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 一水泥细度检测实施细则 二水泥胶砂流动度检测实施细则三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测实施细则 四水泥胶砂强度检测实施细则- 五水泥三氧化硫、烧失量及熟料中氧化镁检测实施细则一、水泥细度检测实施细则 本细则适用于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以及适用于GB134591标准的其它品种水泥。要求水泥过0.08mm方孔筛后,筛余不得超过10%。1 产品检验技术标准 GB1345-91。2 仪器、设备2.1 负压筛析仪:SF-150B型。2.2 电子天平:型号YP15K。3 仪器设备的安装要求3.1 筛子必须完整无损坏,筛子边缘接缝处必须严密。3.2 天平应放在带有橡皮的水泥平台上,并应便于观察。4 试验环境条件的要求4.1 电源应满足设备的用电要求。4.2 试验室温度:1725度。5 检测前的检查5.1 被测样品的检查5.1.1 被测样品不得受潮、结块,否则,此样品作废。5.1.2 被测样品中不得有杂质,若有,应加以重新过筛,筛余物作好记录,并将样品重新混合。5.1.3 被测样品标签是否符合要求,否则应予以退回。5.2 仪器、设备的检查5.2.1 天平是否正常。5.2.2 负压是否在40006000帕。5.3 环境条件的检查 温度是否符合要求。6 检测方法6.1 取样方法及样本大小 取样应从被测样筒中均匀称取50克水泥,并写上编号。6.2 将试样通过0.9mm的方孔筛,并在1105度下烘干1小时,取出放入干燥器内。6.3 将筛子放置于筛座上,盖上筛盖,启动,检查喷嘴运转状况,调节负压为40006000帕,运转2分钟后自动停转。6.4 称取水泥25克,置于筛中,盖上筛盖,启动,筛析2分钟,筛余初始可能有试样粘附在筛盖上,可用小锤轻轻敲击,使其下落。筛毕,称量筛余物,精确至0.1克,并做好记录。6.5 试验完毕,须将筛子刷干净,保持干燥。7 检测后的检查7.1 检查筛子、筛座是否损坏。7.2 检查负压是否在40006000帕。7.3 检查天平是否损坏。8 检测过程中出现异常现象时的处理办法 检测时,若前次测量超出国家标准,应仔细检查仪器、设备状况,如:筛布是否堵塞,负压是否正常。若无此现象,则记录结果;有不正常状况,则需调正好,重新试验。9 检测过程中发生事故时的处理办法9.1 出现停电时,应仔细将筛余物存放好,待来电时,再烘干称量。9.2 出现负压超标,此次试验作废,重现进行试验。10 结果判断方法 将计算后的筛余与国家标准规定的比较,达到要求,判为合格。11 检测系统框图 检测前的检查称样烘干负压筛 结果判定检测后的检查记录称量二、水泥胶砂流动度检测实施细则 本细则适用于掺有火山灰质混合材料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及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的流动度测定。1 产品检验技术标准 GB/T2419-94。2 本细则主要用于测定水泥胶砂流动度,要求水泥胶砂流动度应不小于116mm。3 仪器、设备3.1 胶砂搅拌机,型号JJ-5。3.2 胶砂流动度测定仪,型号NLD-2。3.3 园柱捣棒,直径20mm,长约200mm。3.4 截锥园模及模套。截锥园模尺寸:高600.5mm,上口内径700.5mm下口内径1000.5mm。模套与截锥园模要配合良好。3.5 游标卡尺,量程0200mm。4 仪器、设备的安装要求4.1 胶砂搅拌机:要求应平稳地安装在水泥平台上,平台尺寸为(长*宽*高)1200*600*550mm。