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2021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 第27讲 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课后达标检测 人民版_第1页
(浙江选考)2021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 第27讲 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课后达标检测 人民版_第2页
(浙江选考)2021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 第27讲 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课后达标检测 人民版_第3页
(浙江选考)2021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 第27讲 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课后达标检测 人民版_第4页
(浙江选考)2021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 第27讲 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课后达标检测 人民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7讲 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一、选择题1“二程”认为,人性有“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的区别,前者是天理在人性中的体现,未受任何损害和扭曲,因而是至善无疵的;后者则气化而生的,不可避免地受到“气”的侵蚀,产生弊端,因而具有恶的因素。这反映了“二程”继承并发展了()a孟子的性善论b孔子礼的思想c荀子的性恶论 d佛教的天命观解析:选a。据材料“二程认为,人性有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的区别,前者是天理在人性中的体现,未受任何损害和扭曲,因而是至善无疵的”可知,“二程”对孟子的性善论有继承的一面;据材料“后者则气化而生的,不可避免地受到气的侵蚀,产生弊端,因而具有恶的因素”可知,“二程”对孟子的性善论有发展的一面。据以上分析a项正确。2程颐认为,君子并不是不追求个人的私利,但专门以追求个人私利为目的,则是有害的。这一思想()a主张人应该去尽力追求私利b体现了“存天理,灭人欲”思想c有利于妥善处理公私的关系d为封建统治奠定了理论依据解析:选c。据材料“但专门以追求个人私利为目的,则是有害的”可知,程颐认为过分追求个人私利是有害的,与个人私利对应的是社会集体的利益,即追求个人私利的同时,要兼顾社会或集体的利益,故c项正确。3(2020杭州模拟)“仁”在中国古代是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不同的思想家有不同的注解。下列关于“仁”的解释中,属于理学家朱熹新阐释的是()a“仁”是天理的核心b国君行政应该“志于仁”c“仁”者“爱人”d“仁”是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解析:选d。a项是北宋“二程”思想,b项是战国孟子思想,c项是春秋孔子思想,故a、b、c三项错误;南宋朱熹强调,“仁”是人的爱心以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故d项正确。4朱熹说:“人欲者,此心之疾疚,循之则其心私而且邪”,“饥而欲食,渴而欲饮”,“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由此可知,朱熹的思想()a扼杀了人性的正当需求b极力为封建统治辩护c宣扬了封建的伦理纲常d有利于维护公共秩序解析:选d。由材料“饥而欲食,渴而欲饮”“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可知,朱熹肯定人性的正当需求,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天理与人欲的区别而非理学的实质,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天理与人欲的区别而非封建纲常伦理,故c项错误;由材料可知朱熹认为人欲是指超出正当需求以及违反了社会规范的欲望,这有利于维护公共秩序,故d项正确。5(2020绍兴选考诊断性考试)宋明时期某理学家有诗曰:“易简工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浮沉。欲知自下升高处,真伪先须辨古今。”此诗旨在强调“求理”应该()a从理先气后到知先行后b从向外穷理到内心体悟c从重知轻行到重行轻知d从格物致知到经世致用解析:选b。“易简工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浮沉。欲知自下升高处,真伪先须辨古今”是陆九渊的诗作,论述知行关系的是王阳明,故a项错误;“易简工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浮沉”中“易简”是心学的内心反省,“支离”是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表明求理的方法要从格物致知到内心反省,故b项正确;材料的内容是论述求理的方法从格物致知到内心反省,不是强调知行关系,故c项错误;经世致用思想是明末清初思想家的主张,故d项错误。6(2020嘉兴高三基础测试)朱熹主张“天地之间,理一而已”,并强调“物格知至”,可与圣人比肩。王守仁认为:“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下列对上述两位思想家主张的解读中,正确的是()a朱熹和王守仁对古代圣人的态度相左b王守仁的心学是对朱熹理学体系的补充c朱熹和王守仁都把儒家学说提升到“天理”高度d朱熹重“物格”王守仁重“求心”都忽视“知行合一”解析:选c。朱熹和王守仁的思想都是对儒家思想的发展,故a项错误;朱熹认为理是世界的根本,王守仁认为心是世界的根本,故b项错误;王守仁认为天理就是本心,朱熹认为理是世界的根本,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故c项正确;王守仁重“求心”,特别强调“知行合一”,故d项错误。