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XXXXXXXXXXX工程高支模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建设单位: 设计单位: 监理单位: 施工单位: 编 号: 编制时间: XXXXXXXXXXXXXXXXXXXXXXX工程 高支模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中 国 一 冶 集 团 有 限 公 司China First Metallurgical Group CO., Ltd.中国冶建第一军 目 录第一章 编制依据1第二章 工程概况22.1. 工程主要情况22.1.1. 工程简介22.1.2. 工程地质及气候情况22.1.3. 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概况32.2. 重难点分析82.2.1. 重难点分析82.2.2. 注意事项8第三章 施工计划103.1. 施工进度计划103.1.1. 施工段划分103.1.2. 施工顺序101、模板施工顺序错误!未定义书签。2、混凝土浇筑方式及浇筑顺序错误!未定义书签。3.1.3. 进度计划图103.2. 主要资源配置计划103.2.1. 管理体系及项目部组成错误!未定义书签。3.2.2. 材料、设备、劳动力组织计划103.3. 其它资源配置计划123.3.1. 垂直运输及人员通道123.3.2. 混凝土浇捣设备123.3.3. 支模架照明设置12第四章 模架支撑形式及搭设参数134.1. 模架支撑形式及搭设参数134.1.1. 支撑体系设计理念134.1.2. 支撑架设计134.1.3. 模架形式选定134.2. 模板支撑架形式选择144.2.1. 超限梁模板支架搭设144.2.2. 空心楼盖支架搭设164.3. 各高大模板区域梁、板支撑体系设计表174.4. 高支模区(1#楼5层转换层)支撑系统设计参数表34.5. 高支模区(裙房-1/1层3层)支撑系统设计参数表4第五章 转换层施工方案15.1. 施工概述15.2. 施工顺序及总体安排15.2.1. 分层浇筑安排15.2.2. 具体加固措施35.3. 混凝土浇筑顺序55.4. 支架拆除时间限定:5第六章 空心楼盖施工方案66.1. 空心楼板施工工艺66.2. 主要施工技术措施66.2.1. 体系形式66.2.2. 填充体安装66.2.3. 填充体的调整、固定76.3. 混凝土的浇筑7第七章 施工工艺97.1. 支模架的构造要求及技术措施97.1.1. 架体总体要求97.1.2. 构造要求及措施97.2. 支模架的搭设及拆除方法147.2.1. 模板安装工艺147.2.2. 模板安装施工顺序157.2.3. 模板拆除167.2.4. 模板成品保护177.3. 支撑体系检查和验收要求187.3.1. 支架的材质选取187.3.2. 模板支模架验收程序、验收标准及记录22第八章 模板体系监测监控措施238.1. 监测措施238.1.1. 检查时间23班组日常进行安全检查,项目每周进行安全检查,公司每月进行安全检查,所有安全检查记录必须形成书面材料;238.1.2. 日常检查、巡查重点部位:238.1.3. 3、支架在承受立即大风或暴雨后必须进行全面检查;248.1.4. 4、监测项目248.1.5. 5、监测点布设248.1.6. 6、监测仪器及预警值248.1.7. 7、监测频率258.2. 监控措施25第九章 安全文明施工保障措施269.1. 安全保证措施269.1.1. 安全生产保证体系269.1.2. 安全教育制度269.1.3. 安全检查制度279.2. 安全管理措施289.3. 预防模板支架坍塌的安全技术措施299.4. 施工现场防火措施309.5. 安全用电管理措施319.6. 文明施工措施31第十章 施工质量保证措施3310.1. 质量保证体系3310.2. 组织措施3310.3. 技术管理措施3310.4. 材料及设备保证措施3410.4.1. 材料保证措施3410.4.2. 设备保证措施3410.4.3. 预防轴线偏位、标高控制措施3510.5. 施工质量保证措施3510.6. 预防漏浆的质量控制措施3510.7. 成品保护措施3610.8. 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控制措施36第十一章 应急预案3711.1. 危险源分析3711.2. 应急领导小组4111.2.1. 组织机构4111.2.2. 