同时,应在胶砂搅拌机下面垫一层5-8mm厚的橡皮。4.2 流动度测定仪 :要求安装在厚度不小于300mm的实心混凝土基座上,并用地脚螺丝固定好,台面应平整、清洁。测定仪园盘上面应用水平仪校平。5 检测流动度的环境条件5.1 电源应满足试验仪器的要求。5.2 试验室温度1725度,相对湿度大于50%。6 检测前的检查6.1 被测样品的检查(每项检查都要做好记录)6.1.1 检查被测样品不得受潮、结块。否则,此样品作废。6.1.2 检查被测样品中有无杂质,若有杂质,应将被测样品重新过筛,筛余物做好记录,并将样品充分混合。6.1.3 检查被测样品标签是否符合要求。否则,予以退回。6.2 仪器、设备的检查(每项检查都要做好记录)6.2.1 检查量水筒内有无凝固杂质。若有应立即清除,以免影响加水量。6.2.2 检查测定仪玻璃有无损坏。有损坏,应及时更换。6.2.3 检查测定仪落距间隙中有无杂质和污物。若有应及时清除。6.2.4 检查测定仪紧固螺丝有无松动。若有应及时拧紧。6.2.5 检查胶砂搅拌机运转是否正常,定时是否符合要求。6.2.6 检查游标卡尺是否损坏。6.2.7 检查测定仪定位卡之间距离是否相等。6.3 试验环境条件的检查 检查环境条件是否符合要求,并做好记录。7 检测方法7.1 取样方法及样品大小7.1.1 根据试验编号从被测样筒中均匀地取样。7.1.2 一次试验应称取的材料及数量: 水泥 300克 标准砂 750克 水按预定的水灰比进行计算。7.2 将事先称好的水泥与标准砂,倒入用湿布擦过的搅拌锅内,开动搅拌机,拌和5秒后徐徐加水,2030s加完。自开动机器起搅拌1805s停车,将粘在叶片上的胶砂刮下,取下搅拌锅。7.3 在搅拌水泥胶砂的同时,用湿布抹擦胶砂测定仪台面、捣棒、截锥园模和模套内壁,并把它们置于玻璃板中心,盖上湿布。7.4 将拌好水泥胶砂迅速分两层装入模内。第一层装至园锥模高的三分之二,用餐刀在垂直的两个方向上各划实5次,再用园柱捣棒自边缘至中心均匀捣压15次(外圈10次,内圈4次,中心1次)。接着装第二层胶砂,装至高出园锥试模约2cm,同样用餐刀各划实5次,再用园柱捣棒自边缘至中心均匀捣压10次(外圈7次,内圈3次)。装胶砂和捣压时,要一手扶压园模,切勿使园锥模移动。捣压时,应掌握在既不使园模移动,又没有胶砂未被捣实的感觉。捣压深度第一层捣至胶砂高度的三分之二,第二层捣压至不超过已捣实的底层表面。7.5 捣压完毕,取下模套,用餐刀将高出截锥园模的胶砂刮去并抹平,抹平后将园模垂直向上轻轻提起,然后开动测定仪,连续震动30次。7.6 震动完毕,用卡尺测量水泥胶砂底部扩散的直径,取相垂直的两直径的平均值为该水量时的水泥胶砂流动度,用毫米表示。7.7 水泥胶砂流动度的检验从加水搅拌时算起,全过程在5分钟内完成。7.8 水泥胶砂流动度如未达到水泥标准规定的要求时,需按0.01的水灰比递增,重新确定水量,搅拌胶砂,测定流动度,直至符合要求为止。8 检测后的检查(每项检查都要做好记录)8.1 检查胶砂搅拌机运转是否正常,定时是否符合要求。8.2 检查测定仪仗有无异常。8.3 检查游标卡尺有无损坏。9 检测过程中发生事故时的处理办法9.1 出现停电时,应停止试验,此次试验作废。并做好保护用电设备的工作,把所用仪器、设备擦净,保养好,做好记录。来电时,重新取样,重新试验。9.2 发生不可避免的事故及自然灾害时,应尽量保护好试验仪器、设备,并做好记录。如能重新试验应重新进行试验。9.3 发生仪器、设备损坏时,应停止试验,进行维修,并做好记录。对不能维修的问题,应及时汇报,以便更换。