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河口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群落结构及多样性.docx_第1页
长江河口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群落结构及多样性.docx_第2页
长江河口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群落结构及多样性.docx_第3页
长江河口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群落结构及多样性.docx_第4页
长江河口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群落结构及多样性.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3卷第5期2003年5月生态学报A CTA ECOLO G ICA S IN ICAV o l. 23, N o. 5M ay, 2003长江河口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群落结构及多样性郭沛涌1 , 沈焕庭2 , 刘阿成3, 王金辉3 , 杨元利3(1. 浙江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 杭州 310029; 2.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 200062; 3. 国家海洋局东海环境监测中心, 上海 200157)摘要: 于1999年枯水期 (2 3月份)、丰水期 (8月份)、2000年枯水期 (2 3月份) 对长江河口浮游动物采样调查, 研究了长江河口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并初步探讨了三峡工程对长江河口浮游动物 的影响及长江河口水环境的生物监测。调查共发现浮游动物87种, 甲壳动物占绝对优势, 共59种。在所有浮 游动物中桡足类31种, 其次为水母类, 有9种, 此外, 枝角类、毛颚类各8种。3次采样浮游动物的优势种主要 有河口半咸水种和近岸低盐种类如华哲水蚤 (S inocalanus sinensis)、火腿许水蚤 (S chm ackeria p op lesia )、虫 肢歪水蚤 (T ortanus verm icu lus)、真刺唇角水蚤 (L abid ocera euchaeta) 等, 还有长江径流带到河口的淡水种 如近邻剑水蚤 (Cy clop s v icinus v icinus)、英勇剑水蚤 (Cy clop s strenuus)、透明 (D ap hnia hy a lina) 等。一些 浮游动物可作为水系指示种, 其分布、数量反映了不同水系分布变化, 长江河口浮游动物有5类水系指示 种。通过对长江河口浮游动物群落聚类分析发现, 1999、2000年枯水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相似, 可分为河口 类群、近岸类群和近外海类群。1999年丰水期只形成近岸和近外海类群。浮游动物种类数由口门内向口门 外方向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浮游动物种类数由北向南变化趋势一致。大潮与小潮、涨憩与落憩等潮汐作用 对浮游动物影响往往因采样时间与区域等的不同而不同。对长江河口3次采样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 指数进行了计算, 结果表明: 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1999年枯水期最低, 1999年丰水期最高。关键词: 浮游动物; 种类组成; 群落结构; 物种多样性; 长江河口The spec ie s com posit ion , comm un ity structure and d iver s ity of zoo- plankton in Changj ian g estuaryGUO Pei2Yo ng1 , SH EN H uan2T ing2 , L IU A 2Cheng3 , W AN G J in2H u i3 , YAN G Yuan2L i3(1. Institu te of E nv ironm ental S cience, Z hej iang U niversity , H angzhou 310029 China; 2. S ta te K ey L aboratory of E stuar2 ine and Coastal R esearch, E ast China N orm al U niversity , S hanghai 200062 China; 3. E ast China S ea M onitoring Center, SOA , S