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中地理 第2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2节 地球表面形态 第1课时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课时跟踪检测 湘教版必修1_第1页
2020年高中地理 第2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2节 地球表面形态 第1课时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课时跟踪检测 湘教版必修1_第2页
2020年高中地理 第2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2节 地球表面形态 第1课时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课时跟踪检测 湘教版必修1_第3页
2020年高中地理 第2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2节 地球表面形态 第1课时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课时跟踪检测 湘教版必修1_第4页
2020年高中地理 第2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2节 地球表面形态 第1课时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课时跟踪检测 湘教版必修1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课时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课时跟踪检测必刷基础题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12题。1下列地区中,面积在不断缩小的是()a红海 b东非大裂谷 c大西洋 d地中海解析:地中海位于板块消亡边界附近,面积在不断缩小。答案:d2喜马拉雅山是由()a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挤压形成的 b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挤压形成的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形成的 d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形成的解析:喜马拉雅山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由这两个板块挤压隆起形成。答案:c(2018吉林长春十一中期末)某同学去野外进行地质考察,绘制了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36题。3该同学由地向地行进中,沿途所经岩层的年代()a不连续 b没变化c越来越老 d越来越新解析:图示地是向斜构造,向斜岩层年龄中间新,两翼老,该同学由地向地行进中,沿途所经岩层的年代越来越老,c项正确。答案:c4该同学绘图时,在背斜处标注的序号是()a bc d解析:背斜构造岩层年龄中间老,两翼新。该同学绘图时,在背斜处标注的序号是,b项正确;处是向斜构造,a项错误;是地垒构造,c项错误;地为断层相对下沉一侧,d项错误。答案:b5通过实地考察,该同学认为地的地表形态是()a背斜成谷b先向斜成谷,后堆积夷平c地垒成谷d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解析:通过实地考察,该同学认为地的地表形态平坦,不是谷地地貌,a项错误;是背斜构造,被侵蚀成平地,b、c项错误;该地表形态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d项正确。答案:d6与地的地质构造在成因上相似的是()a华山 b喜马拉雅山c渭河平原 d东非大裂谷解析:地的地质构造是地垒,是断层中的岩块相对于两侧上升形成的断块山。在成因上相似的是华山,a项正确;喜马拉雅山是褶皱山,b项错误;渭河平原属于地堑构造,c项错误;东非大裂谷是非洲板块内部张裂形成的,是断层构造,属于地堑,d项错误。答案:a(2018北京卷)下图为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第7题。7图中()a甲处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 b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后c岩浆侵入可能导致乙处岩石变质 d丙处的溶洞景观由岩浆活动造成解析:据图可知,甲处为花岗岩,为岩浆侵入冷却凝固形成,岩浆主要来源于地幔的软流层,a项错误;花岗岩没有发生错动位移,说明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前,b项错误;岩浆侵入可能导致接触部位乙处岩石变质,c项正确;丙处的溶洞景观是因石灰岩岩体受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d项错误。答案:c(2018天津卷)读图,回答第8题。8依据图中信息判断,造成甲、乙、丙三地地貌类型不同的最主要原因是()a年降水量的差异 b地质构造部位不同c植被覆盖率不同 d地表岩石种类不同解析:甲、乙、丙位于同一河谷地带,年降水量相同,植被覆盖率影响不到基本地貌,a、c项错误;图中岩层向下弯曲,三地都属于向斜构造,甲、乙位于向斜两翼,丙位于向斜槽部,槽部受挤压岩石应坚硬,不易受外力侵蚀,两翼易受外力侵蚀,而图示甲、乙受侵蚀较差,丙处受侵蚀明显,故图示地貌的形成与地质构造部位不同无关,b项错误;图中显示,三地地貌形成的基岩不同,石灰岩、页岩、砂岩岩石坚硬程度不同,受侵蚀程度不同,页岩、砂岩属于沉积岩,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石灰岩易溶于水,受侵蚀形成喀斯特地貌,d项正确。答案:d9读下面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板块名称a_,b_,f_。(2)_板块俯冲到_板块之下形成了深海沟和岛弧链。(3)_板块周围边缘成为世界最大的地震火山带。(4)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理论,解释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原因。答案:(1)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2)太平洋亚欧(3)太平洋(4)是由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的。精刷能力题(2018四川遂宁期末)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1011题。10图中甲丁四地中,属于背斜构造的是()a甲b乙 c丙d丁解析:图中甲丁四地中,属于背斜构造的是乙,岩层向上拱起,b项正确;甲地岩层向下凹,是向斜构造,a项错误;丙地岩层有明显错动和位移,是断层构造,c项错误;丁地位于向斜构造边缘,构造特征不明显,d项错误。答案:b11关于甲地地形特征及形成原因,叙述正确的是()a属于山谷,由于受挤压作用,岩层向下凹陷b属于山岭,由于受挤压作用,岩层向上隆起c属于山谷,由于受张力作用,岩层破碎,易遭受外力侵蚀d属于山岭,由于受挤压作用,中心岩层坚实,不易被侵蚀解析:图中甲地地形属于山岭,a、c项错误;甲地属于向斜构造,向斜槽部由于受挤压作用,中心岩层坚实,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d项正确,b项错误。答案:d(2018江苏卷)下图为“某区域地质简图”。该区沉积地层有q、p、c、d、s2、s1,其年代依次变老。读图回答1213题。12从甲地到乙地的地形地质剖面示意图是()解析:首先,确定甲乙一线的海拔变化,根据等高线的变化可知,由甲到乙,海拔先升高,再下降,经过地区为山地,c、d项错误;其次,判断地质构造,甲乙沿线地层变化为cpc,岩层新老变化为老新老,即岩层中间新、两侧老,为向斜构造,岩层向下弯曲。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答案:a13为揭示深部地质状况,在丙处垂直钻探取芯,可能发现的地层是()a志留系 b石炭系c二叠系 d第四系解析:丙所在地质构造特点为中间老、两侧新,属于背斜构造;丙所在地层为d地层,在丙处垂直钻探取芯可以发现d地层、s2地层、s1地层,即泥盆系、志留系上段、志留系下段三个地层。故a项正确。答案:a14下图是某地的地质剖面图,试试当一位地质工程师,对下列问题作一些简要分析。(1)图示地质构造类型有:甲_,乙_,a、b_。(2)该地地壳受到了_方向上力的作用,属于_(填“拉张”或“挤压”)力。当时的地壳运动表现为_运动和_运动,起主导作用的是_运动。(3)在地貌上,甲构造顶部岩层缺失的原因是_;褶皱构造上覆岩石是由_作用形成的;据此,可推断这一地区的地壳运动情况为_。(4)如果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向地下隧道,应该选择甲地还是乙地?_,原因是_;若想打一眼深水井,应选择在_地;钻探石油应该选择_地,原因是_。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的岩层的弯曲判断,甲处中间岩层向上拱起,故判断为背斜;乙处中间岩层向下凹,故判断为向斜。a、b处岩层断裂、错位,故判断为断层。第(2)题,地壳受到来自南北方向的水平挤压力的作用,导致岩层发生南北方向的水平移动,形成东西方向的弯曲变形。地壳运动表现为水平运动和升降运动。第(3)题,甲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易被外力侵蚀;褶皱构造上又形成新岩层,说明该地地壳后来下降。第(4)题,背斜为储油构造,向斜为储水构造。答案:(1)背斜向斜断层(2)南北挤压水平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