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布线系统余明辉PPT课件_第1页
综合布线系统余明辉PPT课件_第2页
综合布线系统余明辉PPT课件_第3页
综合布线系统余明辉PPT课件_第4页
综合布线系统余明辉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课件 1 第3章综合布线系统 3 1综合布线系统结构3 2综合布线系统等级3 3综合布线系统标准3 4综合布线名词术语3 5综合布线系统选择3 6综合布线产品选型 精品课件 2 3 1综合布线系统结构 3 1 1综合布线系统组成1综合布线采用的主要布线部件有下列几种 建筑群配线架 CD 建筑群干线电缆 建筑群干线光缆 建筑物配线架 BD 建筑物干线电缆 建筑物干线光缆 楼层配线架 FD 水平电缆 水平光缆 转接点 选用 TP 信息插座 IO 通信引出端 TO 精品课件 3 3 1综合布线系统结构 精品课件 4 3 1 2综合布线的网络结构 精品课件 5 3 1 2综合布线的网络结构 精品课件 6 3 1 3综合布线系统的设备配置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设备配置主要是指各种主配线架 CD或BD 楼层配线架 布线子系统 传输媒质和通信引出端 即信息插座 交换机等的实际配置需求综合布线系统的主干线路连接方式均采用星型网络拓朴结构 要求整个布线系统的主干电缆或光缆的交接次数一般不应超过两次综合布线系统有FD BD和FD BD CD两种基本设备配置系统结构 但在实际工程中 往往会灵活的设备配置 形成以下变化 精品课件 7 3 1 3综合布线的设备配置 1建筑物标准FD BD结构2建筑物FD BD结构 精品课件 8 3 1 3综合布线的设备配置 3建筑物FD BD共用楼层配线间结构4建筑群FD BD CD结构 精品课件 9 3 1 4综合布线的接口 精品课件 10 3 1 5具体配置 1 子系统线缆长度1 A B E 10m水平子系统中工作区电缆 光缆 设备线缆和接插线或跳线的总长度 2 C D 20m建筑物配线架或建筑群配线架上的接插线或跳线长度3 F G 30m在建筑物配线架或建筑群配线架上的设备电缆 光缆 长度 4 接插线应符合设计指标的有关要求 5 建筑群干线光缆是指多模光缆的长度 精品课件 11 3 1 5具体配置 2 配线架 3 信息插座 4 配线间和设备间 5 引入设备 6 电磁兼容性 7 接地及其连接 精品课件 12 3 2综合布线系统等级 1 基本型综合布线系统2 增强型综合布线系统3 综合型综合布线系统目前在综合布线工程中基本型的综合布线系统已淘汰 主要采用的是增强型和综合型的综合布线系统 精品课件 13 3 3综合布线系统标准 在国际上 制订综合布线系统标准的主要国际组织有 国际标准化委员会ISO IEC北美的工业技术标准化委员会TIA EIA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ELEC 精品课件 14 3 3 2国际标准 北美标准 1 TIA EIA 568商业建筑通信布线标准2 TSB363 TSB404 ANSI TIA EIA 568 A 1995 5 TIA EIATSB956 TIA EIA IS 7297 TIA EIA 568 B8 TIA EIA 569 A 商业建筑电信通道和空间标准 9 TIA EIA 570 A 住宅电信布线标准 10 TIA EIA 606 商业建筑电信基础设施管理标准 11 TIA EIA 607商业建筑物接地和接线规范 精品课件 15 3 3 2国际标准 北美标准 主要使用的标准是TIA EIA 568TIA EIA 568发展TIA EIA 568 1991 TIA EIA 568A 1995 TIA EIA 568B 2002 精品课件 16 3 3 2国际标准 北美标准 TIA EIA 568B内容TIA EIA568 B 1 一般要求这个标准着重于水平和主干布线拓朴 距离 介质选择 工作区连接 开放办公布线 电信与设备间 安装方法 以及现场测试等内容 这个标准以永久链路定义取代了基本链路的定义 TIA EIA568 B 2 平衡双绞线布线系统这个标准着重于平衡双绞线电缆 跳线 连接硬件 包括ScTP和150 的STP A器件 的电气和机械性能规范 以及部件可靠性测试规范 现场测试仪性能规范 实验室与现场测试仪比对方法等内容 是第一个关于6类布线系统的标准 TIA EIA568 B 3 光纤布线部件标准这个标准定义光纤布线系统的部件和传输性能指标 包括光缆 光跳线和连接硬件的电气与机械性能要求 器件可靠性测试规范 现场测试性能规范 精品课件 17 3 3 2国际标准 ISO IEC11801 1ISO IEC118011995标准定义到100MHz电缆或连接件 评估指标 类 Categories 即Cat3 Cat4 Cat5整个系统 链路 信道 的性能等级 