10 检测系统框图 检测过程 检测前检查称量试样拌 和 出现事故时的处理 装 模 捣 压 跳 动 检测后检查 记录测 量三、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测实施细则 本细则适用于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及适用于GB1346-89的其它品种水泥。1 产品检验技术标准 GB1346-892 本细则用于测定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初凝时间、终凝时间)及水泥安定性。2.1 水泥标准稠度要求试锥下沉深度282mm。2.2 凝结时间要求初凝不得早于45min,终凝不得迟于10h。2.3 安定性要求用沸煮法检验必须合格。用雷氏夹法检测膨胀值平均不大于5.0mm。3 仪器、设备3.1 水泥双速净浆搅拌机,型号NJ-160。3.2 净浆标准稠度与凝结时间测定仪(维卡仪)。3.3 沸煮箱,型号FZ-31A。3.4 雷氏夹膨胀值测定仪:标尺最小刻度为1mm。3.5 雷氏夹:由铜质材料制成。3.6 天平:能准确称量至1g。3.7 量水器:最小刻度为0.1ml,精度1%。4 仪器、设备安装要求4.1 净浆标准稠度与凝结时间测定仪要求放置在水平的工作台上 ,便于测量与观察。4.2 净浆搅拌机要放在水泥平台上,机器与水泥台间应垫上5-8mm厚的橡皮,并便于操作。4.3 沸煮箱要求放在通风、干燥处,并便于操作。5 检测环境条件的要求5.1 电源应满足用电设备要求。5.2 试验室温度:203度;相对湿度50%。5.3 养护箱温度:202度;相对湿度90%。6 检测前的检查(每项检查都要做好记录)6.1 被测样品的检查6.1.1 检查被测样品不得受潮、结块,否则,此样品作废。6.1.2 检查被测样品中有无杂质,若有应将被测样品重新过筛,筛余物做好记录,并将样品充分混合。6.1.3 检查被测样品标签是否符合要求,否则予以退回。6.2 仪器、设备的检查(每项检查都要做好记录)6.2.1 检查量水器内有无凝固物质,若有应加以清除。6.2.2 检查净浆搅拌机(空拌一次)运转是否正常,定时是否准确,有异常时,应及时调整或维修。6.2.3 检查标准稠度和凝结时间测定仪的金属棒能否自由滑动,试锥降至锥模顶面位置时指针能否对准标尺零点;试针降至玻璃片表面时,指针能否对准标尺零点。6.2.4 检查沸煮箱有无异常。6.2.5 检查需用的各种模具、玻璃片是否备齐。6.2.6 检查雷氏夹、雷氏夹膨胀值测定仪是否正常,有无损坏。6.3 试验环境条件的检查:检查环境条件是否符合要求。7 检查方法7.1 取样方法及样本大小:根据试验编号从被测样筒中均匀地取出水泥样500g。7.2 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7.2.1 标准稠度用水量用固定或调整水量法测定。7.2.2 水泥净浆用机械拌和。拌和用具先用湿布擦过,再将称好的500g水泥试样,倒入搅拌锅内。拌和时先将锅放到搅拌机锅座上,升至搅拌位置,开动机器。同时,按经验将拌和水(准确至0.5ml)徐徐加入搅拌锅内,慢速搅拌120S,停拌15S,接着快速搅拌120S后停机。7.2.3 拌和时,应将标准稠度测定仪放在测量位置上,取过锥模。7.2.4 拌和结束后,立即将拌好的净浆一次装入锥模内,用小刀插捣振动3-4次(插捣与振动同时进行)。插捣与振动要适当,既要使浆体活动,又不要使浆体回溅。刮平应从模子上口中间向两边刮、刮平后,立即放在试锥下面固定位置上进行测定。7.2.5 测定时以试锥尖刚接触浆面为零点,拧紧螺丝。然后 突然放松,使试锥自由沉入净浆中,到30S时,观察试椎下沉深度,并从标尺上直接读出标准稠度用水量。7.3 凝结时间的测定7.3.1 测定前将圆模放在玻璃板上,并调整凝结时间测定仪,使试针接触玻璃板时,指针对准标尺零点。