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及小组成员4111.3. 应急材料准备4211.4. 应急知识培训4211.5. 通讯联络4211.6. 应急措施4311.6.1. 火灾4311.6.2. 触电4411.6.3. 机械伤害4411.6.4. 高空坠落4511.6.5. 坍塌事故46第十二章 劳动力计划4712.1. 管理人员配置4712.1.1. 施工管理人员配置4712.1.2. 专职安全员配置4712.2. 劳动力配置4712.2.1. 劳动力配置计划477.2.1 特种作业人员48第十三章 计算书及相关图纸4913.1. 计算书4913.2. 图纸49*XXXXXXXXXXXXXXX项目部(编制单位) - 4 -XXXXXXXXXXXXXXXXXXXXXXX工程 高支模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中 国 一 冶 集 团 有 限 公 司China First Metallurgical Group CO., Ltd.中国冶建第一军高支模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第一章 编制依据类别规范建筑施工扣件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名称编号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国家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11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国家标准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国家标准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建筑施工扣件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2006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11国家标准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建筑施工扣件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国家标准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国家标准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建质2009254号施工组织设计XXXXXXX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文本/施工图纸XXXXX工程施工图/第二章 工程概况2.1. 工程主要情况2.1.1. 工程简介 1、 工程名称:2、建设相关方1)建设单位:2)总包单位:3)设计单位:4)勘察单位:4)监理单位:5)施工单位: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3、 工程总体介绍xxxxx工程总建筑面积xxxxxx平方米,属xxxxx结构,地上由xx幢xx层的高层办公楼和xx层商业裙房组成,地下x层,建筑高度xxxxm,标准层层高xxm,0.000相当于黄海高程xxxm,总工期xx天。2.1.2. 工程地质及气候情况 1、地质情况 根据地勘报告,本工程原始地表面多为xxxxx层,基础四周回填采用xxxx,. 2、气候情况 混凝土结构施工周期计划在xxxxx年xxxxxx月至xxxxx年xxxxxxx月,根据地理位置和以往历史天气推断,该周期内天气以xxxxxxxxx为主,间断有xxxxxxxx.2.1.3. 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概况2.1.3.1. 高支模区域分布例本工程高大模板类型为超限梁(超重)/超高 支撑体系梁截面所在部位详见下表。