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四年级语文阅读训练-四年级语文试题.doc_第1页
2019年四年级语文阅读训练-四年级语文试题.doc_第2页
2019年四年级语文阅读训练-四年级语文试题.doc_第3页
2019年四年级语文阅读训练-四年级语文试题.doc_第4页
2019年四年级语文阅读训练-四年级语文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年四年级语文阅读训练-四年级语文试题冬天来了,西北风h xio r li ( ),吹起地上的落叶,吹动了树枝上还悬挂着的残叶。有时天空还飞舞着雪花,被杉树叶铺盖着的地面上,树干上,远处近处的屋顶上,都蒙上一层白雪,大地变成了fn zhung y q ( )的世界。我们和往常一样来到杉树林,高兴地玩了起来,有的堆雪人,有的掷雪球,空中回荡着喊叫声、打闹声1、 在选文的括号中根据拼音写词语:(2分)2、 给文中的多音字注音并组词:(3分)铺( )盖,它的另一个音是( ),组词( )树干( ),它的另一个音是( ),组词( )3、 缩句:树干上和远处近处的屋顶上都蒙上一层白雪 ( 2分) 4、照样子写由两个意思相近的字组成的词例:悬挂 、 (2分)4、 按要求写你课外积累词句:描写雪景的四字词 、 (6分)描写雪景的句子:第一句 第二句 (一) 郑板桥爱子(共18分)郑板桥不仅是清朝有名的画家、诗人、书法家,而且是深深懂得家教的教育家。他非常讲究“爱子之道”。郑板桥在外任职时,曾将他6岁的儿子小宝留在乡下,由他的弟弟郑默代为抚养,郑默对小宝十分宠爱。小宝常炫耀道:“我爹在外面做大官!”有时小宝还欺侮人家的孩子,这些事(使、替、让)郑板桥知道了,心里非常焦急,就给弟弟写信道:“(我52岁才生一个儿子,哪有不爱的道理?)但教更重于养。”他要求弟弟对孩子严加管教。当郑板桥病危(后、时、了),他把儿子叫到床前,突然提出要吃儿子做的馒头,待儿子将馒头送到父亲病床前时,父亲已经断了气。小宝悲痛地大哭,忽然发现旁边有张纸条,上面写道:“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人靠祖宗,不算是好汉。”郑板桥临终前给儿子上了“自立”的一课。1、划去文中括号里不正确的字。(2分)2、“炫耀”中的“耀”字,用音序法应查字母 ,用部首查应查 用数笔画法查应查 画。这个词语中“耀”应取第几种解释 “耀”的解释 光荣 夸耀 光线强烈地照射。(2分)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2分)焦急( ) 清贫( )4、把文中加括号的句子改成陈述句。(2分) 5、文中写了郑板桥爱子的哪些事?(4分) 6、简要写出文中划线的句子给你的启发。(2分) 7、你的父母是如何爱你的?举一例说明。(4分) (二)最贵的项链( 共22分)店主站在柜台后面,望着窗外。一个小女孩走过来,出神地盯着那条蓝宝石项链看。她说:“我想买给我姐姐。您能包装得漂亮一点吗?”店主怀疑地打量着小女孩,说:“你有多少钱?”小女孩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手帕,小心翼翼地解开所有的结,然后摊开在柜台上,兴(xng xng )奋地说:“这些可以吗?”她拿出来的不过是几枚硬币而已。她说:“今天是姐姐的生日,我想把它当作礼物送给她。自从妈妈去世以后,她就像妈妈一样照顾我们。我相信她一定会喜欢这条项链的,因为项链的颜色就像她的眼睛一样。”店主拿出了那条项链,装在一个小盒子里,用一张漂亮的红色包装纸包好,在上面系(j x)了一条绿色的丝带。他对小女孩说:“拿去吧,小心点。”小女孩连蹦带跳地回家了。/在这一天的工作快要结束的时候,店里来了一位美丽的姑娘,她有一双蓝色的眼睛。她把已经打开的礼品盒放在柜台上,问道:“这条项链是从这儿买的吗?多少钱?” “本店商品的价格是买主和顾客之间的秘密。”姑娘说:“我妹妹只有几枚硬币,这条宝石项链却是货真价实。她买不起的。”店主接过盒子,精心将包装重新包好,系上丝带,又递给了姑娘:“她给出了比任何人都高的价格,她付出了她所拥有的一切!”/1、 为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正确的读音上打“”)(2分)2、 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3分) 形容非常的谨慎和小心。( )实实在在,一点不假。 ( )3、 根据文章内容填空。(6分)(3分+3分)小女孩很想买那项链,这可以从文章第一节中“ ”、“ ”这两个词了解到。第三小节中“连蹦带跳”一词写出了小女孩买到项链后 的心情。