hanghai 200137 China). A cta Ecolog ica S in ica , 2003, 23 (5) : 892 900.Abstract: Based on the data co llected from th ree cru ises du ring the dry ( Feb ruary to M arch, 1999 and 2000) and the w et (A ugu st 1999) per io ds, the species compo sit io n, comm un ity structu re and species di2 versity of zoop lank ton in Changjiang E stuary w ere dete rm ined. T he study also a im to dete rm ine p relim i2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N o: 40231017) ; 上海市重点建设学科资助项目; 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开 放基金资助项目收稿日期: 2002202201; 修订日期: 2002212210作者简介: 郭沛涌(1969 ) , 男, 河北石家庄市人, 博士, 主要从事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研究。E2m ail: guopeiyong sina. com Foundation item: N at iona l N atural Science Foundat ion of Ch ina ( 40231017) , Key Subjects Foundat ion of Shanghai and Opening Foundato ion of state key labo rato ry of estuarine and coastal researchRece ived date: 2002202201; Accepted date: 2002212210Biography: GUO Pei2Yong, Ph. D. , m ain research field: environm ental science and eco logy. E2m ail: guopeiyong sina. com5期郭沛涌等: 长江河口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群落结构及多样性893narily the influence of T h ree Go rges D am to the zoop lank ton comm un ity and the hydrodynam ic environ2 m en t in Changjiang E stuary . R esu lts show ed that 87 species in to tal w as iden t if ied. Among them cru s2 tacean w as the dom inan t group , con tained 59 specie s. T he zoop lank ton comm un ity compo sed of 31 speciescopepod, 9 species of m edu sae, and 8 species of bo th cladocera and chaetognatha. T he dom inan t species w ere from b rack ish estuarine and nearsho re w aters, such as S inocalanus sinensis, S chm ackeria p op lesia, T ortanus verm icu lus, L abid ocera euchaeta, and from freshw ater that flu shed dow n stream via river runoff, such as Cy clop s v icinus v icinus, Cy clop s strenuus, D ap hnia hy a lina. Som e zoop lank ton species can be u sed as the cu rren t system indicato r s. T he fluctuat io n of their distribu t io n and abundance reflect the change of hydrodynam ic reg im e in their residen t system s. In Changjiang E stuary, there are 5 cu rren t system indica2 to rs . R esu lts of clu ster analyses show ed that the comm un ity structu re du