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基础复习题.doc_第1页
书法基础复习题.doc_第2页
书法基础复习题.doc_第3页
书法基础复习题.doc_第4页
书法基础复习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书法复习题一、书法基础知识(118)1、 什么是中国书法?(中国书法是美化汉字的书写艺术,是构成艺术,是表现主观精神的艺术。它以汉字为载体,通过笔、墨、纸、水等媒介,抒达书者心绪,表现、折射书家的思想、学识、修养、个性与感受,形成有意味的视觉构成的一种综合性艺术。) 中国书法是“形学”(清康有为)、是构成艺术,是靠毛笔灵活多变的运动和水墨浓、淡、枯、渴、涨的丰富变化,在宣纸上留下斑斑迹相,形成有意味的黑白构成; 中国书法也是一种表现性的艺术,毛笔是书家手指的延伸,毛笔的疾厉、徐缓、飞动、顿挫、曲折等,都受书家主观的驱使,成为他抒发与发泄情绪、情感、思想的的载体,通常有字如其人、书为心画的说法,意思是说:书法能够通过作品把书家个人的生活感受、学识、修养、个性等悄悄地折射出来; 书法还可以用于题辞、书写牌匾,因此,也是一种实用性的艺术。总之,书法,是一门综合性艺术。2、 中国书法艺术的(特性)本质是什么?(以汉字为载体,通过笔、墨、纸、水等媒介,书者书写自己的精神情感,寄托一个有生命的形象时的情绪。)3、 中国书法艺术的三个层次是什么?( 技法,书写技巧与方法;艺术,表现情感及艺术性;道法,禅道,蕴涵的品德与哲学思想。)4、 毛笔的四德?(尖、齐、圆、键)。尖:指笔毫聚拢时,末端要尖锐。齐:指笔尖润开压平后,毫尖平齐。圆:指笔的毫毛充足,笔毫圆满如枣核之形的意思。健:即笔腰弹力。将笔毫重压后提起,随即恢复原状。 毛笔按写字的大小分,毛笔通常可分为大、中、小楷。 按笔锋的长短不同,通常分为长锋、中锋和短锋笔。 按毛笔软硬不同分为羊毫、鸡毫、狼毫及兼毫。毛笔的使用与保管:一支新笔在使用时应先用温水将笔毫浸泡开,旧笔在使用前,也应在清水里浸泡一下。毛笔在每次用过之后,一定要洗干净,然后将其悬挂起来,自然晾干。5、 常见墨有几种?固体墨(含油烟墨、松烟墨、油松墨、药墨);液体墨,又称墨汁,是清朝光绪年间,由谢松岱、谢松梁兄弟创造的。目前有“曹素功”、“一得阁”、“中华”墨汁为代表6、书画纸的种类:宣纸,分生宣和熟宣、半熟宣。生宣吸水性强,润墨性好,适宜于书法和写意画。 生宣经矾水处理后便是熟宣,宜画工笔或写小楷。半熟宣是生宣纸经淡矾水处理过,既有生宣特点,又减少了吸水性,宜于书画。7、中国四大名砚为?按产地分有广东肇庆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甘肃卓尼县的洮砚和山东潍坊的鲁砚(澄泥砚)。按材质不同可分为石砚、陶砚、泥砚、玉砚等。8、书法其它工具?(毡垫、镇纸、笔筒与笔架等)。书画时在纸下垫上的羊毛毡,具有一定吸水性,这样可以保护书写的作品不致被玷污。镇纸即用于压纸的石、铜、木等材料。笔筒是平时用于插笔的,一般用竹、木、陶瓷等制成。笔架是用来搁笔的,一般有木制、石料或陶瓷等材质。9、中国书法艺术的四大要素和一个灵魂是什么?(笔法、结体、章法、墨法,抒情写意)。 10、笔法:写字作画用笔的方法。既,执笔、以及在运笔时掌握轻重、快慢、偏正、曲直等方法。执笔要领:指实,掌虚,笔正,腕平。11、前人归纳的常用“五字执笔法” 是?为:擫、押、钩、格、抵擫:以大拇指肚紧帖在笔杆内侧,指尖稍向上斜。押:以食指第一关节处向下俯扣住笔杆外部,形成与拇指相对扣紧笔杆之势。钩:用中指靠在食指下方,第一关节弯曲为钩,钩住笔管外部。格:用无名指指甲紧帖笔杆,把中指钩向内的笔杆挡住,防止笔杆歪斜。抵:用小指垫托在无名指的下面,以增加无名指的力量。12、中国书法姿势的基本要求?是:(1)坐书姿势:头正、身直、臂开、足安。(2)立书姿势:两脚稍分开,或者分前后,上身向前倾,腰可略微躬,左手按住纸,右手悬腕书。13、中国书法笔法大致可分为基本笔法和造型笔法。基本笔法为:(中锋、偏锋侧锋)(1)中锋:笔锋在笔画的中心线上运行,称为中锋运笔。(2)偏锋:笔锋在运行过程中,处在笔画的边沿上,写出来的线一侧光润平齐,而另一侧常参差不齐,俗称“病笔”。(3)侧锋:在运笔过程中,笔锋在一定程度上偏离笔画中心线,整个笔毫方向与运笔方向呈45夹角,叫侧锋用笔。侧锋用笔比中锋用笔较自由,笔画常显得峻峭多姿,精神外拓。造型笔法为:(藏锋、露锋、提笔、按笔、顿笔、挫笔、转笔、折笔等)(1)藏锋:运笔过程中,起笔与收笔时将笔锋的锋颖藏进笔画之中,不让其外露的一种笔法。(2)露锋:在起、收笔时笔锋的锋颖外露,不加掩饰。