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近几年高考全国卷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已不见单独设题,体现了文言文阅读重在整体理解的宗旨。我们不必像以前那样花很多精力去细抠各类文言句式,但这并不表示这项知识不重要。较准确地把握文言句式,有助于译文、译句的“信”与“达”。文言文阅读的晓畅与否,当然取决于我们对字词的把握,但同时也要看我们对相关文言句式的辨析。这些知识遍布文言文中,阅读时难以逾越和回避。况且作为必考题型的文言文翻译,命题所选文句每每从词语、句式及其用法的代表性上考虑。故在文言句式及其用法上,我们是不能掉以轻心的。对应学生用书p115古汉语中判断句一般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直接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它表示主语是什么或不是什么,属于什么或不属于什么。在判断古代汉语的判断句时,首先要看其标志。(见下表)类型例句“者也”句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鸿门宴)“者”“者也”句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小石潭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也”字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无标志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臣本布衣。(出师表)今臣亡国贱俘。(陈情表)“为”字句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用“乃、即、则、皆、必”等表判断,用“非”表否定判断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出师表)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劝学)“是”字句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辞)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王勃滕王阁序) 其次,对无标志判断句,要看其谓语是不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如“秦,虎狼之国”,“秦”是名词,“虎狼之国”是名词性短语,对主语“秦”作出判断。判断句翻译时一般要译成“是”或“不是”。当用副词加强判断时,翻译中应把副词的基本义译出,并补上判断词“是”,如“必”“亦”“即”“诚”“皆”“则”“素”“乃”依次译成“一定是”“也是”“便是”“确实是”“都是”“原来是”“本来是”“就是”。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楚俗信巫不信医,自三代以来为然,今为甚。凡疾不计久近浅深,药一入口不效,即屏去。至于巫,反覆十数不效,不悔,且引咎痛自责,殚其财,竭其力,卒不效,且死,乃交责之曰,是医之误,而用巫之晚也。终不一语加咎巫。故功恒归于巫,而败恒归于医。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楚俗信巫不信医,自三代以来为然,今为甚。译文:_(2)殚其财,竭其力,卒不效,且死,乃交责之曰,是医之误,而用巫之晚也。译文:_解析(1)“楚俗信巫不信医”是无标志的判断句;“自三代以来为然”是“为”表判断的判断句。(2)“是医之误,而用巫之晚也”是用“也”表判断的判断句。答案(1)楚国的风俗是相信巫术不相信医学,从三代以来就是这样,现在更为严重了。(2)用尽他们的钱财,耗尽他们的精力,最终不见效,将要死了,反而都指责说,这是医生的失误,而找巫师太晚了。【参考译文】楚国的风俗是相信巫术不相信医学,从三代以来就是这样,现在更为严重了。一切疾病不考虑病的时间长短轻重,药一旦入口不奏效,立即就摒弃不用。至于巫术,反复试验十几次没有效果,也不悔改,并且把过失归在自己身上沉痛自责,用尽他们的钱财,耗尽他们的精力,最终不见效,将要死了,反而都指责说,这是医生的失误,而找巫师太晚了。最终没有一句话是归罪于巫师的。所以功劳永远归于巫师,而失败永远归于医生。古汉语中,有些语句的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其常见类型有以下形式:类型例句“于”字句:谓语于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师说)“见”字句:见谓语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受”字句:受谓语于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为”字句:为动词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既自以心为形役。(归去来兮辞(并序)“为所”“为所”句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被”字句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无标志句感斯人言。(琵琶行)而刘夙婴疾病。