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下期高一生物期中考试试卷分析报告.doc_第1页
2016年下期高一生物期中考试试卷分析报告.doc_第2页
2016年下期高一生物期中考试试卷分析报告.doc_第3页
2016年下期高一生物期中考试试卷分析报告.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6年下期高一生物期中考试试卷分析报告一、命题指导思想本试题以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为依据,以新宁一中期中考试试题要求为准则,试题以核心主干知识为载体,以基础知识为主导,以能力测试为重点,考查生物科学素养的命题思路,能较好地诊断学生对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体现新课程理念。本试卷主要注重基础,通过试卷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明确高中生物教材在学习、考试中的重要性!二、试题评价1.试题质量试卷总体质量良好,基本覆盖了必修1第一第三章的所有知识点。试题难度为容易题和中等难度的题,以容易题为主。试题基本达到学校对期中考试试题难度的整体要求。试题基本没有明显的错误,用词与图示做到准确无误,没有模棱两可的答案或选项。2.试题特点(1)试题知识点覆盖面广,基本囊括了所有的重难点知识。(2)试题贯彻了很多的生物科学理念,如结构与功能,部分与整体等。(3)试题导向性很明确,即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有部分习题来自于教材的旁栏知识,目的是要求学生明确教材的很多不起眼的地方也蕴藏着丰富的生物学知识。(4)能力立意明确,试题中有很多的图形识别、柱形图和饼状图的分析、各种文字材料的理解与应用。这样的试题意在让学生通过做题,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5)兼顾实验能力的考察,教材对教材前章所出现的所有实验的颜色反应进行总结性考试。这既是一次考试,也可以作为总结实验。意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做到及时总结归纳,升华知识。3.试题不足及改进试题的区分度不是太高,在以后的试题命制过程中应该适当设置部分中等难度的题目,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三、考查内容在试卷中的分布考试内容题号(含小题号或选项)分值主要知识点选择题非选择题选择题非选择题1走近细胞(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131(1)21(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231(4)23(3)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331(2、3)25(4)细胞学说的建立522组成细胞的分子(1)组成细胞的元素62(2)组成细胞的化合物72(3)氨基酸及其种类832(2)22(4)蛋白质的结构及其多样性9、1133(3)41(5)蛋白质的功能15(A)2(6)核酸是由核苷酸链接而成的长链12、13、14、15(C)33(1)61(7)细胞中的糖类10、15(D)2(8)细胞中的脂质25(A)2(9)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10)细胞中的水15(B)、18、194(11)细胞中的无机盐16、1743细胞的基本结构(1)细胞膜的成分20、214(2)细胞膜的功能22(ABD)32(1)21(3)植物细胞壁32(1)3(4)细胞器之间的分工23、24、25、26、32(2、3、5)33(1、2)89(5)细胞器之间协调配合2732(4)33(2)22(6)生物膜282(7)细胞核的功能22(C)(8)细胞核的结构29、3044实验(1)使用高倍镜观察细胞42(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34(1、2、3、4)8(3)变成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34(5、6)4(4)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34(7)2合计30题4题60分40分34题100分四、试卷分析1成绩数据分析各班参考人数、平均分统计表班级参考人数人均分数班级参考人数人均分数4416591.74495974.24426379.24505977.24435981.64516179.84445779.64525877.44455981.44535981.64465877.94545977.1447597845558744486078.5年级及格率93.80%年级人均分数79.42.试卷抽样分析样本来源于453班59位同学选择题统计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错数1021465171534612121726错误率0.0200.030.240.100.080.290.250.050.070.100.200.200.290.44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错数723111242323135836错误率0.120.030.050.020.020.020.030.070.390.390.220.080.140.050.10从以上的统计可以发现学生对15、24、25三个选择题错误人数最多,而4、7、8、12、13、14、26错误人数较多,其他各题错误人数较少。3.学生答题分析第卷 选择题典例分析15. 关于下列四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图和丙图分别是构成生物体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和生命活动的体现者的基本单位B乙图小麦种子在晒干和烘烤过程中所失去的水都只有自由水C若丙图中a为脱氧核糖,则由b构成的核酸完全水解,得到的化合物最多有6种D在小鼠的体细胞内检测到的化合物丁很可能是蔗糖【考点分析】此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主要考查组成细胞的化合物。【解题思路】熟悉理解记忆组成细胞的各种化合物的相关知识,能准确第从图示中提取相关解题信息。【错因分析】本题难度较大,故得分率较低。部分由于审题不过严谨而错选了A,部分同学因为没有理解“完全水解”与“水解”的区别而错选了C。【正确答案】D24 .在洋葱根细胞中,含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 ( )A叶绿体B线粒体C叶绿体、线粒体 D线粒体、细胞核【考点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细胞器的结构与分布。【解题思路】认真审题后,发现两个限制条件“洋葱根细胞”、“双层膜的细胞器”,在根据学过的知识,很容易选出正确答案。【错因分析】本题难度较小,学生丢分的主要原因是审题不够仔细,而错选了C。【正确答案】B25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性激素主要是由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 B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细胞的有氧呼吸就是在线粒体内完成C溶酶体合成和分泌多种酸性水解酶D有核糖体的细胞不一定是真核细胞【考点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解题思路】本题要求学生能够准确记忆细胞器的相关知识,同时要学会前后联系,融会贯通。【错因分析】本题难度较大,学生丢分的原因是没有将知识进行系统地归类分析。【正确答案】D第卷 非选择题典例分析学生在回答非选择题时,出现的主要问题表现在33、34题33. (6分)下图1是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分泌过程示意图,其中a、b、c、d表示细胞器,图2表示三种动物细胞器中有机物的含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物质X与核酸的化学组成中共有的元素是_,图2中甲、乙表示的细胞器可分别用图1中的 (填字母)和_(填字母)来表示。(2)分离各种细胞器方法是_,在图1形成分泌蛋白过程中起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的细胞器是_(填字母)能量。(3)若图1过程中合成了一条含两个天冬氨酸(R基为C2H4ON)、分子式为CxHyOzN17S2的多肽链,已知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8,则该多肽链分子质量最大为_。【考点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细胞器的协调配合、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蛋白质的相关计算。【解题思路】本题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准确地辨别出a、b、c、d个是什么细胞器,同时能理解图2中各成分的含义,有脂质说明有膜,有核酸、蛋白质说明其成分中有这些限制条件,就能很好地判断出甲可能是线粒体和叶绿体,乙可能是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溶酶体,丙是核糖体。然后再去回答第1、2小题,就较容易了。第3小题,要求学生明确氮元素在蛋白质形成过程中不变,每一种氨基酸至少有一个N原子。然后再去解题,就较简单了。【错因分析】本题难度较大,属于设置区分度的题。学生由于不理解图示和蛋白质的形成过程的相关规律,所以感觉无从下手,而错了各小题。34.(13分)为了更好地观察细胞的结构或进行物质的鉴定,高中生物教材中有很多实验需要染色观察,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物质或结构 检测试剂 相应颜色(1)脂 肪 红色(2)还原糖 (3)蛋白质 (4)淀 粉 (5) DNA (6) RNA (7) 健那绿染液 【考点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必修1前三章的学生实验。【解题思路】本题知识纯属记忆,只要记住了就可以得到满分。【错因分析】本题难度较小,但学生在作答时,由于错别字而没有得到分。如将“”错写成“”,“斐”错写成“菲”,“脲”错写成“尿”,“碘液”错写成“碘酒”,“吡”错写成“比”,“罗”错写成“啰”等五、教学建议总结每一次考试,目的是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