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太空一日教案.doc_第1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太空一日教案.doc_第2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太空一日教案.doc_第3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太空一日教案.doc_第4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太空一日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备人:路慧授课人:总第( )课时时间:第22课太空一日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积累相关语言。2学习与运用浏览的方式,快速提取文章的主要信息,并在阅读中提出自己的思考与质疑。3理解作者的科学精神与探险精神。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杨利伟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他在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他和技术专家的创举使得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杨利伟也因此成为了全国人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课文写他自己在太空一日的亲身经历,既惊险又真切动人。今天我们学习课文,看看我们能从中获得哪些重要信息,又能感知作者怎样的精神情操呢?探究生趣第一步,浏览课文。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横线划出重要信息,用着重号标出表现作者心理变化的词语,用波浪线标出表现作者科学精神的语句。一、在阅读的过程中,校正读音,积累语言:炽热(ch r):温度极高,极热感情和情绪热烈。释然(sh rn):疑虑消除幅度(f d):振动过程中振动的物理量偏离平衡位置的最大值。两个可能极限之间的距离或长度。急剧(j j):快而剧烈;急速抖动(du dng)用手有力地振动物体。颤动。共振(gng zhn):物理学上的一个运用频率非常高的专业术语,是指一物理系统在特定频率下,比其他频率以更大的振幅做振动的情形;这些特定频率称之为共振频率。敏感(mn gn):感觉敏锐;对外界事物反应很快,皮肤或神经上比较敏感的部分。反应很快速,对一件事或某种东西非常敏锐,察觉快速,可很快判断或反应过来。五脏六腑(w zng li f):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胆。人体内脏器官的统称。也比喻事物的内部情况。耐人寻味(ni rn xn wi):耐:禁得起;味:意味。寻味:探索体味。形容值得让人仔细体会,琢磨。预定(y dng):意为:在事前筹错。一目了然(y m lio rn):一眼就看得很清楚。形容事物、事情原委很清晰,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轮廓(ln ku):轮廓,指边缘;物体的外周或图形的外框。引申为事情的概略。辨别(bin bi)指对不同的事物在认识上加以区别。期待(q di):期盼,等待。俯瞰(f kn):指俯视,从高处往下看。分辨(fn bin):区分辨别。呈现(chng xin):展示出。视野(sh y):空间范围或见识。验证(yn zhng):检验或测验精确性或准确性确凿(qu zo):真实,确实。本末倒置(bn m do zh):本:树根;末:树梢;置:放。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倒悬(do xun):意思是头向下、脚向上悬挂着比喻极其艰难、危险的困境。常用在民意、军事、政治等方面重大变化上。错觉(cu ju):错觉是人们观察物体时,由于物体受到形、光、色的干扰,加上人们的生理、心理原因而误认物象,会产生与实际不符的判断性的视觉误差。无虞(w y):没有忧患,太平无事。寂静无声:安静的没有声音。容非常安静。一般用来形容夜晚。隐约(yn yu):困厄;俭约。谓义深而言简。依稀不明貌。模糊(m hu):不分明,不清楚二、指导学生根据小标题梳理重要信息:以小组为单位梳理文中的重要信息,然后抽代表交流梳理成果:第二步,精读课文,深入理解文意,感受作者的探险精神与科学精神。一、阅读课文第一部分,然后探究1“几秒钟就把发射台下的上千吨水化为蒸汽”,表达了怎样的内容有怎样的表达作用?明确:突出了火箭发射时温度极高,为下文写作者的紧张作铺垫。2“整个人收缩得像一块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明确:比喻,夸张。突出地表现了杨利伟的高度紧张。3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作者情感的变化:明确:紧张放松非常痛苦难以承受解脱痛苦轻松和舒服激动得说不出任何话来。4“意外出现了”,“意外”指什么?这句话有怎样的表达作用?明确:“意外”指:共振以曲线形式变化着,读杨利伟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表达作用:引起下文,吸引读者注意。5“地面的工作人员也陷入了空前的紧张中”的原因是什么?明确:由于飞船传回来的画面是定格的,杨利伟整个人一动不动,眼眼也不眨,大家都担心他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故。二、阅读课文第二部分,然后探究:1“飞船飞行的速度比较快,经过某省、某地乃至中国上空的时间都很短,每一次飞过后,我的内心都期待着下一次。”作者为什么期望着下一次?明确:作者热爱祖国,期望下一次能将祖国看得更清楚一些。2“但是,我没有看到长城。”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精神?明确:心情:希望看到长城但没有看到的遗憾心情。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三、阅读课文第三部分,然后探究:1“作为首飞的航天员,出了一些小难题,其他突发的、原因不明的、没有预案的情况还有许多。”这句话有怎样的表达作用?明确:从结构来说总领下文内容,从内容来说,表达了首飞的航天员会遇到许多没有预料到的危险。2“对航天员的最基本要求是严谨”,在本部分哪些地方表达了杨利伟的严谨?明确:靠意志力克服“本末倒置”的错觉。想像自己在地面训练的情景,眼睛闭着猛想,不停地想,给身体一个适应过程。给“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的航天员讲会产生怎样的错觉和怎样克服这种错觉。对于神秘的敲击声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四、阅读课文第四部分,然后探究:1“让我紧张以致惊慌的另有原因”,这个原因是什么?明确:误认为舷窗的玻璃窗开始出现裂纹。2“其实最折磨人的就是这段过程了”,“这段过程”指的是什么?明确:抛开降落伞盖,并迅速带出引导伞。