该区域局部梁的集中线荷载超过20kN/m,属于超限模板支撑体系,该区域的非高大模板区域板纵横立杆间距与高大模板体相同,均按900900搭设:超限内容集中线荷载20KN/m及以上楼号构件名称截面(mm)部位、架体搭设高度两侧板厚(mm)最大跨度(m)地下车库KL465001500地下一层层高:5m顶标高:-0.03m底标高:-5.030m架体搭设高度:5m400(空心楼盖)7.4KL96a、KL82、KL7950014708.6KL96、KL82a、KL79a50012008.6KL9860012008.3KL98a60014708.31#楼KZL02、KZL19、KZL15、KZL06、KZL16、KZL17、2KZL1360018005层转换层层高:6.5m顶标高:22.770m底标高:16.270m架体搭设高度:6.5m1806.1KZL04、 2KZL14、2KZL12600150042KZL17、2KZL1860020006.2KZL12、KZL05100022009.2KZL03、KZL13、KZL09、KZL011、KZL01、KZL18、2KZL10、2KZL15、2KZL09、2KZL06100020007KZL08 100025007KZL101100250062KZL19、2KZL05、2KZL07、2KZL11、2KZL22、2KZL1680020006.22KZL0880025006.9裙房-1KL13(10-11/M)、KL08(10-11/J)60012001层层高:5.5m顶标高:5.470m底标高:-0.030m架体搭设高度:5.5m1303.5KL13(10-11/M)、KL08(9-10/J)6001000130/3508KL07(9-10/H)(10-11/F)6501000130/3507KL07(10-11/H)65012001305.7KL12(2外-3/M)60013002层层高:5.4m顶标高:10.870m底标高:5.470m架体搭设高度:5.4m3503.6KL30(10-11/E-G)、KL12(10-11/M)65012001303.6KL12(9-11/M)60012003.6KL09(9-10/J)、KL12(9-10/M)60010003506.5KL10(2外-3/L)、KL05(2外-3/F)、KL08(9-11/J)、KL09(2外-3/K)60012003层层高:5.4m顶标高:16.270m底标高:10.870m架体搭设高度:5.4m1303.6(10-11/F)65012003.6(10-11/G)50012004裙房-1(13层)高支模区域主要集中在9轴-11轴部分注:高支模识别按建质87号文要求执行2.1.3.2. 空心楼盖概况2.1.3.2.1. 空心楼盖分布情况序号所在部位构件板厚标高层高1地下车库地下二层LB2300-9.1-5.0304.072LB3300-9.1-5.0304.073地下车库地下一层LB2300-5.030-0.0354LB6300-5.030-1.203.835LB7300-5.030-1.5503.486LB8300-5.030-0.2504.787LB9300-5.030-1.0004.038LB3、LB5400-5.030-1.0004.039LB4、LB10400-5.030-0.03005101#住宅一层LB1300-5.030-0.3005112#住宅一层LB1300-5.030-0.300512裙房-1一层LB1、LB4350-0.0305.4705.5裙房-1二层LB13505.47010.8705.413裙房-1三层LB135010.87016.2705.414裙房-1四层裙房-1四层LB135016.27021.4005.1315LB535016.27021.4005.13LB450016.27023.6007.33LB330016.27023.6007.33(阴影部分)2.1.3.2.2. 空心楼盖模板支架计算概况空心楼盖体系在模板支架承载能力验算时,将楼板厚度折合成现浇楼板进行计算,折合原则根据每个空腔单元所折合的单位面积重量进行,为确保安全在折合基础上增加50mm。序号空心楼盖厚度(mm)折合公式计算折合厚度(mm)立杆间距(mm)(采用可调托座)1300160+50=2102109009002350183+50=2332409009003400268+50=3183209009004500220+50=2702709009002.2. 重难点分析2.2.1. 重难点分析 1、本工程结构有空心楼盖及超高超重梁,结构施工复杂,支撑体系高度高,给模板施工和混凝土浇筑都带来不便。 2、本工程楼层面积大,需结合工期要求按后浇带合理分区、分段施工; 3、转换层是本工程的关键部位、工程施工重点。2.2.2. 注意事项1)高大支模架混凝土浇捣的总体原则,根据每层分别安排混凝土浇筑,高大支模架部分的柱子先行浇注。