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21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 第1讲 夏商周时期的中华文明练习 人民版_第1页
(通史版)2021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 第1讲 夏商周时期的中华文明练习 人民版_第2页
(通史版)2021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 第1讲 夏商周时期的中华文明练习 人民版_第3页
(通史版)2021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 第1讲 夏商周时期的中华文明练习 人民版_第4页
(通史版)2021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 第1讲 夏商周时期的中华文明练习 人民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讲 夏商周时期的中华文明(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内服是由商王直接统治的王畿地区,外服则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多延续旧族旧邦的统治,其权力源自古老的世系传承。西周时期,王畿以外的诸侯国则主要通过周天子的分封而建立。这一变化反映了()a家国一体的国家结构b最高统治者权力呈现集中趋势c从部落向国家的过渡d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解析:选b。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商朝外服多延续旧族旧邦的统治,西周时期王畿以外的诸侯国则主要通过周天子的分封而建立,这说明中央与地方的联系在加强,最高统治者权力呈现集中趋势,故b项正确。2商代方国处于独立、半独立状态,方国首领只需臣服于商王,仍是其部落首领。而西周受封诸侯对周天子有镇守疆土、勤于王事、缴纳贡赋、朝觐述职等义务。这种变化说明西周()a确立奴隶主贵族世袭特权b国家结构相对紧密c王室始终确定诸侯王人选d中央垂直管理地方解析:选b。根据题干可知,商代方国到西周分封制的变化体现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呈现加强的趋势,国家结构日益紧密,b项正确;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在夏商时期就存在,a项排除;西周实行宗法制,诸侯王人选不完全由王室确定,c项排除;中央垂直管理地方于秦朝实现,d项排除。3钱穆认为:“西周封建实是当时以军事和政治相配合,而又能不断地动进的一种建国规模由一个中心向外扩展,由上层的政治势力来控制各地的社会形态”。据此可知,西周封建()a以政治和军事为纽带b有利于中央控制地方c带有同化性和扩张性d有利于奠定中国版图解析:选b。依据材料中“由一个中心向外扩展,由上层的政治势力来控制各地的社会形态”信息可知,这体现的是分封制在当时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b项正确;分封制的纽带是血缘关系,不是政治和军事,故a项错误;c项说法与材料信息无关;秦朝的统一初步奠定了中国版图,不是西周封建,故d项错误。4西周中央王朝专门设有卿事寮负责处理诸侯的政令,通过“舍四方令”把周王的意思贯彻给天下诸侯,而且“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据此可知,当时()a官僚政治逐步取代贵族政治b“家天下”局面逐渐形成c社会上已出现礼法并用思想d分封制得到了有效维护解析:选d。据材料“通过舍四方令把周王的意思贯彻给天下诸侯”“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可知,西周王朝通过设立卿事寮和实行命卿制,加强了对地方诸侯政权的控制,故d项正确。郡县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故排除a项;“家天下”的局面逐渐形成是在夏朝,故排除b项;礼、法分别是儒家和法家的思想,当时还未出现百家争鸣,儒、法两家均未产生,故排除c项。5周天子分封时要举行一定的“授民”仪式,即将原属周天子的臣民分封给诸侯。“授民”仪式后,这些臣民归诸侯所有,但依然保留着周天子臣民的性质。这一“授民”制度()a标志西周大一统政权的建立b体现西周政权的宗法制特征c清除了贵族叛乱的政治基础d有利于形成天下共主的观念解析:选d。由材料“授民仪式后,这些臣民归诸侯所有,但依然保留着周天子臣民的性质”可知,各诸侯所拥有的臣民在某种意义上仍是周天子臣民,这有利于形成天下共主的文化心理,故选d项。6在古代四合院中,北房南向是正房,房屋的开间进深都较大,台基较高,多为长辈居住,东西厢房开间进深较小,台基也较矮,常为晚辈居住。