ring the dry per io d in 1999 w assim ila r to that in 2000. T h ree group s w ere iden t if ied; estuarine, nearsho re, and offsho re group s. D u ring the w et per io d, on ly 2 w ere found; nearsho re and offsho re group s. T he species richness increased gradual2 ly from estuary tow ards open ocean. It also increased from no rth tow ards sou th. T he influence of t idal cy2 cle to the comm un ity structu re varied w ith the samp ling t im e (and date) and site s. R esu lts of S im p son D i2 versity Index, Shannon2W einer D iversity Index, and Evenness Index show ed that the species diversity w as low est du ring the dry per io d and h ighest du ring the w et per io d.Key words: zoop lank ton; species compo sit io n; comm un ity structu re; species diversity; Changjiang estuary文章编号: 100020933 (2003) 0520892209 中图分类号: Q 17811, Q 95811 文献标识码: A河口是河流和海洋相互作用的复杂区域, 在人类生存与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河口区往往 是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地区, 河口水域还是重要的渔业区。另一方面, 河口可看作是淡水与海洋生物栖息地 之间的生态交错区, 该区域的环境因子变化与河流和海洋均有差异, 具有自己的特殊性。河口区浮游动物 在河口生态系统结构和生源要素循环中起重要作用, 其动态变化影响许多鱼类和无脊椎动物的种群生物 量 1 3 , 它们通过捕食作用还控制浮游植物生物量 4 6 , 其粪便颗粒是垂直碳通量的重要组成 7 。长江河口 是世界最大河口之一, 关于长江河口的浮游动物自1958年以来, 有关学者已进行过一些调查研究 8 18 , 它 们多为渔业资源生物普查, 侧重区系与分类研究, 生态学研究较少。但要阐明该水域浮游动物生态学基本 规律, 较长时间资料积累和动态比较研究必不可少, 特别是三峡工程竣工前的生态学研究尤为重要。这对 深刻理解长江河口物质通量, 提高对河口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以及其对环境压力的响应认识, 特别是关注 大型人类工程对河口生态系统的影响,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也可为有关研究提供重要基础资料。1 长江河口自然概况长江河口是一个丰水、多沙、中潮、有规律分汊的三角洲河口, 上自安徽大通下至水下三角洲前缘为长 达700km 的河口区。根据动力条件和河槽演变特性的差异, 长江河口区可分成3个区段: 大通至江阴, 长约 400km , 为近口段; 江阴至口门, 长约220km , 为河口段; 自口门向外至30 50m 等深线附近, 为口外海滨。长 江河口三级分汊, 四口入海, 江面宽阔。长江河口水量丰沛, 最大流量为92 600m 3 s, 最小流量4 620m 3 s, 年 平均流量29 300m 3 s, 年径流总量91211011m 3。径流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5 10月分为洪季, 占全年的 7117% , 11 4月份为枯季, 占全年的2813%。长江河口是中等强度的潮汐河口, 河口段受非正规半日浅海 潮的影响, 进潮量巨大, 在径流和潮流的作用下, 致使沙岛涨坍分合剧烈, 河势演变复杂。长江河口北支盐 水入侵距离比南支远, 盐水入侵枯季一般可达北支上段和南支中段, 洪季一般可达北支中段, 南支在拦门 沙附近 16 。在长江河口河水与海水经常交汇、径流与潮流相互抗衡的地带发育最大浑浊带, 最大浑浊带对 河口泥沙特别是细颗粒泥沙的聚集和沉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它在河口“过滤器”效应中扮演重要角 色 19 。长江三峡工程已于1997年11月实现了大江截流, 2009年工程竣工。三峡水库为季节性调节水库, 依 丰、平、枯水年不同情况调节下泄流量, 总的来看, 经三峡水库调节水量后, 下游2月份流量增加最多, 10月 份流量减少最多, 但全年入海水量基本不变。