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8标准溶液及计算ppt课件_第1页
分析化学8标准溶液及计算ppt课件_第2页
分析化学8标准溶液及计算ppt课件_第3页
分析化学8标准溶液及计算ppt课件_第4页
分析化学8标准溶液及计算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定量分析概论QuantitativeAnalysis 第一节滴定分析概述第二节误差与偏差第三节标准溶液第四节滴定分析中的计算第五节分析数据的处理 学习目的 原始测量数据 测量结果x1 x2 x3 计算公式 待分析对象 测量结果保留几位 有效数字及 量 的概念 误差是必然存在的 误差的分类 特点及消除或减小 如何用x1 x2 x3 科学地表达 第五章定量分析概论QuantitativeAnalysis 第三节标准溶液 学习内容 明确基准物质的作用及具备的条件掌握滴定分析中常用的法定计量单位 第三节标准溶液 回顾 什么是标准溶液 已知其准确浓度的溶液 常用四位有效数字表示 例如 cHCl 0 1002mol L 1 tips 标准溶液浓度的准确度直接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因此 配制标准溶液在方法 使用仪器 量具和试剂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 一般试剂等级及标志 补充 标准溶液的配制规程 1 制备标准溶液用水 在未注明其他要求时应符合GB6682中的三级水规格 2 所有试剂的纯度应在分析纯以上 3 所用分析天平的砝码 滴定管 容量瓶及移液管均需定期校正 4 制备标准溶液的浓度是指在20 时的浓度 在标定和使用时 如温度有差异应予以补正 5 制备的标准溶液浓度与规定的浓度相对误差不得大于5 6 配置适用的标准溶液浓度时 应用煮沸后冷却水将标准溶液母液稀释至使用的浓度 7 使用碘量法时 溶液的温度不能过高 一般在15 20 之间进行 8 滴定分析用标准溶液在常温 15 20 下保存时间一般不得超过两个月 9 每瓶标准溶液必须标明名称 规格 浓度和配置日期的标签 10 禁止用手直接接触腐蚀性及有剧毒的溶液 剧毒废液应作解毒处理 不可直接倒入下水道 使用溶液后要进行消毒处理 一 标准溶液配制方法 1 直接法 直接配制法在分析天平上准确称取一定量已干燥的 基准物 溶于水后 转入已校正的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 摇匀 即可算出其准确的浓度 基准物质 基准物 能直接配制标准溶液的物质具备的条件 纯度高组成与化学式相符性质稳定摩尔质量较大 例如 欲配制0 01000mol L 1K2Cr2O7溶液1L时 首先在分析天平上精确称取2 9420克K2Cr2O7置于烧杯中 加入适量水溶解后 定量转移到1000mL容量瓶中 再定容即得 一 标准溶液配制方法 2 间接法 标定法 使用条件 物质纯度达不到基准试剂的纯度要求在空气中不稳定 方法 粗略地称取一定量的物质或量取一定体积的溶液 配制成接近所需浓度的溶液 然后用另一标准溶液来标定 如 0 1mol L 1NaOH溶液 先配成约为0 1mol L 1的溶液 再用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 计算出NaOH的准确浓度 1 配制溶液 粗称或量取一定量物质 溶于一定体积 用量筒量取 的溶剂中 配制成近似所需浓度的溶液 2 标定 用基准物或另一种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来测定其准确浓度 确定浓度的操作称为标定 间接配制法流程 标准溶液的标定要求 根据 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 的规定 标定准滴定溶液浓度时 须两人进行试验 分别做4组平行 每人平行测定结果极差的相对值不大于0 15 两人8组 测定结果极差的相对值不大于0 18 结果取平均值 浓度值取四位小数 滴定分析标准溶液在常温 15 25 下 保存时间一般不超过两个月 极差的相对值 Cmax Cmin C平均 100 二 标准溶液的浓度 1 物质的量浓度 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 cB单位 mol L 1 2 滴定度 每毫升标准溶液相当的被测组分的质量 例 用0 02718mol L 1的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测定铁含量 其浓度用滴定度表示为 TFe KMnO4 0 007590g mL 1即 表示1mLKMnO4标准溶液相当于0 007590gFe 测定时 根据滴定所消耗的标准溶液体积 可方便地确定试样中铁的含量 mFe TFe KMnO4 VKMnO4 三 滴定分析的误差 1 测量误差 容积校正 仪器 玻璃膨胀 0 000025 溶液 体积变化 三 滴定分析的误差 2 滴定误差 1 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不吻合 2 指示剂消耗标准溶液 3 标准溶液用量 4 杂质影响 选用合适指示剂 用量 空白试验 滴定体积20 