(3)提、按、顿、挫:在毛笔运行过程中,根据字的笔画变化和书写者的情感需要,进行提笔、按笔、顿笔与挫笔,使写出来的笔画发生轻重、粗细、起伏、跌宕的变化,显示出笔画的力度、节奏和气韵。 提笔:是将笔锋上提,使笔锋敛合。 按笔:将笔锋下按,笔毫铺开。运笔的整个过程可以分为起笔、行笔、收笔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一般交错使用提笔与按笔。 顿笔:是提与按在笔画特定处的具体运用。顿笔是将笔锋下按并稍作停笔,这样笔锋接触纸重、注墨多,顿处的笔画则显得粗壮。挫笔:是指顿笔后,将笔锋稍稍提起,并转动笔锋,以改变行笔方向的笔法。(4)转笔:不是写字时用手指转动笔杆,而是在起笔和收笔或行笔的拐弯处,使笔锋旋转行进,写出没有方折棱角的圆滑笔画,即所谓“转笔成圆”。方法是,比不停驻,顺势转笔,行笔速度比较均匀。(5)折笔:是写出有方棱笔画的用笔方法,即所谓“折笔成方”,这种用笔常用于起笔、收笔和拐弯处。方法是,和转笔相反,在折笔处稍作停顿,驻笔,折锋行笔,这样写出的笔画是有棱角的方笔。14、方笔与圆笔?主要是指笔画的外部形态而言的。笔画的起笔、收笔和拐弯处,有折线出棱角,书法中叫“外拓笔”,笔画显得方整庄重,刚健雄浑,用顿折法能写出方笔。圆笔:笔画的起笔、收笔和拐弯处,不写出棱角,笔画圆满逌劲,活泼秀健,不露筋骨,圆笔也叫“内擫笔”。方法是,起笔用裹锋,行笔转向时提笔进行,收笔时稍停进转笔收住。15、墨法?用墨之法,亦称“血法”。前人谓水墨者,字之血也。故临地作书时极为讲究。墨过淡则伤神彩,太浓则滞笔锋。必须做到“浓欲其活,谈欲其华。中国书法五种用墨之法为:(浓、淡、枯、渴、涨)。16、结体?亦称“结字”、“间架结构”,指每个字点划间的安排与形势的布置。汉字尚形,书法又是“形学”(清康有为),笔划的长、短、粗、细、俯、仰、缩、伸,偏旁的宽、窄、高、低、欹、正,构成了每个字的不同形态,要使字的笔划搭配适宜、得体、匀美,故而,研究结体尤显重要。 中国书法结字的基本原则:对称均衡、重心平衡;因字立形,取其真意;对比调和,多样统一;点画呼应、血脉贯通。17、章法?指安排布置整幅作品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呼应、照顾等关系的方法,亦即整幅作品的“布白”。 18、书法作品大致有多少种款式?有:中堂、条幅、通屏、对联(龙门联)、横披、匾额、手卷、折页、扇面。构成书法作品的款式结构一般有?正文、上款、下款、钤印等。二、书法史要点(1953)19、中国书法历经有几种字体?五种,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楷书、隶书、篆书又称真书或正书。20、广义的大篆包括了几种文字?(甲骨文、金文、石鼓文。)甲骨文: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公元1899年,我国清代小说家王懿荣、刘鹗在购买中药材“龙骨”时,无意中发现上面刻有一些“符号”和“图形”, 后在殷代都城遗址今河南安阳小屯发现,经研究考证,确认为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是(前14前11世纪)商代后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即“甲骨卜辞”,现在称为甲骨文。甲骨文线条瘦劲,时有锋芒,并具有多种形态,字与字之间的排列错落有致。 金文:亦称铭文或钟鼎文,乃铸或刻于青铜器上的文字,承接甲骨文而起。初始于商末,盛于西周,记录的内容与当时社会,尤其是王公贵族的活动息息相关,多为祀典、赐命、征伐、围猎及契约之事。据统计,其文约有三千零五字,可辨识者,计有一千八百零四字,大都发现于考古出土的商代钟、鼎等青铜器上,由于商周盛行青铜器,而青铜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故又称为“钟鼎文”。金文线条丰满、柔韧、凝重,字体比较端庄、稳重。到西周晚期,金文已趋成熟,流传下来的这一时期的铭文主要有毛公鼎、散氏盘。石鼓文:石鼓文刻于十座花岗岩石上,因石墩形似鼓,故称为“石鼓文”。 石鼓文是我国最早的石刻文字,世称“石刻之祖”。 石鼓文处于承前启后的时期,承秦国书风,为小篆先声。石鼓文与金文有较大差别,具有明显的动感。其书法字体多取长方形,体势整肃,端庄凝重,笔力稳健,石与形,诗与字浑然一体,充满古朴雄浑之美。21、小篆是什么时代的标准字体?它的基本笔画有哪些? 秦朝、横、竖、弧、园。秦统一后,为了统一文字,由宰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六国的异体字,创造的一种比较规范、结构整齐、线条较细的篆书叫小篆。