7.3.2 以标准稠度用水量加水,按第7条第2款的操作方法制成标准稠度净浆后,立即一次装入圆模,振动数次后,刮平。然后写上试验编号,放入养护箱养护。记录开始加水的时间为凝结时间的起始时间。7.3.3 试件在养护箱中养护至加水后30min时,进行第一次测定。测定时,从养护箱取出圆模放到试针下,使试针与净浆面接触。拧紧螺丝1-2S后,突然放松,试针自由沉入净浆。观察试针停止下沉时指针读数。 最初测定时,应轻轻地扶持金属棒,使其徐徐下降,以防试针撞弯。但初凝时间仍必须以自由降落测得的结果为准。 临近初凝时,每隔5min测定一次;临近终凝时,每隔15min测定一次。每次测定不得让试针落入原针孔内。测定点应落在圆模中心的二分之一圆模半径内。接近初凝、终凝时,每次测定三点,有两点达到规定距离时即认为达到初凝、终凝时间。7.3.4 由加水时起,至试针沉入净浆中距底板2-3mm时,所需时间为初凝时间,至试针沉入净浆中不超过1-0.5mm时,所需时间为终凝时间。7.4 安定性的测定7.4.1 以标准稠度用水量加水,按第7条第2款的操作方法制成标准稠度净浆。从中取出一部分,分成两等分,使呈球状,放在预先准备好的已涂油的玻璃板上,轻轻振动玻璃板,并用湿布擦过的小刀由边缘向中央抹动,做成直径70-80mm中心厚约10mm,边缘渐薄,表面光滑的试饼。写上试验编号,将试饼放入养护箱内养护242h。7.4.2 养护完后,取下试饼先检查试饼是否完整(如已开裂、翘曲要检查原因,确证无外因时,该试饼已属不合格,不必沸煮)。在试饼无缺陷的情况下将试饼放在沸煮箱的水中箅板上,然后在305min内加热至沸,并恒沸3h5min。7.4.3 沸煮结束,即放掉箱中热水。打开箱盖,待箱体冷却至室温,取出试饼观察,煮后试饼分为完、曲、裂、松、潰五种情况。根据观察情况,记录并判定。7.4.4 对于沸煮后微曲的试饼,应立即用雷氏夹法重新试验,操作步骤如下: 此标准稠度用水量加水按第7条第2款的操作方法制成标准稠度净浆,将预先准备好的雷氏夹放在已稍擦油的玻璃板上,并立即将已制好的标准稠度净浆装满试模。装模时,一只手轻轻扶持试模,另一只手用宽约10mm的小刀插捣15次左右抹平,盖上稍涂油的玻璃板,写上编号并立即移入养护箱中养护242h。 养护完后,脱去玻璃板,先测量试件指针尖端距离,精确到0.5mm。接着将试件放入沸煮箱的水中箅板上,指针朝上,试针针间互不交叉。然后在305min内加热至沸并恒沸3h5min。 沸煮结束,放掉箱中的热水,打开箱盖,待箱体冷却至室温, 取出试件测量指针尖端间的距离(c),记录至小数点一位。8 检测后的检查(每项检查都要做好记录)8.1 检查水泥净浆搅拌机上的搅拌锅,搅拌翅是否擦净,仪器各部位是否有损坏。8.2 检查标准稠度与凝结时间测定仪上的各部件是否擦净,有无损坏。8.3 检查沸煮箱内水是否放净,电源是否切断,有无损坏现象。8.4 检查雷氏夹及雷氏夹膨胀值测定仪是否擦净,有无损坏。9 检测过程中出现异常现象时的处理9.1 测定标准稠度用水量时,当试锥下沉深度小于13mm时,应查找原因,属操作失误,应重新试验。否则,应用调整水量法测定9.2 测定凝结时间时,若搅拌时即出现凝固现象时,应判断是假凝还是快凝。可通过凝固现象是否消失和搅拌锅或试模是否发热来判断为假凝或快凝。假凝可继续进行试验。9.3 水泥安定性的检验:当煮后的两个雷氏夹试件的(C-A)值相差超过4mm时,应立即重新试验。9.4 被测试块损坏时,应重新进行试验。10 检测过程中发生事故时的处理办法10.1 出现停电时,首先应将用电设备保护好,将岗位所用仪器、设备擦干净。此次试验作废,并做好记录,然后,在来电时再重新进行试验。10.2 发生其它非人力可避免的自然灾害时,应尽量保护好所用仪器、设备,并做好记录。10.3 仪器、设备出现故障时,应立即停止试验,进行必要的维修或更换。