2)柱模板搭设完毕经验收合格后,先浇捣柱砼,然后再绑扎梁板钢筋,梁板支模架与浇好并有足够强度的柱和原已做好的主体结构拉结牢固。经有关部门对钢筋和模板支架验收合格后方可浇捣梁板砼。3)高支架在与已浇混凝土柱抱箍连接时,柱混凝土强度应至少达到75%,连接采取隔一步拉结的办法。4)在浇筑柱的混凝土时,采取以下措施保证施工的安全:高支模架区域的支架与周边模板支架同时同步搭设;在柱的周边按外脚手架的型式,增设水平杆和防护栏杆,铺设脚手片,形成操作平台。该操作平台与周边的楼层设置一跨,按外脚手架的型式,增设水平杆和防护栏杆,铺设脚手片,形成安全通道。5)因本工程面积大, 以后浇带为单位,分区块施工,每个区块施工时按低边向另高端对称推进浇捣。搭设本方案提及的支模架开始至砼施工完毕具备要求的强度前不允许拆除。6)支模架在混凝土浇注前后均应派人观察,包括在上层混凝土浇筑时也应对本层及以下支模架进行观察,发现异常情况第一时间通知项目部负责人。7)在浇筑混凝土时,合理安排浇筑流程,不宜采取应力集中式浇筑(如从四周往中心),在楼板上混凝土的堆筑高度不得超过板面标高10cm,混凝土振捣棒尽量避免直接接触底模和支架。8)高大梁板混凝土施工时除了按照一般顶梁板混凝土施工外,混凝土施工时还应满足以下要求:先浇筑梁体混凝土再浇筑顶板混凝土,从中间向两侧,同时对称进行浇筑,大梁需要分层浇筑,每层浇注厚度400mm,每层间隔2小时,避免出现混凝土冷缝,混凝土浇筑速度为30m/h,其余各大空间顶部混凝土作业方法与此相同,梁板混凝土需对称、分层浇筑。避免混凝土浇筑的集中荷载。第三章 施工计划3.1. 施工进度计划3.1.1. 施工段划分【注】根据总工期进度计划安排,可按伸缩缝、后浇带等进行划分施工段,并将施工段划分示意图绘制出来。3.1.2. 施工顺序每区块内柱模板搭设完毕经验收合格后,先浇捣柱砼,区块内柱混凝土强度达到75%再进行区块内混凝土浇筑,顺序先梁后板,水平结构由中间向两边均匀对称浇筑,由低跨向高跨推进;在梁板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外侧派专人守模,发现问题立即停止浇筑,并对模板支撑处立即进行加固处理。对于处于高低跨处的梁,先进行低跨处梁板砼浇筑,待砼初凝前再分层浇筑上部梁,为防止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因侧压力过大导致模板炸模,混凝土分层浇筑厚度不超过400mm,同时须严格控制振动棒振动时间,避免过振、漏振。各区块里的超限梁按实际施工进度进行浇筑。3.1.3. 进度计划图【注】重点是从模板开始开工至模板拆除施工计划安排,要求采用Project软件编制。3.2. 主要资源配置计划3.2.1. 材料、设备、劳动力组织计划根据总体施工进度计划安排,本工程施工单体相对独立,施工中按照后浇带进行划区块施工,且地下室超限、超高、大跨度梁区块施工处于和主体共同施工阶段,故在模板、钢管、扣件需求量较大。粗略计算各材料需求量如下表:1、材料组织计划材料组织计划表材料名称单位需用数量九夹板15mm厚m250100mm方木m3钢管吨扣件只顶托个对拉螺杆根步步紧副山型扣只2、设备组织计划设备组织计划表设备名称单位需用数量架子扳手把扭力扳手把圆盘锯台手工锯把手电锯(钻头12-20mm)把电焊机台振动棒根混凝土运输车辆移动电箱只经纬仪台水准仪台注:现场施工机械通过检测合格后使用,并需经上级监管部分备案;各项计量仪器进场使用前,进行计量检测,检测校检合格后方可使用。3.3. 其它资源配置计划3.3.1. 垂直运输及人员通道超限梁处模板工程垂直及水平运输采用塔吊进行运输,同时在基坑内设置爬梯供施工人员上下通行,其余各处施工人员利用建筑物自有楼梯供施工工员通行 。3.3.2. 混凝土浇捣设备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浇筑混凝土采用汽车泵或地泵进行浇筑,同时塔吊配合进行梁板浇筑;混凝土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棒进行混凝土密实振捣。 3.3.3. 支模架照明设置混凝土在夜间浇筑时,照明设备采用塔吊上的大灯。此外,班组配备5-8照明灯及手电筒。第四章 模架支撑形式及搭设参数4.1. 模架支撑形式及搭设参数4.1.1. 支撑体系设计理念在保障安全可靠的前提下,须兼顾施工操作简便、统一、经济、合理等要求,因此梁与板整体支撑体系设计的一般原则是:立杆步距要一致,便于统一搭设;立杆纵或横距尽量一致,便于立杆有一侧纵横向水平杆件拉通设置;立杆的地基或楼板承载力符合要求,构造要求按照规范设置,保证整体稳定性和满足计算前提条件。