7葛兆光先生说:“思想成为原则,而原则又成为规则,而规则就进入民众生活,当民众在这种规则中生存已久,它就日用而不知地成了常识,任何违背常识的行为都将成为错误甚至罪孽。”下列能够验证这一说法的是()a科举制成为古代主要选官途径b理学中忠孝仁义思想的世俗化c小农经济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d专制集权制是维护大一统的需要解析:选b。科举制是政治制度,并非民众生活常识,故a项错误;随着理学成为官方哲学,理学所倡导的忠孝仁义思想逐渐渗透到民众日常生活之中,成为民众生活常识,故b项正确;小农经济是经济形态,并非思想,故c项错误;专制集权制是政治制度,是统治者的观念,并非民众生活常识,故d项错误。8(2020宁波十校联考)“其(黄宗羲)政治观的闪光点主要体现在他能够把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理念付诸实践,构筑了传统民本政治通往近现代民主政治的桥梁。”这是因为黄宗羲的思想()有对专制帝制的总体性批判有对传统儒学的批判与继承是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来源之一体现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a bc d解析:选a。黄宗羲代表的仍是封建地主阶级,中国的资产阶级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错误,a项符合题意。9(2020温州模拟)“是非来自公论”是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重要观念之一。以下言论中,最能体现这一观念的是()a“不期修古,不法常可”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d“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解析:选d。“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的意思是天子认为对的未必对,天子认为错的未必错,强调民众应有自己的判断,与“是非来自公论”的观念相符,故d项正确。其他三项均不符合题意。10顾炎武主张“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保国者,其君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矣。”近代著名思想家梁启超将其概括为()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c“三人行,必有我师”d“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解析:选a。材料中“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矣”是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前身,故选a项。11(2020衢州模拟)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从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的学风b顾炎武批判“心学”的空谈c顾炎武批判“心学”对儒学思想的背弃d顾炎武主张废除儒家思想解析:选d。本题考查明末清初进步思想的特点。由材料提供的信息“王(阳明)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可知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由“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可知a、b两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由“已非儒学之正宗”可知批判的是“心学”,而不是主张废除儒家思想,故d项符合题意。12(2020宁波模拟)“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提出上述言论的思想家是()a王阳明 b顾炎武c黄宗羲 d王夫之解析:选d。“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大意是说:拥有天地之广的胸怀与修行是不容易的,而世间的变化又是每天都在更新,这体现了王夫之朴素的唯物思想,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凡学之道,正其心,养其性而已。中正而诚,则圣矣。”程颐颜子所好何学论“今自家一个身心不知安顿去处,而谈王说霸,将经世事业别作一个伎俩商量讲求,不亦误乎?”晦庵文集答吕子约书材料二“今之为道者,各出内以治外,故常不合。古人多识前言往行以蓄其德,近世以心通性达为学,而见闻几废,狭而不充,为德之病。”宋元学案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以孔孟为代表的早期儒学的什么特征?(2)据材料二指出理学的缺陷。解析:(1)分析儒学将修身与参与社会政治活动有机结合。(2)注意材料二的后半句话的内涵。答案:(1)将修身与参与政治活动有机结合。(2)凭自己的主观想象处理现实问题;用旧的理念(封建伦理思想)束缚人们的思想。14(2020丽水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孟子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材料二黄宗羲的民本思想与卢梭的民主思想仅一步之遥,再前进一步,它就会突破儒学的樊篱,进入民主思想的堂奥。黄宗羲的政治思想与他所处的时代是相吻合的。程志华儒学民本思想的终极视域卢梭与黄宗羲的“对话”(1)根据材料一指出孟子、黄宗羲的民本思想的核心内容,并分别用一句话来概括孟子、黄宗羲的民本思想在历史上的地位或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的民本思想与卢梭的民主思想的本质区别,并从黄宗羲所处的时代分析其思想没有“突破”的原因。解析:(1)第一小问内容根据材料一概括即可;第二小问地位或作用根据教材所学总结即可。(2)第一小问区别结合卢梭和黄宗羲所处不同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思考;第二小问原因从黄宗羲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来作答。答案:(1)内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