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九 戊戌变法 9-2 百日维新练习 人民版选修1_第1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九 戊戌变法 9-2 百日维新练习 人民版选修1_第2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九 戊戌变法 9-2 百日维新练习 人民版选修1_第3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九 戊戌变法 9-2 百日维新练习 人民版选修1_第4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九 戊戌变法 9-2 百日维新练习 人民版选修1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 百日维新课后强化演练一、选择题1康有为身为平民,虽多次上书,但前几次都没有转到光绪帝手中,终于引起光绪帝对康有为产生兴趣的上书是由德国出兵强占胶州湾引发的。德国人出兵强占胶州湾是在()a鸦片战争期间b八国联军侵华期间c戊戌变法期间d瓜分狂潮期间解析:1895年的马关条约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1895年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揭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序幕。1897年11月,德国出兵强占胶州湾是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重要事件,故选d项。答案:d21898年6月16日,康有为上书光绪帝说:“勿去旧衙门,而唯增置新衙门;勿黜革旧大臣,而唯渐擢小臣;多召见才俊志士,不必加其官,而唯委以差事,赏以卿衔,许其专折奏事足矣。”这段话最能反映维新派在变法中的态度是()a要光绪帝加强对人事任免权的争夺b在封建势力面前表现出软弱性和妥协性c要使更多的维新派参与政权d要光绪帝坚决同顽固派斗争解析:a、d两项明显不符合材料意思;c项是“意图”不是“态度”。维新派在变法中的态度很矛盾,一方面表现出软弱性和妥协性,另一方面又积极进行变法,故选b项。答案:b3某和约批准后,光绪帝下罪己诏:“去岁仓促开衅水陆交绥,战无一胜嗣后我君臣上下,惟当坚苦一心,痛除积弊,详筹兴革”。之后清政府采取的变革措施之一是()a“整理国故,尊孔复古” 袁世凯复辟b“改革科举,废除八股”c“立行宪法,大开国会”d“设置内阁,厘清官制”解析:材料中“某和约批准后,光绪帝下罪己诏:去岁仓促开衅战无一胜”,表明应是甲午战争,袁世凯复辟与“光绪帝”“清政府”不符,故a项错误;戊戌变法改革科举,废除八股,与材料中“嗣后我君臣上下痛除积弊,详筹兴革”相符,故b项正确;百日维新未实行宪法,大开国会,与题中“清政府采取的变革措施”不符,故c项错误;辛丑条约签订后,迫于形势,清政府相继打出“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幌子,进行一些改革,与材料中“某和约批准后,光绪帝下罪己诏”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b4光绪朝东华录载清末颁布的一份懿旨称:“嗣后乡试会试及岁考科考等,悉照旧制,仍以四书文试帖经文策问等项分别考试。经济特科,易滋流弊,并着即行停罢。”与这一懿旨的颁布有直接关系的历史事件是()a百日维新 b戊戌政变c清末新政 d预备立宪解析:“嗣后乡试会试及岁考科考等,悉照旧制,仍以四书文试帖经文策问等项分别考试。经济特科,易滋流弊,并着即行停罢”,说明戊戌变法的措施被废除,维新变法运动归于失败,与此直接相关的是戊戌政变,故b项正确。答案:b5维新变法运动时的“新政”促进了当地工商业的发展。河南省商务局成立后,承办矿务、铁路,还集股白银125万两兴办轻工业,开设纺纱、织布厂,引入进口机器生产。同时,在该厂附近分设轧花、榨油两厂。以上材料反映的正确信息是()a戊戌变法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发展b戊戌变法法令得到广泛落实c戊戌变法取得了成功d维新变法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史料的能力。依题干史料分析可知:新政促进了资本主义工业发展。b、c、d三项没有准确反映题干的要求。答案:a6梁启超认为:“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20世纪新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这说明维新变法()a开创了中国科学与民主的先河b使中国进入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新阶段c使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d促进了近代中国人的思想解放解析:开创了中国科学与民主的先河的是新文化运动,故a项错误;戊戌变法主张的君主立宪制根本没有实行,故b项错误;维新变法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故c项错误;维新变法的最大功绩是促进了近代中国人的觉醒,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故选d项。答案:d7有人说:“康有为不是一个政治家,实是光绪皇帝以及全中国的不幸。假如康氏的谨慎能像他的热情那样,他也许能在十三年前展开维新,早就带来未来的中国。”这段话主要说明了()a只有政治家才能带来“未来的中国”b康有为性格对维新运动的重要影响c康有为性格中的弱点与优点d改革家应兼具谨慎与热情的性格解析:材料说明,维新变法运动中,康有为急躁冒进的性格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故b项为最佳选择。