如泰山刻石等。小篆一直流行到西汉末年(约公元8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但由于其字体优美,始终被书法家所青睐。22、帛书、简椟?是写在帛或竹简木椟上的书体,是一种过渡性字体。对后世书法有很大的意义。武威汉简、居延汉简是出土发现秦汉时的帛书和汉朝的帛简。23、正书是什么时代形成的,正书之祖是谁?东汉末、三国, 钟繇。24、隶书?隶书发展的高峰是哪个朝代?主要代表作有?隶书是佐助篆所不逮的,所以隶书是小篆的一种辅助字体。汉朝,主要代表作有:曹全碑、礼器碑、张迁碑、乙瑛碑、石门颂、郙阁颂、西狭颂等。25、汉魏时期的章草亦有很高成就,其成就最高的是谁?今草的创始人是谁?张芝、陆机;张芝。陆机的平复帖对后世影响深远。26、是哪个朝代的哪位书法家完善楷书之法?书圣是对谁的尊称?他最著名的代表作是什么?二王”指的是谁与谁?王羲之;书圣是后人对王羲之的尊称;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二王”指的是东晋的王羲之与王献之父子。 (现在存世的兰亭序并非王羲之真迹而是临摹本,冯承素摹本、虞世南摹本、禇遂良摹本、欧阳询摹本,另有定武兰亭石刻本)。 27、行书有什么特点?行书点画呼应多变,结构生动灵巧,如一个行走中的人,四肢摆动,富于神采。起笔与收笔多为露锋;笔画勾连,折处多为圆笔;行笔速度快,起伏大,节奏感强。28、北魏书风?与东晋秀丽书风相比,北方当时盛行雄强朴茂的书风,即北魏书风,后称北碑,代表作有? 龙门十二品、张黑女墓志、张猛龙碑、石门铭等。刘宋时期爨龙颜碑、爨宝子碑也极富雄强稚拙之趣。29、唐朝是楷书的全盛时代,以欧阳询、禇遂良、颜真卿、柳公权为代表的书风给楷书体带来了崭新的面貌,形成了主导整个楷书领域里的主要体系。 唐初四大家是谁?虞世南、欧阳询(九成宫碑等)、诸遂良(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等)、薛稷。30、中唐最杰出的书法家是谁?颜真卿。颜真卿的楷书有多宝塔字帖、勤礼碑、麻姑仙坛记、告身帖等。天下第二行书是指颜真卿书写的祭侄文稿。颜真卿的其它帖如争座位帖艺术价值也非常高。31、书谱既是草书的典范,也是书法理论专著,是唐朝谁的著作?孙过庭。 32、“狂旭颠素”是指哪个朝代的哪两位书法家?唐朝出现两位非常著名草书家张旭与怀素,被称为狂旭颠素。张旭的代表作为古诗四帖,怀素的代表作为怀素自叙帖。33、晚唐最杰出的书法家是谁?柳公权,代表作:神策军碑、玄秘塔碑。34、五代杰出书法家的代表是谁?杨凝式,称为杨疯子,他的作品韭花帖,承前启后,对后世影响很大。35、“苏、黄、米、蔡”是指哪个朝代的哪四位书法家?代表作各有哪些?指北宋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苏东坡的前后赤壁赋,行书黄州寒食帖;苏东坡说:“笔成冢,墨成池,不成羲之即献之”中的“冢”,传说是唐怀素苦练书法,用秃的笔很多,把笔埋起来成了笔的坟墓。黄庭坚的行书松风阁,草书李白忆旧游诗、廉颇蔺相如列传、诸上座帖等;米芾的行书多景楼帖、蜀素帖、苕溪诗帖、研山铭等。 蔡襄的再拜远蒙、启近曾明仲等。36、天下第三行书是指谁的什么作品?相对天下第一行书的王羲之兰亭序和第二行书的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苏东坡的黄州寒食帖被后世称为天下第三行书。37、元代杰出书法家的代表是谁?代表作各有哪些?赵孟頫、鲜于枢、康里夔夔、耶律楚材。赵孟頫的代表作品有:仇锷墓碑铭、汲黯传、福神观记、胆巴碑、兰亭帖十三跋、雪晴云散帖、洛神赋、妙严寺记等。鲜于枢的代表作品有:楷书有李愿归盘谷序,现藏上海博物馆,笔法古朴,结体谨严,气魄恢宏;行草有所写自作诗大字诗赞和唐诗草书卷,笔法纵肆,欹态横发。有:唐诗草书卷、临神仙起居帖等。康里夔夔的代表作品有:有行草书唐元缜行宫诗、渔夫辞册、草书述笔法、古风第十九首诗等。耶律楚材的代表作品有:行楷书自书诗翰,笔力遒劲,气宇轩昂,不拘于一点一画的繁缛,呈现漠北泼辣雄劲之气。38、“三宋” 和“二沈”是明初的哪几位书法家?(宋克、宋璲、宋广,其中以宋克最为有名),(沈度、沈粲)。宋克的代表作有章草急就章卷,沈度的代表作有敬斋箴。39、“台阁体”指什么?明初,受明成祖喜爱的翰林学士沈度端正、秀气、圆润风格的影响,和八股科举的需要,读书人纷纷效仿,成为流行一时的没有个性的书体,叫“台阁体”。 40、明初不受“台阁体”的影响,又能自出新意的书法家有?解缙、陈献章等人。41、明朝有几个敢于创新的大书家?黄道周、倪元璐、张瑞图、祝允明、文征明等。42、明代中期的书法家?