(陈情表)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昔者弥子瑕见爱于卫君。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至刖。既而弥子之母病,人闻,往夜告之,弥子矫君车而出。君闻之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而犯刖罪!”与君游果园,弥子食桃而甘,不尽而奉君。君曰:“爱我哉,忘其口而念我!”及弥子色衰而爱弛,得罪于君。君曰:“是尝矫驾吾车,又尝食我以其余桃。”故弥子之行未变于初也,前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至变也。故有爱于主,则知当而加亲;见憎于主,则罪当而加疏。故谏说之士不可不察爱憎之主而后说之矣。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昔者弥子瑕见爱于卫君。译文:_(2)故弥子之行未变于初也,前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至变也。译文:_(3)故有爱于主,则知当而加亲;见憎于主,则罪当而加疏。译文:_解析(1)句中的“见于”表被动。(2)“前见贤而后获罪者”中的“见”表被动。(3)“故有爱于主”中的“于”表被动,“见憎于主”中的“见于”表被动。答案(1)从前弥子瑕被卫国君主宠爱。(2)弥子瑕的德行和当初一样没有改变,以前所以被认为孝顺而后来被治罪的原因,是卫君对他的爱憎有了极大的改变。(3)所以说,被君主宠爱时就认为他聪明能干,愈加亲近;被君主憎恶了,就认为他罪有应得,就愈加疏远。【参考译文】从前弥子瑕被卫国君主宠爱。按照卫国的法律,偷驾君车的人要判断足的罪。不久,弥子瑕的母亲病了,有人知道这件事,就连夜通知他,弥子瑕就诈称君主的命令驾着君主的车子出去了。君主听到这件事反而赞美他说:“多孝顺啊,为了母亲的病竟愿犯下断足的惩罚!”弥子瑕和卫君到果园去玩,弥子瑕吃到一个甜桃子,没吃完就献给卫君。卫君说:“真爱我啊,自己不吃却想着我!”等到弥子瑕容色衰退,卫君对他的宠爱也疏淡了,后来得罪了卫君。卫君说:“这个人曾经诈称我的命令驾我的车,还曾经把咬剩下的桃子给我吃。”弥子瑕的德行和当初一样没有改变,以前所以被认为孝顺而后来被治罪的原因,是卫君对他的爱憎有了极大的改变。所以说,被君主宠爱时就认为他聪明能干,愈加亲近;被君主憎恶了,就认为他罪有应得,就愈加疏远。因此,劝谏游说的人,不能不调查君主的爱憎态度之后再游说他。文言文中,语句中省略某种成分的情况比较常见,按现代汉语语法规则一般不能省略的成分在文言文中也往往被省略掉。最常见的省略句主要有以下形式:类型例句省略主语沛公军霸上,(沛公)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承前省略主语)(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蒙后省略主语)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今日之事)甚急!”(鸿门宴)(对话省略主语)省略谓语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因跪请秦王(击缶)。秦王不肯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蒙后省略谓语)省略宾语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鸿门宴)(省略动词宾语)竖子不足与(之)谋。(鸿门宴)(省略介词宾语)省略介词列坐(于)其次。(兰亭集序)省略兼语使(之)快弹数曲。(琵琶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周厉)王行暴虐侈傲,国人谤王。召公谏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译文:_解析该句省略内容较多,翻译时需要补充,“王怒,(王)得卫巫,使(之)监谤者,(卫巫)以(之)告(王,)(王)则杀之。(于是)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答案厉王发怒,找来一个卫国的巫师,让他来监视那些议论的人,巫师发现了后就来报告厉王,厉王就立即杀掉那个议论的人。于是国人没有谁再敢开口说话,路上相见也只能互递眼色示意而已。【参考译文】周厉王暴虐无道,放纵骄傲,国人都公开议论他的过失。召公劝谏说:“人民忍受不了您的命令了!”厉王发怒,找来一个卫国的巫师,让他来监视那些议论的人,巫师发现了后就来报告厉王,厉王就立即杀掉那个议论的人。于是国人没有谁再敢开口说话,路上相见也只能互递眼色示意而已。1宾语前置句现代汉语中宾语一般处于谓语之后用来回答是“谁”或是“什么”的;而在古代汉语中,却往往出现宾语放置在谓语动词之前的情况,这种现象就叫宾语前置。其常见的类型有四种:类型例句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大王来何操?(鸿门宴)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以“之”或“是”为标志,用于加重语气,强调宾语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唯利是图(成语)陈述句中,介词“以”的宾语常常要前置;介词的宾语是方位词的,也常会前置一言以蔽之(成语)夜以继日(成语)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鸿门宴)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唐主立齐王景遂为皇太弟。