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梨园春秋-(1)分析.ppt_第1页
第10课-梨园春秋-(1)分析.ppt_第2页
第10课-梨园春秋-(1)分析.ppt_第3页
第10课-梨园春秋-(1)分析.ppt_第4页
第10课-梨园春秋-(1)分析.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唐代华清宫梨园 位于华清池大门内西侧 是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华清宫内教习乐工弟子演练歌舞的场所 后来 梨园 一词被借用表示教练歌舞艺人的专门场所 梨园弟子 成为乐工弟子的代称 梨园 由来 P43知识链接中国的地方戏曲 中国的地方戏曲除京剧以外 中国还形成了其他丰富多彩的地方戏 据统计 有360多种 称得上世界之最 第10课 梨园春秋 四中魏爱存 了解京剧产生和发展的历程 说明其艺术成就 一 中国古代戏曲的源头 傩戏二 中国古代戏曲的形成 宋代南戏三 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元杂剧四 中国古代戏曲的鼎盛 京剧 内容概述 中国古代戏曲的源头之一 图说历史 傩戏 以可怕的形象来驱逐恶魔 于是形成了一种巫术仪式 傩 学以致用 1 周礼 中记载 方相氏掌蒙熊皮 黄金四目 玄衣朱裳 执戈扬盾 以索室逐疫 材料中记载的是哪一活动仪式A 傩B 祭祀C 京剧D 元杂剧2 我国原始时代流行带有巫术色彩的仪式活动 从根本上说是因为A 社会生产力低下B 避邪消灾C 社会生存环境的恶劣D 人们思想愚昧 A A 宋代南戏 傀儡戏 勾栏百戏说唱 顶竿 清明上河图 中的说话场面 用多种表现手段演出完整的故事情节 二 中国戏曲形成 宋代南戏 知识延伸 辉煌的宋代 从文艺科技成就 探究其根源 翻阅读课本 P23 P24 P32 P35 P39 南戏用多种表现手段演出完整的故事情节形成完备的戏曲形式 特点 宋代科技文化辉煌 1 政治 国家分裂中局部统一 稳定2 经济 根本 商业发展 城市繁荣 经济重心南移 市民阶层兴起3 文化 宋代重文 文人阶层壮大 理学兴起4 对外 对外贸易空前活跃 对外交流频繁5 继承性 在隋唐文化高度发展的基础上继续发展6 各族人民辛勤劳动 创造了大量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是古代科技文化领先于世界的根本原因 知识延伸 指出这种戏曲流行的区域 并说一说为什么在这一地区戏曲获得了很大发展 瓦舍是专门的娱乐场所 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剧场的正式形成 它历经了北宋 金 元 明朝前期400余年时间 思考 瓦舍出现说明了什么 南宋临安的瓦舍 角度提示 1 商业 城市角度 2 戏曲角度 3 市民阶层角度 学以致用 这种戏曲流行在浙江的温州以及福建的泉州 福州一带 所以叫南戏 宋代南戏 流行区域 原因 宋代是我国政治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时期 由于北方的战乱 人口流徙到南方 大量南徙的北方人带来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 促进了江南地区的进一步发展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工商业发达 城市经济繁荣 市民阶层发展壮大 民间表演技艺十分兴盛 南戏就在民间歌舞的基础上形成了 宋朝南戏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 社会经济的发展 城市经济的繁荣B 娱乐场所 瓦舍的出现C 傀儡戏 皮影戏 杂技 说书等表演的盛行D 民间艺人的推动 学以致用 元代杂剧 元曲四大家 王实甫与 西厢记 一 戏曲的起源 二 戏曲的形成 三 戏曲的成熟 元杂剧将诗词 歌唱 对白 音乐 舞蹈等多种表演形式结合起来 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 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明代中叶到清中叶 昆曲艺术鼎盛期 百戏之祖 该剧种于2001年5月1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 人类口述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称号 昆曲 有什么特点 载歌载舞 背书五分钟 三 元杂剧 古代戏曲的成熟1 背景 结合元曲来理解 元代多年不行科举 汉族文人进取无望 心情压抑将一腔才情宣泄在戏剧创作中 黑暗统治 人民的悲惨遭遇2 特点 将诗词 歌唱 对白 音乐 舞蹈等多种表演形式结合起来 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 