30mL 消除杂质 三 滴定分析的误差 3 浓度误差 1 标准溶液浓度过浓或过稀 2 标准溶液浓度随温度变化 0 1 0 2mol L a 容积校准b 浓度修正 1 有一瓶化学试剂的标签为红色 其英文字母缩写为A G RB A RC C PD L R2 用基准物质Na2CO3 标定HCl溶液时 HCl与Na2CO3反应的换算因数a t为A 1B 1 2C 1 3D 1 5E 2 53 TB A表示的意义是A 1mL滴定剂相当于被测物质的质量B 1mL滴定剂中所含溶质的质量C 1L滴定剂相当于被测物质的质量D 1L滴定剂所含溶质的质量 小试锋芒 B B A 3 下列物质可用于标定HCl溶液的是A H2C2O4B ZnOC As2O3D Na2CO34 25 时水的密度 0 9961g ml 若由滴定管放出19 82g水 问放出水的实际体积应为A 19 82mlB 19 90mlC 20 00mlD 19mlE 20 21ml5 用THCl NaOH 0 004000g mlHCI溶液滴定NaOH终点时消耗HCl20 00mL试样中含NaOH的质量为A 0 8000gB 0 08000gC 0 004000gD 0 008000g 小试锋芒 D B B 6 下列可以作为基准物质的是A NaOHB HClC H2SO4D Na2CO3E H2CO37 下列试剂中能直接用来配制滴定剂的是A HClB NaOHC KMnO4D K2Cr2O7E H2CO38 将0 2500gNa2CO3基准物溶于适量水中后 用0 2mol L的HCl滴定至终点 大约消耗此HCl溶液的体积是A 18mlB 20mlC 24mlD 26mlE 30ml9 已知TFe K2Cr2O7 0 005000g ml 如果测定含铁供试品时消耗K2Cr2O7滴定液20 60ml 被测供试品中铁的质量约为A 0 01gB 0 1gC 0 2gD 0 3gE 0 02g 小试锋芒 D D C B 第五章定量分析概论QuantitativeAnalysis 第四节滴定分析中的计算 一 计算原则滴定分析计算的依据是 等物质的量规则 被测物与滴定剂之间物质的量的关系被测物与滴定剂之间的反应式为 A BC D当滴定到化学计量点时 被测物A与滴定剂B作用完全则 基本单元的确定 滴定分析中 通常以实际反应的最小单元为基本单元 对于质子转移的酸碱反应 通常以转移一个质子的特定组合作为反应物的基本单元 基本单元的确定 2HCl Na2CO32NaCl H2O CO2 滴定分析确定被测组分基本单元的步骤 1 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配平 2 找出被测物质与标准溶液的化学计量数 3 确定标准溶液的基本单元 一般以标准溶液的分子系数为1 4 确定被测组分的基本单元 使之符合等物质的量规则 1 若待测物A为液体 滴定剂B为液体 即液 液反应 则 课本165页 二 计算示例 例 滴定NaOH溶液 0 1000mol L 20 00mL 至化学计量点时 消耗H2SO4溶液19 95mL 问H2SO4溶液的浓度为多少 2NaOH H2SO4Na2SO4 2H2O 解 选取NaOH和H2SO4为基本单元 反应到达化学计量点时 则 1 1L盐酸溶液中含溶质HCl3 646g 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 0 1000mol L B 1 000mol L C 0 3646g mLD 0 003646g ml 小试锋芒 A 2 若待测物A为固体 滴定剂B为液体 即固 液反应 则 或 课本166页 例 欲配制c Na2C2O4 为0 1000mol L溶液500 00mL 需用Na2C2O4 2H2O多少克 解 已知Na2C2O4 2H2O的Mr 170 0 基准物的选择 补充 说明 定量分析结果的表示1 待测组分的化学表示形式分析结果通常以待测组分的实际存在形式的含量表示 如果待测组分的实际存在形式不清楚 则分析结果最好以氧化物或元素形式的含量表示 电解质溶液的分析结果常以所存在的离子的含量表示 2 待测组分含量的表示方法 1 固体试样 待测组分的含量通常以质量分数表示 2 液体试样 物质的量浓度常用单位为mol L 质量分数表示待测组分的质量除以试液的质量 体积分数表示待测组分的体积VB除以试液的体积Vs 质量浓度表示单位体积试液中被测组分B的质量 以符号表示 单位为g L mg L g L或 g mL ng mL pg mL等 3 被测物含量的计算 mA cBVBMA 式中 为质量分数 m为试样质量 课本169页 设测定时称取试样的质量为ms g 则待测组分的质量分数为 求待测组分A的质量分数及质量浓度 例 称取不纯的草酸试样0 1500g 溶于适量水后 用c NaOH 为0 09000mol L的标准溶液滴定 共用去25 00mL 求试样中H2C2O4 2H2O的含量 解 反应式为H2C2O4 2NaOHNa2C2O4 2H2O根据等物质的量反应规则n NaOH n H2C2O4 4 滴定度T与物质的量浓度C的换算 课本169页 TB与cB间的换算滴定度TB是指1mL标准滴定溶液所含溶质的克数 TB 1000为1L标准滴定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克数 再除以溶质的摩尔质量MB 即为物质的量浓度cB 例 Na2CO3溶液的TNa2CO3 