以李东阳、沈周、吴宽、祝允明、文徵明、王宠等人为代表。 李东阳(14471516)字宾之,号西涯,湖南茶陵人,为官清廉刚直。他在篆书、楷书、隶书、行草书上都下过很深的功夫,对自己的篆书很自负,说:“李斯、李阳冰之后,就算小生我了。”然而他成就最高的应该算草书:笔法圆转瘦硬、骨力雄健、气度高旷。用笔方式与明代其他草书家不同。作品有自书诗卷等。祝允明(14601526),字希哲,号枝山,人称“祝枝山”,因为右手生有六个手指,所以又号枝指生。长洲(今苏州)人,任过南京应天府通判,所以又有“祝京兆”之称。他的诗文书法,才气横溢,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号称“吴中四才子”。书法造诣很深,各体兼能,蜚声艺坛,与文徵明、王宠并称“三大家”。陈道复为后起之秀,又称为“吴中四家”。他的书法博采晋唐各家的长处,并有自家面貌。主要成就在于狂草和楷书。狂草来自怀素、张旭,更多的是接近黄山谷,提按和使转的笔法交互使用,行与行之间的距离很紧,形成一种汪洋恣肆的视觉效果。更难得的是楷书又写得相当严谨,有晋唐人的古雅气息。这种反差很大的综合素养与唐代的张旭十分相似。作品有楷书出师表、草书自书诗卷、和陶渊明饮酒二十首、赤壁赋、杜甫诗轴等。文徵明(14701559),初名壁(也作璧),徵明是他的字,后来又改字徵仲,别号衡山,自称衡山居士。长洲(今苏州)人,五十四岁时才做了个翰林院待诏的小官,早年因为字写得不好而不许参加乡试,因而发愤图强,终于成为诗、文、书画方面的全才。绘画方面,与弟子成为“吴门派”;又和沈周、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书法各体无一不精,尤其以行书、楷书为人所称道,在当时名重海内外,并且因为他享年高寿(将近九十)、年高望重,门生有多,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的儿子文彭、文嘉在书法上也很有成就,其中文彭还是明清篆刻的一代宗师。文徵明的小楷特别精细工整,主要来源于钟繇、王羲之、王献之和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法度谨严、笔锋劲秀、体态端庄,风格清秀俊雅,晚年八十岁以后的小楷,尤其见功夫。行书主要学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智永,运笔遒劲流畅,晚年大字学黄庭坚,风格变得苍劲秀逸。他的传世墨迹很多,有小楷前后赤壁赋、顾春潜图轴、离骚经九歌册;行书有早期的南窗记,中期的诗稿五种,晚期的西苑诗。他的所有的作品,都笔笔工整,即使是快到九十岁时,也是如此,这在我国书法家中是极为少见的。唐寅(14701523),字伯虎,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禅仙吏等,苏州人。生性放荡不羁,自己刻有一章“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书画都不错,但在他的字中又看不出一丝狂态,字主要学赵孟頫,另外加些李北海的笔意,笔画婉转流畅,风格俊秀潇洒;没有丈夫气,倒有女儿态他的内心应该是温柔的。代表作有落花诗卷,及一些题在画上的诗文。王宠(14941533),字履吉,号雅宜山人,江苏吴县人。擅长行、楷书,楷书来源于智永、虞世南,拙中带巧,以拙取胜,既秀媚、又潇洒。作品有楷书辛巳书事诗册,行书李白古风诗卷、石湖八绝句卷等。 陈淳(14831544,另一种说法是14821539),初名淳,字道复,后来以字行,自号白杨山人。长洲(今苏州)人。书画学于文徵明,擅长写意花卉,与徐渭并称为“青藤、白阳”。书法以行草书成就最高,早期小字行草风格接近于文徵明,用笔精细;后期一变为率意纵横,草书的抒情性得到极大的发挥。他是明朝书法由中期想后期转变的一个过渡性的关键人物。43、明代后期涌现了哪几位大师?徐渭、董其昌、张瑞图、黄道周、倪元璐等徐渭(15211593),初字文清,改字文长,号天池,或作天池山人,晚号青藤居士,或署名水田月,浙江山阴(今绍兴)人,他自幼聪颖过人、天才超逸而又愤世嫉俗。诗文书画无一不精,并且懂兵法 。自称“我的书法第一,诗第二,文章第三,画第四”。这样一个天才一生却极不得志,晚年更是到了穷困潦倒的境地。他的草书,纯粹是个人内心情感的宣泄:点画狼籍,不计工拙,象突然而至的大风雪,象烟云缭绕的远山。他用的笔法并不复杂,但整体气势汉人,所有的才情、悲愤、苦闷都郁结在扭来扭曲的笔画中了。代表作有青天歌卷、咏墨磁轴、题画诗等。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晚明最杰出的书法家。