894生 态 学 报23卷2 材料与方法2. 1 研究区域与采样时间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国家海洋局东海环境监测中心于1999年枯水期 (2 3月份)、1999年丰水期 (8月份)、2000年枯水期 (2 3月份) , 在长江河口区 (3100 3132N , 1212125 122 30E ) 设16个站位 (图1) , 进行了生物、化学、水文等项目采样调查, 其中, SX 01 SX 06基本为连续站, 其余 为大面站。2. 2 研究方法连续站进行大、小潮准同步观测, 每潮次连续观 测、采样12h 以上, 每小时正点观测流速、流向, 6层法 ( 表层、012H 、014H 、016H 、018H 、底层, H 为水深) 采 集悬浮物水样, 转流和涨急、落急时加密到半小时一 次。在涨急、落急、涨憩、落憩时3层法 (表层、016H、底 层, H 为水深) 采集水化学样品和叶绿素 a 样品, 每潮 次在涨憩和落憩时采集浮游生物样品。大面站浮游动 物采集以调查船到达站位为准, 立即采集。采集浮游动物时用浅水 型浮游生物网 (网目大小01160mm , 网长140cm , 网口内径3116cm , 网口面积0108m 2 ) , 自底层至图1 长江河口采样站位图F ig. 1 Samp ling stat ion s in Changjiang estuary表层垂直拖网, 样品用5% 甲醛溶液固定, 实验室分析鉴定。全部浮游动物采集、处理等均按海洋调查规范 海洋生物调查 20 进行。 浮游动物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采用以下计算公式:SSim p son 多样性指数 (D )D = 1 - (ni N ) 2i= 1式中, S 为种数; n I 为 i 种的个体数; N 为总个体数。Shannon2W eaver 多样性指数 (H )H:S= - (ni N ) log2 (ni N )i= 1式中, S 为种数; n I 为 i 种的个体数; N 为总个体数。均匀度指数 (J )J = H 2logS式中, H 为 Shannon2W eaver 多样性指数; S 为种数。3 结果3. 1 种类组成3次调查共记录浮游动物87种, 浮游幼虫15类。甲壳动物占绝对优势, 共59种, 占总种数的67182%。在 所有浮游动物中桡足类31种, 占总种数的35163%。其次为水母类, 有9种, 占总种数的10134%。此外, 枝角 类、毛颚类各8种, 分别占总种数的912%。3. 1. 1 所采浮游动物中, 绿杯水母 (P h ia lid ium v irens)、岛居似帚虫 (L y g d am is nesiotes)、缺刺秀体(D i2 ap hanosom a asp inosum )、透明(D ap hnia hy a lina)、长刺(D ap hnia long isp ina) 在长江口区以前未见正式 报道。显然, 3种淡水枝角类是由长江径流携带入长江河口区的。在3次采样调查中均出现的浮游动物有14 种, 它们是五角水母 (M ug g iaea a tlan tica )、中华哲水蚤 (Calanus sin icus )、精致真刺水蚤 (E uchaeta concin2 na )、平滑真刺水蚤 (E uchaeta p lana )、缘齿厚壳水蚤 (S colecith rix m icobarica )、背针胸刺水蚤 (Centrop ag es d orsisp inatus)、华哲水蚤 (S inocalanus sinensis)、火腿许水蚤 (S chm ackeria p op lesia)、真刺唇角水蚤 (L abid o2 cera euchaeta )、虫肢歪水蚤 (T ortanus verm icu lus)、钩虾 (Gamm arus sp )、长额刺糠虾 (A canthom y sis lon2 g irostris )、漂浮囊糠虾 (Gastrosaccus p elag icus)、百陶箭虫 (S ag itta bed oti) 等。从不同种类分布看, 1999年 采样枯水期径流强度小, 平均为9 555m 3 s, 河口半咸水种类华哲水蚤、虫肢歪水蚤在口门内外均有发现, 1999年采样丰水期径流强度变大为60 100m 3 s, 河口种类虫肢歪水蚤、火腿许水蚤在口门内没有发现, 它们5期郭沛涌等: 长江河口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群落结构及多样性895只分布于12152E 以东水域。2000年枯水期, 淡水种类增多, 如近邻剑水蚤、英勇剑水蚤、透明等, 但均分 布于12200E 以西近口门内水域。3. 1. 2 优势种 3次调查浮游动物的优势种根据每个种的优势度值 (Y ) 来确定 12, 13 ,Y = (ni N ) f i式中, n I 为 i 种的个体数, N 为所有种类总个体数, f I 为出现频率。Y 值大于0102的种类为3次调查的 优势种 (表1)。