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生长发育.ppt_第1页
儿童生长发育.ppt_第2页
儿童生长发育.ppt_第3页
儿童生长发育.ppt_第4页
儿童生长发育.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章生长与发育Growthanddevelopmentinchild 主要内容 1 影响生长发育因素 2 体格生长 3 神经心理发育重点内容 1 生长发育的规律2 不同年龄阶段生长发育的特点3 体重 身长 骨骼 牙齿等发育教学时数 理论课 2h 一 定义1 生长一般指有生命的形体数和量的增加 2 发育是指器官组织分化成熟及功能的完善 3 影响因素 1 社会经济文化 2 地理气候条件 3 营养摄入 4 疾病发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5 同时受父母遗传基因的影响 6 性别 7 孕妇本身情况 营养 疾病 体质 思想 情绪和生活环境等 正常儿童的生长发育就会产生不同个体差异 为了促进小儿生长发育潜力的最大发挥 监测小儿生长发育状况将是儿童保健的主要内容 二 体格发育常用指标和测量方法 一 衡量儿童体格发育的指标有 体重 身高 坐高 头围 胸围 臂围皮下脂肪 骨骼发育和某些功能的指标 如肌张力 肺活量 血压 脉搏等 1 体重是指人体的总重量 代表儿童骨胳 肌肉 皮下脂肪及内脏器官重量的综合水平 是用来衡量儿童体格发育最灵敏 最实用的指标 测量工具和方法 初生儿常用婴儿磅秤1月一6岁可用杠杆式台秤受检者测前先排空大小便 脱去鞋 帽和外衣 只穿背心 短裤 较大儿童可立于秤台中央 手下垂不可摇动和触膜周围物体以kg为单位 记录至小数点后两位 出生体重 一般平均3 0 kg男 3 30 04kg女 3 20 0 4kg一般12月9kg 2岁12kg 体重计算公式 6月婴儿体重 出生时体重 一般3 0kg 月龄 0 7kg7 12月婴儿体重 6 0 kg 月龄 0 25 kg 2岁 青春前期体重 年龄 2 7 或8 kg 2 身长及身高 是人体最基本的形态指标 代表了全身生长的水平和速度 一般对3岁以下小儿是沿身体长轴从头顶至足跟距离为身长 卧位长 测量工具 用标准量床或携带式量板 鉴于儿童测量时不易合作影响所测数值的精确性 WHO推荐WB 1型卧式身长测量器 有专为新生儿和3岁以下儿童测身长的两种规格 见图2 1 1 测量时小儿应脱掉鞋 帽 仰卧在量床底板的中线上 助手协助固定儿头与顶板接触 小儿面向上 两耳在一水平上 测量者立于孩子右侧 左手固定双膝 使两下肢并拢并紧贴底板 右手移动足板至足跟 读量床两侧到度以cm为单位 记录至小数点后 位 3岁以上儿童可用木制身高计测量身高 测前先脱去鞋 帽 外衣 直立于身高计的底板上 双眼干视前方 两臂自然下垂 足跟 臀部和两肩胛角间同时靠着立住 头部保持正位 测试者扶滑测板向下滑动与受验者头顶接触 观察并记录测量到度以cm为单未记录到小数点后一位 身高 出生时 50cm 一般 1岁 75 2岁 85cm2 12岁计算公式 年龄 7 70cm上部量 从头顶 耻骨联合上缘 下部量 耻骨联合上缘 足底初生婴儿 上部量 下部量 中点在脐上 2岁 中点在脐下 6岁 中点在脐与耻骨联合之间 12岁 中点在耻骨联合上缘 上下部量相等 指距两臂伸长时中指间距略 身高 如大于1 厘米长骨生长异常 顶 臀长及坐高表示躯干的生长情况 头顶 坐骨结节 与身高 长 比较说明下肢与躯干的比例关系 3岁以下小儿取卧位量顶 臀长 测量要求同身长 测量时测试者左手提起小儿小腿 并将膝关节屈曲 使骶骨紧贴板底 大腿与底板呈直角 右手移动足板使其顶住臀部 读刻度予0 1cm 3岁以上测坐高 受测者坐于坐高计的坐盘或适宜高度的矮凳上 让其两脚平放在地面为宜 骶部靠紧量板坐直 大腿并拢 且与躯干及小腿呈直角 头和肩部位置与测身高同 移下滑测板与头顶接触 旋刻度至0 1cm 头围出生时 33 34cm 1岁时 46cm 前3月6cm 后9月6cm 2岁 48cm 5岁 50cm 15岁 54 58cm头围异常的意义头围增大 脑积水 颅内压生高小头畸形 佝偻病 甲减 胸围表示胸廓的容积 胸部骨胳 胸背肌和脂肪层发育情况 3岁以下小儿取卧位或立位 3岁以上取立位 受测者处于安静状态 两手自然平放或下垂 的眼平视前方 测试者在其前方或右侧用左姆指将软尺零点固定受测者乳头下缘 右手将软尺从有侧绕过两肩胛角下缘 从左侧绕回零点 软尺应与皮肤接触 取平静呼 吸气时中间读刻度至0 1cm 出生时 32cm 1岁时 头围 以后 头围上臂围13 5cm 良好 12 5 13 5为中等 12 5cm为营养不良 