徙燕王景达为齐王,领诸道兵马元帅。景遂尝与宫僚燕集,赞善大夫张易有所规谏,景遂方与客传玩玉杯,弗之顾。易怒曰:“殿下重宝而轻士。”取玉杯抵地碎之,众皆失色。景遂敛容谢之,待易益厚。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景遂尝与宫僚燕集,赞善大夫张易有所规谏,景遂方与客传玩玉杯,弗之顾。译文:_解析“弗之顾”是以“之”为标志的宾语前置句,正确的语序应为“弗顾之”。答案李景遂曾和宫中僚属聚会,赞善大夫张易有所劝谏,而李景遂正和客人们传看赏玩玉杯,不回头理会他。【参考译文】南唐主立齐王李景遂为皇太弟。改封燕王李景达为齐王,统领诸道兵马元帅。李景遂曾和宫中僚属聚会,赞善大夫张易有所劝谏,而李景遂正和客人们传看赏玩玉杯,不回头理会他。张易愤怒地说:“殿下看重宝物而轻视士人!”抓过玉杯来摔在地上砸碎了,众人都大惊失色。而李景遂收起笑容向张易道歉,从此对张易更加重视。2定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是指为了强调和突出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把定语放到了中心词之后的一种特殊的文言句式。定语后置句的形式主要有五种:类型例句定语放在中心语后,用“者”作结尾,组成“中心语后置定语者”的格式。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赤壁赋)定语放在中心语后,中间用“之”作为标志词,组成“中心语之后置定语”的格式。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在中心语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语之后置定语者”的格式。马之千里者。(马说)在中心语和后置定语之间加“而”,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语而后置定语者”的格式。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孟子梁惠王下)数量词用作定语,大多放在中心语的后面,格式为“中心语数(量)词”。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符合上述格式的句子都是定语后置句,只有强调和突出定语的句子,才有可能是定语后置句。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a.b.c.d.解析d项,为宾语前置句,为定语后置句。答案d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王浚,字士治,弘农湖人也。家世二千石。浚博涉坟典,美姿貌,不修名行,不为乡曲所称。晚乃变节,疏通亮达,恢廓有大志。尝起宅,开门前路广数十步。人或谓之何太过,浚曰:“吾欲使容长戟幡旗。”众咸笑之,浚曰:“陈胜有言,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州郡辟河东从事。守令有不廉洁者,皆望风自引而去。刺史燕国徐邈有女才淑,择夫未嫁。邈乃大会佐吏,令女于内观之。女指浚告母,邈遂妻之。(节选自晋书列传十二,有删节)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守令有不廉洁者,皆望风自引而去。译文:_解析定语后置句,句中的“者”为标志词语,无实义,可不译。答案一些不廉洁的官吏(听到他来上任),都望风而去。【参考译文】王浚,字士治,是弘农湖人。家中世代为二千石。王浚博通典籍,姿貌俊美,但不注意修养品行博取名声,不被乡里人称道。稍后才改变志节,爽朗旷达,恢宏有大志。曾经修建宅第,在门前开了一条数十步宽的路。有人对他说路太宽有何用,王浚说:“我打算使路上能容纳长戟幡旗的仪仗。”众人都笑他,王浚说:“陈胜说过,燕雀哪能知道鸿鹄的大志呢?”州郡征召王浚为河东从事。一些不廉洁的官吏(听到他来上任),都望风而去。刺史燕国人徐邈有个才貌俱全的女儿,因选择夫婿而未嫁。徐邈便大会同僚佐吏,令女儿在内观看。女儿看中了王浚,并指着告诉了母亲,徐邈便把女儿嫁给了王浚。3介词结构后置句在现代汉语中,介词结构经常放在谓语或主语之前,作句中或句前状语;而在文言文中,这种介词结构却经常放在谓语动词后面作补语。翻译时,习惯上把它当作状语,所以这种语法现象称为介词结构后置或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句的形式一般有三种:类型例句用“于”字构成介词结构月出于东山之上。(赤壁赋)用“以”字构成介词结构私见张良,具告以事。(鸿门宴)用“乎”字构成介词结构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诸葛亮谓刘备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遂与鲁肃俱诣孙权。亮见权于柴桑,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令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译文:_(2)亮见权于柴桑。译文:_解析第(1)句中“奉命求救于孙将军”是介词结构后置句;第(2)句中“亮见权于柴桑”是介词结构后置句。答案(1)事情很危急了,请允许我奉命向孙将军求救。(2)诸葛亮在柴桑见到了孙权。【参考译文】曹操将要从江陵顺江东下。