4.1.2. 支撑架设计1、支撑架施工荷载取值计算板模板时考虑采用大型机械设备进行浇筑取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标准值,按4KN/m2取值计算;计算梁模板时取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标准值按2.5KN/m2取值计算;振捣砼是产生的荷载标准值,按2.0KN/m2取值计算;4.1.3. 模架形式选定根据本公司当前模板工程工艺水平,结合设计要求和现场条件,决定采用扣件式钢管架作为本模板工程的支撑体系。扣件式钢管规格为483.5mm,计算按483.0mm。类别文件名称软件版本验算软件品茗安全计算软件20164.2. 模板支撑架形式选择该处统一介绍本工程高支模部分的施工工艺,转换层施工方案详见其他章节。4.2.1. 超限梁模板支架搭设超限梁尺寸汇总(代表性计算梁选择)以梁高为条件对于超限梁进行归类汇总,选择有代表性的梁截面进行计算,并按该范围控制其他梁的搭设。序号梁宽(mm)梁截面尺寸搭设概述(详见以下章节)梁高范围计算代表性梁计算两侧板厚(mm)计算层高(m)示意5001470、5001500、50017501200175050017502405.13详见附图:梁模板支设详图26006001200、6001300、6001800、6002000、6002200、6002400、60025001200180060018001806.52000250060025001806.53650650120065012001305.54700700200070020001806.558008002000、800250080025001806.56100010002000、10002200、10002500100025001806.57110011002500、11002800110028001806.538120012002500120025001806.5注:其他梁的计算和搭设均参照代表性梁进行(1)搭设5001750的梁5001750粱两侧立杆间距1000 mm,粱底立杆根数2根沿粱跨方向间距450 mm,小梁6根,板小梁间距200 mm,纵横水平杆间距900mm,步距1500mm。(2)搭设6001800的梁6001800粱两侧立杆间距1000 mm,粱底立杆根数2根沿粱跨方向间距450 mm,小梁6根,板小梁间距200 mm,纵横水平杆间距900mm,步距1500mm。详见附图:梁模板支设详图(3)搭设6002500的梁6002500粱两侧立杆间距1100 mm,粱底立杆根数2根沿粱跨方向间距450 mm,小梁6根,板小梁间距200 mm,纵横水平杆间距900mm,步距1500mm。详见附图:梁模板支设详图(4)搭设6501200的梁6501200粱两侧立杆间距1150 mm,粱底立杆根数2根沿粱跨方向间距450 mm,小梁6根,板小梁间距200 mm,纵横水平杆间距900mm,步距1500mm。详见附图:梁模板支设详图(5)搭设7002000的梁7002000粱两侧立杆间距1200 mm,粱底立杆根数2根沿粱跨方向间距450 mm,小梁6根,板小梁间距200 mm,纵横水平杆间距900mm,步距1500mm。详见附图:梁模板支设详图(6)搭设8002500的梁8002500粱两侧立杆间距1300 mm,粱底立杆根数3根沿粱跨方向间距450 mm,小梁6根,板小梁间距200 mm,纵横水平杆间距900mm,步距1500mm。详见附图:梁模板支设详图(7)搭设10002500的梁10002500粱两侧立杆间距1500 mm,粱底立杆根数3根沿粱跨方向间距450 mm,小梁8根,顶托内2号主梁根数2根,板小梁间距200 mm,纵横水平杆间距900mm,步距1500mm。详见附图:梁模板支设详图(8)搭设11002800的梁11002800粱两侧立杆间距1600 mm,粱底立杆根数4根沿粱跨方向间距450 mm,小梁9根,顶托内2号主梁根数2根,板小梁间距200 mm,纵横水平杆间距900mm,步距1500mm。详见附图:梁模板支设详图(9)搭设12002800的梁12002800粱两侧立杆间距1700 mm,粱底立杆根数4根沿粱跨方向间距450 mm,小梁9根,顶托内2号主梁根数2根,板小梁间距200 mm,纵横水平杆间距900mm,步距1500mm。详见附图:梁模板支设详图4.2.2. 