全才式的人物,诗文书画都很精通,绘画方面倡导“南北宗论”,几个世纪以来都是谈论不休的话题:他的书法广泛学习古人,开始学唐人,后来觉得唐书不如魏晋,于是又改学钟繇、王羲之,最后综合了晋唐宋元各家的书风,自成一种风格:圆劲秀逸,平淡古朴。用笔比较松弛,墨色也很清淡,章法上,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布局很疏朗很匀称。整体上有种飘飘欲仙的味道。追求士气“和“文人气”。如果说明末其他大师在于注重表现个人情感的话,那麽,他是力追古法。他很自负,看不起前辈文徵明、祝允明等人。董其昌和元朝的赵孟頫都是学习“二王”的典范。董其昌自谓“赵得其形,自己则得其神。如果认真书写,赵孟頫的字也应该输他一筹;又说,赵孟頫的字因为写得熟练而显得俗气,他的字因为有点“生”而有秀态。” 的确,在境界上,他的境界更高远。董其昌一生勤于书画,又享高寿,所以传世作品很多,代表作有早期小楷月赋,晚期的三世诰命;行书有李白月下独酌诗卷、前后赤壁赋册等。 与董其昌审美趋向大致接近的还有邢侗、米万钟等。 张瑞图(15701644),字长公,号二水、又号白毫庵主。福建晋江人,他徐渭的仕途要顺利的多,年纪轻轻就升到学界最高层,但最后却因为牵扯进魏忠贤集团而退出政坛,留下千古遗憾,晚年遁入空门,以诗文自娱,为后世留下不少书法珍品。他的书法,以露锋起笔,转折尖锐,结构上下左右错动,有跳荡之势,形成一种新奇的节奏感,似乎暗示了当时社会局势的不安定和他心中纠结不安的心境。代表作有杜甫球兴八首试卷、醉翁亭记等。 明末最后两位齐名的书法名家是黄道周与倪元璐。黄道周(15851646),字幼玄,号石斋,福建漳州人,南明弘光帝时任礼部尚书。后来被清俘虏杀害。擅长书画,是晚明的草书大家。他的草书,行笔转折刚劲有力,结构纵横奇肆;楷书主要学习钟繇,比起钟繇的古拙厚重来,显得更清健逸秀。隶书也不俗。代表作有楷书张溥墓志铭、草书洗心诗轴等。倪元璐(15931643)字玉汝,号鸿宝,浙江上虞人,曾任礼部尚书,翰林院学士,李自成进京后,他自缢而死。是个忠臣。行草书很有自家面目:线条刚劲秀逸,结构挺拔,气魄宏大。传世作品有行草七绝诗轴、舞鹤赋卷等。44、清代是书法发展史上的又一个中兴期,上与大唐时代遥相呼应。清代的书法发展,按时间大致可分三段。早期(约顺治、康熙、雍正时)是明季书风的延续,属帖学期;中期(约乾隆、嘉庆、道光时),帖学由盛转衰,碑学逐渐兴起;晚期(约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时),是碑学的中兴期。45、“馆阁体”指什么?书体名。属于明、清官方使用的书体,流行于馆阁及科举考场的书写风格,特指楷书而言。在科举试场上,必须使用这种书体,它强调楷书的共性,即规范、美观、整洁、大方,并不强调如今所谓的个性。虽方正光洁,但拘谨刻板。明代称“台阁体”,清代改称“馆阁体”。46、明清最杰出的草书大家代表是谁?,草书大家主要指王铎、傅山。47、清朝的书家有?王铎、傅山、何绍基、刘墉、王文治、郑板桥、金农、邓石如、赵之谦、翁同和、钱南园、翁方纲、康有为等。48、“浓墨宰相,淡墨探花”是指哪个朝代的哪两位书法家?清代刘墉、王文治。49、自明末以来,董其昌的书法被认为是二王嫡派,多受推崇。到了清初,康熙帝也崇尚董其昌,董书的身价一下子又高了许多,学董之风依然盛行。王铎、傅山和八大山人,却不随从学董的风尚。他们在继承明季书风的基础上,拓展了学习二王书法的路径,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至今仍倍受推崇。王铎(15921652),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十樵、嵩樵、嵩渔、烟潭鱼叟等,河南孟津人。明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崇祯十七年(1644年)授礼部尚书,清顺治二年(1645年)降清后,官至礼部尚书,掌管弘文院事,后任太宗实录副总裁并加太子太保。人品遂为人不齿。王铎博古好学,工诗文、书画,是明末清初书坛革新派的中坚人物。他自幼学书,由圣教序入手,在此基础上,广采博收,尤对“二王”流派情有独钟,曾云:“淳化、圣教、褚兰亭,予寝处焉!”王铎所能的各体书中,以行书、草书最为世人瞩目。作品留传甚多。尺幅都比较大,起笔时喜欢用浓墨,线条雄健有力,纵而能敛。章法奔放恣肆而又安排奇巧,表现出了他第一流的艺术自觉意识,他将元明以来以平正为主流的章法、结构模式加以改变,代之以欹侧。傅山(16061684),初名鼎臣,字青竹;后改名山,字青主,号丹崖翁、傅道人、真山,大笑下士等,阳曲(今山西太原)人。青主自幼聪颖过人,过目成诵。