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二新教材第四单元稿.ppt_第1页
浅析初二新教材第四单元稿.ppt_第2页
浅析初二新教材第四单元稿.ppt_第3页
浅析初二新教材第四单元稿.ppt_第4页
浅析初二新教材第四单元稿.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初二新教材 2013版新教材与老教材的比较 传承与延续 1 综合性的特色没变 2 大的框架没有变 3 注重探究性的特色没变 有创新 有变化 脉络更清楚更具时序性血肉更丰满更具画面感探究性更强综合探究更具可操作性历史味更浓学科特点更明显 浓浓的历史味 2013版新教材与老教材的比较 第四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 二 多元一体 格局与文明的高度发展 二 第四单元结构分析 第四单元接上一单元秦汉时期的内容 勾勒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辽宋夏金元时期中华文明发展的概况 第一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从四个方面讲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 第一课三国两晋南北朝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三国鼎立与西晋的统一 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 北方的民族融合 璀璨的科技与艺术 三国 两晋 南北朝 魏蜀吴 220 265 221 263 222 280 西晋 建立 265 316 统一 280 316 十六国 东晋 304 439 317 420 北魏 建立 386 统一 439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隋 宋420 齐 梁 陈 589 十六国 东晋 第二课隋唐 开放革新的时代 隋唐是继秦汉之后中国历史上又一个统一时期 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 是制度革新 社会开放的时代 第二课隋唐 开放革新的时代 隋的兴亡 唐的盛衰 北方的民族融合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 唐朝科技文化与时代风尚 第三课宋元 多元文化的碰撞与文明的高度发展 本课将宋元时期视为一个整体 将其分为不同的专题来透视宋元时代社会的不同侧面 从而凸显宋元时期在中华文明发展大脉络中的地位 第三课宋元 多元文化的碰撞与文明的高度发展 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 北宋与辽 西夏的并立 南宋与金的和战 元朝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拓展 经济重心的南移 社会生活与文化 影响深远的宋元科技 市郊村野 汴河船运 都市街景 综合探究 从 清明上河图 看北宋都市生活 清明上河图 以形象的手法 为后人提供了北宋都市不同行业 不同阶层人物 生活场景 习俗 社会百态等方面的重要历史资料 变化 原来的第四单元 农耕文明 下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 被扩展成两个单元分为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和 多元一体格局与文明高度发展 两个内容共八课加两个综合探究 内容更加丰富充实 第一课三国两晋南北朝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原来的 三国两晋南北朝 以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为标题安排了一框 大约4页的教学内容 受教学时间和内容的限制 只能理出这一阶段的政权更替和粗略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利于民族融合 但是不能反映出这一段特殊时期的历史风貌和在及其在秦汉与隋唐这两大一统时期间特殊的历史地位 有骨架少血肉 新版教材仍以 政权分立 与 民族融合 为核心 扩展成四课时12页内容 全方位的展示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 经济 社会 文化生活全貌 全景式再现了这一时期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特点 1 封建国家分裂 政权交替频繁 2 士族制度形成 发展和衰落 3 南方相对稳定 江南经济发展 4 北方战乱频繁 民族融合加强5 科技发展 佛教盛行 220年 589年 公元3世纪初至6世纪未 1 民族融合不断加强 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北方大融合 民族矛盾减弱 产生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2 局部统一的出现 如 三国 前秦 北魏 北周 东晋南朝各政权 东晋南朝虽然朝代更替频繁 但南方相对统一 这些统一因素的存在 为隋唐统一局面出现创造了条件 3 江南经济迅速发展 为实现全国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 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 对立和统一 4 统治阶级中的一些人物的努力如 曹操 诸葛亮 等都是为统一做出过贡献的人物 5 国家的分裂给人民带来苦难 人民渴望统一 第二课隋唐 开放革新的时代 老版教材包括 帝国新政 盛唐气象 盛世文化 丝绸之路和大运河 四框内容 把 隋唐 作为一个整体 分专题叙述 这样的叙述方式存在的一个瑕疵是学生的时序感比较不易建立 新教材还是以 隋唐 作为一个整体时段进行考察 围绕 开放 革新 的时代特色展开 教学内容分 隋的兴亡 唐的盛衰 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 唐代科技文化与时代风尚 四框依次展开 时序更清楚 层次更清晰 与老版相比 新版教材增加了更多的 阅读卡 和 史料分析 活动 丰富了历史细节 培养了 论从史出 史由证来 思维习惯 强化了学科特色 本课有10个阅读卡 5个史料分析 民族关系 这一块 增加了唐与吐蕃的关系和 文成公主入藏 的阅读卡 增加了唐朝的疆域及相应的疆域图 有助于学生学生了解唐朝疆域 周边主要的少数民族政权和邻国 建立史地结合的时空观 对外关系方面 增加了 唐人 称呼的由来 说明当时唐朝在世界的影响 唐朝与日本的交往这块增加了 遣唐使 原来放在 古代科技 的雕版印刷术放回唐朝的科技文化里讲述 总的来说 本课在内容上的变化不是很大 更多的是结构上的调整 新教材的内容更连贯 思路更清晰 第三课宋元 