诸葛亮对刘备说:“事情很危急了,请允许我奉命向孙将军求救。”于是与鲁肃一起去拜见孙权。诸葛亮在柴桑见到了孙权,劝孙权说:“天下大乱,将军您在江东起兵,刘豫州在汉南招收兵马,与曹操共同争夺天下。现在曹操平定大乱,已大致稳定局面,于是攻破荆州,威势震动天下,英雄没有了施展本领的地方,所以刘豫州逃遁到这里,希望将军估量自己的实力来处理这个局面。”4主谓倒装句谓语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是,有时为了强调谓语,也可以把它放到主语之前,这就叫谓语前置,或叫主语后置。这种谓语前置的句式,通常出现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如: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司马迁信陵君窃符救赵)美哉,我少年中国。(梁启超少年中国说)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谢氏生于盛族,年二十以归吾,凡十七年而卒。卒之夕,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节选自欧阳修全集)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译文:_解析两处倒装为重点:“殓以嫁时之衣”,介宾短语后置;“甚矣吾贫可知也”,主谓倒装。答案我用出嫁时的衣服(给她)穿上入棺,我的贫穷超乎寻常,就可以知道了。【参考译文】谢氏生于一个富盛的家族,她二十岁嫁给了我,过了十七年就去世了。死后,我用出嫁时的衣服(给她)穿上入棺,我的贫穷超乎寻常,就可以知道了。对应学生用书p118固定句式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熟练地掌握这些句式,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快速、正确地翻译文言文非常有帮助。现将常见的固定句式汇集如下:1奈何?奈何?可译为“怎么办”“把怎么办”“怎么”“为什么”等。(1)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为什么搜刮人民的财物一分一厘都不放过,挥霍时却像泥沙一样毫不珍惜?)(2)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啊虞姬,把你怎么办?)2何如?可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等。(1)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2)“求,尔何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又问:”冉求,你怎么样呢?”) 3何以?可译为“根据什么”“凭什么”“为什么”“怎么会”等。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有朝一日太后百年了,长安君在赵国凭什么使自己安身立足呢?)4何所?可译为“所的是什么”等。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问女儿所想的是什么,问女儿所忆的是什么?)5如何可译为“对怎么办”。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对太行山、王屋山怎么办?)6孰与,与孰。可译为“跟比较,哪一个”或“与相比,谁更”。(1)我与城北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城北徐公比谁漂亮?)(2)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哪一个更厉害?)7何故可译为“什么原因”“为什么”“怎么”。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的高洁品德,而使自己被放逐呢?)1何哉(也)?可译为“怎么能呢”。(1)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如果替人家耕种,怎么能富贵呢?)(2)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怎么能说得完呢!)2何为?可译为“为什么要呢”“还要干什么呢”。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现在人家正像屠宰用的刀砧,我们就像砧上待人宰割的鱼肉,还要告辞什么呢?)3何之有?兼表宾语前置,可译为“有什么呢”“怎么能呢”。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勾践灭吴(勾践回答说:“能听到大夫您的这番话,怎么能算晚呢?”) 4如之何?可译为“怎么能呢”。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季氏将伐颛臾(君臣之义怎么能废弃呢?)5岂(其)哉(乎,耶,邪)?可译为“哪里呢”“难道吗”“怎么呢”。(1)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伶官传序(啊!盛衰变化的规律,虽说是由天命决定,难道不也是与人事有关的吗?)(2)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鸿门宴(如果不是沛公先攻破关中,您怎么能轻易进关呢!)6安哉(乎)?