对这种文化现象解析正确的是()a体现了小农经济封闭特征b使家庭具有了和谐气氛c体现了严格的宗法等级观念d体现了古代中国男尊女卑的特点解析:选c。“北房南向是正房,房屋的开间进深都较大,台基较高,多为长辈居住,东西厢房开间进深较小,台基也较矮,常为晚辈居住”明显体现了家族等级观念,故c项正确;四合院体现了小农经济封闭特征,但这不符合材料信息,故a项错误;四合院供几代人共同居住,这使家庭具有了和谐气氛,但这也不符合材料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古代中国男尊女卑的特点,故d项错误。7(2020福建福州月考)公元前892年周懿王死后,其叔姬辟方趁内忧外患、形势混乱之际即位,是为周孝王。但周孝王死后,王臣、诸侯等却一致拥戴周懿王的太子姬燮继位,是为周夷王。这反映出当时()a分封制遭到严重破坏b嫡庶观念仍较为牢固c诸侯可操纵王室事务d宗法意识已日趋淡薄解析:选b。从材料“公元前892年”“周孝王死后,王臣、诸侯等却一致拥戴周懿王的太子姬燮即位”中可以看出,西周时期宗法嫡庶观念仍然比较牢固,故b项正确,d项错误;材料中反映的是宗法观念的问题,没有体现出分封制的状况,故a项排除;材料“王臣、诸侯等却一致拥戴周懿王的太子姬燮即位”说明贵族在维护宗法制,故c项排除。8(2020广东百校联考)尚书载:“臣不匡,其刑墨。”礼记载:“史定墨扬火以作龟,致其墨。”物原载:“周宣王时的史籀始墨书于丝绸。”这些记载表明()a古代制墨技术高超b墨的用途较为单一c我国用墨历史久远d周代书写材料广泛解析:选c。由材料墨刑、墨绳、墨书三种不同的用途可知,墨有不同的用途,且历史久远,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墨的用途,不是制墨技艺,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墨的三种不同用途,b项错误;材料只提及周代墨书于丝绸,并未涉及其他的书写材料,d项错误。9西周的舆服制度是贵族等级的标志之一。所谓“舆”是指车,“服”是指冠冕和服饰。册命舆服为官方的信物,为政府任命官员爵位、身份及权力的象征。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不同,所享用的舆服都不相同。这表明()a舆服适应周礼的发展而得以不断完善b舆服制度是专制王权强化的标志之一c舆服制度对平民和奴隶的限制比较少d舆服制度与分封制及礼乐制联系紧密解析:选d。材料“等级不同,所享用的舆服都不相同”体现了舆服与等级的关系,与周礼不断完善的过程无关,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尚未实现王权的高度集中,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舆服”是身份、等级的象征,与平民、奴隶无直接关联,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册命舆服为官方的信物,为政府任命官员爵位、身份及权力的象征等级不同,所享用的舆服都不相同”可知,舆服制度与礼乐制度密切相关,都是为了维护由宗法制、分封制所形成的等级秩序,故d项正确。10西周时代,贵族阶级普遍盛行孝友或孝悌观念,周公曾告诫卫康叔,“不孝不友是最大的罪恶”。由此可知,西周时期()a儒家伦理观念已初步确立b统治秩序借助于道德观念c贵族阶级内部实现了团结d社会道德体系已基本建立解析:选b。儒家伦理观念初步成型于春秋时期,故a项错误;西周治国以宗法制为依据,强调孝友的道德观念有利于巩固统治,故b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孝友观念对统治阶级内部团结所起到的作用,故c项错误;孝友观念不能说明社会道德形成体系,故d项错误。11国语鲁语上载:“昔烈山氏(烈山:其意为放火烧荒)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柱:意为尖头木棒),能殖百谷百蔬。”材料可以佐证()a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b铁器的冶炼情况c轩辕氏对农业的贡献d神农氏创造耒耜解析:选a。根据材料关键信息“烈山”“柱”等可知,烈山氏时期的农业生产处于刀耕火种、耒耜骨石的阶段,这很明显是对原始社会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描述,故a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对铁器的相关提及,故b项错误;烈山氏是神农氏而非轩辕氏的别称,故c项错误;“其子曰柱”并不能直接佐证是神农氏创造了耒耜,只能说在这时耒耜已然出现,故d项错误。12我国古代历法起源很早,原始社会末期可能已出现原始历法。夏朝时期出现了我国最早的物候历夏小正。这表明()a原始历法诱导了原始农业的产生b古代重视利用物候知识发展农业c原始历法适应了小农经济的发展d农业的产生和发展形成农时观念解析:选d。