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土地资源计算与评价 第一节土地资源的基本概念第二节土地分类第三节土地评价 第一节土地资源评价概述 一 土地的概念和性质二 土地 景观 和环境区别与联系三 土地和土地资源的关系四 土地的特性五 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研究的内容六 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研究的意义 一 土地的基本概念 1 土地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土地是 地表及所有它对人类生存和成就有关的重要特征 是 地表的一个立体垂直剖面 从空中环境直到地下的地质层 并包括动植物群体及过去和现在与土地相联系的人类活动 C S ChristianandG A Stewart 1964 综合考察方法论 一 土地的基本概念 2 土地 包括地球特定区域表面及其以上和以下的大气 土壤及基础地质 水文和植物 它还包含这一地域范围内过去和目前的人类活动的种种结果 以及动物就它们对目前和未来人类利用土地所施加的重要影响 FAO 荷兰瓦格宁根土地评价专家会议 1972 土地与景观的概念及定义 一 土地的基本概念 3 土地是自然综合体 它包括影响土地利用潜力的自然环境要素 如气候 地形 土壤 水文和植被等 也包括人类过去和现在活动的结果 例如围海造田 修筑梯田 反面的结果 如土壤侵蚀 土地退化等 联合国粮农组织的 土地评价纲要 1976 一 土地的基本概念 4 综合体概念土地是气候 地貌 岩石 土壤 植被和水文等自然要素组成的自然综合体和人类过去和现在生产劳动的产物 土地是一个垂直系统 它可分为三层 表层 内层 底层 它包括地形 土壤 植被的全部 以及影响它的地表水 如泛滥地 浅层地下水 表层岩石和作用于地表的气候条件 石玉林 一 土地的基本概念小结 土地是自然要素相互作用 相互制约构成的自然综合体 土地是一个垂直系统 土地的性质和功能取决于各自然要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 土地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生存条件 具有社会经济属性 二 土地 景观 和环境区别与联系 二 土地 景观 和环境区别与联系 二 土地 景观 和环境区别与联系 景观指土地的具体一部分 与土地存在外延上从属关系 土地侧重于社会经济属性 景观强调其美学 生态价值及长期效益 环境是指环绕于人类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整体 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它们以实体或非实体形式存在 景观是指构成人类环境的实体部分 三 土地和土地资源区别 土地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土地 为什么要提出 土地资源 这个概念呢 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更进一步地强调土地作为一种自然资源所具有的资源利用价值方面的基本属性 如草地资源 林地资源 宜农土地资源等等 三 土地和土地资源的区别 土地的概念是对我们所研究的客观对象的总称 它包括了一切类型的土地 而土地资源则是从土地所具有的资源利用价值的角度来阐述其具体涵义 它的分类一般要经过对土地的资源价值和利用功能的评价以后 才能确定其是一种什么样的土地资源 如宜农土地资源 宜林土地资源 旅游用地 交通用地等等 因此 土地与土地资源的概念 从外延上讲 土地的范畴比土地资源范围更广 而从内涵上来看 土地资源的内容比土地更具体 三 土地和土地资源的关系 两者的关系可用下图来表示 四 土地的特性 1 生产性土地具有一定的生产力 土地生产力 Landproductivity 系指土地的生物生产能力 它是土地的最本质的特性之一 四 土地的特性 2 区域性由于受水热条件支配的地带性规律以及地质 地貌因素决定的非地带性规律的共同影响和制约 使土地的空间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分异性 districtdifferentiation 不同地区的土地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 形成地表复杂多样的土地类型以及不同的土地生产潜力 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和不同的土地合理利用方向 四 土地的特性 3 动态性土地不仅具有地域性的空间差异 而且具有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是一个动态的生态系统 动态变化 人类利用 环境因素 土地退化或土地改良 四 土地的特性 4 多功能性土地的这些作用概括起来 可以分为四大功能 即生产功能 环境功能 承载功能和空间功能 四 土地的特性 5 土地资源的资产性和增值性土地资源可以被人们所占有或垄断而成为固定资产 它决定了一个社会的基本经济关系 即土地所有制 土地的增值性取决于土地的稀缺性和人类社会对土地的不断改造利用 四 土地的特性 6 可更新性土地是一种可更新的资源 表现在土地的生产力 在合理利用条件下可以自我恢复 并不会因使用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土地的可更新性决不意味着人类可以对土地进行掠夺性开发 