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期末名校检测语文试卷(一)_第1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期末名校检测语文试卷(一)_第2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期末名校检测语文试卷(一)_第3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期末名校检测语文试卷(一)_第4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期末名校检测语文试卷(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期末名校检测语文试卷(一)姓名:_ 班级:_ 成绩:_同学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一定长进不少,让我们好好检验一下自己吧!一、选择题1 .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昂首水稻帐本牡丹B灌溉崩溃暮色竟赛C蜗牛身躯红薯训斥D签订挖崛枯萎自豪2 . 将下列词语正确对号入座。A可爱的小猪B大圆盘C聪明的小猴子D绽放的菊花正月十五那天,我抬头看天空,只见圆圆的月亮像( )挂在空中。我们来到街心公园,看到美丽的焰火像( ),看得人眼花缭乱。街道两边有许多人在卖花灯。这些塑料做的花灯各种各样,它们有的像( ),有的像( )打开开关,它们还会发出五颜六色的光彩,可好玩了。二、填空题3 . 数笔画填空。“扬”共_画,第2画是_,组词_。“身”共_画,第5画是_,组词_。“安”共_画,第3画是_,组词_。“城”共_画,最后1画是_,组词_。4 . 日积月累。(1)人非生而知之者,_?师说(2)“_一岁除,_入屠苏。”选自宋朝_写的元日,写的是_时的情景。(3)两小儿辩日中第一个小孩的观点是(填文中原句)_,第二个小孩证明自己观点的依据是(填文中原句)_。5 . 给句子加上标点。(4分)1这把雨伞(sn)是谁修(xi)好的呢2我和妈妈都很关心奶奶3晒过的棉被盖在身上真暖的啊4“月亮的心愿”是什么6 . 结合语境写字词。1他说话前后mo dn(_),被同桌瞪了一眼。2一su(_)轮船在大海上hng(_)行。一只猴子用尾巴gu(_)着栏杆倒挂着,时而龇牙li(_)嘴du(_)男孩,时而吓h(_)男孩。一旁的叔叔非常愤怒,便举枪mio(_)准猴子,猴子吓得连忙逃走了。三、语言表达7 . 这两个字长得一样吗?说一说。人入_8 . 按要求写句子。1.下列小动物的家在哪里?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照样子写一写。例:牛生活在牛棚里。猪鱼虎_2.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用加点的关联词语仿写句子)_3.蛐蛐在草丛里叫。(改为拟人句)_四、现代文阅读课文片段阅读理解会场在天安门广场。广场成丁字形。丁字形一横的北面是一道河,河上并排架着5座白石桥;再北面是城墙,城墙中央高高耸立起天安门的城楼。丁字形的一竖向南直伸到中华门,在一横一(坚竖)的交点的南面,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城楼(檐瞻)下,8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8面红旗迎风招展。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早上6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擎(qn qng)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bn bn)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上,队伍已经满满的,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9 . 用“”选择正确的字或注音。10 . 文中画“-”的句子用了_和_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11 . 细读第自然段,并作如下标注_。12 . 用“”画出第自然段的中心句。这段文字,在写法上采用了的结构方式,重点写了和。 “直奔”用词准确,反映出人们。13 .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片段记叙大典开始前会场的情况,先交代了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典礼的人员、人数;然后描述了会场的布置和群众队伍入场的场面。写出了典礼的盛大和隆重,参加典礼的人们那种激动、兴奋的心情。B大典开始前会场的情况,写出了典礼的盛大和隆重,参加典礼的人们那种激动、兴奋的心情。C第二自然段按方位顺序介绍会场的设置和布局。D以上都正确。14 .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1花生最可贵的是:_。2文章把花生和_、_、_作比较,这样做的用意是课内阅读。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们又沸腾起来。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 ),( ),(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 ),( )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 ),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15 . 这段话是按照( )顺序来写的。A由远及近B由近及远。16 . 这段话从(_)、(_)两方面来描写大潮来时的景象,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17 . 这段中分别把浪潮比作( )、( )和( )。18 . 画波浪线的句子写得好吗?为什么?_19 . 观潮以总分结构独具特色,而这篇文章按照记叙文的常见形式先交代了( )、( )、( )。这篇课文的结尾与观潮的开头异曲同工,赞美了钱塘江大潮的是( )。五、书面表达20 . 作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