空心楼盖支架搭设 选择3种典型的空心楼盖进行计算后得到架体搭设参数:序号空心楼盖厚度(mm)计算折合厚度(mm)计算层高(m)(取最大值) 立杆间距(mm)(采用可调托座)步距(mm)次楞木方间距(mm)50mm100mm木枋13002105/7.33900900150020023502405.5900900150020034003205900900150020045002707.339009001500200搭设示意图如下(各部位详细搭设方式详见附图)4.3. 各高大模板区域梁、板支撑体系设计表未统计梁在该表区间内进行查找,按上限进行架体布置中 国 一 冶 集 团 有 限 公 司China First Metallurgical Group CO., Ltd.中国冶建第一军 中国一冶XXXX项目经理部梁及板编号是否超限截面尺寸梁(板)跨度(m)支撑架高度(m)支撑架基础梁两侧立杆间距(梁宽+500)梁两侧立杆和梁底顶托立杆沿梁跨方向间距梁底带顶托立杆根数小梁(木方)根数或间距梁侧对拉螺栓道数材料规格构造要求梁超限50015007.45地下室负二层底板10004502541、梁底主楞规格:483钢管2、梁底及梁侧次楞次楞规格:50mm100mm方木3、模板:15mm覆面木胶合板1、 纵横水平杆步距:1500mm2、纵横扫地杆离地高:200mm3、最上层纵横水平杆(扫天杆)距梁(板)底高度小于:300mm4、水平拉接间距(与周围水平梁、柱拉接):在架体周圈外侧与结构柱、边梁预埋件扣接,按水平间距69m,竖向间距23m与建筑结构设置一个固结点50014708.65100045025450012008.65100045025360012008.35110045026360014708.351100450264梁非超限4008008.35地下室负二层顶90090014240010008.3590090024340011008.359009002434009008.3590090014250011008.3510004502535009008.351000900252板非超限300厚(空心)8.495地下室负二层底板9009001200400厚(空心)8.4959009001200180厚8.4959009001200注:1、 支撑架主材:钢管、扣件、顶托要做见证取样复检报告。2、 明确支撑架构造和搭设步骤。3、 支撑架搭设要分阶段检查和逐级检查验收(班组、项目、公司和专家回访)。4、 木枋50mm100mm4.4. 高支模区(1#楼5层转换层)支撑系统设计参数表梁及板编号是否超限截面尺寸梁(板)跨度(m)支撑架高度(m)支撑架基础梁两侧立杆间距(梁宽+500)梁两侧立杆和梁底顶托立杆沿梁跨方向间距梁底带顶托立杆根数小梁(木方)根数或间距梁侧对拉螺栓道数材料规格构造要求梁超限60018006.16.5四层顶板11004502641、梁底主楞规格:483钢管2、梁底及梁侧次楞次楞规格:50mm100mm方木3、模板:15mm覆面木胶合板1、 纵横水平杆步距:1500mm2、纵横扫地杆离地高度:200mm3、最上层纵横水平杆(扫天杆)距梁(板)底高度小于:300mm4、水平拉接间距(与周围水平梁、柱拉接):在架体周圈外侧与结构柱、边梁预埋件扣接,按水平间距69m,竖向间距23m与建筑结构设置一个固结点600150046.5110045026460020006.26.51100450264100022009.26.515004503951000200076.515004503941000250076.515004503951100250066.5160045049580020006.26.5130045038480025006.96.51300450385梁非超限40080066.5四层顶板90090014240060066.590090004240097056.59009001424007705.46.590090014240010005.46.590090024240012005.46.59009002435008005.46.510009001625007704.66.5100090016250010005.46.51000450242板非超限180厚665四层顶板9009002004.5. 