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湖心亭看雪》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湖心亭看雪》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湖心亭看雪》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湖心亭看雪》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湖心亭看雪》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这学期了解过很多志趣高雅的古代文人,如刘禹锡,虽身居陋室,却“调素琴”、“阅金经”,不亦乐乎。苏轼虽被贬谪,却在“月色入户”之时“欣然起行”。今天,我们将走近另一位文人,他在隆冬多雪之时前往湖心亭看雪,他是谁呢?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张岱一起到湖心亭看雪。(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读顺,读通首先请大家听老师读课文,听的时候注意字音、停顿和情感。下面看大屏幕,老师来考考大家,听读的时候你注意到这些字音了吗?(开火车读,全班齐读重点字音两遍) 崇祯 更定 拏 桡 毳衣 雾凇沆砀 一芥 铺毡 强饮 金陵 喃喃学生自由读,抽生读。2、读懂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随着我们的朗读声,随着我们的朗读声,张岱离我们越来越近。那么,张岱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其实课文中有一个字最能表现。聪明的你能找出来吗?请大家再次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看看谁先找到。 (“痴”) 好,张岱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痴人,他的痴表现在什么地方呢?请大家在原文中勾画出表现张岱“痴”的句子。不寻常的天气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不寻常的时间是日更定矣。不寻常的方式独往湖心亭看雪。赏析:1、大雪三日:大雪下得怎么样呢? 湖中人鸟声俱绝,“绝”是什么意思?(消失) 你能从这句联想到想到了哪首诗吗?(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为什么这时会鸟飞绝,人踪灭?(天太冷。) 还有其他地方写出了天气寒冷吗?(拥毳衣炉火,穿着皮衣还要生着炉火才能姑且避避寒冷。“拥”字说明已经缩成了一团。) 是啊,大雪后一片静寂,湖山封冻,人、鸟都瑟缩着不敢外出,寒噤得不敢作声,连空气仿佛也冻结了。,而张岱却独自去湖心亭,张岱确实不是一般人,是个痴人。2、是日更定:更定是什么时间呢?(晚上8点左右) 天寒地冻时晚上8点,你会做些什么?(躲在空调房看电视,躺在被窝看书。) 张岱却选择去湖心亭看雪,你能从他的行为中看出他什么性格吗? (有着与众不同情趣的人,是个孤独的人。) 3、 独往湖心亭看雪:世人游西湖多是春秋或七八月份,而张岱却选择了冬天,选择了晚上,张岱说是独往,真的是一人去的吗?有没有同行的人。(舟子。) 这不是自相矛盾了吗? (舟子不是看雪人,不能说同往看雪。另外张岱很清高,孤傲,不愿与舟子为伍。) 是呀,芸芸众生不可为伍,舟子虽然存在却犹如不存在。在这一绝一独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张岱呢?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张岱文人雅士式的孤傲,清高自守。一个特立独行的张岱,一个清高自赏的张岱) 张岱在不寻常的天气、不寻常的时间,用不寻常的方式去看雪,舟子口中的“痴”正是“不同寻常、呆、古怪”。 如果我们用朗读来体会这绝的意境、独的心境的话应该重读哪些词呢?下面我们一起把这段文字读一下,体会一下这绝的意境,独的心境。 (生齐读)三、赏析雪景,体味白描这样的痴人,眼中的景色定是与众不同的,那么张岱眼中的景色是什么样子的呢?请读出文中集中描写雪景的句子。希望能读出气势和感情。 写雪景的有两句。我想请男、女同学合作来读一遍。男生读前句,女生读后句。大家想想,为什么请男生读前句? (因为这句显得很有气势,而男生就很有气势。这句写的景很大气,应该男生读。)很好。那就请男同学读出这种大气、读出气势来。你们说读好哪几个词,就能读出浩大的气势来?赏析:1、上下一白:“一”是什么意思呢?(全)上下全白,好一副白茫茫的景色。 2、天与云与山与水:“与”字能去掉吗?(三个“与”字,一气呵成,写出了天连着云,山连着水,一种浑然一体的感觉。展现了天空、云层、湖水之间无法分明、白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色。) 去掉呢?(去掉的话,仿佛物与物之间有了界线似的,分开了,没有那种天地苍茫的意境。) 所以我们读这一句的时候应该怎么读呢?(“与”字读出气息的连贯) 其实这一句正是张岱赏雪景时第一眼的总感觉、总印象。请男孩子再读,读出这种“天地苍茫”之感。 现在女生读一读后句,你们说说要读出什么意味? (轻柔点、渺小的味道。)赏析:1、作者变化视角,化为一个个诗意盎然的特写镜头,他的镜头里分别有哪些景物呢?(长堤、湖心亭、舟、人)2、 作者用了哪些量词?(痕、点、芥、粒)如果我把量词换一下,“长堤一条、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艘、舟中人两三个而已”,这样好吗?(“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用传神的量词比照出一片雪白中,天地万物的渺小、微不足道。从“痕”到“点”到“芥”到“粒”,是从大到小再到微乎其微,如果长堤、亭子、小舟还隐约可见、依稀可辨的话,以至于到人的时候就微乎其微到无法辨认是二是三了,这是一种天地的极大与人、事、物的极小的鲜明的对比!) 