ClassA ClassB ClassC ClassD等级的概念ISO IECIS118012000链路定义应被永久链路和通道的定义对等效远端串扰ELFEXT 综合近端串扰 传输延迟进行规定ISO IEC11801第二版2002Cat5 ClassD的系统按照Cat5 重新定义Cat6 ClassE和Cat7 ClassF 精品课件 18 3 3 2国际标准 欧洲标准EN50173 欧洲标准CELENECEN50173 信息技术 通用布线系统 与国际标准ISO IEC11801是一致的 但是EN50173比ISO IEC11801严格 它更强调电磁兼容性 提出通过线缆屏蔽层 使线缆内部的双绞线对在高带宽传输的条件下 具备更强的抗干扰能力和放辐射能力 该标准先后有3个版本EN50173 1995EN50173A1 2000EN50173 2002 精品课件 19 3 3 3中国标准 协会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两个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 T50311 2000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GB T50312 2000 两个标准只是关于100MHz5类布线系统的标准 不涉及超5类布线系统以上的布线系统 精品课件 20 3 3 3中国标准 4其它相关标准 1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 95 1997年版 2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16 87 3 建筑室内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GB50222 95 4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 94 5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定 GB50174 93 6 计算机场地技术要求 GB2887 2000 7 计算机场站安全要求 GB9361 88 精品课件 21 3 3 4标准的使用 选择标准时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国际标准与国家标准相结合有关电气性能测试标准采用目前最新的国际标准ISO IEC118012002或北美标准ANSI TIA EIA568 B 管槽 线缆及设备的安装标准采用国家标准GB T50311 2000 GB T50312 2000标准 防火 接地 机房等相关的标准也采用国家或行业标准 用户指定根据综合布线的性质和功能由布线系统集成商推荐选定 精品课件 22 4 5 4名词和术语 精品课件 23 3 4综合布线名词术语 表3 2综合布线有关的术语与符号表3 3ISO IEC11801与TIA EIA 568 A综合布线设计与安装中主要术语对照表 精品课件 24 3 5综合布线系统选择 3 5 1屏蔽与非屏蔽双绞线的选择3 5 2超5类与6类布线系统的选择3 5 3双绞线与光纤的选择 精品课件 25 3 5 1屏蔽与非屏蔽双绞线的选择 影响选择的因素 两种系统产品的性能优劣 现场环境和数据安全等因素消费观念 精品课件 26 1 为什么要采用非屏蔽系统 UTP线缆结构设计可很好地抗干扰 线缆传输数据速率不高 管槽系统的屏蔽作用 安装维护方便 整体造价低 屏蔽系统安装困难 技术要求较高和工程造价较高 精品课件 27 2 为什么要采用屏蔽系统 非屏蔽系统线缆结构有可能降低其技术性能 非屏蔽系统容易对外辐射保密性差 非屏蔽系统的高速数据传输性能较差 精品课件 28 3 选择非屏蔽系统与屏蔽系统的考虑因素 当综合布线工程现场的电磁干扰场强度低于防护标准的规定 或综合布线系统与其他电磁干扰源的间距符合规定时 综合布线系统宜采用非屏蔽系统产品 当综合布线工程现场存在的电磁干扰场强度高于防护标准的规定 或建设单位 业主 对电磁兼容性有较高的安全性和保密性要求时 综合布线系统宜采用屏蔽系统产品 在综合布线系统工程中 对于选用的传输媒介和连接硬件 必须从综合布线系统的整体和全局考虑 要求保证系统工程的一致性和统一性 精品课件 29 3 选择非屏蔽系统与屏蔽系统的考虑因素 当布线环境处在强电磁场附近需要对布线系统进行屏蔽时 可以根据环境电磁干扰的强弱 采取三个层次不同的屏蔽措施 在一般电磁干扰的情况下 可采用金属槽管屏蔽的办法在存在较强电磁干扰源的情况下 可采用屏蔽双绞线和屏蔽连接件的屏蔽系统 再辅助以金属桥架和管道 可取得较好的屏蔽效果 在有极强电磁干扰的情况下 可以采用光缆布线 精品课件 30 3 5 2超5类与6类布线系统的选择 1 超5类与6类布线系统的电气性能比较 精品课件 31 3 5 