三 生长发育的规律 1 头尾顺序规律在胎儿期头部是领先发育 躯干 四肢随后 如图2 1 1所指示胎儿2个月时头部占全身长的1 2 出生时头部1 4 随着年龄的增长 头 躯干比例逐渐缩小 到成人时仅是全身的1 8 表现生长发育 自上而下 由近及远 由粗到细 由低级到高级 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 2 生长发育的连续性 阶段性在整个生长过程中 并非是直线上升 而是有的快些 有的慢些 均有两个生长突增阶段 第一阶段由胎儿中期至生后第一年 其身高 体重是一生增长最快时期 第二阶段一取女童早于男童2年进入突增年龄 从而生长曲线形成2个增长高峰 见图2 1 3 3 各器官系统发育不平衡由于生理功能不同 各个器官系统发育速度也不尽相同 如 图2 1 4 呼吸 消化系统 心肾脏及全身肌肉的增长与体重增长大体相平行 脑 神经系统则在各个系统中是最先发育 在胎儿后期及出生第一年是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 5岁时脑的大小和重量巳接近成人水平 淋巴系统在幼儿期发育迅速至青春前期达到高峰 随之下降 生殖系统则是先慢后快 生后直至青春期才开始快速发育 青春期 最晚 胚胎后期 出生1岁最快 青春期高峰 与身高体重平行 4 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整个生长过程中 影响因素遗传基因影响 外界环境 经济卫生条件 营养疾病等因素的影响 必然产生一定范围内的个体差异 而在正常 标准 范围内 体格发育差异随年龄而逐惭加大 因此在儿童保健工作应正确对待 标准 不可单从数值判断个体生长发育是否正常 四 体格发育评价 了解 现状标准和理想标准理想标准 是以生长在所谓的最适宜的环境中的儿童为对象定出高于一般儿童发育水平的标准 条件 合理的膳食和喂养 足够的热量和营养素供给 良好的居住环境 良好的医疗卫生保健等 此环境条件生活的儿童 生长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体格生长状况比较理想 当前WHO推荐的测量评价模式采用的是美国儿童的生长标准 作为不同地区人群生长发育测量评价模式 现状标准 是代表某地一般儿童的体格发育水平 并非最佳水平 现状标准所选择样本 是剔除各种影响生长发育急 慢性疾病和杆各种畸形的儿童 不必也不能作严格挑选样本 1985年9市城郊7岁以下男女儿童体格发育调查资料所制定的标准 见表 是个有代表性的较高水平的现状标准 自1987年以来 我国采用此标准 为实现接世界儿童首脑会议提出的2000年5岁以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减少一半的目标 卫生部妇幼司决定从 九五规划 开始 采用WHO标准 常用的体格发育评价方法生长发育的评价包括 1 发育水平 2 发育速度 3 均称程度 生长发育的评价方法几种 单项指标评价 最常用的均值离差法 中位数百分位数法等 多项指标综合评价 相关回归法 指数法评价 三项指标综合评价法等 WHO三项指标综合评价体系 五 各系统的生长发育 一 骨骼 1 颅骨正常 囱缝闭和3 4月 前囱大小 测量对边中点连线出生时 1 5 2 0 6月变小 前囱闭合时间实用儿科学记载为12一18个月 1985年9市调查表明 50 小儿在14 5 15 5个月闭合 100 闭合时间为36个月 均晚于过去记载闭合时间 也较同年日本的调查资料晚 年 异常 1 前囱早闭或过小 小头畸形 2 迟闭 过大 佝偻病 先天甲低 3 饱满 颅压升高 脑积水 脑炎 脑膜炎 脑肿瘤等 4 凹陷 极度消瘦 脱水 2 脊柱 3月 抬头 颈椎曲 6月 坐位 胸椎曲 7月 爬 9月 立 1岁时 腰椎曲 6 7岁 3曲固定 3 长骨 骨化中心 出现秩序 头 钩状骨 3月 下桡骨骺 1岁 三角骨 2 2 5岁 月骨 3岁 大小多角骨 3 5 5岁 舟骨 5 6岁 下尺骨骺 6 7岁 豆状骨 9 10岁 10岁出全 共10个 骨化中心数 年龄 1落后 激素低 生长 甲状腺 垂体 中毒 超前 性早熟 肾上腺皮质增生 二 牙齿婴幼期正值乳牙的出时期 牙齿的发育生长期 钙化期和萌出期三个时期 一般在婴儿出生前乳牙已全部钙比 但乳牙萌出时间和出牙数个体差异较大 通常4 10个月出牙均周正常范围 2 2 5岁20颗乳牙应全部出齐 牙齿发育 学龄期正处乳牙脱落换恒牙阶段 6岁开始第一磨牙萌出 是最早出的恒齿 又称六龄齿 随后乳牙按萌出的先后程序相继脱落 恒牙出而替换 12岁荫时出第二磨牙 又称12龄齿 18岁以后萌第三磨牙又称智齿 恒牙共32颗 