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地区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4.2种群数量的变化3教案新人教必修.docx_第1页
江西地区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4.2种群数量的变化3教案新人教必修.docx_第2页
江西地区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4.2种群数量的变化3教案新人教必修.docx_第3页
江西地区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4.2种群数量的变化3教案新人教必修.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2种群数量的变化3教学目标结合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建构种群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重点结合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建构种群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难点结合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建构种群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教学过程时间设计意图个人备课一、检查预习 检查世纪金榜自主预习【45】完成情况。二、导入新课复习导入 三、推进新课1、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1)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A.内部/直接因素:出生(死亡)率、迁入(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B.自然/间接因素:空间、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自然灾害等。C.人为/重要因素:对野生生物的乱捕滥猎、对种群数量的人工控制(2)种群数量变化的类型:增长,稳定,波动、下降等。(3)影响结果: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之中,在不利条件之下,种群数量还会急剧下降,甚至消亡。2、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1)为有害生物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2)为人工养殖及种植业中合理控制种群数量、适时捕捞、采伐等提供理论指导。 (3)有利于合理利用及保护野生生物资源 3、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分析实验中的注意事项:(1)在从试管中吸取培养液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小误差。(2)每天取样的时间要保持相同,并做到随机取样。(3)若取出液体中酵母菌密度过大,可增加稀释倍数。(4)计数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将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5)用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只计数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类似于“样方法”)。酵母菌的计数及计算(血细胞计数板)(1)血细胞计数板。用优质厚玻璃磨制而成,每块计数板由H形凹槽分为2个相同的计数池。计数池两侧各有一支持柱,将特制的专用盖玻片覆盖其上,形成高0.1 mm的计数池,如下图:计数池有长、宽各3.0 mm的方格,分为9个大方格,每个大方格面积为1.0 mm2,其中,中央大方格用双线分成25个中方格,每个中方格用单线划分为16个小方格。(2)计算方法。中央大方格中位于正中及四角的5个中方格是计数区域,5个计数中方格中的酵母菌总数为N,取其平均值求得一个中方格中的酵母菌数量(N/5),由此计算中央大方格中的酵母菌总数为(N/5)25,由于1 mL=1 000 mm3,则稀释倍数为B的1 mL菌液中的总菌数=(N/5)251 0000B。四、课堂训练 例:某学生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根据实验结果绘制出如图所示的曲线图。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实验过程中酵母菌种群的年龄组成先是增长型,后是稳定型,最后变为衰退型B.种群数量在不同时间的增长速率可能相同C.本实验中不存在对照D.每次取样前应将培养瓶振荡摇匀答案:C 五、课堂小结六、 作业和预习完成课时作业本“课时作业十三”3130641检查预习情况,为讲解新课铺垫。导入新课,口述学习目标讲授分析,结合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