阳能电池封装生产和应用为厦门光伏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目前厦门市太阳能光伏组件生产企业的产能达近1500MW,产品远销欧美、日本、澳大利亚等地,并在国内市场逐步显露头角。 据统计,目前厦门市可实施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总装机容量为近2000MW,目前该市工业峰值平均用电价格0.8元/度、居民平均用电价格0.6元/度、商业用电价格1元/度,这标明今后在我市开展分布式发电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可以挖掘。二、示范区网架结构和电力负荷(一)示范区社会经济发展概况厦门市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之一,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也是国家对台工作最为重要地区之一。目前,厦门市正在实施岛内外一体化、厦漳泉同城化等战略,厦门市在国家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发展过程中扮演愈来愈重要的角色。厦门市获得国际花园城市、联合国人居奖、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宜居城市、中国十佳宜居城市、中国幸福城市等荣誉称号,也是国家十大低碳示范城市、国家创新型示范城市和国家对台科技合作交流示范区。2011年,厦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3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例为1:53:46,比上年增长15.1%,增速连续两年保持在15%以上。这一增幅在十五个副省级城市、全省九个设区市位居第二位,分别比全国、全省平均增幅高5.9、2.9个百分点。而2011年全市万元生产总值耗电667.7度,比上年下降8.7%,万元生产总值耗水11.7吨,比上年减少1.6吨,大大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每平方公里土地面积创造生产总值1.61亿元、创造工业总产值2.9亿元,这在省内乃至全国的大中型城市中都处于领先的水平。2012年前三季度,厦门市工业经济运行呈趋稳回升态势,9月份规模工业产值达到今年以来的较好水平,工业用电增速、工业产销率居全省首位,工业依然是支撑厦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前9月厦门市工业用电增速位居全省首位,比全省的平均水平1.9%高出4.9个百分点,比第2位的龙岩市(5.1%)高1.7个百分点。厦门市一批工业企业因生产订单增加,用电大幅度增加。从用电总量分析,重点工业企业总用电量达到43亿千瓦时,占工业用电量的55.3%。厦门市工业用电与工业产值增速始终保持比较匹配的水平,厦门市的工业产业结构中,低电耗的电子企业产值比重较高,这些企业用电微量增长即可支撑较高的产值增长,厦门市工业用电每增长1%,大致可支撑工业产值增长1.8%-2%,因此,6.8%的工业用电与12%的工业产值增速是匹配的。在今年经济形势低迷,跨国企业纷纷裁员的大背景下,厦门市1501家规模企业(截至8月底)的用工数达到62万人,高于一季度末(60.5万人)与上半年(61.5万人)的用工数,工业用工队伍稳定。厦门市150家重点企业用工34.22万人,占全市规模企业用工数的55.2%,同比增长6.1%。少数大企业用工量增幅较大。从去年下半年起,厦门市内企业利用经济低迷、订单减少的时机,强管理,推技改,优结构,促升级。据统计,去年以来,全市企业技改投资近280亿元,提升了企业生产自动化水平,也促进了一批产品更新换代。按技改投入产出比1:3.15测算,可带动近880亿元的新增产能。从全市工业产业结构分析,较具竞争优势的电子行业,前9个月累计完成产值1248亿元,占全市规模产值的38.6%,比去年同期提高2.7个百分点。其中以太阳能光伏为代表的光电产业逆势实现产值近93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5%。厦门市将以此次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区为契机,进一步打造以低成本、高效率、长寿命光伏材料制造为核心,整合资源、形成合力,集成技术创新,加强与港台和国际的合作,形成技术集群优势,以应用促发展,配置规模化的低成本制造产业链和价值链。