表1 3次采样长江河口浮游动物优势种Table 1 D om inan t spec ies of zooplankton in three cruises in Changj iang estuary时间 T im e优势种Dom inant species优势度Dom inant Y华哲水蚤 S inocalanus sinensis (P opp e, 1895)0. 29371999202 03虫肢歪水蚤 T ortanus verm icu lus S hen, 19550. 2260枯水期真刺唇角水蚤 L abidocera euchaeta G iesbrech t, 18890. 0972D ry Period火腿许水蚤 S chm ackeria p op lesia S hen, 19550. 0574火腿许水蚤 S chm ackeria p op lesia S hen, 19550. 23621999208太平洋纺锤蚤 A cartia p acif ica S teuer, 19150. 0852丰水期真刺唇角水蚤 L abidocera euchaeta G iesbrech t, 18890. 0648F lood period虫肢歪水蚤 T ortanus verm icu lus S hen, 19550. 0645华哲水蚤 S inocalanus sinensis (P opp e, 1895)0. 2408近邻剑水蚤 Cy clop s v icinus v icinus U ljanin, 18750. 06732000202 03虫肢歪水蚤 T ortanus verm icu lus S hen, 19550. 0346枯水期透明 D ap hnia hy alina L ey d ig , 18600. 0311D ry period真刺唇角水蚤 L abidocera euchaeta G iesbrech t, 18890. 0299英勇剑水蚤 Cy clop s strenuus F ischer, 18510. 0297从上表可见, 各采样期浮游动物的优势种均为桡足类 (透明除外) , 这与其它一些河口相似 21, 22 。从 种类组成上看, 1999年枯水期和丰水期浮游动物优势种以河口半咸水种和近岸低盐种类如华哲水蚤、虫肢 歪水蚤、火腿许水蚤、真刺唇角水蚤等为主。2000年枯水期优势种除河口半咸水种以外, 还有长江径流带到 河口的淡水种如近邻剑水蚤、英勇剑水蚤、透明 等。3. 1. 3 水系指示种长江河口水文条件复杂, 对研究水域而言, 主体水团是长江径流入海后与近岸变性 水团混合而形成冲淡水体即长江冲淡水。此外, 东海表层、次表层水团, 黄、东海混合水团, 黄海冷水团等都 有一定影响 16 。一些浮游动物可作为水团、水系指示种, 其分布、数量反映了不同水团分布变化。关于长江 河口浮游动物水系指示种, 陈亚瞿等曾进行过研究, 并筛选出5类水系指示种 14 。3次调查发现淡水指示种 类有近邻剑水蚤、汤匙华哲水蚤、英勇剑水蚤、透明 等, 枯、丰水期均分布于口门以内 SX 012SX 06样站。河 口半咸水指示种有华哲水蚤、虫肢歪水蚤、火腿许水蚤及江湖独眼钩虾 (M onocu lod es lim nop h ilus) 等, 主要 分布于12220E 以西各样站, 即 SX 11214样站断面以西。火腿许水蚤在丰水期可扩展到12230E 的 a 样站。 暖水指示种有精致真刺水蚤、平滑真刺水蚤、肥胖箭虫 (S ag itta enf la ta )、长眼短脚(H yp eria m acrop h2 tha lm a ) 等主要分布于12220E 以东近外海水域, 反映了台湾暖流的影响范围, 即 SX 112SX 14样站断面以 东。沿岸低盐水系指示种有真刺唇角水蚤、中华假磷虾 (P seud eup hausia sin icas)、中华刺糠虾 (A canthom y sis sinensis)、海龙箭虫 (S ag itta nag ae) 等, 主要分布于12152E 以东即 SX 04样站以东口门外各样站, 其分布反 映了长江径流向东伸展的范围和强度。黄海混合水及黄海冷水水系指示种有太平洋磷虾 (E up hausia p aci2 f ica)、细长脚(T hem isto g racilip es) , 仅在2000年枯水期 SX 11、E 1001样站发现, 且数量少。3. 2 群落结构选取3次采样出现频率较高的20种浮游动物进行聚类分析, 指标间距离采用 Pearson 相关系数, 系统聚 类方法采用最短距离法。聚类分析在统计软件进行, 结果如图2 4。从图2A 可见, 因1999年采样枯水期径流仅为9555m 3 s, 潮流携带河口半咸水种类进入口门内与淡水896生 态 学 报23卷种类混杂, 浮游动物群落明显可分为河口类群、近岸类 群和近外海类群。河口类群主要分布在 SX 012SX 05样 站, 即12200E 以西样站。近岸类群主要分布在 SX 062 SX 11、SX 13、SX 14 样站, 即 12200E 212220E 之间的样站。近外海类群分布在12220E 以东的三个样站。