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第一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1.docx_第1页
专题1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第一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1.docx_第2页
专题1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第一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1.docx_第3页
专题1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第一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1.docx_第4页
专题1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第一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1.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第一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1.化学反应的焓变(一) 1.=E2-E1放2.D3.B4.D5.B6.D7.C8.A9.A 10.C11.A12.B13.2H2(g)O2(g)2H2O(l)=-22.4QkJmol-1 2.化学反应的焓变(二) 1.C2.D3.(1)=E1-E2(2)HH、NN、NHHH391kJ945.6kJ 4.(1)H2(g)12O2(g)H2O(l)=-286kJmol-1(2)CO(g)+12O2(g)CO2(g)=-283kJmol-1(3)C(s)+H2O(g)CO(g)+H2(g)=+131.5kJmol-1(4)SiH4(g)+2O2(g)SiO2(s)+2H2O(g)=-1427.2kJmol-15.9.66.14.53 7.C8.E1E2E3H1H29.CO(g)+12O2(g)CO2(g)=-280kJmol-1 3.反应热的测量与计算 1.C2.D3.C4.C5.(1)环形玻璃搅拌棒(2)3(3)偏小。因为实验过程中有热量损失(4)不相等相等中和热是指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所放出的能量,与酸碱的用量无关6.(1)B2H6(g)+3O2(g)B2O3(s)+3H2O(l)-2165kJmol-1(2)Fe2O3(s)+3CO(g)2Fe(s)+3CO2(g)=-25kJmol-1(3)2C(s)+O2(g)2CO(g) =-221kJmol-17.C8.B 4能量的充分利用 1.A2.D3.B4.C5.B6.B7.-392.928.-2900kJmol-1 C4H10(g)+132O2(g)4CO2(g)+5H2O(l)=-2900kJmol-19.D 10.(1)Mg(OH)2和Al(OH)3受热分解时吸收大量热量,使环境温度下降;同时生成的耐高温、稳定性好的MgO、Al2O3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阻燃效果更佳(2)Mg(OH)2Mg(OH)2的吸热效率为:81.5kJmol-1/58gmol-11.41kJg-1,Al(OH)3的吸热效率为:87.7kJmol-1/78gmol-11?12kJg-1,等质量的Mg(OH)2比Al(OH)3吸热多(3)四溴乙烷、磷酸三苯酯沸点低,高温时有烟生成,且高温时分解产生有毒、有害的污染物。无机类阻燃剂Mg(OH)2、Al(OH)3高温时无烟、无毒、腐蚀性小11.(1)N2H4(l)+2H2O2(l)N2(g)+4H2O(g)=-641.5kJmol-1 (2)产物对环境无污染 第二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1.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一) 1.D2.D3.D4.D5.D6.B7.(1)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金属和非金属 (2)没有。构成闭合回路(3)C8.(1)Mg-2eMg2+2H2eH2 (2)2Al+2NaOH+2H2O2NaAlO2+3H2Al(3)D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二) 1.C2.C3.C4.A5.A6.D7.D8.C9.(1)2H2+4OH-4e4H2OO22H2O4e4OH(2)Zn-2e+2OHZn(OH)22MnO2+2e+2H2O2MnOOH+2OH 3.化学电源 1.B2.(1)Pb(2)PbO24H+SO2-4+2ePbSO42H2O(3)增大(4)负(5)正负(6)PbSO4氧化还原PbPbO22H2SO43.(1)Zn减小Zn+Ag2OZnO+2Ag(2)负阴ZnO+H2O+2eZn+2OH-4.C5.B6.C7.C 8.C9.(1)作电解质溶液(2)Al(3)硫化银得到银 4.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及应用(一) 1.C2.D3.B4.略5.