答案:b81903年,中国大公报:“宪法不立,则虽其国强盛,终滋危殆之忧,如今之俄土是;宪法苟立,则虽其国狭小,已固雄富之基,如今日之德日是。若是者,知宪法之与国家诚所谓不可一日或离者。”这可以说是戊戌变法的余音,该文的政治主张主要是()a建立民主共和b进行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c实行君主立宪d向德、俄学习解析:由于学习西学实行“变革”成为当时的时代潮流,在戊戌政变不到三年之后,清政府也被迫实行“新政”,即戊戌变法的继续,大公报上的文篇,其主张与戊戌变法相同,故选c项。答案:c9在百日维新中,除湖南巡抚陈宝箴等极个别人以外,各省官员均持观望态度,这充分说明()a光绪皇帝没有实权b绝大多数官员很顽固c封建保守势力强大d改良道路行不通解析:持观望态度说明封建保守势力力量强大,大多数官员处于犹豫观望状态。答案:c10对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历史学家认为:“光绪的悲剧,是在他的周围没有形成一个足以制服慈禧一伙的力量。”对这一观点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保守派力量强于改革派b光绪帝对变法优柔寡断c力量对比对改革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d慈禧太后反对戊戌变法解析:a、c、d三项均是从改革派与保守派力量对比的角度上考查。b项在题干信息中没有体现,另外该项与历史事实不符。答案:b11“苟可致富强者,儿自为之,吾不内制也。”“变法乃素志,同治初即纳曾国藩议,派子弟出洋留学,造船制械,凡以图富强也。若师日人之更衣冠,易正朔,则是得罪祖宗,断不可行。”从材料来看,慈禧的意思是()a有条件地支持变法 b希望清王朝复兴c祖宗之法不能变 d反对洋务运动解析:由材料“苟可致富强者,儿自为之,吾不内制也”“得罪祖宗,断可不行”可知,a项正确;由“苟可致富强者”“凡以图富强也”可知,b项符合部分材料信息;由“若师日人之更衣冠,易正朔,则是得罪祖宗,断不可行”可知,c项符合部分材料信息;由“变法乃素志,同治初即纳曾国藩议,派子弟出洋留学,造船制械”可知,其不反对学习西方技艺,d项错误。答案:a12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一败一成是诸多因素造成的。就中日两国进行社会变革的内部条件而言,主要是由于()中国封建制度具有特殊的稳定性,对社会变革的阻力比日本大中国未能如日本那样从旧的统治营垒中分化出一支革新力量中国的维新变法缺乏人民群众反封建斗争的配合中国的维新变法是依托旧政权而进行的,未发生权力重心的转移a b c d解析:本题适用排除法,中国的统治营垒同样分化出革新力量,如陈宝箴、翁同龢等,故排除;日本的人民群众是在中下层武士领导下从事反封建斗争的,故本身表述错误,应排除,所以只能选c项。答案:c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泰西各国皆设议院,民以为不便者不必行,民不可者不必强。制治固有本也。而四海之在,万民之众,同甘共苦,先忧后乐,若理一人,上下一心,君民一体,尚何敌国外患之敢相凌辱哉。郑观应盛世危言议院材料二: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康有为请定宪法开国会折材料三:一曰大誓群臣以革旧维新,而采天下之舆论,取万国之良法;二曰开制度局于宫中,征天下通才二十人为参与,将一切政事制度重新商定;三曰设待诏所,许天下人上书。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请回答:(1)材料一和材料二主张有何异同?分析产生差异的根本原因。(2)材料三的观点同材料二相比有何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一变化?答案:(1)同:设议院,行君民共体;异:后者还主张开国会,行三权分立之制。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了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实行政治改革,改善环境,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的愿望更加强烈;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学说进一步传播。(2)变化:不再提兴民权、设议院、开国会,主张以君权变法。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不敢与封建势力彻底决裂;康有为变法方法改变,主张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变革。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康有为)说一个国家只要能立宪,皇帝有无是无关紧要的。当时英国有皇帝,德国、日本、意大利也都有皇帝,我们不必定要革命废皇帝,我们尽可一意推行宪法,让满洲人仍做皇帝也要得。康有为实在没有看清楚,他以为只要光绪皇帝听他话,变法就变得成,这是他的大错误。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二:“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回顾戊戌重温历史材料三:救亡、革新与革命是近代中国三大急迫而突出的课题,救亡与革新曾激扬起历史的波涛,而启蒙之激发理性,启迪民智,反对迷信,反对愚昧,改造几千年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是一切变革与革命的前提。马洪林戊戌维新的历史思考(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康有为的政治主张及其提出的历史背景。钱穆认为康有为的认识不足之处是什么?(2)材料二是基于怎样的视角对戊戌变法进行评价的?按照这一视角戊戌变法对中国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