这些景物为什么会显得这么渺小? (天地一片苍茫,显得很空旷、浩大。)3、 而已:“而已”是什么意思呢?(“不过如此”“罢了”)读上去给人带来怎样的感受呢?(读起来给人一种天地是那样的苍茫广大,而其中的事物是那样的微不足道。)是呀,万事万物不过如此,与苍茫的宇宙相比,一切都是那样的微不足道。人寄天地间,何等的渺小,不禁让我们顿生“寄蚍蜉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之感。请女孩子再读,读出天地万物的渺小和微不足道。 听到你们这样精彩的朗读,真是美的享受。如果要我们描写一段雪景,你会怎么描写?用怎样的修辞呢? (我会用上一些比喻和优美的词句。) 张岱用了修辞手法没有? (没有。) 这样寥寥几笔,不加渲染,勾画景物的写法叫什么手法? (白描。) 张岱用白描的手法,写出了天地之浩大苍茫,人物的渺小轻淡,人似乎完全融入天地之中,真是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妙境。 一切景语皆情语,我们透过张岱眼中的景,已经触碰到了张岱的内心。让我们再来看看张岱对自己的叙述,进一步去了解他。 蜀人张岱,陶庵其号也。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 自为墓志铭 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 陶庵梦忆自序 经历国破家亡的重大变故,张岱的心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不再追求繁华靡丽,因为这一切都是过眼云烟。) 是的,他不在追求外在,转而注重自身的内心世界了,追求与自然的融合了。让我们齐读这两句,感受天地苍茫,感受天人合一。 这么融情于景的佳句,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背呢?同学们让我们背起来吧! 请大家只看画面背诵 生齐背 借助你的想象走进张岱为我们描绘的幽远脱俗的画面,我们不妨闭上眼睛,想象着背 生齐背 走进这样的画面,你想发出点什么感慨?(这个景象是让人陶醉的)(这个景象是让人痴迷的)(这个景象很有意境的,不可言语的)四、解读张岱之痴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孤独脱俗的张岱到湖心亭看雪,不想亭上早有了人。是谁呢? (金陵人。)同学们你们揣摩一下这个大喜,用朗读来表现大喜之情的话应该怎么读呢? 让学生朗读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我听出了欣喜和激动啊。你现在可以把这句话译成现代汉语吗? (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这样的人。)这样的人?是怎样的人呢?文言文翻译中有时可以增添成分,让意思表达的更明确,现在就请你在这样的人间加上词语。 (有此雅兴之人!有高雅情趣的人!有此豪情之人!有此志同道合之人!有此超凡脱俗之人!)金陵人在湖上遇到张岱,喜悦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张岱也和他们一样满心欢喜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这一惊叹虽发之于二客,实为作者心声。)赏析:余强饮三大杯而别:“强”字做什么解释?(尽力。本不想喝酒但是此情此景不得不喝。) 酒逢知己千杯少除了强饮酒外,他们之间还有什么样的对话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我们配合一下,我问 请问你贵姓啊 生齐:是金陵人,客此 读出有点异样吗 (问姓氏,他回答是金陵人,有些答非所问) 为什么会这样回答呢?(张岱觉得是一个地方的人,知己) 刚才说得不全面,对注释了解不够,看客此这个词,金陵人客居于此,张岱也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何必知道姓名呢?看大屏幕:金陵是南京,明朝开国之都,在清朝时称“江宁”。张岱写这篇文章还有些什么情绪在里面呢?(还有些怀念和留恋留恋明朝) 故国之思,他骨子里认定自己是明朝的遗民。 另外,我们要学会“知人论文”,结合张岱的生平,我们或许更能理解张岱当时的心情。让我们把目光投注到课文注释一,齐读。 “明亡后不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仕”? (不想给清廷做事。这说明他有深深的故国之思。) 陶庵梦忆,忆什么?(忆前尘影事。)张岱以梦忆为解脱,将家国之叹、故园之思、人生之悲寄予梦忆之中,故国在张岱的生命意识里,是永远的痛。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张岱为什么会深夜独往湖心亭看雪呢?(身为前朝遗民,曾经是繁华绮丽,锦衣玉食的生活,面对朝代更替,国破家亡,人事巨变,他无所归倚,一介书生,纵然对故国有万般的眷恋,也无力扭转乾坤,唯有在日升月落,雨雪飘洒之际,只身一人来到这湖心亭上.)释放自己于自然之中,使自己的感情找到寄托,以此来掩埋一切的悲哀。寒夜赏雪是对自己情怀的一种释放。把自己消融在这个雪的世界里,享受着这份独处。追求“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境界。追求心灵的皈依,现实世界他无力扭转乾坤,只有将这份故国之思亡国之痛排解在这天地苍茫之中。来到这里追忆前尘往事,追忆故国的繁华和美丽。(他正是在这种孤寂的情怀中,蕴含着避世的幽愤,既不欲人见,也不欲见人。)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字里行间我们总能读到这种追念故国的情思。请默读全文,试着寻找作者表达对已逝明朝留恋的词、句。 (崇祯五年十二月) 这是什么纪年?明。文章写于明亡后清朝时。 实际上,张岱集子中凡纪昔游之作,大多标明朝纪年,以示不忘故国。张岱就是这样痴迷于他的故国。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