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讲-文化心理学.ppt_第1页
第12讲-文化心理学.ppt_第2页
第12讲-文化心理学.ppt_第3页
第12讲-文化心理学.ppt_第4页
第12讲-文化心理学.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12讲文化心理学 2 引言 为什么要重视文化 波音的文化之旅郑伯壎的文化收益我们能从文化中得到什么 3 1 什么是文化 文化是生活在一定地域内的人们的思想 信念及生活与行为方式的总称 文化对人的心理与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 许多研究表明 生活在不同文化规范下的人所具有的心理与行为特征深深地根植于当地的文化传统之中 离开了自身所存在的文化 人类的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 4 文化是特定的生活方式 Berry提出的一种观点 主要强调文化和活动或行为的联系 认为文化包含衣食住行 经济生活和迁移方式 个人和家庭的活动 政府形态 福利宗教与科学艺术 以及生活圈子等 文化是历史概念 强调文化的历史传承 文化代表了一群人的传统 5 文化是规范 一些规则和规范 制约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文化是心理概念 它与个体的自我认同 自我概念 心理表征以及意义系统等联系在一起 6 2 什么是文化心理学 是研究心理和文化之间相互影响关系的学科 它的主要目的在于揭示文化和心理之间互相整合的机制 文化心理学有两个最基本的前提 人类的生活受制于自身所生活的社会文化情境文化本身又是人类创造性活动的结果 7 A文化心理学研究的范畴 文化人类学 可观察的外在物品跨文化心理学 价值观差异文化心理学 人们潜在假设民族心理学 民族特性本土心理学 从一种文化中衍生 8 B文化影响心理的例证 文化对生理活动的影响文化与认知文化与符号表征文化与社会化文化与人格文化多元性的影响 9 3 文化的维度 霍夫斯泰德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 对116000名来自70多个国家的IBM员工进行研究 结果发现文化的维度有四个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权利距离不确定性的规避男性化 女性化 10 汤皮诺对28个国家15000名经理人 五个维度 普遍主义对特殊主义 前者是指相信观念和实践可以在任何地方不需改变就可以加以应用 后者则是指相信情境决定观念和行为 普遍主义和特殊主义是一个连续体的两端 高度普遍主义的社会强调规则的重要性 如法律和合同必须被严格遵守 高度特殊主义的社会则强调情境和关系的影响 11 个人主义对集体主义 这两个维度与霍夫斯泰德的从本质上是一样的 但汤皮诺的概念更加细致 在他的观念中 个人主义是指人们把自己看作一个个体 而集体主义是指人们将自己看作团体的一部分 12 中性与感性 这个维度主要衡量人们的情感表达 在中性文化中 人们的情绪被很好地控制 不会轻易表现在外面 如日本人和英国人就是这样 而在感性文化中 情绪自然地表露在外面 如墨西哥和荷兰 13 特定文化与扩散文化 前者是指公共空间很大 而人们的私人空间很小 人们很在意自己的空间 只与关系亲密的人共享 后者则是指公共空间和个人空间大小类似 个体对公共空间也很在乎 因为侵入公共空间意味着可以轻易进入个人空间 用一句话总结 就是前者工作与私人生活区分明确 后者则紧密联系在一起 14 成就与归属 成就型的文化强调人们通过自身的表现来获得相应的地位 后者则强调一个人的地位取决于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15 4 文化心理学的主要领域 1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个人主义 Gould和Kolb 1964 认为个人主义是一种以个体自己为最终目的 认识到自我和自己的决断以及不能容忍社会压力之下的从众的信念 鲁克斯进一步深化了这一概念的主题 认为它包括重视个人尊严与自我发展 自主与个人隐私 同时强调个体是社会的基础 16 集体主义 是一种以强调内团体为核心的信念 它关注内团体的目标与需要胜于个体自己 强调团体的规范与责任 而不是个体自身的快乐 并且乐于接受他人 17 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测量何友晖构建了一个个人主义 集体主义量表 Individualism CollectivismScale 从个体对待配偶 父母 亲戚 朋友 邻居及同事的态度等六个方面衡量一个人的集体主义倾向 18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影响服从性来自集体主义文化的人有较高的服从倾向 Leung 1986 在研究到美国留学的中国学生时就发现 在他们处理与导师的关系时 服从的倾向要远高于美国学生对导师的服从 当他们遇到困难时 更愿意求助于来自上下级的帮助 而不象美国学生那样求助于同级的朋友 19 自我概念马库斯认为 东方文化中依赖型的自我结构使得自我的内容延伸到了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他人 对中国人来说 自我在一定程度上与内团体重合 因此在处理与外界的关系时往往以内团体为准 中国人所谓的内团体包括父母兄弟以及朋友同事等诸多与个体关系密切的人 20 社会行为在解决现实中的人际冲突时 集体主义者更倾向于用协商的方法 而不象个人主义者那样更多地求助于法律 在社会知觉与人际交往方面 集体主义者看重团体的欢乐与和谐 而个人主义者强调竞争和控制他人 21 2 文化与自我 独立型的自我 IndependentViewoftheSelf 是西方文化中自我的主要表现形式 这种形式的自我强调个人的独立自主 关注个人的特点和目标 鼓励 个人的成就和实现 看重个人的权利和自由 反对顺从一致 如图 A 