形成时空自由和以象征虚拟动作表意的特殊传统3 地位 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元代进入了古代戏曲的黄金时代 四 昆曲 百戏之祖 1 演变 明中叶到清中期是昆曲的鼎盛时期 2 地位 发展成为全国性剧种 对京剧等剧种的形成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被誉为 百戏之祖 材料一至 元 中叶以后 则剧家悉为杭州人 盖杂剧之根本地 已移而至南方 岂非以南宋旧都 文化颇盛之故欤 盖自唐宋以来 士之竞于科目者 已非一朝一夕之事 一旦 现在 废之 彼其才力无所用 而一于词曲发之 王国维 宋元戏曲考 据材料一 分析指出王国维认为杭州成为元杂剧中心之地的主要原因 3分 学以致用 参考答案 古都 是文化中心 前朝文人相对集中 元代废科举 儒士移情于词曲 如果答出 经济重心南移 同样赋分 3分 之所以说元杂剧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成熟 主要是指 A 由民间艺人或者下层知识分子创作 比较贴近普通百姓的生活B 不断融合吸收 博采众长 注意吸收和借鉴其他剧种的长处C 揭露社会黑暗 表达劳动人民的愿望与要求D 把诗词 歌唱 舞蹈 对白 音乐等多种表演形式相结合 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 学以致用 北京为政治 经济 文化中心 皇室贵族 官员 商人和广大居民等社会阶层的文化娱乐需要 四大徽班 兼容并蓄 融会贯通 不断融合 京剧艺术家的不断努力 博采众长 京剧产生原因 同光十三绝 描绘了清代同治 光绪年间的13位昆曲 京剧名家 这幅画的面世 正值京剧盛世的历史时期 这对了解当时演员的扮相 服饰及前辈艺术家的风采 是极为珍贵的文献资料 乾隆末年 徽班进京 道光年间 京剧形成 同光年间 同光十三绝 形成 成熟 先全国流行 后走向世界 传播 京剧概况 京剧的发展与地位 结合课本P43 分析京剧地位 京剧将独具特色的中国戏曲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被誉为 国粹 后来又逐步走向世界 在人类文化的殿堂上放射奇光异彩 京剧的角色划分 赏析 P43解析与探究 从左到右 孟良 李逵 黄盖 孙悟空从左到右 鲁智深 廉颇 张飞 窦尔敦 赏析 配乐美 唱腔美 动作美 服装美 布景美 化妆美 唱词美 京剧美在何处 赏析 京剧的艺术手段 唱 念 打 做 京剧的演奏器乐 赏析 角色划分为生 旦 净 丑四大行当 各个行当的化装都有一定的谱式 表演艺术上发扬象征虚拟 歌舞并重的传统 艺术手段上综合运用唱 念 做 打等 演奏器乐上用锣鼓 二胡 笛子等管弦控制节奏 渲染气氛 字正腔圆 的唱腔 念白中渗透着诗 词的文学情韵 亮相和定型给人以雕塑的美感 京剧的特点 主要内容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 通过兼容并蓄 融会贯通 不断融合形成 程式化 大众化 民族性 世界化 说唱脸谱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喳喳哇 说实话京剧脸谱本来确实挺好看可唱的说的全是方言怎么听也不懂慢慢腾腾咿咿呀呀哼上老半天乐队伴奏一听光是锣鼓家伙咙个哩个三大件这怎么能够跟上时代赶上潮流吸引当代小青年 老爷爷你别生气允许我分辩就算是山珍海味老吃也会烦艺术与时代不能离太远要创新要发展哇呀呀 让那老的少的男的女的大家都爱看民族遗产一代一代往下传 课后设计 思考京剧如何革新发展才能跟上时代潮流 请你在广泛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京剧革新的措施和办法 取其精华 弃其糟粕批判 继承 发展保持民族文化特色 又要不断向外学习 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起源 从傩到梨园形成 宋代南戏成熟 元杂剧发展 明清昆曲新高峰 国粹 京剧 戏曲发展历程 探究影响戏曲发展的因素 特定的时代背景从政治 经济 思想 对外 文艺家等了解 艺术继承性 特殊阶层的物质文化精神需求文人阶级 市民阶级 3 中国古代戏曲源远流长 京剧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下列属于京剧产生原因的是 汉调 徽调合流并逐渐融入北京语汇 艺术家博采众长 兼收并蓄 符合当时统治者的口味 同光十三绝 的努力A B C D 学以致用 D 4 清乾隆年间一个地主家庭的四个儿子的择业选择 你认为不可能的是 老大能歌善舞 在北京表演京剧 老二精明能干 在上海从事进出口贸易 老三子承父业 在家乡购田置产 安居乐业 老四去了江西平遥 和朋友合伙兴办票号A B C D 学以致用 B 材料一 梨园演戏 两淮盐务中尤为绝出 例蓄花 雅两部 以备演唱 雅部即昆腔 花部为京腔 秦腔 戈阳腔 梆子腔 罗罗腔 二簧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