然在明朝却未考取任何功名。明亡后,着朱衣,居土穴养母。康熙十八年(1679年)被举荐“博学鸿儒”科,却借口病重,坚持不赴。有司无奈,只好将之硬抬去京,至京坚卧城西古寺,以死拒不应试。遂回故里,埋首著述,78岁而终。傅山为人耿介,气节过人。他是清初最为著名的学者之一,博通经史诸子和佛道之学,并时有新义阐发,开清代子学研究之风气;亦善书画、篆刻。此外,傅山还精通医术,尤善妇科。在书道观上,针对当时又甜又熟的书风,傅山提出了他著名的美学观:“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以力矫时弊。力倡真率,崇尚古朴;注重人格,反对奴气。八大山人(朱耷 16261705),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宁王朱权的后裔,江西南昌人。他的经历很奇特,先做和尚,后做道人。他早期的书法学董其昌,秀逸潇洒,晚年用笔圆劲,书写速度较慢,掺入了禅家的虚静境界和超脱精神,于沉雄浑沦中寓郁勃傲然之气。他的书法尤其寄寓了对故国的怀念和对新王朝的郁愤。刘墉(1719-1804年),字崇如,号石庵、香岩、日观峰道人等,山东诸城人。乾隆十六年(1751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任安微学政、江苏学政、太原知府、冀宁道台,以失察革职发往军台。释还后授江宁知府,迁江西盐驿道、陕西按察使。四十七年后历任左都御史、工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职。嘉庆即位后任体仁阁大学士、加太子少保、提领文渊阁事。卒谥文清。刘墉的书法,初从赵孟頫、董其昌入手。早年所作“珠圆玉润”,“如美女簪花。”即便如此,与当时学赵、董者,往往流于圆熟软媚也颇有区分。中年以后,出入各家,临帖不求形似,意与古人精神相契合,一变赵、董之灵俏为浑朴,兼搀颜字之雄阔、苏字之烂漫、瘗鹤铭之旷逸,终而自成一家面目。刘墉的书法以丰腴浑厚的点画、平淡舒缓的用笔和雍穆华丽的墨韵,表现了一个朝延重臣所特有的儒雅气质和庙堂气度。乍观其书,拙笨肥重,全无法度;然反复寻味,却觉筋络分明,如棉里裹铁,内含刚劲,且能举重若轻,化古妙用而又迹可求。徐琦清稗类钞评曰:“世之谈书法者,辄谓其肉多骨少。不知其书之佳妙,正在精华蕴蓄,劲气内敛。殆如浑然太极,包罗万有,人莫测其高深耳!”金农(1687-1763年),字寿门,又字司农、吉金,号冬心、稽留山民、曲江外史、百妍翁,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到苏州,读书何焯家,后时常往来于扬州间。乾隆元年(1736年)荐举“博学鸿词”未就。此后,饱览名山大川,考察人情风俗,足迹半海内。金农博学多才,一生以布衣自乐。善诗词,法李商隐、陆龟蒙,能自出机杼,倾泻胸臆。又善比兴,格调奇逸。精鉴赏,喜收藏,工书画。为“扬州八怪”之一,在艺术风格上是“八怪”中最为奇特狂怪的。在书法上,金农提倡师法北碑的自然古朴,反对“馆阁体”的雕琢做作,对帖学书风予以抵砺。其鲁中杂诗之一云:“会稽内史负谷姿,字学荒疏笑聘驰,耻向书家作奴婢,华山片石是吾师。”金农的书法以隶书成就最高。何绍基(1799-1873年),字子贞,号东洲、蝯叟,道州(今湖南道县)人。尚书何凌汉之子。道光十六年(1836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历典福建、贵州、广东乡试、甄拔多瑰才。咸丰二年(1852年)任四川学政,崇学敦教,尤留心民生疾苦,然未几以言事罢吏,谪归。先后历主山东泺源、长沙城南书院及浙江孝廉堂,教授生徒,朂以实学。何绍基性卓荦,豪于饮,工诗文,通经史,精律算,嗜金石,喜绘画。晚年以篆、隶法写兰竹,盎然有金石气;书法成就尤著,是继邓石如、伊秉绶之后晚清书坛最负盛名的碑学大师之一。何绍基的书法,初从颜真卿入手,于颜争座位帖用功尤深。受包世臣影响,遂尚北碑,尤推崇碑学书邓石如,其书法对象也随之移到北派传人欧阳询,褚遂良等处,并由此上溯到北朝碑版、秦汉刻石。道光五年(1825年),何绍基在济南购得张黑女墓志,他如获至宝,视之为枕中之秘,遂潜心临习,终身不辍。50岁以后的何绍基把自己的大部分精力倾注于篆、隶两种书体的研究上,尤对隶书一体的实践更具深度和系统性。赵之谦(1829-1884年),初字益甫,后改字伪叔,号悲盦、无闷,冷君等,浙江绍兴人。咸丰九年(1859年)举人,官江西鄱阳、奉新、南城知县。赵之谦怀才负奇,博通古今,为晚清杰出的篆刻家、书画家。篆刻学浙、皖二派,兼取古钱币、汉镜、权诏、器铭文入印,风格古劲浑厚,闲静遒丽。绘画善写实、写意相结合,所作花卉木石,宽博淳厚、水墨交融;笔下人物则清新冷隽,堪与罗聘相比肩。