高支模区(裙房-1/1层3层)支撑系统设计参数表梁及板编号是否超限截面尺寸梁(板)跨度(m)支撑架高度(m)支撑架基础梁两侧立杆间距(梁宽+500)梁两侧立杆和梁底顶托立杆沿梁跨方向间距梁底带顶托立杆根数小梁(木方)根数或间距梁侧对拉螺栓根数材料规格构造要求梁超限60012003.55.5下层顶板11004502531、梁底主楞规格:483钢管2、梁底及梁侧次楞次楞规格:50mm100mm方木3、模板:15mm覆面木胶合板1、 纵横水平杆步距:1500mm2、纵横扫地杆离地高度:200mm3、最上层纵横水平杆(扫天杆)距梁(板)底高度小于:300mm4、水平拉接间距(与周围水平梁、柱拉接):在架体周圈外侧与结构柱、边梁预埋件扣接,按水平间距69m,竖向间距23m与建筑结构设置一个固结点6001300(970)3.55.51100450254600100085.51100450253650100075.5115045025365012005.75.51150450253梁非超限3008008.45.5下层顶板8009001323009708.45.58009001323005004.55.58009000314008008.45.59009001424009702.65.590090014250010008.45.59004502536008008.45.51100900252板非超限120厚8.48.45.5下层顶板900900200130厚8.48.45.5900900200350厚(空心)8.48.45.5900900200第五章 转换层施工方案5.1. 施工概述转换层是本工程的关键部位、工程施工重点。是标准层的空中基础。构件型号繁多、体量大、几何尺寸繁杂、轴线关系复杂,容不得施工有半点差错,稍不留意就会出现差错,造成返工,甚至造成结构安全质量隐患。由于梁截面大,最大KZL梁达1.2m2.8m,这样巨大的荷载按常规模板和支撑架施工无法支承,楼层砼梁板也难以承受这样巨大的荷载,因此,经过计算设计,转换层部位的模板支架回顶至地下室。5.2. 施工顺序及总体安排考虑混凝土浇筑的不均匀布料可能对架体稳定性造成影响,转换层施工时竖向及水平混凝土分两次浇筑。即先浇筑墙、柱混凝土,待混凝土强度达到80%再进行区块内梁板混凝土浇筑。梁板模板支架与先期浇筑的墙柱抱柱连接,以增加水平稳定性。转换层梁板模板浇筑采用泵送,梁柱接头部位用塔吊配合浇筑高标号混凝土。5.2.1. 分层浇筑安排本工程转换梁采用分层浇筑的方法进行施工,具体按梁高分两次进行浇筑,该措施仅为确保安全的保障措施,在计算中不考虑该有利影响。计算仍旧按整体浇筑进行计算。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次浇筑(1000mm)第一次浇筑各楼浇筑方量及时间表预计如下(每个楼均布置一台输送泵,每台按30立方每小时计算):序号部分面积(平米)第一次浇筑厚度第一次浇筑方量(立方)预计每小时浇筑方量 (立方)预计浇筑时间(小时)11#楼12001000mm360301222#楼1500480301633#楼11203403012每一次浇筑方式为分层浇筑,每层浇筑高度为500mm,由两侧向中间推进,并需做好与每二层混凝土间插筋工作。(2)第二次浇筑(1000mm1800mm)第二次浇筑各楼浇筑方量及时间表预计如下(每个楼均布置一台输送泵,每台按30立方每小时计算):序号部分面积(平米)第一次浇筑厚度第一次浇筑方量(立方)预计每小时浇筑方量 (立方)预计浇筑时间(小时)11#楼12001000mm1800mm560301522#楼1500680302033#楼11205403018第二次浇筑需在第一次混凝土中心温度降低,统计表面温度约45,砼强度达到70%左右进行,预计养护时间为45天。同样每层浇筑高度为500mm,由两侧向中间推进。在浇筑过程中时刻注意已浇筑部分,若出现初凝现象,立即将新混凝土浇筑至此部分并进行振捣。5.2.2. 具体加固措施本工程转换层距地四层,施工转换层时,砼浇筑后保留楼层全部支架,即1#、2#、3#楼1层3层的支架不能挠动与拆除,截面超过10002000梁部位回顶至地下二层。具体加固形式如下:具体施工详见剖面图(1)大梁传小梁搭设方法大梁传小梁的基础处理方式,在最顶端的梁混凝土浇筑完成并到达75%强度后方可拆除下一层的钢管支撑架。(2)梁传板搭设方法5.3. 混凝土浇筑顺序柱墙砼浇筑时,采用逐根退行浇筑,四周闭合墙砼以一点为起点分两个班组各沿顺、逆时针方向呈阶梯形向前推进,不闭合的墙砼从一端向另一端呈阶梯形向前推进。每根柱和墙体砼要求一次浇筑完成。框架柱的进料及振捣,通过框架梁下部钢筋上提后的空间放料,插入式振动棒插入振捣。梁板砼浇筑时,采用两台布料机分层循环浇筑。因框支梁最大高度达2800mm,所以要求斜面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不超过400mm。砼浇筑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控制在2小时以内,并应在下层砼初凝之前将上层砼浇筑完毕。