此次试验作废,待仪器、设备维修好或更换后,重新进行试验。11 检测结果判断11.1 凝结时间的判断:以初凝不早于45min,终凝不迟于10h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11.2 安定性的判断:若为试饼经肉眼观察未发现裂纹,用直尺检查没有弯曲,称为体积安定性合格。反之,为不合格。当两块试饼判别有矛盾时,该水泥的安定性为不合格。若为雷氏夹,当两个试件煮后增加距离(C-A)的平均值不大于5.0mm时,即认为该水泥安定性合格。12 检测系统框图(见下页)检测前的检查称样 测定标准稠度用水量 出现异常 处理- 根据标准稠度 发生事故 用水量 制备水泥标准净浆 测定凝结时间 检验安定性 记录 结果判定 检测后的检查四、水泥胶砂强度检测实施细则 本细则适用于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石灰石硅酸盐水泥的抗折与抗压强度检验。凡指定采用GB/T17671-99(ISO法)的其它品种水泥经试验确定水灰比后亦可适用。1 产品检验技术标准 GB/17671-99(ISO法)2 本细则用于确定水泥胶砂的抗折强度与抗压强度。各种水泥各龄期的抗折强度与抗压强度值见GB175-99、GB1344-99和其它水泥标准中相应条款的规定。3 仪器、设备3.1 胶砂搅拌机:型号JJ-5。3.2 胶砂振实台:型号ZS-15。3.3 水泥胶砂试模:尺寸40mm40mm160mm。3.4 电动抗折机:型号DKZ-5000型。3.5 万能材试验机:WES-100D型。3.6 抗压夹具:抗压面尺寸40mm40mm。3.7 金属直尺。4 仪器、设备的安装要求4.1 胶砂搅拌机,要求应平稳地安装在平台上,同时,应在胶砂搅拌机下面垫一层5-8mm厚的橡皮。4.2 胶砂振实台,要求应平稳地安装在平台上并保持底座与振实台表面水平。4.3 电动抗折试验机,要求平稳地放在平台上,机器与平台间应垫一层5-8mm厚的橡皮,安装时,应保持机器水平,各个刀口水平。4.4 万能材料试验机,要求牢固地安装在地面上,用地脚螺丝固定好,不能有晃动。5 试验环境条件的要求5.1 成型室温度202 , 相对湿度大于50%。5.2 养护箱温度201,相对湿度大于90%。5.3 养护水池温度201。5.4 电源应满足用电设备的要求。5.5 试验用水应清洁,无杂质。6 检测前的检查6.1 被测样品的检查(每项检查都要做好记录)6.1.1 检查被测样品重量是否足够。6.1.2 检查被测样品是否受潮或结块。6.1.3 检查被测样品是否有杂质。6.1.4 检查被测样品标签是否符合要求。6.2 仪器、设备的检查(每项检查都要做好记录)6.2.1 检查胶砂搅拌机(空转一次)运转是否正常,定时是否准确。6.2.2 检查胶砂振实台(空振一次)运转是否正常,定时刹车是否正常。6.2.3 检查试模是否准备齐全,安装是否符合要求;下料漏斗有无损坏;直尺刮能否使用;天平、量筒是否损坏。6.2.4 检查抗折试验机零点是否准确,运行是否正常。6.2.5 检查万能试验机零点是否到位,运行是否正常。6.3 环境条件的检查(每项检查都要做好记录)6.3.1 检查试验室温湿度是否符合要求。6.3.2 检查养护箱温湿度是否符合要求。6.3.3 检查养护池水温度是否符合要求。6.3.4 检查各种电气件、水质是否符合要求。7 检测步骤7.1 取样方法7.1.1 取样应均匀地从被测样筒中取。7.1.2 每三条试体需称量的材料及用品:水泥 标准砂 水4502克 13505克 2251克7.2 配料7.2.1 试验前,先将当天需成型的样品编号,按工作程序要求,登在黑板上,并注明品种、用水量及各龄期破型日期。7.2.2 按黑板上的次序,按第一条要求称量水泥及标准砂,置于铁盘中,并写上编号。