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卖火柴的小女孩 14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1页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卖火柴的小女孩 14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2页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卖火柴的小女孩 14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3页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卖火柴的小女孩 14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4页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卖火柴的小女孩 14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卖火柴的小女孩 14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教学目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对资本主义社会里贫苦儿童悲惨生活的同情。体会作者由现实生活所展开的合理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与难点: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和作者想象的合理。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准备:灯片、磁带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1.我想同学们从小就听过这样一个童话故事,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光头赤脚走在大街上,她又冷又饿,可是一整天了,没有一个人来买她一根火柴。最后她蜷缩在墙角,擦燃了一根根火柴,在火光中她看到了温暖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和慈爱的奶奶。第二天,当人们发现她时,她已经面带微笑地去了,手里还捏着一把燃过的火柴梗。这个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了。你们知道这个童话叫什么吗?2.简介作者及时代背景。提问:这篇童话的作者是谁?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一百多年前的丹麦是个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那时贫富悬殊,金钱支配一切,社会非常黑暗。卖火柴的小女孩就反映了当时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悲惨情景。同学们在学习这篇童话时,一定不要忘记这一点。3.老师有感情地配乐范读课文(或播放录音)。4.提问: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每次都看到了什么?最后她怎么样了?大年夜,一个小女孩在街上卖火柴。5.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用几句话说出来。这篇课文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大年夜,一个光头赤脚的小女孩在街头卖火柴,她又冷又饿,为了取暖擦燃了一根根火柴,在火光中,她看到种种幻象,最后冻死在街头。第二课时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习课文,理解重点词句,从小女孩看到的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及作者想象的合理。还要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指导学生学习小女孩看到的第一种幻象。1提问: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的原因是什么?她看到了什么?你从小女孩看到的东西中体会到什么?结果怎样?请同学们带着这几个问题默读课文第5自然段。2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的原因是什么?因为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小女孩需要用那微弱的火光来取暖。但是她开始不敢擦火柴,“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这句话说明小女孩是不敢擦火柴的,连一根也不敢,因为要靠卖火柴来维持生活,而且爸爸知道了会打她。但是“她终于抽出了一根”,从“终于”这个词可以体会到,小女孩抽出这根火柴经过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她实在是冷得支持不住了,鼓足了勇气,擦燃了一根火柴来取暖。3(出示灯片)她看到了什么?你从小女孩看到的东西中体会到什么?当小女孩看到大火炉时,她什么心情?4后来结果呢?老师要指导学生用低沉的语调来表现小女孩幻象破灭后的失望和痛苦。5指导感情朗读。6总结学习方法。提问: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刚才是如何学习第5自然段的?先带着问题默读思考,然后回答问题谈体会,最后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学生自学第6到第11自然段。1同学们就按刚才的学习方法,分小组自学第6到第11自然段。2出示思考题:小女孩后几次擦火柴的原因是什么?她看到了什么,你从小女孩看到的东西中体会到了什么?结果怎样?3分小组自学,老师巡视。三、汇报自学成果。1讨论第二次擦火柴。(1)提问:小女孩第二次擦火柴的原因是什么?是为了看清屋里的东西。(2)提问:你从小女孩看到的烤鹅中体会到什么?使学生理解到小女孩又冷又饿,饥寒交迫,“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钱”。她已经一整天没吃东西了,而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这个饥饿难忍的小女孩是多么渴望得到食物呀!(3)结果怎样?2讨论第3次擦燃火柴。(1)重点讨论小女孩为什么看到了美丽的圣诞树?是呀,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大年夜是一年中最令孩子兴奋的时刻,可以围着美丽的圣诞树跳啊唱啊,尽情地欢乐。又冷又饿地卖火柴的小女孩也不例外。她也需要欢乐。小女孩家里一贫如洗,生活贫苦。正是在这种环境中,小女孩才渴望得到欢乐。3讨论第四次擦燃火柴。(1)老师导读完第8自然段后,提问:小女孩为什么第四次擦燃了火柴?因为她想起了奶奶说的话。(2)提问:她为什么看到了慈爱的奶奶?从“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来看,小女孩是多么孤苦可怜啊!家里只有奶奶疼爱她。在小女孩面临绝境的情况下,很想念奶奶,自然在幻觉中看到了奶奶。(3)有感情地朗读第9、10自然段:把小女孩怕奶奶消失,要留住奶奶的急切心情读出来。4讨论第五次擦火柴,理解重点句含义。(1)老师接着学生读的第10自然段导读:“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为的是学生说出原因(要把奶奶留住)。小女孩第五次擦燃了一大把火柴,结果怎样?(2)出示重点句,理解其含义。“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是什么意思?小女孩是在产生幻觉的绝境中死的,仿佛是奶奶搂着她一起飞走的。小女孩活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寒冷,只有饥饿,只有痛苦,死亡才能摆脱这一切。可见小女孩十分可怜和悲惨,可见当时社会十分黑暗和不公。 四、体会作者的合理想象。1提问: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看到的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都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吗?为什么?看到的幻象,不是实在的事物,而是作者的想象。在现实生活中,小女孩又冷又饿,没有欢乐,没有人疼爱,她是多么渴望得到温暖,得到食物,渴望像别的孩子那样得到欢乐,得到圣诞礼物,她是多么想念疼爱她的奶奶啊!