大力引进低成本太阳能光伏材料加工、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技术和企业,以及太阳能光伏产业机械设备制造企业,逐步形成从晶体硅铸锭硅片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组件光伏产品应用等完整的产业链,注重配套产品的开发,注重创新平台的建设,打造有厦门特色和竞争优势的新兴产业集群。(二)示范区网架结构现状分析1、220kV及110kV电网现状截至2011年底,厦门市电网220kV变电站15座,变电总容量540万千伏安;220kV线路长度560.63千米,其中架空线路长度525.16千米,电缆长度35.47千米。截至2011年底,厦门电网110kV公用变电站53座,变电总容量470.9万千伏安,容载比为2.0;110kV线路长度637.78千米,其中架空线路长度514.97千米,电缆长度122.81千米。2、10kV电网现状截止2011年底,厦门市共有10kV线路1280条,其中公用线路1069条,合计6393km。专用线路211条,架空线路绝缘化率为67.53%,电缆化率为68.91%,截止2011年底,厦门市共有配电室1457座,箱变597台,柱上变3016台。厦门共装接配电变压器18044台、总容量12970MVA,其中公用变6612台,容量5172MVA。(三)示范区电力负荷现状分析厦门市示范区最高负荷3158MW,最小负荷864MW,全市平均负荷密度2MW/km,建成区负荷密度12.89MW/ km。110kV变电总容量470.9万千伏安,容载比为2.0;10KV配电变压器总容量12970MVA。各配电变电站信息见表1三、分布式光伏项目及优化布局(一)分布式光伏项目重点项目一:联发工业园厂房重点项目二:厦门市BRT场站重点项目三:翔安区马巷镇巷北工业区重点项目四:火炬高新技术开发区重点项目五:海沧区明达玻璃和长塑实业的公司厂房重点项目六:厦门海沧出口加工区上述项目申报单位均未享受相关国家政策支持或申报相关国家政策支持。各项目申报单位将严格按照国家能源局印发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区实施方案编制大纲准备项目资料,并保证所提供材料完全属实(具体材料见附件),项目承担单位将严格按照项目申请资料进行实施。(二)示范区分布式光伏可开发规模分析根据厦门市电业局统计及厦门工业集中区网架结构特征,示范区现有的变压器总容量为12970MVA,公用的平均负载为25%,全市变压器总容量为5172MVA,依据国家光伏并网技术要求,全市电网可接纳169.418兆瓦光伏发电并网项目。 厦门市分区年度用电负荷预测结果 单位:亿kWh、MW、%(三)示范区项目优化布局1、建设规模:本次规划拟在厦门的工业集中内的工业、商业、居民建筑屋顶上实施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项目,利用屋顶面积达223.3万平方米,项目前期总投资约为18.9963亿元,项目建成后年发电量约为19114万度,据统计该示范区平均用电价格为0.8元/度,拟获得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资金0.5元/度,项目投产后年电费年平均收益为2.4848亿元,在25运营期年内年投资汇率为11%。具体光伏系统安装位置及容量如下表所示:规划169.418MW光伏分布式能源项目情况序号具体位置建筑面积(m2)变压器(KVA)安装容量(kWp)用电量(万度)用电负荷价格(元/度)安装位置1联发工业园厂房2660003000012000235000.7屋顶/南立面2厦门市BRT场站6000060002418.1492101屋顶3翔安区马巷镇巷北工业区3230000123000600001220000.8屋顶/南立面4火炬高新技术开发区湖里火炬园区2100001800010000215000.8屋顶5火炬高新技术开发区翔安火炬园区5350005800030000612000.85屋顶/地面6火炬高新技术开发区同安火炬园区3100001900010000201000.85屋顶7海沧区明达玻璃和长塑实业的公司厂房4310004800020000432000.75屋顶8厦门海沧出口加工区8400006000025000765000.8屋顶总计5882000169418.143772102、电力负荷量:示范区域内用电负荷情况(统计和分析示范区域内最近一年8:0012:00分时段用电负荷。)厦门市太阳能光伏应用区内的主要用电负荷源于工厂生产用电和居民生活用电等。