从 图2B 可见, 1999年丰水期, 由于径流作用加强, 河口半 咸水种类被携带分布于口门外, 口门内淡水种类也较 少, 不形成明显的类群, 只形成近岸类群分布于口门外 SX 042SX 10、SX 13214 样 站 和 近 外 海 类 群, 分 布 于 SX 12、E 1001和 a 样站。从图2C 可见, 2000年枯水期, 淡 水种类较多, 径流作用减弱, 一些河口半咸水种类被潮 流带入口门内与淡水种类形成河口类群, 主要分布在 12200E 以西 SX 01206样站和 SX 08样站。近岸类群主 要分布在 SX 9210和 SX 13214样站。近外海类群主要分 布在 SX 07、SX 11212、E 1001和 a 样站。总体来看, 1999 年枯水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与2000年枯水期相似。3. 3 物种多样性3. 3. 1 浮游动物在各采样站种类数 据长江河口实 际情况, 选取横向、纵向各两个断面, 各断面样站的浮 游动物种类数如图3 图6。从图3可见, 1999、2000年枯水期浮游动物种类数 从口门内向近外海逐渐增加, 在口门的 SX 06样站有较 高值为13种, 随后种类数减少。在1999年丰水期, 从口 门内向近外海浮游动物种类数增加趋势明显, 并在 a图2 长江河口浮游动物群落聚类分析图F ig. 2 D endrogram of zoop lank ton in Changjiang estu2样站达25种。从图4可见, 1999年枯、丰水期浮游动物种 ary类数由口内向近外海逐渐增加, 在 E 1001最高值达31 A1999年枯水期 in dry period in 1999; B 1999年丰种, 而2000年枯水期浮游动物种类数由口门内向近外水期 in flood period in 1999; C 2000年枯水期 in dry海趋于减少, 但在近外海的 E 1001达到18种。由图5、图6 period in 2000从纵断面3 4来看, 浮游动物种类数从北向南一般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同纬度的 SX 07与 SX 11样站在1999 年枯、丰水期和2000年枯水期具有较高浮游动物种类数, 而同纬度的 SX 08与 SX 12样站一般有较少的浮游 动物种类数。除 SX 13在2000年丰水期有较高种类数之外, 同经度的 SX 09与 SX 10, SX 13与 SX 14样站在 1999年枯、丰水期和2000年枯水期均有相同的种类数。在影响各样站浮游动物种类数的因素中, 除径流、盐 度等之外, 浑浊度也有重要作用。在浑浊度高的样站如 SX 04, 浮游动物种类较少, 可能与光限制浮游植物 生长, 造成恶劣的捕食条件有关 23 。但高浑浊度区浮游动物种类数不一定都低, 如M o rgan 24 在对最大浑图3 浮游动物在断面1各样站的种类数F ig. 3Species num bers of zoop lank ton in different samp ling stat ion s of sect ion 1图4 浮游动物在断面2各样站的种类数F ig. 4Species num bers of zoop lank ton in different samp ling stat ion s of sect ion 25期郭沛涌等: 长江河口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群落结构及多样性897浊带浮游动物相关和时间序列分析发现, Cou llana canad ensis 密度与浑浊度正相关, 其持留机制与最大浑 浊带的浓缩颗粒物相同, 都与近底环流有关, 这可能也是 SX 06样站浮游动物种类较多的原因。图5 浮游动物在断面3各样站的种类数F ig. 5Species num bers of zoop lank ton in different samp ling stat ion s of sect ion 33. 3. 2 不同潮周期种类数的变化 长江河口是中等强度的潮汐河口, 潮汐对河口浮游动物分布作用不容 忽视。为了进一步探讨潮汐作用对浮游动物种类多样 性的影响, 选取若干连续采样站进行大、小潮及其涨 憩、落憩取样观测。结果如图7 9。由图7可见, 在1999年枯、丰水期 SX 05、SX 06站浮 游动物种类数在大潮一般大于、等于小潮, 但 SX 04站 浮游动物种类数大潮少于小潮。除丰水期小潮外, 在 1999年枯水期大、小潮和丰水期大潮浮游动物种类数 SX 04 SX 05 SX 05 SX 04站。总的来看, 被测连续样站大潮涨憩、落憩时浮游动物种类数 SX 04站较少, SX 06站较多。从图9可 见, 在1999年枯、丰水期小潮 SX 05、SX 06站浮游动物种类数涨憩大于落憩 (SX 06站枯水期小潮除外)。SX 04 站在枯水期小潮也是如此, 但丰水期小潮相反, 即浮游动物种类数涨憩小于落憩。