7.2.3 称量完毕后,检查铁盘上的编号与黑板上的编号是否一致,有无差错。检查黑板上的编号,加水量与样品是否相等。7.3 搅拌7.3.1 每锅胶砂用搅拌机进行机械搅拌。先用湿布擦锅和搅拌叶,并使搅拌机处于待工作状态。7.3.2 把水加入锅里,再加入水泥,把锅放在固定架上,上升至固定位置。 7.3.3 然后立即开动机器,低速搅拌30S后,在第二个30S开始的同时均匀的将砂子加入。当各级砂是分装时,从最粗级开始,依次将所需的每级砂量加完。把机器转至高速再拌30S。7.3.4 停拌90S,在第1个15S内用一胶皮刮具将叶片和锅壁上的胶砂刮入锅中间。在高速下继续搅拌60S。各个搅拌阶段时间误差在1S内。7.3.5 更换品种时,应用湿布将搅拌锅及搅拌叶擦净。 7.4 振实7.4.1 试件尺寸应是40mm40mm160mm的棱柱体。7.4.2 用振实台成型。将空试模和模套固定在振实台上,用一个适当勺子直接从搅拌锅里将胶砂分二层装入试模,装第一层时,每个槽里约放300g胶砂,用大播料器垂直架在模套顶部沿每个模槽来回一次将料层播平,接着振实60下。再装入第二层胶砂,用小播料器播平,再振实60下。移走模套,从振实台上取下试模,用一金属直尺以近似90的角度架在试模模顶的一端,然后沿试模长度方向以横向锯割动作慢慢向另一端移动,一次将超过试模部分的胶砂刮去,并用同一直尺以近乎水平的情况下将试体表面抹平。7.4.3 在试模上作标记或加字条标明试件编号和试件相对于振实台的位置。 7.5 养护7.5.1 脱模前的处理和养护 去掉留在模子四周的胶砂。立即将作好标记的试模放入雾室或湿箱的水平架子上养护,湿空气应能与试模各边接触。养护时不应将试模放在其它试模上。一直养护到规定的脱模时间取出脱模。脱模前,用防水墨汁或颜料笔对试体进行编号和做其它标记,注意要写在试体两头。二个龄期以上的试体,在编号时应同一试模中的三条试体分在二个以上龄期内7.5.2 脱模7.5.2.1 脱模应非常小心。对于24h龄期的,应在破型试验前20分钟内脱模。对于24h以上龄期的,应在成型后20h-24h之间脱模。 注:如经24h养护,会因脱模对强度造成损害时,可以延迟至24h以后脱模,但在试验报告中应说明。7.5.2.2 脱模时要用脱模器并防止试体损坏。脱下的试体,按编号龄期分放,并注意试体的外观,若同一龄期的试体,颜色重量等有差别时,应查找原因。7.5.2.3 脱模后的试模应擦抹干净,并涂上黄油安装好,试模的端板和隔板在均匀地涂上黄油后,带黄油面朝下,安装到底板上。7.5.2.4 已确定作为24h龄期试验(或其它不下水直接做试验)的已脱模试体,应用湿布覆盖至做试验时为止。7.5.3 水中养护7.5.3.1 将做好标记的试件立即水平或竖直放在201水中养护,水平放置时刮平面应朝上。7.5.3.2 试件放在不易腐烂的篦子,并彼此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以让水与试件的六个面接触。养护期间试件之间间隔或试体上表面的水深不得小于5mm。 每个养护池只养护同类型的水泥试件。7.5.3.3 最初用自来水装满养护池(或容器),随后随时加水保持适当的恒定水位,不允许在养护期间全部换水。7.5.3.4 除24h龄期或延迟至48h脱模的试体外,任何到龄期的试体应在试验前15min从水中取出。揩去试体表面沉积物,并用湿布覆盖至试验为止。 7.6 强度测定7.6.1 试体龄期是从水泥和水搅拌开始试验时算起。各龄期试体必须在下列时间内进行强度检测:_24h15min48h30min72h45min7d2h 28d8h7.6.2 抗折强度测定7.6.2.1 每龄期取出三条试体先做抗折强度试验。试验前须先擦去试体表面的附着水分和砂粒,清除夹具上圆柱表面粘着的杂物,将试体放入抗折夹具内,应使带编号的一面朝外。