浇捣上层砼时,要插入下层已捣砼50,确保分层界面结合紧密。5.4. 支架拆除时间限定:(1)保留支架层及以下加固各层支架,待转换层砼强度达25MPa时即转换层强度足以支撑自重,即可拆除保留和加固支架。砼自重大部分荷载通过梁自身传递给柱承担。(2)转换层砼强度达设计强度75%时,转换层自重靠梁自身强度承担,即可拆除转换层支架模板,梁跨大于8m时,砼强度需达到设计强度的100%。(3)转换层支架拆除以拆模试件抗压强度为准。第六章 空心楼盖施工方案6.1. 空心楼板施工工艺 支设梁、板模板划填充体定位线绑扎板底钢筋、肋间钢筋及预埋管线安装填充体预拼(管线部位开槽)安放填充体安装固定支架固定填充体绑扎抗浮丝(与板底木枋链接)绑扎板顶钢筋及预留埋件安装隐蔽工程验收搭设施工便道、架设混凝土泵管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养护模板拆除。6.2. 主要施工技术措施6.2.1. 体系形式综合考虑本工程的结构特点,按设计采用,选500500160、500500190、500500150、500500320的标准箱体。6.2.2. 填充体安装(1)在填充体开始安装前,必须根据相应的结构设计图纸中每块楼板的平面尺寸、施工缝位置、配筋、预留预埋件、填充体的排布方向和生产厂家的填充体的标准长度进行排布设计,然后依据排布图提出填充体加工计划,委托加工。非标准长度的填充体要单独进行定做。(2)在填充体运至施工现场后,作业人员要根据填充体的长度、截面规格分别堆放,以便于施工管理和应用。为方便垂直运输,现场可采用专用填充体吊笼,通过塔吊运至楼层作业面。作业人员根据所在层的排布图进行排放。排放时,注意轻拿轻放,以免损坏。6.2.3. 填充体的调整、固定同一排填充体安放必须保持顺直,排放的间距应满足设计的要求。在浇筑混凝土时,由于填充体自重轻,会产生很大浮力。必须严格固定,否则上浮后会把楼板上排钢筋顶起,发生质量事故。首先要合理布置抗浮控制点,控制点设在肋处,按梅花形布置,每肋都设,保证每1.0平米范围内不少于六个点。抗浮点上限位钢筋一般用12钢筋,700mm板厚为16,并用10号铁丝使上限位钢筋与支模架固定(根据实际的浮力选择适当型号的铁丝)。固定抗浮控制点时,在计算好的位置上打孔,先将铁丝一端在模板上从孔中往下穿出,与模板的支撑系统绑牢后将铁丝端头从孔中往上穿回来;当安放好填充体、绑扎好板上铁及分布筋后,就可将铁丝的两个端头在抗浮控制点处拧紧。6.3. 混凝土的浇筑(1)混凝土施工采用商品砼、输送泵输送的施工方法。混凝土拌合物的塌落度为200mm。混凝土用粗骨料的最大粒径应根据内模形式和混凝土浇筑要求确定,不宜大于空心楼板肋宽的1/2和板底厚度的1/2,且不得大于31.5mm。(2)施工便道:上下作业人员搭设专门的施工通道,宽度1.5m,坡度不得大于1:3,并在两侧搭设扶手和栏杆,下面有通道时还应设置180mm高挡脚板。施工和作业人员的作业通道必须搭设至作业点,边施工边拆除。输送管搭设专门的架空450mm架子,不得和楼面接触或直接支撑字楼面和钢筋及管模上;施工人员不得直接踩踏板筋或管模。浇筑混凝土时,要求有木工和钢筋工跟随,及时修复内模与钢筋,防止偏位、破损。(3)钢筋隐蔽验收及内模固定验收合格后,方可浇筑混凝土。混凝土泵管支架须放置在胶合板或其他材料的垫板上,禁止直接放置在内模上,以免刺破内模。(4)施工时,先对称浇筑柱子混凝土,后浇筑挡墙(严格控制分层厚度,全高至少分四次循环进行浇筑)和梁、板部位混凝土,每块板厚的混凝土要分两步浇筑完成。首先,将每块板的全部内模肋部混凝土浇至1/2高,宜使用3cm直径插入式振捣棒仔细振捣混凝土,振捣棒插入间距300mm。浇筑砼时采用分层振捣(分层厚度约500mm),采用插入式振动棒振捣,振动棒插点均匀,间距400mm,振捣上一层时,插入下层510cm左右,消除冷缝。振捣时,严禁触碰钢筋,预埋件及线管等。只有这样才能把内模下空气全部排除干净,使内模下混凝土振捣密实。如果一次将混凝土浇筑到板顶,板肋部位被混凝土掩盖,不但不方便振捣而且使内模下空气不易排出,很容易造成内模下混凝土振捣不密实,出现蜂窝、麻面甚至孔洞。在本块板的所有肋部混凝土浇筑振捣密实后,即可将剩余板厚的混凝土浇筑到设计标高,并对肋部混凝土进行两次振捣,最后使用混凝土平板振捣器沿固定内模的垂直方向振捣板面混凝土。第七章 施工工艺7.1. 支模架的构造要求及技术措施7.1.1. 架体总体要求1、严格按照超限梁搭设参数表的搭设参数进行现场搭设;2、对剪刀撑、水平杆、及周边拉结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