可译为“哪里呢”怎么呢”。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可是刘备刚刚打了败仗,又怎么能抵挡这个危难呢?)7不亦乎可译为“不是吗”。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察今(像这样寻找剑,不是也太糊涂了吗?)8非欤?可译为“不是吗”。子非三闾大夫欤?屈原列传(您不是三闾大夫吗?)9顾哉?可译为“难道吗”。顾不如蜀彼之僧哉?为学(难道不如蜀地的僧人吗?)10岂独耶(乎、哉)?可译为“难道吗”。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人做事常常因为不注意细节而失败,聪明勇敢的人大多被他所溺爱的人或事物逼入困境,难道仅是溺爱伶人才会造成祸患吗?)1何其可译为“为什么那么”“怎么这样”“多么”“怎么那么啊”。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以至于剪断头发,对天发誓,眼泪沾湿了衣裳,怎么这样衰败啊!)2直耳!可译为“只不过罢了”。(1)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梁惠王说:“不行。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那也是逃跑啊。”)(2)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庄暴见孟子(王的脸色变了,说:“我不能像先王的情趣一样,只是喜欢世俗的乐罢了。”)3惟耳!可译为“只是罢了”。吾已无事可办,惟待死期耳!谭嗣同(我已无事可做,只等待死期罢了!)1无乃乎?可译为“恐怕吧”“只怕吧”等。(1)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这恐怕是你的过错吧?)(2)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灭吴(现在大王您退守到会稽山之后,才来寻求有谋略的大臣,恐怕太晚了吧?)2得无耶,得无乎可译为“大概吧”“恐怕吧”“该不是吧”“能吗(兼表反问)”等。(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他们观赏景物而触发的感情,能没有不同吗?)(2)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3其欤?兼表反问。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巫医、音乐师和各种手工业者,是所谓上层人士所不与为伍的,现在他们的聪明智慧反而不如这些人,岂不是值得奇怪么!)4庶几欤?可译为“或许吧”。吾王庶几无疾病欤?(我们的国君大概没有生病吧?)1与其孰若?可译为“与其,不如”。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送李愿归盘谷序(与其当面受到赞誉,不如背后不受诋毁;与其肉体享受安乐,不如心中没有忧虑。)2其其也?可译为“是还是呢”。其信然耶?其梦耶?祭十二郎文(是真的呢,还是做梦呢?)何者、何则可译为“为什么呢”。百仞之山,任负车登焉。何则?陵迟故也。(百仞高的山,载重的车能登上,为什么呢?是因为山势逐渐倾斜。)1无以、无从可译为“没有用来的东西、办法”“没有什么用来”“没有办法”“不能”。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鸿门宴(祝酒毕,说道:“大王与沛公饮酒,军中没什么用来助兴的,请允许臣作剑舞!)”2有以可译为“有用来的办法”“有条件”“有办法”“有机会”“能够”。袁人大愤,然未有以报也。书博鸡者事(袁州的百姓非常气愤,可是没有什么对付的方法。)3有所可译为“有的(人、物、事)”“有什么”“有的地方”“有的原因”“有的办法”。(1)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陈情表(如今臣是一个亡国的卑贱俘虏,极其卑微鄙陋,蒙受过分的提拔,恩宠优厚,哪敢徘徊观望,有什么非分之想。)(2)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离骚(人生各有些自己的兴趣,我独爱美习以为常。)4无所可译为“没有的(人、物、事)”“没有什么”“没有什么地方”“没有什么办法”“没有条件”。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鸿门宴(现在进了关,财物没有什么取用,妇女没有谁受宠幸,这说明他的志气不小啊!)5比及可译为“等到的时候”。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冉求答道:“国土有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见方的国家,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以后,就可以使百姓饱暖。”)1诚则可译为“如果那么(就)”。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如果开口请求如姬,如姬一定答应,那就可以得到虎符夺取晋鄙的军队,北边可救赵国,西边能抵御秦国,这是像春秋五霸那样的功业啊。)2然则可译为“既然这样,那么”“如果这样,那么”。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六国论(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欲望没有满足,诸侯送给秦国土地越多,秦国侵略诸侯就越急迫。)