(1)HNO3(或KNO3)(2)AgNO3(3)HCl(或KCl) 6.(1)原电池电解池(2)负Zn-2eZn2+正Cu2+2eCu阳2Cl-2eCl2溶液变红色(3)减少0.65增加0.017.2H2O电解2H2+O2B8.B 9.0.2molL-1 5.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及应用(二) 1.D2.B3.D4.C5.(1)2H+2e-H2放出气体,溶液变红 2Cl-2e-Cl2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2)纯铜Cu2+2e-Cu粗铜 Cu-2e-Cu2+6.B7.D8.(1)正(2)Ag2.16(3)不变增大减小 第三单元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1.金属的电化学腐蚀 2.金属的电化学防护 1.B2.D3.(1)中性或弱酸吸氧2Fe-4e2Fe2+2H2O+O2+4e4OH (2)酸析氢Fe-2eFe2+2H2eH24.A5.A6.B7.C 8.D9.A10.D11.(1)铝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可以保护内部金属(2)NaCl溶液起电解质溶液的作用,增强导电能力(3)铝及氧化铝均能与碱反应12.(1)2Fe-4e2Fe2+2H2O+O2+4e4OH2Fe+2H2O+O22Fe(OH)2(2)4Fe(OH)2+2H2O+O24Fe(OH)3,2Fe(OH)3Fe2O3+3H2O 专题1检测题 1.A2.C3.A4.B5.B6.D7.A8.A9.D10.C 11.B12.B13.B14.B15.D16.D17.B18.(1)HCl(或CuCl2) (2)H2SO4(或Na2SO4)(3)CuSO4(或NaCl)19.(1)还原2Cu2+4e2Cu(2)氧化 4OH-4e2H2O+O2(3)6.4g1.12L变小(4)12.8g不变20.(1)放热(2)1molH2和0.5molO2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的热量1molH2(g)和0.5molO2(g)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1molH2O放出的热量21.(1)能能218330kJmol-1(2)反应热等于反应物的键能减去生成物的键能 专题2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一单元化学反应速率 1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 1.C2.(1)A(2)C(3)B3.C4.D5.C6.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大molL-1s-1或molL-1min-1或molL-1h-1 7.0.1molL-1min-10.2molL-1min-10.3molL-1min-1A+2B3C 8.D9.A10.(1)A、BC(2)3molL-1min-12molL-1min-13molL-1min-1(3)3A+2B3C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一) 1.C2.A3.A4.C5.C6.(1)增大增大H2的浓度,反应速率增大(2)不变容器容积不变,H2、I2和HI的浓度都不变(3)减小容器容积增大,H2、I2和HI的浓度均减小7.A8.B9.C10.(1)0?25molL-1min-1(2)0?25molL-1min-1(3)前2min比较快。因为前2min内溶液中的H+浓度比后4min内溶液中的H+浓度大 3.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二) 1.D2.C3.B4.D5.C6.D7.增大减小增大增大增大 8.A使用催化剂能增大反应速率,而汽车排气管的压强无法改变,温度也已经很高9.A10.B 第二单元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1.化学反应的方向 1.D2.B3.C4.C5.C6.(1)吸热,体系混乱度增大(2)放热,体系混乱度减小(3)放热,体系混乱度增大7.前者是熵减小的反应,而后者是熵增大的反应8.B 9.D10.A 2.判断化学反应方向的依据 1.C2.C3.D4.A5.C6.B7.D8.B9.略 3.化学平衡状态 1.A2.C3.D4.D5.A6.D7.A8.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9.可逆反应都有一定的限度,1molN2和3molH2混合反应时,生成的NH3总是少于2mol,因此放出的热量总是小于92?4kJ10.C11.A 4.化学平衡常数 1.D2.C3.A4.C5.B6.(1)K=c2(CO)c(CO2)(2)K=c2(HI)c(H2)c(I2)(3)K=c(CO2)c(CO)7.C8.C9.K=7.3210-3,N2:5molL-1,H2:15molL-1 第三单元化学平衡的移动 1.浓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压强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D2.C3.C4.C5.(1)m+np(2)固或液(3)逆反应方向6.A 7.D8.A9.加水稀释加入AgNO3溶液 3.