人类一旦破坏了土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就会出现水土流失 沼泽化 沙漠化等一系列的土地退化 这种退化达到一定程度 土地原有性质可能彻底破坏而不可逆转 恢复 尤其是在自然条件恶劣地区 土地生态系统十分脆弱 任何不合理的人为活动都可能会引起土地生产力的逐渐丧失 四 土地的特性 此外 土地还具有相对稳定性 可塑性 脆弱性 面积有限性以及不可逆性等特征 五 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研究的内容 一 基础理论研究 土地的科学内涵及其基本特性研究 二 土地类型 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 组合 演替及调查的研究 五 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研究的内容 三 土地评价 土地资源的数量与质量特征研究 包括自然资源潜力评价 土地潜力 土地适宜性 和经济评价 农用地 城镇土地 四 新技术在土地资源评价与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包括RS GIS等土地资源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应用 六 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研究的意义 土地类型研究是综合自然区划的一项必要的补充 通过划分土地类型并对其进行自下而上的逐级归并 可与自上而下逐级划分的自然区划相结合 有利于深化自然地理学的综合研究并提高其研究水平 六 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研究的意义 土地评价研究有利于促进地理科学与农学 林学 城市建设 交通运输 空间信息科学等应用行学科的交叉和研究的深化 六 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研究的意义 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研究具有鲜明的生产实践意义 开展土地类型和土地评价的科学研究和实践 对于合理利用土地尤其是耕地 实行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二节土地分类 一 土地分类的概念二 按土地用途分类三 按土地资源质量等级分类 一 土地分类概念 1 概念土地分类 将各个个体土地单位 按质的共同性或相似性 作不同程度的抽象概括与归并 获得分类级别高低不同的各种土地分类单位 2 土地分类体系组成 一 土地分类概念 3 土地分类系统特点 土地分类体系大致也可概分为土地类型 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等三个分类系统 而且也都各有侧重 但都有相互穿插的现象 很难分清 不管那种土地分类其服务对象都侧重于农业 农 林 牧 土地分类均注重实际应用 但也因对土地的认识不一致 而反映出土地分类上的混乱现象 土地分类中 只有土地利用分类包括水域 而其它土地分类均不包括水域等等 现行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系统对大农业用地划分比较详细 而对其它用地划分则比较粗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 有待进一步研究 一 土地资源分类概念 土地利用分类表中华人们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三大类 二 按土地资源的用途分类 GB T21010 2007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GB T21010 2007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土地资源的质量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大类 其中 自然因素包括坡度 有效土层厚度 土壤肥力 土壤侵蚀程度等 社会经济因素包括作物年产量 土地位置 交通条件等 三 按土地资源质量等级分类 三 按土地资源质量等级分类 1 坡度指单位水平长度地面的平均增高或降低值 是影响土壤水土条件的主导因素之一 直接影响到土地的适宜性和生产力 坡度分级表 三 按土地资源质量等级分类 2 有效土层厚度指土地的土层厚度平均值 是影响土壤水土条件的主导因素之一 直接影响到土地的适宜性和生产力 2 有效土层厚度 三 按土地资源质量等级分类 3 侵蚀模数单位面积上年土壤流失总量 吨 平方公里年 可用水文站法和平均年侵蚀深法计算 水力侵蚀强度分级 三 按土地资源质量等级分类 4 土壤肥力土壤中所含养分状况 通常以有机质含量 全氮 水解氮等指标表示可用水文站法和平均年侵蚀深法计算 三 按土地资源质量等级分类 5 土壤酸碱度分级6 人口及经济产出分级 第三节土地评价 一 土地评价概述二 土地适宜性评价三 土地潜力评价四 土地经济评价 一 土地评价概述 1 土地评价的概念土地评价是根据具体的生产目的对土地的自然 经济及生产性能进行评定的过程 土地评价也称土地质量评价 土地分等 土地资源评价 土地潜力分级等 一 土地评价概述 评价内容 土地资源适宜什么用途 土地生产潜力有多大 其发挥程度如何 有哪些限制性因素 可能改造的程度如何 采取什么措施才能提高生产潜力 评价意义 是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 