试体长轴垂直于支撑圆柱,通过加荷圆柱以50N/S10N/S的速率均匀地将荷载垂直地加在棱柱体相对侧面上,直至折断。7.6.2.2 保持两个半截棱柱体处于潮湿状态直至抗压试验。7.6.2.3 抗折强度Rf以牛顿每平方毫米(MPa)表示,按下式进行计算: Rf=1.5FfL/b3 其中Ff折断时施加于棱柱体中部的荷载,牛顿(N); L支撑圆柱之间的距离, mm; b棱柱体正方形截面的边长, mm。7.6.3 抗压强度测定7.6.3.1 在折断后的棱柱体上进行抗压试验,受压面是试体成型时的两个侧面,面积为40mm*40mm。7.6.3.2 当不需要抗折强度时,抗折强度试验可以省去。但抗压强度试验应在不使试件受有害应力情况下折断的两截棱柱体上进行。7.6.3.3 抗折完后的试体,立即进行抗压试验。试验前,要清除夹具上下压板的砂粒或杂物。试验时,以试体侧面作为受压面,试体底面紧靠夹具上的定位销。半截棱柱体中心与压力机压板中心差在0。5mm内,棱柱体露在压板外的部份约有10mm。在整个加荷过程中以2400N/S200N/S的速率均匀地加荷直至破坏。7.6.3.4 抗压强度Rc以牛顿每平方毫米(MPa)为单位,按下式进行计算。 RC=FC/A 其中Fc破坏时的最大荷截,牛顿(N) A受压部分面积, mm2(40mm*40mm=1600mm2)7.7 试验结果的确定7.7.1 抗折强度 以一组三个棱柱体抗折结果的平均植作为试验结果。当三个强度值中有超出平均值10%时,应剔除后再取平均值作为抗折强度试验结果。7.7.2 抗压强度 以一组三个棱柱体上得到的六个抗压强度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为试验结果。如六个测定值中有一个超出六个平均值的10%,就应剔除这个结果,而以剩下五个的数为结果。如果五个测定值中再有超过它们平均数10%的,则此结果作废。7.7.3 试验结果的计算7.7.3.1 各试体的抗折强度记录至0.1MPa。计算精确至0.1MPa。7.7.3.2 各试体的抗折强度记录至0.1MPa。计算精确至0.1MPa。8 检测后的检查(每次检查都要做好记录)8.1 检查各种仪器、设备是否正常。8.2 检查环境条件是否符合要求。9 检测过程中出现异常现象时的处理办法 发现试块丢失、损坏等问题时,应重新进行试验,并做好记录。10 检测过程中发生事故时的处理10.1 出现停电时,应停止试验,并做好记录,待来电时,再重新进行试验。10.2 发生其它非人力可避免的自然灾害时,应尽量保护好所用仪器、设备,并做好记录。10.3 仪器、设备出现故障时,应立即停止试验,进行必要的维修或更换,此次试验作废,待仪器、设备维修好或更换后,重新进行试验。11 检测结果的判定 根据有关水泥国家标准中,关于水泥强度指标的要求,逐项逐龄期判定,全达到者,判为合格品。否则,判为不合格品或废品。12 检测系统框图 检测过程检测前的检查称样配料成型养护 出现异常处理- 记录-破型 发生事故 检测后检查 结果判定 五、水泥三氧化硫、烧失量及水泥中氧化镁检测实施细则1 根据国标GB175-99、GB1344-99、GB176-96和计量认证的要求,特制定检验实施细则。2 本细则适用于硅酸盐水泥、普通水泥、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粉煤灰水泥以及制备上述水泥的熟料。(一) 水泥中氧化镁的检测第三条:熟料中氧化镁的检测方法,要按照国标GB176-96中3.7.1条(A法)进行。控制MgO含量在0.0-5.0%之间。第四条:试样溶液的制备和分析步骤。准备称取0.5g试样,于银坩埚中,加入6-7克NaOH,放入高温炉中在650-700度的高温下熔融20min,取出冷却。