从种类组成上看, 1999年 枯水期大、小潮, 涨、落憩河口半咸水种类华哲水蚤、虫肢歪水蚤、火腿许水蚤在 SX 01 SX 06站均占优势,图8 大潮涨、落憩浮游动物种类数F ig. 8 Species num bers of zoop lank ton in h igh w ater slack and low w ater slack of sp ring t ide图9 小潮涨、落憩浮游动物种类数F ig. 9 Species num bers of zoop lank ton in h igh w ater slack and low w ater slack of neap t ide898生 态 学 报23卷而沿岸低盐种类真刺唇角水蚤只在 SX 04 06站占优, 在 SX 01 03站并未发现。1999年丰水期大、小潮虫 肢歪水蚤、火腿许水蚤在 SX 05、SX 06站均为优势种, 小潮时 SX 04站也是如此。3. 3. 3 物种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它是衡量群落规模和重要性的基础。种类 越多, 各个种个体数量分布越均匀, 物种多样性指数越大。分别采用 S im p son 多样性指数 (D )、Shanno n2 W eaver (H ) 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 (J ) 分别对长江河口3次采样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进行了 计算。计算结果如表2。从表中可见, 3次调查 S im p son 多样性指数 (D ) 与 Shannon2W eaver 多样性指数 (H ) 反映大小情况一 致。1999年枯水期浮游动物种类数最少, 为33种, 优势表2 长江河口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Table 2 D iversity Index and Evenness Index of zoo- p lan k ton in Chan g j ian g e stuary 种个体数量一般, 空间异质性不高, 多样性指数最低,D 与 H 值分别为017191和212499, 均匀度指数 (J ) 为年度Year多样性指数(D ) Sim p son多样性 指数 (H ) Shannon2均匀度 指数(J ) Evenness014460。1999年丰水期, 浮游动物总种数较多, 为 64种, 优势种个体数量大, 空间异质性较高, D 与 H 值 最高, 分别为017901和219136, 均匀度指数为014856。 2000年2月枯水期总种类数与1999年枯水期相似为35 种, 但优势种类较多, 个体数量一般, 空间异质性高, W eave r index 1999年枯水期0. 71912. 24990. 44601999年丰水期0. 79012. 91360. 48562000年枯水期0. 75192. 61930. 5107D ry period F lod period多样性指数略高, D 与 H 值分别为017519和216193, 均匀度指数为015107。4 讨论4. 1 长江河口浮游动物中甲壳动物占绝对优势, 其中, 桡足类占总种数的13, 优势种也均为桡足类, 这与 历次调查结果相似。浮游动物运动能力很弱, 只能随水流移动, 它们受环境因子影响很大, 在河口区, 由于 咸淡水混合交汇, 环境复杂多变, 既生活有淡水种类, 又有海洋种类, 还有河口特有的咸淡水种类, 一方面, 其空间分布与水系、海流关系很密切, 可作为水系的良好指示生物 3, 25, 26 。另一方面, 许多环境因子如盐度、 温度、营养盐、径流、潮流等都对其分布、生长、发育等有影响 27 30 。4. 2 对长江河口浮游动物群落聚类分析结果显示, 河口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在1999年、2000年枯水期相似, 可分为河口类群, 近岸类群和近外海类群, 而1999年丰水期群落结构在强径流作用下, 河口内不形成一定 的类群, 只在口门外水域形成近岸和近外海类群。通常, 长江径流携带入长江河口区的淡水浮游动物种类 相对较少, 在长江河口口门内区域浮游动物种类数不是很多。高浑浊度对浮游动物多样性会有一定影响, 但这种影响可能并不单一。而浑浊度较低, 透明度较高时, 由于浮游植物生长较好, 浮游动物食物条件改 善, 会对浮游动物多样性增加有一定的帮助。大潮、小潮、涨憩、落憩等潮汐作用对浮游动物影响往往会因 采样时间和区域等的不同而不同。总的看来, 长江河口丰水期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大于枯水期, 原因可能 有以下几方面: 一方面丰水期温度等条件适宜, 浮游植物大量繁殖, 为浮游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饵料, 浮游动 物种类增多。而枯水期温度一般较低, 浮游植物减少, 浮游动物生长条件不适, 多样性指数较低。另一方面 可能是由于浮游动物种类本身具有不同生态特点而出现不同的季节分布等原因造成的。4. 3 当淡水径流被大型水库大量存留时, 在河口区持续的高盐度水体将会使河口区原有的浮游动物群落 结构遭到破坏, 而单纯水库放水产生的暂时强淡水径流在种群水平对特有种并无太大帮助 31 。