3向使可译为“假如”“如果”。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如果当初韩、魏、赵三国各自爱惜他们的国土,齐人不亲附秦国,燕国的刺客不动身赴秦,赵国的良将还活着,那么胜败存亡的命运,如果能够与秦国相较量,或许不能轻易判定。)1然而可译为“这样却”“但是”“(既然)这样,那么”。(1)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七十岁的人能够穿上丝织品、吃上肉食,百姓没有挨饿受冻的,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而称王,是不曾有过的事。)(2)然而成败易变,功业相反,何也?过秦论(然而条件好的一方失败了,条件差的一方成功了,功业完全相反,为什么呢?)2虽然可译为“虽然如此,(但)”“即使如此”。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祭十二郎文(虽然这样,我从今年以来,花白的头发将要变得全白,松动的牙齿将要脱落。)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魏庞涓伐韩。韩请救于齐。齐威王召大臣而谋曰:“蚤救孰与晚救?”成侯曰:“不如勿救。”田忌曰:“弗救则韩且折而入于魏,不如蚤救之。”孙膑曰:“夫韩、魏之兵未弊而救之,是吾代韩受魏之兵,顾反听命于韩也。且魏有破国之志,韩见亡,必东面而诉于齐矣。吾因深结韩之亲而晚承魏之弊,则可受重利而得尊名也。”王曰:“善!”乃阴许韩使而遣之。韩因恃齐,五战不胜,而东委国于齐。(选自资治通鉴周纪)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韩请救于齐。齐威王召大臣而谋曰:“蚤救孰与晚救?”译文:_(2)夫韩、魏之兵未弊而救之,是吾代韩受魏之兵,顾反听命于韩也。译文:_解析(1)“韩请救于齐”是介词结构后置句,“蚤”通“早”,“孰与”是固定句式。(2)“兵”是“军队”的意思;“是”相当于固定句式,可译为“这是”;“顾”是“反而、却”的意思。答案(1)韩国派使臣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召集大臣商议说:“早救(韩国)与晚救(韩国)相比,哪一个更好呢?”(2)韩国、魏国的军队没有疲敝,我们就去救援,这是我们代替韩国承受魏国军队的攻击,反而听命于韩国了。【参考译文】魏国的庞涓攻打韩国。韩国派使臣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召集大臣商议说:“早救(韩国)与晚救(韩国)相比,哪一个更好呢?”成侯邹忌说:“不如不救。”田忌说:“我们不救韩国,韩国将会灭亡并且被魏国吞并,(我们)还是早些出兵救援为好。”孙膑说:“韩国、魏国的军队没有疲敝,我们就去救援,这是我们代替韩国承受魏国军队的攻击,反而听命于韩国了。况且这次魏国有吞并韩国的野心,待到韩国快灭亡时,一定会向东再来恳求齐国。(那时我们再出兵,)既可以加深与韩国的亲密关系,又可以趁魏国军队的疲敝(攻打它),就可以一举两得,名利双收。”齐威王说:“好!”便暗中答应韩国使臣的求救,让他回去(却迟迟不出兵)。韩国以为能依仗齐国,(便奋力抵抗,)但五次大战都大败而归,只好把国家的命运寄托在东边的齐国身上。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沈甸华之卒也,潜斋不食二日,敬恒问曰:“朋友之丧而若此,无乃过欤?”潜斋喟然叹曰:“为其无以为丧也。”敬恒曰:“请为先生任之。”殡葬皆出其手。潜斋不肯轻受人物,惟于敬恒之馈不辞,曰:“吾知其非不义中来也。”然敬恒不敢多有所将,每时其乏而致之,终其身无倦。潜斋之殁,敬恒执丧如古师弟子之礼。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朋友之丧而若此,无乃过欤?译文:_解析“丧”,动词,去世;“无乃欤”,固定句式,恐怕吧。答案朋友去世(您)竟然(悲伤)成这样,恐怕有些过分吧?【参考译文】沈甸华去世,潜斋两天没吃饭,敬恒问他说:“朋友去世(您)竟然(悲伤)成这样,恐怕有些过分吧?”潜斋感慨叹息说:“因为我没有办法为他办理丧事。”敬恒说:“请允许我为先生主持这件事。”殡葬的事务都由敬恒操办。潜斋不肯轻易接受别人的东西,只有对敬恒的馈赠不推辞,说:“我知道他的钱财不是靠做不仁义的事得来的。”然而敬恒不敢多拿出东西来,每每等到潜斋匮乏的时候送给他,终其一生,从不倦怠。潜斋死后,敬恒执行丧礼如同古代老师和弟子的礼节一样。对应学生用书p121“词类活用”是指在古汉语中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了词性和用法,具有了新的语法功能。在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在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活用作动词。活用以后,名词变成了相应的动词。在翻译时应把活用的名词翻译为相应的动词。类型示例名词名词(组成主谓结构、动宾结构或动补结构,其中一个名词用作动词。前一个名词用作动词的,属于动宾结构、动补结构;后一个名词作动词的,属于主谓结构)舍相如广成传。(廉颇蔺相如列传)句中“舍”本是名词,用在宾语“相如”前,活用为动词,是“安置(相如)住宿”的意思,“舍相如”是动宾结构。晋军函陵。(烛之武退秦师)句中“军”本是名词,用在“函陵”前,活用为动词,是“驻扎”的意思,“军函陵”是动补结构。