图中大圈表示自我 小圈表示特定的他人 X表示自我和他人各自的属性 22 依赖型的自我 InterdependentViewoftheSelf 依赖型自我看重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强调集体的目标和团结 认为关系和责任是社会中最主要的东西 反对人的自私自利 这种自我结构常常出现在亚洲和一些第三世界的文化中 24 3 文化与归因 基本归因偏差 从内部对行为加以归因 忽略行为产生的外部原因 但是 一些研究表明这种偏差主要出现在强调个体自主的西方文化中 因为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 一个人被看成是独立自主的 他或她的行为反映了其内部特点 动机和价值观 25 中国 日本和韩国这样的国家中 因为强调的是团体以及个体从所属社会团体中获得的自我感 个人主义文化中的人的确更偏好对他人做出内在归因 而相比之下 集体主义文化中的人更偏好作出情境归因 但是如果认为集体主义文化中的人从不进行内在归因 则是错误的 26 行动者和旁观者差异发现在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归因时 韩国被试和美国被试并没有太大差异 都对自己的行为都做出了情境归因 唯一的区别就在于他们以一种自己熟悉的方式对他人的行为进行归因 美国人更有可能认为另一个人的行为是由其人格所引起的 而韩国人更有可能认为他人的行为是由情境引起的 27 自利偏差中国传统文化重视谦逊和人际和谐 可以预期 中国学生会将他们的成功归结于他人 比如他们的老师或父母 或者情境中的某些方面 如学校的教学质量很高 正如所料 美国被试比中国被试更加地将成功归因于自己 中国学生将他们的成功归结于情境中的某些方面 这正好反映了他们所属文化的价值观 28 公正世界 在一个大多数人都倾向于相信世界是公正的文化中 经济和社会不平等会被看成 公正 的 在这样的社会中 人们相信穷人和弱势群体之所以所得较少 是因为他们本来应该得到的就少 因此 公正世界归因可以被用来为不公正进行解释和辩护 研究显示 在贫富分化极端严重的文化中 公正世界归因比在财富分配比较公允的文化中更为常见 29 4 文化与思维方式 辨证思维 中国人的辨证思维包含着三个原理 变化论 矛盾论及中和论 变化论从世界的变化性出发 认为世界永远处于变化之中 没有永恒的对与错 矛盾论则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由对立面组成的矛盾统一体 没有矛盾就没有事物本身 中和论则体现在中庸之道上 认为任何事物存在着适度的合理性 30 逻辑思维 这种思维强调世界的统一性 非矛盾性和排中性 认为事物的本质不会发生变化 相信一个命题不可能同时对或错 要么对 要么错 无中间性 31 东西方思维方式差异的来源社会背景古希腊社会强调个人特性和自由 是一种以个人主义的为主的社会 而古代中国社会却截然相反 强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是一种以集体主义为主要特征的社会 32 社会认知系统东西方不同的哲学和认识论在社会历史背景中建构了不同的心理学理论 中国人生活中复杂的社会关系使得中国人不得不把自己的注意力用来关注外部世界 所以中国人的自我结构是依赖性的 相反西方人生活的社会关系比较简单 所以他们更有可能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客体和自身的目标之上 33 生态背景中国文化基于农业社会 这种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等级社会 强调等级与和谐 与中华文明形成鲜明对比的希腊文明则不完全依赖于农业 由于生态环境的原因 他们对狩猎和捕鱼的依赖较大 而这些产业对个人特征的要求更高 所以为了适应这种生态环境 西方人的思维取向是个人式的 与中国人人际式的取向不同 34 实践价值英国科学史学家约瑟夫 尼德汉姆注意到 中国人在很久以前就认识到 场 远程作用力 等概念 他们对此的认识要比西方人早1500年 但为什么现代电磁学和量子力学却由后者提出 心理学家把这种难以解释的现象叫做 约瑟夫之谜 NeedhamParadox 中国人在很久以前就认识到 场 远程作用力 等概念 他们对此的认识要比西方人早1500年 可惜现代电磁学和量子力学却由后者提出 杨振宁 易经 阻碍了中国科学的诞生 35 5 关于中国文化的理论反思 1 世界体系理论的思路文化与一个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地位联系在一起 文化的传播方向是从强势向弱势 但文化的影响是相互的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 中国文化的影响也将不断增强 36 2 近代化理论的观点Myers Fairbank Levenson Wright Solomon等人认为中国近代化的失败主要是由儒家思想造成的 因为儒家思想所要求的安定团结与近代化要求的变革之间存在着冲突 Wright甚至断言 即使在最有利的条件下 儒家的社会是不能纳入近代化国家的 37 费正清等人认为 中国的传统很重集体 指家族而非国家 强调服从权威 不能培养独立自主的人格 中国文化的动机模式是依赖型而非自主型 这种传统培养出的人只适合农业社会 不适合工业社会的要求 Hagen在他的著作 Onthetheoryofsocialchange 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 他用一个社会可否培养出创造性人格来分析一个国家的经济是不是能够发展 他认为 在一个保守的社会中培养创造型的人格是相当困难的 而没有这样的人 社会发展也就无从谈起 38 Weber从宗教角度对中国文化的分析也表达了类似的主张 在其著作 ConfucianismandTaoism 中 他对儒家思想提出了尖锐的批评 他认为儒家伦理 缺乏自然与神 伦理要求与人性弱点 罪恶感与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