关于三峡工 程对长江河口浮游动物群落的影响, 作者更认为三峡工程建成后, 由于10月份下泻流量减少, 长江径流作 用减弱, 淡水类群进一步向中、上河口方向退缩, 半咸水、低盐近岸类群向河口方向侵入, 黄海水团和外海 水携带的高盐生态类群在口外海滨增多。2月份水库下泻流量增加, 但环境条件并不适合大部分淡水浮游 动物的繁殖要求, 淡水种类基本保持不变, 半咸水种有可能向东推移。应该指出的是, 由于浮游动物的生长 发育受诸多因素影响, 浮游动物种类不同对外界环境因子变化的响应有很大不同, 不同种类耐受性、灵敏 性不同, 一些种类对环境因子变化具有一定范围的适应性和反应滞后性。因此, 对长江河口浮游动物的长 期监测尤为重要。4. 4 从生态学观点出发, 生物与环境的统一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水环境决定了生物种群或群5期郭沛涌等: 长江河口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群落结构及多样性899落结构特征; 反之, 生物的个体、种群或群落的变化, 可以客观反映出水体质量的变化规律。据上述原理, 生 物应用于长江河口水质监测有效、科学, 且具有化学监测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浮游动物监测中, 要注意群落 结构和功能的时空变化, 在种的水平上更强调优势种及污染敏感种。在河口区, 由于环境条件严酷, 生物种 类和数量都较少, 对河口区特殊生态系具有指示作用的优势种、敏感种就具有重要意义。应该指出, 关于浮 游动物对长江河口水质污染的监测研究, 尚处于基础资料积累阶段, 许多重要浮游动物如枝角类、桡足类 等也有许多种类对水质变化敏感, 长江河口这些生物与水质相关性研究至今尚属空白。因此, 将浮游动物 与水质直接相联系进行调查分析, 则是以后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References: 1 N ew ton GM. Eetuarine ich thyop lank ton eco logy in relat ion to hydro logy and zoop lank ton dynam ics in a salt2w edge estuary. M arine and F reshw ater R esearch, 1996, 47 (2) : 99 111. 2 M errell J R and Stoecker D K. D ifferential grazing on p ro tozoan m icrop lank ton by developm ental stages of the calano id copepod E ury tem ora af f in is Popp e. J ournal of P lank ton R esearch, 1998, 20 (2) : 289 304. 3 Zheng Z, L i S J , Xu Z Z. M arine p lank to logy. Beijing: Ch ina O cean P ress, 1984. 4 Strom S L , B rainard M A , Ho lm es JL , et a l. Phytop lank ton bloom s are strongly im pacted by m icrozoop lank ton grazing in coastal N o rth Pacific w aters. M arine B iology , 2001, 138 (2) : 355 368. 5 Griffin S L , H erzfeld M and H am ilton D P. M odelling the im pact of zoop lank ton grazing on phytop lank ton b iom ass during a dinoflagellate bloom in the Sw an R iver E stuary,W estern A ustralia. E colog ica l E ng ineering , 2001, 16 (3) : 373 394. 6 L onsdale D J , Co sper E M and Doall M. Effects of zoop lank ton grazing on phytop lank ton size structure and b iom ass in the low er H udson R iver E stuary. E stuaries, 1996, 19 (4) : 874 889. 7 W ang R , Fang C L. Copepods feeding activities and its contribut ion to dow nw ards vertical flux of carbon in the east Ch ina Sea. 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