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作为上层建筑的原始历法不可能诱导作为经济基础的原始农业,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提及物候知识对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故b项错误;当时的农业经济不是小农经济,故c项错误;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农业从畜牧业中分离出来并迅速发展,有关农时观念和知识的历法也随之应运而生,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3中国青铜时代在中国和世界文明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每一件青铜礼器都是随着贵族地位而来的权力象征性的徽章与道具。青铜礼器中大量狰狞的纹饰,使王公贵族附上莫须有的神力,成为王权的守护者。青铜礼器与兵器是被国王送到他自己的地盘去建立他自己的城邑与政治领域的皇亲国戚所受赐的象征性礼物的一部分,然后它们又成为沿着贵族线路传递下去的礼物的一部分。青铜礼器获得这等意义是因为它们与在仪式上认可了建立在亲属关系上的贵族政治的祖先崇拜祭礼之间的联系关系。同时也因为它们是只有控制了大规模的技术的与政治的机构的人才能获得的珍贵物品。说到底的话,青铜器是只与地位高贵的人相联合的。据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等材料二我国大约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利用铜。到了商代,青铜冶炼技术已臻于成熟,春秋战国时期更有进一步的发展。人们可以从出土的大量精美的先秦青铜器,例如展示了酒礼器中至尊气象的四羊方尊,湖北随县出土的大型编钟等,看到当时青铜冶铸技术所达到的高超境界。除大量的青铜器之外,还总结出有一定合理性的青铜合金配比规律,即按照青铜器的不同用途的性能要求,配置不同比例的青铜合金。这就是考工记中记载的“金有六齐”。摘编自金秋鹏中国古代科技史话材料三甲骨文是中国目前已知的最早的一种成系统的文字。甲骨文卜辞的内容,绝大部分与殷商王室有关。小至殷王的耳鸣、牙疼,大至年成、祭祀、征伐,无不以殷王或王室为中心,其他非卜辞的刻辞也是如此。因此,认定它是殷代王室的档案,是可信的。甲骨文卜辞的文句都很短,而西周出现了上百字、数百字的铭文。其内容的丰富多彩,及其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都不是甲骨文能比拟的。金文又多讲求押韵。西周较长的铭文都比较注意纪时,显然更利于仔细地记述历史事件。对于认识商周,特别是西周的历史文字,金文是宝贵的第一手材料。据张岂之中国历史(先秦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青铜器成为“权力象征性的徽章与道具”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的特点。(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代和西周的代表性文字,并说明它们的历史价值。解析:第(1)问,材料一为总分结构,第一句话为总述,后面五句话为原因分析,从中概括总结即可。第(2)问,从青铜器的历史发展、铸造技术、工艺水平等方面分析。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二小问,可以从汉字、书法艺术的发展及史学研究等角度回答。答案:(1)原因:青铜礼器是祭祀的神圣用具,反映了神权与王权相结合;青铜礼器是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物质载体;是个人对社会资源支配的权力的象征,是社会等级地位的标志。(2)特点:历史悠久;冶铸技术不断进步;铸造工艺水平高(依照不同用途配制不同配方)。(3)文字:商,甲骨文;西周,金文。价值:一方面,对汉字、书法和文学的形成和发展起到重大作用;另一方面,为研究商周历史提供了宝贵而可信的第一手资料。14(2020山东兖州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与商王朝相比,西周的统治有其鲜明的特点:其一,重视国家的制度建设,包括宗法制、分封制、井田制、官制在内的“周礼”体系得以确立。古人喜欢用“周公制礼作乐”来表述其三,政治疆域和文化影响区域大大拓展,这与“分封制”的大规模推行密切相关。可以说,这是一个神权下降、王权强化、人文精神崛起的时代。刘芃、杨宁一历史学习精要从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从一个角度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解析:注意所拟论题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