3“外面来人了”,这句话有怎样的表达作用?明确:以之结尾,嘎然而止,令人回味;写出了“神五”飞天取得成功,写出了作者放松的心情。五、理解课文表达的中心学法指导:理解中心,要找出文章的写作重点和文章中对整体内容进行抒情或议论的部分;指导学生结合上述内容,根据作者的写作背景、意图等概括出文章的中心,并理解含义;理解这个中心的深刻或新颖之处,并理解这个中心在原文中是如何表达出来的;指导学生理解这个中心对自己的启示。1这篇文章表达了怎样的中心思想?明确:作者通过叙述乘神五到太空遨游一日的观察与体验,表现了可贵的探险精神与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与严谨的科学态度。2本文的中心思想对你有何启示?第三步,选读相关内容,个性解读,读写结合。一、个性解读。学法指导: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等对作品作个性解读。课堂探究:1你对本文有哪些与众不同的理解?2学了本文后你有哪些与众不同的收获?二、读写结合。学法指导:找出文中最主要的写作手法,体现作者是如何表达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1你认为文中最主要的写作手法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运用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对你的写作有怎样的借鉴作用?2模仿太空一日的写法,写一篇表现自己探险经历的文章,要求脉络思楚,语言简明。总结固趣本文写作者作为我国第一个航天员乘神五到太空遨游一日的观察与体验。作者以时间为顺序再辅以小标题的方式使全文思路清晰而各有侧重,于平实的记叙中既让我们了解太空一日为人所不知的细节,也让我们有惊心动魄之处,达到了引人入胜的效果。“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写飞船起飞的过程及作者的感受,小标题就吸引眼球,“意外出现了”,不仅让“作者几乎难以承受”,让“地面的工作人员也陷入了空前的紧张中”,也让读者为之揪心。“我看到了什么”,既写见到了什么,也写没有见到了长城,表现了作者的科学精神。“神秘的敲击声”写出了船行过程中的未解之谜。“归途如此惊心动魄”写出回归过程的惊险。作者的叙述虽然平实,但写出了鲜为人知的内容,又写出了自己细致的观察、真切的体验,据有很强的可读性。布置作业:1预习带上她的眼睛,要求能概述文章内容,拟出不懂或有质疑之处。2课外阅读有关太空探索的文章。趣味教学资料杨利伟简介杨利伟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男,汉族,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大学文化程度,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他历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现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他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中共十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杨利伟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350小时之久。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2014年9月15日,太空探索者协会第27届年会在北京闭幕,杨利伟被授予列昂诺夫奖。2003年07月,经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选评委员会评定,具备了独立执行航天飞行的能力,被授予三级航天员资格。时为中校军衔。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他和技术专家的创举使得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10月15日,晋升上校军衔。10月16日,杨利伟成为了全国人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2004年春节前后,晋升大校军衔。12月09日,杨利伟获香港中文大学颁发荣誉理学博士学位。2005年,杨利伟出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2007年10月,在中共十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2011年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2013年3月24日,杨利伟获澳门科技大学颁发荣誉理学博士学位。杨利伟所获荣誉杨利伟是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公民(2003年10月15日),在他之前,美国有四位华裔航天员曾进入太空。2003年11月07日,杨利伟从时任中央军委主席的江泽民手中接受了“航天英雄”的称号,在人民大会堂获得了奖章和证书。2004年02月12日,荣获2003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2005年03月16日,小行星21064以杨利伟命名。2008年07月22日,被授予少将军衔。2008年08月06日,奥运火炬开始北京市传递航天英雄杨利伟跑首棒。2008年11月第四届中国航空航天月桂奖获得月桂奖特别奖。2009年9月14日,他作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受到中共中央全体常委领导同志接见。2010年10月31日,入选2010首届王顺利百年中国人物榜。2014年9月15日,太空探索者协会第27届年会在北京闭幕,中国首位飞向太空的航天员杨利伟被授予列昂诺夫奖。 杨利伟的故事10月16日,杨利伟成为了全国人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那天,他回到北京航天城时已是晚上。21小时太空之旅的极度疲劳尚未消除,他就给训练航天员的教员们一个个打电话,向教员们汇报自我在太空的状况。而此时电视里已全是他的新闻和形象,他却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一位老教员感叹地说:难得啊,难得。能在巨大荣耀面前,持续如此平常心态,正是优秀航天员就应具备的素质。是的,应对巨大的荣誉,杨利伟没有居功自傲,也没有忘记航天员的神圣使命,犹如平时,淡然置之。他的亲人成为了新闻人物,甚至儿子小宁康也被众多媒体包围,他要求媒体不好宣传,一再期望以平常人对待。他在空军时的战友还记得,1997年,当杨利伟透过体检,回到部队等待通知的那一年里,他仍然专心致志地投入到飞行训练中。那年他飞了150多小时,大大超过当时部队规定的飞行时刻。尽管体检耽误了许多时刻,但在这一年的考评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