一 土地评价概述 2 土地评价的类型根据土地评价的目的 目标 对象 方法等的不同 可以将土地评价分成各种类型 1 按评价目的的不同 可以分为3种 土地适宜性评价 土地潜力评价和土地经济评价 一 土地评价概述 土地适宜性评价 通过对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的综合鉴定 评定土地对农 林 牧各业生物生长的适宜性 限制性及其程度的差异 即 适合或不适合 适合程度怎样 土地潜力评价 是一种一般目的的土地评价 不针对某种土地利用类型 如农林 而是从自然综合体综合特征方面揭示土地生物生产力的高低和土地的潜在生产力 土地经济评价 采用经济的可比指标 从人们对土地的 投入 与 产出 的经济效益角度来评定土地的质量等级 二 土地适宜性评价 1 土地适宜性评价就是通过对土地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综合评定 阐明土地属性所具有的生产能力 以及它对农 林 牧等各业生物生长及其他用途的适宜性 限制性及其程度的差异 2 参评因素的选择土地适宜性评价 主要以土地自然属性对各种土地利用的影响程度为评价尺度 同时也考虑社会因素作用 影响土地质量的自然和社会因素中 又各有自己的影响因子 评价时 要选择对于某种用途有效的因素 因子作为参评因素 即影响土地质量和利用的一系列限制性因素 参评因素的选取 随评价要求的不同而不同 一般 综合性的评价 参评因素多 针对性差 单宜性评价 参评因素少 针对性强 光照 时数和温度 气候因素影响因子水分 降水量和湿度 热量 积温 10 无霜期 基岩性质构造地貌形态 地质地貌影响因子海拔高度地势坡度 坡向地表侵蚀切割程度等地表径流的时空分布 水文条件影响因子地下水类型沼泽化程度灌溉条件等N P K和有机质含量 土壤因素影响因子PH土层厚度障碍土层 植被因素 植被的组分和类型各种生产的产量 或产值 社会经济因素生产管理水平区位条件 自然因素 3 分级标准 选出参评因素后 还有将每个参评因素的限制强度划分若干级 如坡度指标 不同的坡度对土层厚度 水侵蚀 机械化 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影响不同 1 不必采取措施1 3 无明显侵蚀 但灌溉要采取一定的措施3 5 轻度侵蚀 有少量纹沟出现 5 7 中度侵蚀的开始 农业耕作要采取水土保持措施 机械化 水利化不方便7 10 耕地需要修梯田10 15 强度侵蚀的开始 是农业用地的上限15 25 林牧业25 35 果林生产已受到严重影响 35 由于重力作用 是林牧业利用的上限 4 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 步骤 国内外常用的方法 基本可分定性 定量两类 定性法 以专家 老农的实践经验为主 选定参评因素和分级指标 然后进行分析 归类 分等定级 步骤 划分土地评价单元 编制评级表 选参评因素 分级 定等级标准 对号入座 确定各评价单元的等级 定量法 先将参评因素的指标数量化 然后按一定的数学公式计算数量指标 再把计算的结果作为土地评价系统的定级依据 常用的有指数和法 评分法 回归分析法 指数和法 步骤如下 对全部农用地划分土地类 然后对各土地类分别评定等级 相当于定性法划分土地评价单元 选择参评因素 确定参评因素指标 确定参评因素的权重 确定参评因素等级分 求指数 划分土地等的指数和范围 确定评价单元的等级 对每一个评价单元的所有参评因素计算其指标之和 评分法 划分土地评价单元 土地类型单元与定性法同 对参评因素按限制程度大小排列顺序 给分 闭合式 最好的为100 最坏为0 求出各评价单元参评因素的分数和 按总分的多少划分等级 定量法优点 每项指标都有一定量的概念 使评价具有可比性 较客观 缺陷 量 在一定程度上搀杂着评价者的主观成分 要想清除这种主观成分 只有在详细的定位观测研究下才有可能 三土地潜力评价 土地潜力土地用于一定方式或在一定管理实践方面的潜在能力 它是土地自然要素相互作用所表现出来的潜在生产能力 土地潜力既指土地的好坏 又表示土地的生产能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5594-2025超高性能混凝土非承重构件性能试验方法
- GB/T 45514-2025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聚芳酯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
- 材料能源物理重点基础知识点
- 电子气体 六氟化钨 征求意见稿
- 行政法学多样化试题及答案分析
- 绿色政策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试题及答案
- 遏制通货膨胀政策与经济增长的互动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用户体验设计试题及答案
- 小学发生大火灾应急预案(3篇)
- 网络监控和维护试题及答案
- 《揭开货币神秘面纱》课件
-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练习题
- 系统云迁移方案
- 山东省医院护理服务质量评价细则
- HSK六级真题与答案下载(第一套)
- 工程量确认单
- CISP-PTE认证培训考试复习题库(附答案)
- 无机化学之锡铅重要化合物介绍课件
- 分析色觉检查图让色弱色盲不再痛苦
- 初三综合素质评价自我陈述报告(16篇)
- 酒店住宿水单模板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