将坩埚放入盛有100ml热水的烧杯中,盖上表面皿,在电炉上适当加热。待熔块完全浸出后,取出坩埚,先用水洗净,在搅拌下一次加入25mlHCI及1mlHNO,加热至沸,冷却。移入250ml的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备用。吸取上述制备好的溶液25ml于400ml的烧杯中,加5-7ml2%KF,摇匀放置2分钟,然后用水稀释至约250ml,加1ml酒石酸钾钠溶液(10W/V%),5ml三乙醇胺(1+2),搅拌后加入2ml氨水-氯化铵缓冲溶液(PH=10)及适量的鉻兰K-奈酚绿B(1:2.5)混合指示剂,以0.015MEDTA标准溶液滴定,近终点时应缓慢滴定至纯蓝色。注:上述方法是测定的钙、镁合量,所以,必须同时测定CaO。否则,无法计算结果。第五条:水泥中的MgO的含量在5.0-6.0%时,水泥必须经压蒸试验合格,但矿渣水泥中混合材总掺加量大于40%或火山灰、粉煤灰水泥中混合材总掺加量大于30%制成的水泥,可不做压蒸试验。第六条:水泥压蒸试验方法按GB750-65进行。第七条:MgO的检测系统框图: NaOH 100ml 25mlHCI 试样熔融浸取 650-700 热水 HNO 1ml 移入 吸取25ml 处理250ml容量瓶滴定 稀释滴定第八条:取样要从收样室收到的已混合均匀的全部通过0.9mm方孔筛的样品中随机抽取500g左右(至少10个点)于磨口瓶中,摇匀备用。第九条:所用分析天平不应低于四级,必须定期检定。第十条:天平室温度必须控制在18-26,相对湿度75%。第十一条:天平室要远离震源,放天平的台基应有防震措施。第十二条:天平室内洁净无尘,应无影响天平进行准确称量的气流存在。第十三条:所用高温炉,应牢固安装在工作台面上(控制器量程应在0-1000内),为安全起见,电炉与调节器必须接地。第十四条:为了操作方便,控制器与电炉不得相隔太远,电源放入处安装闸刀开关。第十五条:所用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应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导游业务知识竞赛题库附答案(完整版)
- 2025年传染病防治法和信息报告管理测试题
- 2025年二级建造师考试试卷重点附答案详解
- 国企总工考试试题题库及答案解析
- 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员日管控培训测试题及答案解析2
- 班会课《食品安全》课件
- 企业内交通安全培训课件
- 一二年级安全教育课件
- 度建筑工程继续教育考试及答案
- 建筑行业资料员考试题库试卷
- 【MOOC】《创业团队建设与管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章节期末慕课答案
- MOOC 探索管理世界的心理与行为-组织行为学-西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一例横纹肌溶解症患者的个案护理
- 轨道交通职业生涯规划
- 财务管理案例(第4版)案例9
- 言语语言障碍
- 果蔬采后生理代谢变化及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 二茂铁类化合物的合成工艺研究
- 医学遗传学(第3版)课件 7-8系谱上课
- 智能化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 操作工操作考核评分表 - 焊装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