副词作状语名词(组成状谓结构,名词活用为动词)汉水又东。(水经注江水)句中“东”本是方位名词,这里用在副词“又”后,活用为动词,是“向东流”的意思。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句中“王”本是名词,这里用在副词“不”后,活用为动词,是“称王,统一天下”的意思。能愿动词名词(组成状谓结构,名词活用为动词)左右欲刃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句中“刃”本是名词,这里用在能愿动词“欲”之后,宾语“相如”之前,活用为动词,含有“杀”的意思,“欲刃相如”就是“想用刀杀掉相如”的意思。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劝学)句中“水”本是名词,这里用在能愿动词“能”之后,活用为动词,是“游水、游泳”的意思。类型示例利用前后相同的结构确定名词活用为动词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赤壁之战)句中“礼”本是名词,用在“敬贤礼士”前后两个动宾词语中,根据“敬”的动词词性,可知“礼”活用为动词,是“以礼相待、尊重”的意思。叙述句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或其他词语作谓语中心词,事物名词就活用为动词目吴会于云间。(滕王阁序)句中“目”本是名词,这里用作动词,意思为“看、望”。所名词(组成所字结构,“所”字通常与动词结合组成名词性词组,所以“所”字后的名词用作动词)置人所罾鱼腹中。(史记陈涉世家)句中“罾”字是“鱼网”意,这里名词作动词,是“捕、捞”的意思。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选自说苑敬慎)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译文:_(2)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译文:_解析(1)句中的前一个“衣”“冠”均为名词活用为动词,“穿着”“戴着”。(2)注意“贵”“恶”“厚”“患”等词语的翻译。答案(1)有一个老人,穿着麻布制的丧衣,戴着白色的帽子,最后来慰问。(2)当了大官,对人骄傲,百姓就要离开他;职位高而大权独揽,国君就会厌恶他;俸禄优厚,却不满足,祸患就会降临到他那里。【参考译文】孙叔敖担任楚国的宰相,全国的官吏和百姓都来祝贺。有一个老人,穿着麻布制的丧衣,戴着白色的帽子,最后来慰问。孙叔敖整理好衣帽出来接见了他,对老人说:“楚王不了解我没有才能,让我担任令尹这样的高官,人们都来祝贺,只有您最后来吊丧,莫非是有什么要指教的?”老人说:“是有话说:当了大官,对人骄傲,百姓就要离开他;职位高而大权独揽,国君就会厌恶他;俸禄优厚,却不满足,祸患就会降临到他那里。”孙叔敖向老人拜了两拜,说:“我诚恳地接受您的指教,还想听听您其余的意见。”老人说:“地位越高,越要为人谦恭;官职越大,思想越要小心谨慎;俸禄已很丰厚,就不应索取分外财物。您严格地遵守这三条,就能够把楚国治理好。”名词一般不能直接修饰谓语动词,凡谓语前面的名词如果不是主语,则必然活用作了状语。现代汉语里,普通名词是不能直接修饰谓语动词作状语的,而古代汉语普通名词直接作状语却是相当普遍的现象。类型解说示例表示比喻名词前面可以加“如”字来解释,翻译为“像那样地(似的、一样)”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句中的“云、响、景”本是名词,用来修饰动词“集、应、从”,做状语,意思是“像云那样汇集”“像声响那样应和”“像影子那样随从”。表示对待人的态度或方式翻译时译为“当作那样”“像对待似的”吾得兄事之。(鸿门宴)句中“兄”可翻译为“像对待兄长一样”的意思。表示处所翻译时名词前可以加介词“于”字来理解,含有“在(从、向)哪儿”的意思而相如廷斥之。(廉颇蔺相如列传)句中的“廷”,表示秦王的处所,“廷斥之”就是“在朝廷上呵斥他”。表示动作使用的工具翻译时名词前可以加介词“以”字来理解,含有“用”的意思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句中“箕畚”修饰它后面的动词“运”,作状语,表示“运”所凭借的工具,翻译为“用箕畚”。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翻译时译为“在”“每”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伶官传序)时间名词“夜”修饰动词“呼”,作状语,表示“呼”的时间,译为“在夜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有人夜自外归,见有物蹲其门,以为猪狗类也,杖击之,即逸去。至山下月明处,则虎也。是人非能胜虎,而气以盖之矣。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有人夜自外归,见有物蹲其门,以为猪狗类也,杖击之,即逸去。译文:_解析句中的“夜”“杖”均为名词作状语,译为“在夜晚”“用杖打”。答案有个人晚上从外面回来,见到一个家伙蹲在他门口,以为是猪狗一类的动物,用拐杖打它,它就跑了。【参考译文】有个人晚上从外面回来,见到一个家伙蹲在他门口,以为是猪狗一类的动物,用拐杖打它,它就跑了。(看到)它跑到山下月光明亮处,原来是只老虎。这人不是有打赢老虎的本事,是他胆气盖过了老虎。类型示例形容词宾语因人之力而敝之。(烛之武退秦师)“敝”是形容词,这里带有宾语“之”,活用为一般动词,意思是“损害”。