示范区域内最近一年8:0012:00分时段用电负荷情况如下表所示:规划企业分时段用电负荷情况统计序号具体位置用电负荷(KVA)8:00-12:0012:00-14:0014:00-18:0018:00-20:00备注1联发工业园厂房23587178462358718876工业2厦门市BRT场站5189518951895317工业3翔安区马巷镇巷北工业区1096787967410967869674工业4火炬高新技术开发区湖里火炬园区16985139681698512543工业5火炬高新技术开发区翔安火炬园区50867435085086734687工业6火炬高新技术开发区同安火炬园区16543136871654310768工业7海沧区明达玻璃和长塑实业的公司厂房43310347804331030653工业8厦门海沧出口加工区52310358005231043560工业总计318469244452318469226078四、分布式光伏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一)建设方案所有项目均为工业负荷用电,在规划中,结合申报项目的场地使用、资金、以及自发电力使用等情况,对所申报的六个重点子项目综合分析按自发电力使用率排序如下:项目名称装机容量场地使用情况建设资金自发电力使用率电网接入点项目二、 厦门市BRT场站2.4MWp场地已经落实企业融资100%低压侧并网项目六、 厦门海沧出口加工区25MWp场地已经落实企业联合投资90%周边现有项目一、 联发工业园厂房12MWp场地已经落实企业融资及银行贷款85%周边现有项目五、 海沧区明达玻璃和长塑实业的公司厂房20MWp场地已经落实企业融资85%周边现有项目四、 火炬高新技术开发区50MWp30MWp场地已经落实,20MWp场地明年3月竣工联合投资,央企上汽集团提供资金担保约80%周边现有,电网接入许可已在审批中项目三、 翔安区马巷镇巷北工业区60MWp场地已经落实企业融资及银行贷款75%周边现有(二)工作协调管理机制为了规范光伏发电行业发展秩序,促进产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电网企业、各开发区管委会、项目单位在内的各方共同努力,拟成立由市发改委牵头,市电业局、建设局、规划局、火炬开发区管委会、经发局等部门分管处室领导共同参与的领导协调小组,以便加强沟通、协调配合、及时准确地掌握项目推进情况,积极主动、高效地解决项目建设进程中所遇到的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项目顺利推进,早日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首先,为了防止无序发展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由领导协调小组根据国家可再生能源总体规划,科学合理制定示范区内光伏发电发展规划。以中长期规划指导年度规划,以年度规划指导项目核准,规范项目核准程序,避免“一哄而上”,领导小组必须严格把关。同时,各开发区管委会应协调各园区内的企业积极配合项目的实施。其次,厦门市电网部门应以积极的姿态和严格的要求对待光伏发电并网问题。第一,从国家能源战略大局、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出发,各级电力部门共同支持光伏并网工作;第二,要以严格的管理规范行业的发展。抓紧研究制定相关技术标准,填补标准空白,滚动修订完善现有标准;第三,进一步规范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管理,从规划、接入、设计、建设、检测、运行、检修全过程加强管理,做好光伏发电并网服务工作。领导协调小组应建立分布式光伏项目分管领导负责制,加强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管理办法和规定的贯彻落实,进一步梳理和制定管理流程,实现发展、运检、调度等各部门工作的无缝衔接和高效动作;提高配电网接纳分布式光伏电源的能力,制定安全措施,有效控制配电网运行风险。电业局建立信息报送机制,定期将分布式光伏项目相关信息报送各相关部门,加强与各相关部门沟通协调。由于是一个新项目,目前一些相关的并网细则正在加紧制定中,所以需要一定的时间细化一些内容,当细则制定完后,在最短的时间内为企业完成并网工作。制定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并网流程、“一口对外”协调机制、质量考核机制,统一管理模式,创新建立符合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管理体系;尽快完成年适应性调整工作,保证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顺利运转。建议届时由领导小组牵头严格落实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并网有关技术规定,确保配网设备稳定运行、检修作业安全;建立发现、反馈、控制、解决风险的高效工作机制,迅速解决问题;建立工作周报告制度,定期报告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的情况及实施中遇到的问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