火炉、烤鹅、节日的欢乐、奶奶的疼爱,都是她平时渴望得到而又根本无法得到的东西,只能在她临死之前的幻觉中才出现。第三课时 一、学习第三段。1自己读第三段,说说这段写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学生讨论)2(1)小女孩冻死了,为什么描写她“两腮通红”、“带着微笑”?学生联系上文,就会理解到小女孩是在幻象的幸福与欢乐中死去。幻象与现实,死亡与微笑形成鲜明而强烈的对比,突出了小女孩命运的悲惨,引发人们对她的同情。(2)为什么要特别写明她是在“大年夜”冻死的?“大年夜”本应是欢乐和幸福的时刻,可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却在这特殊的时刻冻死了,这样更增强了对比的效果,启发人们深思。(3)“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对这句话中的两个“幸福”,你是怎样理解的?这句话中第一个“幸福”的意思是小女孩临死时是幸福的,她是在看到许多美丽的东西的幻觉中死去的。第二个“幸福”的意思是小女孩死了就幸福了,就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了。这里的“幸福”实际是反语,真正的意思是受罪和死亡。老师继续追问:从文章的结尾中,你能体会出作者饱含着什么样的情感?文章的结尾饱含了作者对小女孩悲惨命运的同情,对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4指导朗读:小女孩死了,我们也对她寄寓了无限的同情。请同学们用同情怜惜的感情来朗读这一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附送: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卖火柴的小女孩 15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设计理念:本文设计依据“以读为本”“尊重个性”“自主合作”的理念,摆脱了“多余的情节分析,繁琐的提问设计”,让“读”贯穿教学始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放手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和合作学习来体会文章的思想内涵,从根本上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起学生对资本主义社会里贫苦儿童悲惨生活的同情。2.体会作者由现实生活展开的合理想象。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想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和作者的合理想象。教学难点: 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课时划分:两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体会作者由现实生活所展开的合理想象。3.学习生字新词。4.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课文,体会小女孩的悲惨生活和作者的合理想象。教学难点: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你爱读童话故事吗?你们都读过那些童话故事呢?2.学生自由说自己读过的童话故事。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丹麦著名的作家安徒生的一篇名作卖火柴的小女孩。 由孩子们自己熟悉的童话故事引入课题,使学生产生知识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要求,自学课文。(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2)读后想一想,你想用什么样的句子来评价小女孩的命运?2.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问题。3.读后汇报。(1)检查自读情况:读一读你觉得最难读的句子,然后选一两句读给大家听。(2)学生自由说:读了这篇课文,你想用什么样的句子来评价小女孩的命运?4.师提炼:小女孩处境可怜,命运悲惨。 以读为主线,提纲挈领,强调对文章的整体把握,为分组探究设下伏笔。 三、再读课文,自主探究。1.出示自学要求。(1)默读课文,画出具体的语句来说明自己的观点。(2)画出句子后,试着把这些句子读好。2.学生自由研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3.分组合作,汇报交流。(1)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汇报。在此环节中,不硬性规定内容,学生畅所欲言。如:“小女孩的命运很悲惨”,“小女孩很可怜”“小女孩也希望过上幸福的生活”等等都可以。只要学生能够结合文中的语句,比较准确的表达出自己的见解就可以。形式不限,手段不限,长短不限。把课堂真正变成学生的“讨论场”“表现场”。教师需结合学生的合作探究和汇报表达,进行适时的点拨。(2)全班交流:把你认为最能体现小女孩命运的语句读给大家听,并说明理由。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这一部分的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用读读议议的方式,培养孩子们阅读的独特性和思维的求异性。 四、引发矛盾,深入探究。1.大家都说小女孩的命运悲惨,但是课文中最后三节却写到了她的快乐和幸福,这是为什么呢?请大家把课文最后三节默读一遍,想一想这个问题。2.学生自读,思考。3.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师巡回指导,适时点拨。4.小组派代表汇报学习结果。 “矛盾处见真知”,利用矛盾性问题,以疑促读,读中解惑,使学生在读、悟、议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感受。 五、回顾全文,升华情感。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感人的故事。(播放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录像片段) 用播放录像的方式回顾全文,给学生以想象、回味的空间,促进学生情感的升华。 六、质疑问难。1.刚才大家欣赏了这篇精彩的童话,现在你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的吗?2.学生自由提问,全班合作解决。(有价值的且无法马上解决的,师予以归纳,留待下一节课讨论) 让学生的共同合作来解决剩余的疑难问题,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七、布置课外作业。1.从文中摘抄你喜欢的好词好句。2.把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个童话讲给你身边的人听。 促进学生的阅读积累,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讨论上一节课留下的问题,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体会作者由现实生活展开合理想象的方法。3.引导学生发挥合理想象,以现代社会为背景改写课文结尾。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由现实生活展开合理想象的方法。教学过程:一、释疑解难。1.出示上一节课遗留下来的有价值的问题。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结合学生的合作探究和汇报表达,进行适时的点拨。3.小组派代表汇报,进行全班交流。 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以实现学生的发展为最终目的。 二、研读课文,体会写法。1.布置学习任务(1)请你把你认为文中写的最精彩的部分找出来,认真读一读。(2)自己读完后,再读给你的同桌听,并说说你为什么认为这个部分写得好。2.学生按要求学习,师巡回指导朗读。3.指名读课文精彩部分。4.根据学生的朗读,教师相机引导:小女孩为什么会看到那么多美好的东西?5.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师巡视指导。6.小组派代表汇报学习成果。7.齐读课文五次划燃火柴的部分。8.师小结:想象源于现实,只有源于现实的想象才是合理的。 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读、议议中体会想象的合理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