依牙发育程序见表2 4 9 一般出乳牙 4 10月开始 2 5岁出齐 2岁内乳牙数 月龄 4 6 12月未出牙应视为异常 营养不良 佝偻病 甲减 先天愚型等 三 脂肪选择检查 二头肌 三头肌 肩胛下角 髂上 营养状况 腹部脂肪的厚度 四 生殖系统 自阅 六 神经心理发育与评价 自阅 神经系统的发育儿童智能发育的九大敏感期 小儿生长发育记忆歌谣 一哭二笑三伊呀四月抬头望妈妈五抓六坐握足玩七翻八爬九叫爸十站对指十二走看图说话在十八两岁能用勺吃饭喜怒分明命令发三岁学穿鞋和袜长成大娃别娇他 儿童智能发育的九大敏感期 语言敏感期 0 6岁 秩序敏感期 2 4岁 感官敏感期 0 6岁 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 1 5 4岁 动作敏感期 0 6岁 社会规范敏感期 2 5 6岁 书写敏感期 3 5 4 5岁 阅读敏感期 4 5 5 5岁 文化敏感期 6 9岁 这时期 孩子的心智就像一块肥沃的土地 准备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种 成人可在此时提供丰富的文化资讯 以本土文化为基础 延展至关怀世界的大胸怀 二 感知 运动和语言的发育 1 感知 1 视觉 2 听觉 3 味觉和嗅觉 4 皮肤2 2 运动 1 平衡和大运动 2 细动作3 语言 4 心理活动 1 注意力 2 记忆 3 思维 4 想象 5 意志 6 情绪情感 7 个性性格 8 早期社会行为 评价适应性行为测试 6种能力 1 独立生活能力 2 运动能力 3 作业 学习 4 交往 交际 5 集体活动能力 6 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 七 体格生长偏离 自阅 八 心理行为异常 一 儿童行为问题概述 分类 1 生物行为问题 遗尿 便 多梦 睡眠不安 夜惊 纳差 挑食等 2 运动行为问题 允拇指 咬指甲 衣物 运动过多等 3 社会行为问题 偷盗 攻击 说谎 破坏等 4 性格行为问题 孤僻 内向 害羞 惊恐 易激动 依赖 敏感等 5 语言问题 口吃等 常见问题 1 屏气发作 2 允拇指癖 咬指甲癖 3 遗尿症 1 原发性 家族 2 继发性 疾病 糖尿病 感染 畸形 神经精神因素等 4 儿童擦腿综合症注意力缺乏多动症 学习障碍 小儿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背景 据日本厚生劳动省调查 1999年在儿科就诊的5岁以上患儿中 有5 4 的患儿存在心理问题 他们中大多数人经常主诉 易感疲劳 学习能力和记忆力下降 饱受精神压力的煎熬 不能维持日常生活和在校学习 由于这些患儿的病情类似于成人慢性疲劳综合征 CFS 所以2001年 在美国西雅图召开的国际慢性疲劳学会年会上 来自欧美 日本 澳洲等地区的儿科专家将此病命名为 小儿慢性疲劳综合征 CCFS 前不久 日本厚生劳动省专门举办了一期CCFS研讨班 与会者就CCFS的发病情况 诊断和治疗现状进行了充分讨论 临床表现 根据近10年的调查 CCFS是儿童不能维持日常生活和到校学习的主要原因 熊本大学儿科三池辉久教授在1999年调查了200例CCFS患儿 他总结的该病的临床特征有以下几点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症状如头痛 关节痛 肌肉痛 肌力下降等 生理节律紊乱 现象如入睡困难 易惊醒 昼夜倒错 低热等 大脑思维能力下降 如注意力不集中 记忆力减退 易兴奋等 精力不充沛 如易感疲劳 耐力减退等 三池辉久教授在此基础上提出CCFS的诊断标准 1 无论连续与否 一年中有30天不能维持在校学习 2 主诉 疲劳 头痛 腹痛 情绪低落 睡眠困难 不能坚持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3 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 但是 对于不能坚持上学的学生还要进行全面检查 以确定病因 其中包括心电图P R间期分析 皮肤发汗实验 糖耐量实验植物神经功能评价以及包括睡眠 内分泌 体温调节功能在内的生理节律检查 此外 还可进行P300脑电图 单光子发射CT SPE CT 氙 CT Xe CT 磁共振 MRS 等检查 小结 熟悉生长发育的规律 影响生长发育因素掌握体格生长 体重 身长 骨骼 牙齿等发育规律和计算方法练习题1岁小儿正常的体格发育应达到以下指标 但哪项除外 A 体重9kg B 身长75c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