根据文章内容可以知道,题目“最贵的项链”中的“贵”有两层意思,一是 ;二是 4、 概括第一段段意,(3分) 5、想象写话。(4分) 请你根据“一个小女孩走过来,出神地盯着那条蓝宝石项链看”这句中“出神”一词,联系文中的有关内容,想象一下这个小女孩当时会想些什么? 小女孩出神地盯着那条蓝宝石项链看。心想 6、简要回答。(4分) 请选择店主、小女孩和小女孩的姐姐这三个人物中的一位,说说他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并用二、三句话说明产生这一印象的原因。 爬山虎的脚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技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1)在下面词语的左边横线上写反义词,右边横线上写近义词。(3分) 细小 逐渐 仔细 (2)文中已用“|”把短文分成三层,写出每层的意思。(3分)1层: 2层: 3层: (3)这段短文主要写的是什么?(1分)(4)用下面的词语造句。(2分)休想 像 毛泽东爱读书的故事毛泽东一生特别喜欢读书。几十年来,毛泽东日夜操劳党和国家大事,工作一直是很忙的,可是,毛泽东总是挤出时间来读书,即使在到外地出差的列车上,也不放过读书的机会。有一年夏天,毛泽东出差到武汉。在大“火炉”里,毛泽东每天晚上坚持看书,汗水不断地顺着脸颊往下淌。他风趣地对工作人员说:“读书学习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流下汗水,才能学到知识!”毛泽东的床上 办公桌上 饭桌上,都放着书,一有空闲就手不释卷地看起来。他总是一手拿着放大镜,一手按着书页。每当沉浸在书中的时候,他就忘了吃饭,工作人员催促他,他总是笑着说:“还有一点,看完再吃。毛泽东一生读了多少书,没法估计。除了马列著作外,古代的和资本主义时期的许多哲学家的著作,他都读过,文学方面的书,毛泽东特别喜欢李白、李贺和李商隐的诗和辛弃疾的词。毛泽东有一部解放前出版的鲁迅全集,他从延安带到北京,1964年出国时还随身携带着。从50年代到60年代,毛泽东总是把鲁迅先生的著作放在床边,直到晚年病重,还在随时翻阅。(1) 查字典“廷”查( )部( )画;“颊”查( )部( )画;“版”查( ) 部( )画。(2) 联系上下文,写出下面词的意思。a. 毛主席出差到武汉,在大“火炉”里他每天晚上都坚持看书。 “火炉”的意思是: b一有空闲,毛主席就手不释卷地看起来。 “手不释卷”的意思是: (3) 在原文上用“|”分段,并写出各段大意。 (4)“毛主席一生特别喜爱读书。”文章是抓住哪几点来写的?(4) 写出本文的中心思想。 附送:2019年四年级语文阅读过关考试卷 (I)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第一部分:我的积累(30分)1、 我知道很多1、 雾锁山头山锁雾,_。2、 五月石榴红似火,_。3、 一径竹阴云满地,_。4、 千里送鹅毛,_。5、 张飞穿针( ) 小葱拌豆腐( ) 6、 高尔基说:“书籍是 。”7、 鲁迅先生曾说过:“横眉冷对千夫指, 。”2、 默写古诗1、 草长莺飞二月天,_。2、 _,入竹万竿斜。3、 两岸猿声啼不住,_。4、 竹外桃花三两枝,_。5、 葡萄美酒夜光杯,_。6、 _,斜风细雨不须归。7、 日暮汉宫传蜡烛,_。8、 暖风熏得游人醉,_。9、 _,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 。10、 我劝天公重抖擞,_。三、按要求写成语1.成语接龙: 特立独行 _ _ _2.写带“鼠”的成语 _ _ 3.写带反义词的成语: _ _ _11、 第二部分:课内阅读(30分)【一】观潮(节选 )共30分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mn mn)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 欢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卧 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bng bn)进,浩浩荡荡地飞奔(bn bn)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zhn chn)动起来。1、 给正确的读音和词语打“”。(6分)2、 我能写近义词。(4分)顿时() 犹如()颤动()逐渐()3、 照样子写词语。(3分) 浩浩荡荡:_ _、_ _、_ _4、 我还能写出形容声音大的四字词语。(3分)山崩地裂_、_、_5、 第一段话既写了潮来时的声音好像_,又写了潮来时的形状像_。