能愿动词形容词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游褒禅山记)“穷”是形容词,前面有能愿动词“能”修饰,活用为一般动词,意思是“到尽头”。“所”形容词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兰亭集序)“欣”是形容词,前面有助词“所”修饰,活用为一般动词,意思是“喜爱”。其他情况表动态的形容词不知东方之既白。(赤壁赋)“白”是形容词,后面虽然不带宾语,但表示某种动态,此时也活用为一般动词,意思是“显出白色”。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则再逐于鲁,削迹于卫,穷于齐,围于陈、蔡,不容身于天下。子之道岂足贵邪?世之所高,莫若黄帝,黄帝尚不能全德,而战涿鹿之野,流血百里。尧不慈,舜不孝,禹偏枯,汤放其主,武王伐纣,文王拘羑里,此六子者,世之所高也。(庄子盗跖)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削迹于卫,穷于齐,围于陈、蔡,不容身于天下。译文:_(2)子之道岂足贵邪?译文:_(3)此六子者,世之所高也。译文:_解析(1)句中的“穷”,(2)句中的“贵”,(3)句中的“高”均为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答案(1)在卫国被铲平足迹,在齐国穷途末路,在陈国和蔡国之间被围困,天下没有容身之处。(2)你的道哪里有什么可贵的呢?(3)这六个人,都是世上所推崇的。【参考译文】然而一再被赶出鲁国,在卫国被铲平足迹,在齐国穷途末路,在陈国和蔡国之间被围困,天下没有容身之处。你的道哪里有什么可贵的呢?世上所推崇的,没有超过黄帝的,黄帝尚且不能全备德行,而战于涿鹿郊野,流血百里。尧不慈爱,舜不孝顺,禹半身偏瘫,汤流放他的君主,武王讨伐纣王,文王被囚禁在羑里。这六个人,都是世上所推崇的。类型解说示例动词活用作名词作宾语或主语惧有伏焉。(曹刿论战)句中“伏”本是动词,这里用作宾语,活用为名词,是“伏兵”的意思。在“之”“其”后充当中心词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阿房宫赋)“收藏”和“经营”都是动词,在“之”后充当中心词,活用作名词,意思是“收藏的财宝”“聚敛的金银”。两个动词组成动宾结构追亡逐北。(过秦论)“亡”和“北”都是动词,它们在动词“追”“逐”之后都活用作名词,意思都是“败逃的人”。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在“之”“其”后充当中心词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贤”是形容词,在“其”后充当中心词,活用作名词,意思是“才能”。作宾语或主语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师说)句中前一个“圣、愚”本是形容词,这里作主语,活用为名词,是“圣人、愚人”的意思。在数词之后四美具,二难并。(滕王阁序)句中“美、难”用在数词后面作中心语,活用为名词,“四美”在文中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二难”在文中指贤主、嘉宾;难,难得。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论语子张)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注矜(jn):怜悯,怜恤,同情。与:同“欤”,语气词。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译文:_(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译文:_解析(1)句中的“贤”“善”,(2)句中的“美”“恶”均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答案(1)君子能尊敬贤人,又能容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全方面培训课件
- 吊顶音响工程方案(3篇)
- 电力拆除改造工程方案(3篇)
- 安全教育防火培训课件
- 灯塔冷库改造工程方案(3篇)
- 猫咪线描绘画课件
- 基于真实情境的初中语文学习任务设计探究
- 农业无人机租赁服务在2025年市场拓展与渠道建设分析
- 防汛工程治理方案范本(3篇)
- 工程爆破施工方案(3篇)
- 商用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估从业人员考核历年考试真题库(含答案)
- 二手房产购买定金协议书
- 2024年特种设备安全管理A证考试练习题(100题)含答案
- 47届世赛江苏省选拔赛轨道车辆技术项目技术工作文件v1.1
- 中小学生文明上网主题班会课件
- 餐饮业管理规范标准
- 2024年成都隆科城乡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
-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解读培训课件
- DL-T 5148-2021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条件-PDF解密
- 电工技能训练(第6版)中职技工电工类专业全套教学课件
- 泛光夜景照明亮化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