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与文明的高度发展 宋元 时段新老教材都用了一个大课的篇幅进行叙述 但两者在内容编排上差异很大 老教材采用的是专题式 分 农牧文化的交融 传统城市的新气象 情趣无限的世俗生活 文人的世界 古代科技典范 开放与交流 六框呈现 主要存在的问题还是时序性不足 不利于初次接触历史的学生建立清晰的时空表象 新教材叙述的顺序是在时间轴上按政治 经济 社会生活与文化科技等方面依次展开 内容整合得更简洁和突出主干 一个比较明显的不同是新教材增加了一个课时的内容专门讲述 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 分析北宋的 积贫积弱 局面的形成 为后面两框的内容叙述 北宋与辽 西夏并立 南宋与金的和战 埋下了伏笔 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元朝的建立和统一 也编排了完整的一个课时 以 元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拓展 为题 把宋元之间的关系置于 大中国 大历史 的视野中 对学生理解这一时段的不同民族间频繁战争的性质显然很有好处 它们都是中华民族内部的战争 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 但不是侵略和反侵略之争 战争拓展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疆域 促进了各族经济 文化的发展与融合 中华文化在农牧文化的交融中更加多姿多彩 三 教学建议 一 以 大历史观 统摄教材 大历史观 强调把历史演变放置在一个总体性的坐标上 观察其流向 也就是要从宏观上把握历史教科书 了解历史教科书的编排体系和总体目标 以自如驾驭教科书 教学中 每节课的内容都要在这个总体目标中找到对应的位置 从而能在 大历史观 的视野中为学生建立一个立体的知识框架 大历史观 强调整体的教学观念 具体而言 要学会站在初一 初二看初三 把每个学段置于整个初中甚至是高中的教学中在学习中国历史时有意识的把中国历史放入世界历史大环境中进行讲授 对学生初步学会从历史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和人生 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大有裨益 大历史观要求历史学习要跳出 历史 的框框 加强与其它学科的渗透 要有大历史意识 1 文史渗透在历史教学中 恰当的文史结合 既有利于课堂的生动形象 丰富内涵 也有利与对学生进行过程与方法的指导和思想教育渗透 2 政史渗透历史是加ed 即过去 的政治 政治是加ing 即正在进行 的历史 所以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把历史与现实 把古代与现代充分沟通起来 引导学生去分析现代社社会中的种种现象 3 史地渗透没有时间形式和空间形式 就没有物质的存在 历史教学也应当让学生掌握准确的时空概念 地理环境及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4 加强对中外历史对比考查 在课堂学时 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中国历史与同一时期世界历史上的一些重大发展放在一起比较 探究二者的异同 给学生一个全面分析事件的钥匙 更好地探究历史发展规律 让学生养成全面分析问题的习惯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 以 小细节 丰满历史初中的教学对象是13至15岁的少年 对他们学习历史的要求应该以感性为主 理论 概念太多他们消化不了 历史课应注重感性 渗透理性 三 不妨用些 雕虫小技 比如歌谣 口诀 小游戏等 四 课例 隋的兴衰 在中国历史上 隋唐往往并称 从隋到唐 是一个持续发展上升的历史时期 隋朝开创了历史的新纪元 隋朝虽然短暂 却锐意制度创新 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和繁荣 具有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的作用 继之而起的唐朝则全面承袭隋制 加以改革调整 走向盛世 隋朝是怎样建立并完成统一的 南北朝政权更替示意图 北魏 宋 齐 梁 陈 东魏 北齐 北周 西魏 温故知新 隋 隋 581年 杨坚废北周皇帝 建立隋朝 定都长安 杨坚就是隋文帝 隋文帝 581 604年在位 589年 隋灭陈 统一南北 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 隋书 高颎传 中记载的高颎向隋文帝提出的取陈之策 想一想 隋朝为什么能统一南北 隋朝统一南北 民族大融合 南方经济的发展 客观条件 隋文帝励精图治 陈后主荒淫无道 主观条件 隋朝统一 公元589年 公元581 隋朝初建立 定都长安城 杨坚隋文帝 起兵灭陈朝 589统一 巧记历史 二 贯通南北的动脉 大运河 隋炀帝兴建大运河 天上有一条银河 地上有一条运河 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第一运河 大运河开凿的原因和条件 1 自古以来 南北交通多有不便 2 隋统一后 南北联系和交流需要加强 3 为了巩固统一成果 4 隋朝的富庶 物质条件 瓜州古运河渡口 大运河的开凿与概况 2 3 4 5 1 两千多千米 点 四段 大水系 大动脉 仔细观察 隋运河 图 对照 中国政区图 试着找出大运河经过现在的哪些省 市 自己动手 通航的影响 南北政治 经济 文化联系的纽带 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 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发展 历朝对运河的不断疏浚 改造持续发挥着对贯穿南北动脉的作用 隋炀帝巡游江都时的龙舟 汴河直进船 唐 李敬芳汴水通淮利最多 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 取尽膏脂是此河 汴河怀古 唐 皮日休尽道隋亡是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你怎样评价隋炀帝修大运河这一历史事件 评一评 思维延伸 隋朝对历史的贡献 隋朝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的朝代 1 它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从新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安定的社会环境 2 隋统一后 在政治上首创了三省六部制 完善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3 在经济上 隋朝开凿大运河 便利了南北交通 促进了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