0 001060g mL 试换算成表示的浓度 例 已知盐酸对碳酸钙的滴定度TCaCO3 HCl 0 05004g mL 求c HCl 表示的浓度 1 THCl NaOH 0 003646g mL cNaOH为 MHCl 36 46g mol A 0 1000mol LB 0 003646mol L C 0 004000mol LD 0 0001mol L E 0 002mol L 小试锋芒 A 作业 P1784P1796 9 11 16 第五章定量分析概论QuantitativeAnalysis 第五节分析数据的处理 有效数字 在分析工作中实际测量到的数字包括一位可疑数字 估读 如 滴定管25 12mL 1 0 的作用 0 000100 三位 定位 0 50000 五位 28 0030 六位 2 指数与对数 pH 2 00 两位 如pH 0 097 三位 Ka 1 8 10 5 两位 pKa 4 74 两位 一 有效数字和运算规则 有效数字修约法则 四舍六入五成双 1 当测量值中被修约的那个数 4时 该数舍去 被修约的那个数 6时 则进位 等于5时如进位后末位数为偶数则进位 舍去后末位数为偶数则舍去 12 1412 1612 2512 75 保留三位 12 1 12 2 12 2 12 8 pKa pH值的有效数字位数取决于小数点后数字的位数 pH 0 03转化为 H 0 93mol L 1 12 450001 12 5 12 4 7 5 2 当修约的那个数字等于5时 如果其后还有其它数字 则该数总是比5大 在这种情况下以进位为宜 3 数字修约要一次性修约 保留三位 12 35002 7 54999保留二位 计算规则 先修约后计算 1 加 减法运算 以小数点后位数最少者为准进行修约 例 下例运算结果应保留几位小数 213 64 4 4028 0 324 2位 4 4 23 879 315 69 1位 计算0 0126 26 52 1 06283 四位 四位 9 20 四位 0 0126 26 5 1 06 0 354 2 乘 除法运算 以有效数字的位数最少者为准进行修约 说明 1 在乘除法的运算中经常会遇到8以上的大数如9 109 56等通常看作四位有效数字 多看一位 2 在有关化学平衡和误差计算一般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有效数字在分析实验中的应用 正确记录数据 滴定管23 10mL 23 1mL 移液管25 00mL25mL 分析天平0 2300g0 23g 正确的选用量器 3 低含量组分 1 要求报出二位有效数字 正确的选用化学试剂优级纯分析纯化学纯生化试剂GR 绿 AR 红 CP 蓝 BR 褐 正确的报出分析结果 1 高含量组分 10 要求报出四位有效数字 2 中含量组分1 10 要求报出三位有效数字 如 称取3 500g煤测其S 甲报出S 0 042 乙报出S 0 04232 问哪一个报出正确 多选 1 下列属于四位有效数字的数据是A 0 100B 0 5000C pH 11 10D 1 010E 1 0 102 单选 2 有一瓶化学试剂的标签为红色 其英文字母缩写为A G RB A RC C PD L R 小试锋芒 BD B 可疑值取舍 二 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 xT 0 6次测定 是一个离群值 是舍去还是保留 一 4法 如有6次测量值40 0040 2040 1840 1640 1240 19 1 将数据有小到大排列 确定异常值 40 0040 1240 1640 1840 1940 20 40 00离群太远是异常值 2 计算不包括异常值在内的平均值 xn 1 和平均偏差 dn 1 3 判断异常值的取舍 异常值舍去 异常值保留 上例 4 0 022 异常值40 00应该舍去 此法优点是不查表 直接计算得出结论 二 Q检验法 1 先将数据有小到大排列 确定异常值 仍以上题为例 40 0040 1240 1640 1840 1940 20 2 计算 3 根据不同置信度的要求查Q表值与Q计比较 若Q计 Q表异常舍去 若Q计 Q表异常值保留 用p 90 置信度 Q计 0 6 Q表 0 90 6 0 5640 00舍去 测定药物中Co的质量分数 10 6 得到如下结果 1 25 1 27 1 31 1 40 分别用4d法和Q检验法判断是否存在可疑值 p 95 解 4d法 舍去 Q检验法 保留 置信度不同得到的结果可能不同 4d法和Q法检验结果也未必相同 二 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表示在一定置信度下 以测定结果平均值X为中心 包括总体平均值 的范围 分析结果的表示方法 置信区间 总体平均值 X 实验所得数据的平均值 S 标准偏差t 表值 置信因数 课本175页 n 测量次数 置信区间 置信度 例对某未知试样中Cl 测定4次 47 64 47 69 47 52 47 55 计算置信度90 95 99 时 总体平均值 置信区间 解 X 47 60 P 90 时 t 2 35 P 95 时 t 3 18 P 99 时 t 5 84 说明 要求的P 置信度 不同 包括 总体平均值 的范围不同 P越高 置信区间越宽即所估计的区间包括 的可能性就越大 p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