在书法上,赵之谦的行、楷早年主要师法颜鲁公,在接受包世臣“钩捺抵送,万毫齐力”的观点后,开始注意对北魏、六朝造像的研究和师法,并全力地贯彻包氏的碑学主张。赵之谦的篆、隶书,早年效法邓皖白,后将北碑的用笔引入其中,几经陶铸,终而自出已意。其篆书,用笔多以欹侧取势,结字让头舒脚,仪态百变,妩媚多姿;隶书则在谨守氏法的同时,又深得汉碑的妙用。吴昌硕(1844-1927年),原名俊,又名俊卿,字苍石、昌石、昌硕等,70岁后以字行,号朴巢、缶庐、缶道人、苦铁、大聋等。浙江安吉人。22岁中秀才,后从俞樾、杨岘习辞章、训诂和书艺。光绪二十五(1899年)任安东县(今涟水)县令,上任仅一个月便辞官而去。晚年寓居上海,以鬻书、画、印为生。吴昌硕是一位诗、书、画、印全能的艺术大师。他的诗初学王维、杜甫,后法唐宋诸家,尤得力于孟郊,诗风清新淳朴;其画初问道于任颐,后受徐渭、朱耷、石涛、赵之谦等影响。博取众长,自创新貌,以写意花卉见长;其篆刻取法汉印及石鼓,格调高古,开清末一代风气;书法则出入秦汉金石碑刻,五体皆备,篆、隶尤佳,在清末书坛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50、清末民初的尊碑抑帖的著名人物是?康有为。广艺舟双楫是康有为的书法理论专著。51、中国书法历史悠久,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环境的变化,每个时代人们的审美欣赏角度是不同的。书法有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的说法,是浏览历代书法最为精辟的总结。 晋人尚韵-晋代书法流美妍媚,风流潇洒,反映了士大夫阶级的清闲雅逸,流露出一种娴静地美。 唐人尚法-唐代书法法度严谨、气魄雄伟,表现出封建鼎盛时期国力富强的气派和勇于开拓的精神,具有力度美。 宋人尚意-宋代书法纵横跌宕、沉着痛快的书风,正是在国家多难而文运不衰的局面下,文人墨客不满现实的个性书法,以书达意,表达一种心境。 元、明尚态元、明以来,中国封建社会停滞不前,江河日下,反映在书法上则是崇尚摹古,平庸无奇,很难于找到一个足以标领这一历史阶段书法风向的共同主题,如赵孟顺、文征明、董其昌诸人的书法都曾在某一历史时期对书坛产生重大的影响,但是他们的影响主要是来自书迹,而不是思想性的理论性的,这种影响是有形的,很现实、很具体,同时也是有限的。 “态”,是具体的表象而已,与“韵,、“法”和“意”的概念原本就存在深与浅、表与里的差别。 至于明末书坛反流俗的狂飚,以及清代后期崇尚碑版金石之风的兴起,正如地下奔突的岩浆,黑夜中闪掣的电光或是火石,折射出一个社会巨大变动的征兆。真所谓披图幽对,思接千载。52、说文解字作者是谁?许慎。古人有四种造字法:象形法:是根据自然物象的形体特征进行摹画而创造文字的方法;指事法:是象形法的一种补充。从字的表现形态上审视出它的抽象含义;会意法:是象形法的一种拓展,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象形字组合在一起,来表示一个新的意思;形声法:是对象形法的进一步拓展,将本质相同的一类事物并列在一起,赋予它们一个共同的义符(表义的符号)作为“形旁”,然后再根据各个事物称呼的不同,标以不同的“声旁”,从而组成许许多多的字。53、当代书法的主要人物有?毛泽东、于右任、林散之、沈尹默、沙孟海等,其中林散之有“当代草圣”之称。三、论述题(5460)54、书法家应具备哪些素质? 要对书法的灵性与感觉;要对书法艺术及本质的清晰认知;要有较高、较全面的文化素养;要有扎实的传统书法技法功力;要有创新思维与能力;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55、学习书法有什么意义?弘扬民族传统,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增强民族自信,陶冶情操,修身养性,培养毅力,提高审美能力,增长知识才干,有利学习、工作和书面交往。56、试论汉字与书法的关系。 书法的造型基础是汉字,汉字不仅是书写表现的对象,而且是书法通往文化世界的桥梁,中国书法对文化的象征是通过汉字的媒介进行的。汉字起源于画图,有“书画同源”之说。汉字自身的 “以形示义”的本质行征,尤其它的形美,和谐、对称、平衡,造字之始书法的胚芽便在其中了,这种独特的形式构成本身就具有潜在的艺术特质,为书法艺术提供了最初的表现对象。汉字在漫长的书写实践与使用过程中,为满足统一化、便捷化的实用性需要,不断创造新的点画,书体、字形在不断地演变,从而使书法对汉字形体的演变起到了直接推进作用。汉字书体自大篆之后出现了小篆、隶、楷、行、草(章草)等多种书体的发展阶段。