(2分)6、 从第一段话中的“_”“_”两个词可以看出观潮人群的热情之高。(2分)7、 用“”画出第二自然段中的比喻句,有几句划几句。这些句子具体形象地描绘了从近处观看钱塘江大潮( )。(只填序号)(3分)景色非常美丽 所听到的声音 所看到的样子 所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样子8、“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中的“水墙”实际指_,说明_。(2分)9、短文中第二段话是按照从_到 的顺序写的。文中最能体现这一顺序的词语是“_”(2分)10、“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这句话中的“白线”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能这样来比喻呢?(3分)_第三部分:课外阅读(40分)【一】一块625欧元的树皮(20分) 德国里特堡的高中生克雷斯蒂在驾车旅行时,发生了一起车祸。为了避让一辆迎面而来的运货卡车,克雷斯蒂紧急转向,结果撞到了公路边的一棵槭(q)树上。 这是一棵有20年树龄的大树,很粗壮,所以,克雷斯蒂的小汽车当场就撞报废了,而克雷斯蒂本人也撞成了严重脑震荡,幸亏被巡警及时送到医院抢救,才脱离了生命危险。 克雷斯蒂还没有痊愈出院,一张由当地林业部门开出的付费信函(hn)已经邮寄到了他的家里。付费账单上写着:克雷斯蒂先生,由于您肇(zho)事撞破了路边槭树的树皮,所以请您到银行支付625欧元费用。下面,还附了一份应付款项明细。 第一项,树皮伤害费。被撞槭树树围长度为89厘米,虽然事后依然郁郁葱葱,挺拔如初,但树皮受损部分长33厘米。按照规定,肇事者应赔偿槭树价值980欧元的55%,539欧元。第二项,受损树皮清理费。事故发生后,护树人员花了三小时清理受损树皮,应付劳务费79.5欧元。第三项,见习费。一名实习生在清理现场帮忙0.25小时,按规定付费1.5欧元。第四项,医药费。树干伤口处被涂上了5欧元的药膏,应由肇事者支付。“不就是擦伤一块树皮吗?何必这样兴师动众?”相信很多人看了这张罚单后都会这样认为。而在大家的印象里,林业部份也不应该多管这样鸡毛蒜皮的小事。如果真遇上了,我们一定会说:“没事做了,无聊。”但德国的林业部门却郑重其事,他们有一套令人匪夷(y)所思的理论:树也是生命,交通肇事者,要为伤及到的任何生命负责,所以,那棵被撞伤的槭树也不能例外。1、克雷斯蒂交通事故造成哪些损失?(3分)_2、德国林业部门为什么这样郑重其事地对待一棵被擦伤的大树?(3分)_3、付费帐单一共有哪几项?你看出了德国林业部门工作什么特点?(4分)_4、下面对几个词语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郁郁葱葱”形容这棵受伤的树依然长得苍翠茂盛。B、“鸡毛蒜皮”形容事情虽然小但是却非常重要。C、“匪夷所思”形容德国人认为“树也是生命的理论”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的。5读完短文,你有什么感想?(3分)_(二)_(20分)竹子是平凡的,然而,竹子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竹子全身是宝:竹竿既是建筑的材料,又是造纸的原料;竹皮可以编织竹器;竹沥可供药用;竹笋味道鲜美,助消化,防便秘。翠竹真不愧是“绿色的宝矿”。竹子是伟大的,它具有顽强不屈的品格。自古至今 它和松 梅被人类誉为岁寒三友历来竞相为诗人所题咏,画家所描绘,艺人所雕塑,游人所向往。当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的余寒时,新笋就悄悄地在地下萌芽了。春风一过,它就像一把利剑,穿过顽石,刺破硬土,脱去层层笋衣,披上一身绿装,直插云天。酷暑它不怕,秋风吹不落。秋去冬来,迎风斗寒,经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充分显示了竹子不畏困难,不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这是一种人们看不见而确实存在的品格。我想,竹子的品格体现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吗?作为我们每一个人,需要的不也是这种精神吗?1这篇短文的题目:_(1分)2在文中的四条短横线处里加上标点符号。(1分)3“岁寒三友“是指_、_、_(3分)4请用划出第2段中描写竹笋的比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