2超5类与6类布线系统的选择 2 6类布线系统的优势6类布线系统的优势主要体现对1000Mbps以上网络的支持与增强5类相比 6类布线系统具有更好的抗噪声性能 可提供更透明 更全能的传输信道 在高频率上尤其如此 如果采用1000BASE T中的PAM 5编码技术 10Gbps以太网需要至少625MHz的线性传输性能 大多数的增强5类电缆只有150MHz或250MHz 标准也只要求有100MHz 6类虽没有被强制其性能达到625MHz 但对于高带宽传输是更好的媒质 许多制造商提供的电缆标称600MHz 正是预计到有应用需要更高的性能 6类系统在625MHz上的平均抗噪能力比增强5类高 6类线缆的结构能承受更大的拉力 在技术上较超5类布线系统有着绝对的优势 精品课件 32 3 超5类和6类在千兆网络上应用的比较 用双绞线作为传输介质的千兆网络技术有1000BASE T和1000BASE TX超5类只能用1000BASE T6类既可用1000BASE T也可用1000BASE TX 精品课件 33 1000BASE T 1000BASE T是IEEE802 3ab定义标准 它最早的定义是工作在5类 100米 双绞线上发送 接收数据 但由于有一些重要电气参数没有规定 只有超5类以上的布线系统可以满足千兆网络方案的要求 它使用全部 对线 4对线都在全双工的模式运行 每对线支持250Mbps的数据速率 每个方向 为了满足千兆网络传输要求 采用了多级信号编码 PAM 5 使用了NEXT消除技术和 回声 消除技术 需要在网络设备 如网卡 的接口处增加DSP 数字信号处理 芯片 这样用超5类实现千兆网络方案就需要较高的成本 精品课件 34 1000BASE T 精品课件 35 1000BASE TX 1000BASE TX技术与1000BASE T技术工作原理不同 只有6类以上的双绞线才支持1000BASE TX技术 传输带宽超过了100MHz该技术虽然也使用全部4对线 但是是两对线接收 两对线发送 类似于100Base Tx 由于6类布线性能简化了收发设备的设计 不必再使用回波抵消技术 网络设备无需串扰消除 使6类布线参数值余量可以更好地满足千兆位方案的需求 精品课件 36 1000BASE TX 精品课件 37 3 制约6类系统发展的因素 价格因素 6类布线系统的产品价格高于超5类产品30 60 光纤广泛应用的影响 设计 施工质量 6类布线系统工程在设计 施工和管理等各个方面的要求都比超5类布线系统高 精品课件 38 4 6类布线系统应用的注意事项 6类布线系统产品必须按标准规定具有两个兼容性 即相互兼容性和向下兼容性 真正的6类布线系统产品应该是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 不应只是某些布线部件 由于6类线缆的外径要比一般的5类线缆粗 要使6类布线系统工程质量安装优良 对施工工艺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 综合布线系统是否选用6类布线系统产品 必须以紧密结合工程实际情况为出发点 精品课件 39 3 5 3双绞线与光纤的选择 光纤与非屏蔽双绞线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 它具有更高的带宽 2 允许的距离更长 3 安全性更高 4 完全消除了RFI和EMI 允许更靠近电力电缆 而且不会对人身健康产生辐射威胁 精品课件 40 1千兆以太网的光纤选择 千兆以太网包括1000BASE SX 短波长激光器 和1000BASE LX 长波长激光器 两种标准传输距离 精品课件 41 2光纤布线是数据干线的首选 它有以下优点 1 干线用缆量不大 2 用光缆不必为升级疑虑3 处于电磁干扰较严重的弱电井 光缆比较理想4 光缆在弱电井布放 安装难度较小 精品课件 42 3光纤到桌面的机遇 由于CAT5E线缆实现了支持千兆以太网 并且其标准已正式公布 而6类布线规范直到2002年初才正式公布 使得6类线缆应用比预测的结果要差 6类系统部件的费用比5E类高得多 与光纤布线系统相比价格优势不大6类系统的施工要求也比5E类高 其难度近似于光缆 但其供应商往往不象光缆供应商那样能够提供专业水平的一条龙服务 竣工后系统不合格率较高光纤布线长度可以比铜缆长 几层楼合用光纤集线器的范围大对于光纤到桌面来说 光缆布线可以考虑省去FD 直接从BD引至桌面7类铜缆与光缆相比 二者相比光纤具有较大的优势 精品课件 43 3促进光纤在综合布线中应用的新技术 1 小型化 SFF 光纤连接器2 理想的VCSEL 垂直腔表面发射激光 光源3 光电介质转换器 精品课件 44 3 5 3双绞线与光纤的选择 光纤的应用和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从光纤到路边 光纤到楼 光纤到户发展到光纤到桌面 实现全光纤网 也许还有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