温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B2.B3.B4.B5.B6.A7.(1)加深(2)逆反应方向 8. 增大正反应方向减小正反应方向增大不移动减小正反应方向增大逆反应方向减小正反应方向增大不移动9.C10.(1)放(2) 4.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 1.C2.B3.(1)B(2)C(3)D4.B5.A6.升高温度增大SO2或O2浓度,同时减小SO3浓度7.(1)能。增大反应物浓度,减小生成物浓度,均能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2)不能。催化剂只能缩短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不影响化学平衡(3)能。增大压强能使合成氨反应平衡正向移动(4)不能。温度升高不利于合成氨反应平衡正向移动8.C 9.(1)a(2)吸(3)b 专题2检测题 1.B2.D3.C4.D5.C6.D7.C8.B9.A10.B 11.B12.A13.C14.C15.B16.2molL-1min-11molL-1min-1 2molL-117.(1)8-1960?082?2895%(2) 18.(1)0.05molL-1(2)19.(1)0?002(2)K=c2(NO2)c(N2O4)(3)吸热 (4)略20.(1)固体反应物的表面积表面积越大1和2(或4和5)(2)1、3、4、6、8(或2和5)(3)反应温度6和7,8和9(4)可能是硫酸过量,金属全部反应,放出的热量相等,所以使等体积溶液的温度升高值相近21.30% 专题3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第一单元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1.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1.A2.D3.B4.B5.B6.B7.B8.C9.A10. 11.电离程度有差异取等体积、等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与氨水分别做导电性实验前者灯泡的亮度比后者的亮相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与氨水,前者电离程度大 2.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1.B2.B3.A4.C5.A6.C7.C8.C9.B10.A 11. 平衡移动H+数目c(H+)c(CH3COO-)电离平衡常数电离度溶液的导电能力加NaOH(s)右移减少减小增大不变增大增大通HCl(g)左移增多增大减小不变减小增大加NaAc(s)左移减少减小增大不变减小增大加Na2CO3(s)右移减少减小增大不变增大增大微热右移增多增大增大增大增大增大加冰醋酸右移增多增大增大不变减小增大加水右移增多减小减小不变增大减小12.(1)0?001molL-1(2)小于因为氨水为弱电解质,浓度越大,电离程度越小,所以1molL-1氨水与0?1molL-1氨水中c(OH-)之比小于1013.(1)NH3+H2ONH3H2OH2O、NH3、NH3H2O(2)NH3H2ONH+4+OH-,H2OOH-+H+NH+4、OH-、H+(3)向右移动NH3、NH3H2O、OH-浓度减小,NH+4、H+浓度增大(4)取少量氨水,滴加酚酞,溶液显红色。再加少量氯化铵晶体,如果颜色变淡,说明氨水中存在电离平衡 3.常见的弱电解质 1.D2.D3.A4.D5.C6.B7.B8.A 9. 采取措施电离常数平衡移动电离程度n(OH-)c(OH-)微热增大向右增大增大增大加少量同浓度稀氨水不变不移动不变增大不变加少量同浓度盐酸不变向右增大减小减小加水不变向右增大增大减小通入少量氨气不变向右减小增大增大10.10%11.1.3310-3molL-1,0.7510-11molL-1 第二单元溶液的酸碱性 1.溶液的酸碱性 1.A2.A3.C4.D5.C6.C7.B8.A9.B10.B 11.C12.D13.A14.C15.(1)不正确。先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相当于将待测液稀释。如果测定的是中性溶液,则不会产生误差(2)两者的pH均偏大,且后者误差较大 2.酸碱中和滴定(一) 1.C2.C3.D4.A5.A6.B7.C8.A9.(1)3.2(2)D 10.0?1233molL-111.(1)BDCEAF(2)减小误差(3)锥形瓶内溶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后仍为无色(4)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12.C 3.酸碱中和滴定(二) 1.B2.C3.B4.B5.(1)偏高(2)偏低(3)偏高(4)偏低(5)偏低(6)偏低(7)偏低(8)偏高(9)偏高(10)偏高6.(1)天平、小烧杯、药匙(2)小烧杯、玻璃棒、250mL容量瓶、胶头滴管(3)碱式滴定管(或移液管)(4)左酸右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变化(5)0.4020molL-1(6)98.057.D8.D 第三单元盐类的水解 1.盐类的水解规律(一) 1.B2.D3.D4.B5.D6.B7.A8.D9.B10.D 11.C12.B13.B14.