字形(包括笔画形态)也遵循着从繁到简,从象形到逐步概括、抽象的大轨迹不断变化,这不仅丰富了汉字的视觉形象,而且也增加了汉字的抽象意味,使得书法艺术逐步发展成为一种直观的视觉形象与非直观的抽象性、象征性意蕴巧妙结合的艺术。丰富而优美的汉字造型,加之,毛笔运用所产生丰富多变的笔法体系,给人们创造书法艺术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使中国书法成为世人公认的最高艺术,显出惊人的奇迹,“无色而具图画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引人欣赏,心畅神怡”。总之,汉字与书法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57、谈谈汉字的艺术特质主要表现其一,汉字是迄今惟一尚存的表意文字,其母型则是“画成其物,随体诘诎”的象形文字。先民造字时,“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通过对客观世界的俯仰观照而构筑自己的意中之象。因此造字的过程也就是观物以取象、立象以尽意的过程。这种以象示意的造字方法便从本质上奠定了汉字的表意性,使它成为一种有象可征、有意可寻、意象璧合、宛然在目的特殊代码,成为世界上独特的艺术。汉字的这种卓异品貌不仅为书法艺术提供了绝好的造型基础,同时更给予后世书法家一份性灵上的启示,那就是将此造字法则作为艺术法则,回溯被汉字凝固了的自然空间,咀嚼酣然饱满的生命精神。所谓“缅怀圣达立卦造字之意,乃复仰观俯察六合之际焉”;“观于物一寓于书”, 正朗然昭示出中国书法家在精神气度上秉承了汉字的造字精神(“造字之意”)。其二,汉字的构成元件是线条(汉字的点画实即各种线条样式的总称),这些线条不仅具有外在的丰富性,诸如点若高峰坠石,竖如悬针垂露,横似千里阵云等;而且也具有内在的机变性,所谓“一画之间,变起伏于峰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同时,这些线条又大多是由互相穿插来实现其整体化的,故极易形成一个个“回互飞腾”、“八面点画皆拱中心”的交构性空间,也易于和复杂的主客观世界形成同构效应。汉字的这种以线为主的奇妙组合形成决定其可以成为审美对象。事实上,中国的书法艺术正是将这些组成文字的线变成了展示丰富情韵的线,变成一条条贯穿宇宙和心灵的线,从而实现了从民族共同体的共性符号到展现个体生命的个性符号的超越。其三,汉字形体基本上是呈方块形,其形体上又有朝揖、避就、向背、穿插、回抱、附丽、撑拄、繁简、大小、长短、疏密等具有造型意义的结构特征;加之汉字的数量极多,构形上千姿百态,每个字的书写都得讲间架,讲布置,又无不受到形式美法则的制约;更何况还有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不同的字体,以及普遍存在的同字异构现象,这无疑也为书法艺术的提升、超越提供绝佳的用“武”之地,成为中国书法家可以用各种优化原则予以充实的理想空间。其四,汉字是一种展开于空间的静态形体,但又在静中含飞动,含流转,体现出大自然的运动之势,在空间组合中展现时间流动的特点,从而成为一种富于暗示性的运动空间。西晋书家卫恒在四体书势.字势中说:“日处君而盈其度,月执臣而亏其旁;云委蛇而上布;星离离以舒光;禾苯以垂颖;山嵯峨而连冈;虫跂跂其若动,鸟飞飞而未扬”。今人杜子劲也形象地指出:“写汉字像叠罗汉,有立的,有卧的,有板肩的,有伸脚的,不但要整齐,还要叠成花样,而且是好多种不同的花样。”这两段话一古一今,一文一白,但都道及汉字中确实孕育着某种动势,是一种“飞飞而未扬”的抽象形式。而中国的书法艺术“究其本质,乃是一种造型的运动之美,而非图案和死板的故作姿态。”人们也常用“笔飞墨舞”来形容 。其五,汉字本是一种充满神秘性的符码。从起源上看,图腾标志是最早的文字形态,其神圣性可想而知。从作用上看,上古时代的文字,或用于沟通人神的占卜记录,或用于象征强权尊位的重器铭刻,或用于王天下者的重要史实记载,而垄断它们的又都是些统治阶层中的史官、贞人,其神圣性更是不言而喻。中国人的文字崇拜意识就是这样历史的形成的。而崇拜意识本身就是审美意识中的一种,于是,从文字崇拜向书法审美的转变,便成了合乎逻辑的发展。撇开蒙昧时代不说,即便是在文明时代里,汉字崇拜意识也仍然很强烈,人们依然把它视为尊者的标志,神奇的符码,并用它来炫耀自己的文明程度和文化水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有文化的人在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