(1)碱性,CH3COO-+H2OCH3COOH+OH-(2)酸性,NH+4+H2ONH3H2OH+(3)中性(4)酸性,Cu2+2H2OCu(OH)2+2H+ (5)碱性,CO2-3+H2OHCO-3+OH-(6)碱性,HCO-3+H2OH2CO3+OH-15.酸性 碱性中性16.(1)H2OH+OH-CH3COOHH+CH3COO-CH3COO-+H2OCH3COOH+OH-(2)7(3)Na+Cl-(4)CH3COOH、CH3COO- 2.盐类的水解规律(二) 1.D2.C3.A4.B5.C6.C7.C8.C9.B10.A 11.12.滴有酚酞的碳酸氢钠溶液加热后颜色加深,是因为加热促进水解,使c(OH-)增大;停止加热后温度降低,水解程度减弱。而乙同学加热碳酸氢钠溶液时,碳酸氢钠分解为碳酸钠,溶液碱性增强13.(1)A+H2OAOH+H+(2)HB-+H2OH2B+OH- 14.(1)BmAn(2)Am-Am-+H2OHA(m-1)-+OH- 3.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一) 1.B2.A3.C4.A5.A6.D7.B8.B9.B10.C 11.D12.D13.14.(1)DF(2)CE(3)A(4)B15.从左至右,从上至下依次为:向右、增大、增大;向右、减小、减小;向右、减小、增大;向右、减小、减小;向左、增大、增大;向左、增大、减小;向右、减小、减小16.红CO2-3+H2OHCO-3+OH-,HCO-3+H2OH2CO3+OH-溶液红色加深加热促进水解,OH-浓度增大 4.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二) 1.B2.B3.A4.B5.D6.A7.D8.B9.少量稀盐酸防止Fe2+被氧化10.ClO-+H2OHClO+OH-,溶液中酸性增强,使平衡向正方向移动,c(HClO)增大,漂白效果增强11.(1)NH4Cl(2)NH4Cl、NH3H2ONH4Cl、HCl(3)小于大于12.草木灰水溶液呈碱性,使一部分铵态氮肥变成氨气因挥发而损失 第四单元沉淀溶解平衡 1.沉淀溶解平衡 1.B2.B3.A4.C5.C6.C7.C8.B9.D10.C 11.AgCl(s)溶解沉淀Cl-(aq)+Ag+(aq)Ksp=c(Ag+)c(Cl-);Mg(OH)2Mg2+2OH-Ksp=c(Mg2+)c2(OH-)12.Mg(OH)2Mg2+2OH-,加入醋酸钠时,醋酸钠水解呈碱性,使溶解平衡向左移动,所以氢氧化镁的质量略有增加;加入氯化铵时,氯化铵水解呈酸性,使溶解平衡向右移动,所以氢氧化镁的质量减少13.有。取上层清液滴加Na2S溶液,又产生黑色沉淀14.白色淡黄色黄色AgCl、AgBr、AgI的溶解度依次减小15.16.(1)饱和动态平衡(2)不饱和继续溶解(3)过饱和有沉淀析出 2.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一) 1.C2.B3.C4.D5.(1)错(2)对(3)错6.(1)氢氧化铝具有两性,其电离方程式如下:H2O+AlO-2+H+Al(OH)3Al3+3OH-。由于其电离程度相当微弱,绝大多数Al(OH)3在水中并不溶解。当加入强酸时,H+中和了碱式电离中产生的OH-,从而破坏了氢氧化铝的电离平衡,使平衡向生成OH-的方向移动,这样氢氧化铝就在强酸中溶解了。同理,当加入强碱溶液时,OH-中和了酸式电离中产生的H+,使平衡向酸式电离方向移动,这样氢氧化铝在强碱中也溶解了(2)因为CO2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溶于水的CO2有少量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只有微弱的电离。碳酸钙在水中存在溶解平衡。向未加氨水的氯化钙溶液中通入CO2,在溶液中形成的CO2-3浓度很小,不足以和Ca2-结合生成沉淀。但向滴有氨水的氯化钙溶液中通入CO2时,形成的碳酸电离出的H+和NH3结合生成NH+4,使碳酸的电离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溶液中的CO2-3浓度增大,使碳酸钙在水中的溶解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因而会看到大量的白色沉淀7.D8.(1)CaSO4Ca2+SO2-4,Na2CO3CO2-3+2Na+,Ca2+CO2-3CaCO3(2)CaSO4+CO2-3CaCO3+SO2-4(3)CaSO4的Ksp(1.9610-4)大于CaCO3的Ksp(8.710-9)(4)BaSO4在CO2-3浓度较大的溶液中能生成BaCO3,达到平衡后,移走上层清液,再加饱和碳酸钠溶液。如此反复处理,BaSO4即可大部分转化为BaCO3 3.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二) 1.(1)FeSFe2+S2-,2H+S2-H2S,加入盐酸后,S2-与H+结合生成硫化氢气体,使溶解平衡向右移动,FeS不断溶解(2)CaCO3Ca2+CO2-3,CH3COOHCH3COO-+H+,CO2-3+2H+CO2+H2O,使溶解平衡不断向右移动(3)Mg(OH)2Mg2+2OH-,NH+4+H2ONH3H2O+H+,H+OH-H2O,NH4Cl水解呈酸性,H+与OH-结合成难电离的H2O,促使Mg(OH)2不断溶解2.(1)2SO2+O2+2CaCO3+4H2O2(CaSO42H2O)+2CO22SO2+O2+2Ca(OH)2+2H2O2(CaSO42H2O)(2)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