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doc_第1页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doc_第2页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doc_第3页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doc_第4页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内容摘要:作文是心灵的写照,是认识事物的再现,是感知的流露。有什么样的认识和感情就有什么样的文章,叶圣陶先生说过“文是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文如其人,作文和做人相一致,教文和育人相统一。语文教学活动中的识字、阅读、朗读、写作等,都可以向学生进行德育的渗透。在作文的过程中育人,是渗透德育教育的再现。为此,在作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尤为重要。关键词:作文教学 德育渗透 德育因素 感悟 德育教育“教之道,德为先。”学生的思想品德不是先天就有的,也不是自己形成的。而是在社会生活条件的影响下,特别是在学校教育的影响下、在他们个人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无论是各科教学活动都渗透着德育教学。如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教学活动中的识字、阅读、朗读、写作等,都可以向学生进行德育的渗透。为此,在作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尤为重要。一、作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方法在选材中,把握德育契机 如果说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那么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则是文章的血肉。学生作文,不仅要学会审题立意,而且要学会选材,这样,才能写出有灵魂、有血肉的好作文。 选材的生命力就在于材料的真实性,越是真实、可信、有血有肉的材料,越富有表现力、感染力。从目前中学生作文现状来看,主要是“假”“空”“抄”现象严重。“假”是说假话,口是心非;写假事,胡编乱造。“空”是内容空洞,无具体事实。“抄”是东拼西凑,抄作文选。这样不仅严重地影响作文的思想质量,而且助长了一种不正确的文风。 叶圣陶老先生一再强调作文要练习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做到“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小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他们也都是社会中的人,社会上各种思潮在他们的思想上或习作中必然会有种种反映。学生在作文选材中敢于说真话,写真事,这就为我们教师提供了思想品德教育的“契机”。所以,我在指导学生选材时,鼓励学生选择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或亲耳所闻、亲眼目睹的有真情实感的材料,及时把握德育契机,把作文与育人逐步统一起来。 二、在作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措施1、在评改中,强化德育效果 传统的作文教学中,一直存在着学生作文教师改的现象。叶圣陶老先生曾一再呼吁“能不能把古老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学生“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生受用的。”这也是叶老语文教学思想“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在作文教学上的体现。 2、培养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渗透相互间的良好的思想品质实际上是培养学生评论、鉴赏以及辨别是非的能力。“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一篇文章无论写得好还是坏,它总要反映作者对某件事、某个人的看法和思想感情。所以,评论一篇作文,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对小作者的道德品质、行为表现、认识能力、褒是贬非、扬善抑恶、爱美憎丑、留真去假的评论过程。所以,我在作文教学中,注意通过评改作文,让学生受到良好的道德品质的熏陶,产生强化意识的作用,潜移默化地强化德育效果,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文明行为,真正做到“文如其人”。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写东西全都有所为”。这一精辟论述深刻地揭示了中学语文学科的性质,揭示了“教作文与教做人”的辩证统一关系。作文教学的难度就在于它是一种作者思想、生活、知识、文学等各方面的综合训练。3、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所做所为的相互渗透之中作文教学的深度就在于它反映在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所做所为的相互渗透之中。实践证明,作文教学为德育工作、教书育人提供了基础,以文悟道、相机渗透又推动了作文教学。这就是寓德育于作文教学之中得天独厚的优越性。三、我是如何在作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1、充分利用课文内容中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和写作活动。小学语文教材中大量的写人,叙事,绘景,状物的记叙文,介绍了众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劳动,献身革命的科学家,发明家,艺术家、能工巧匠和默默无闻的革命烈士,描绘了祖国的美丽河山和宏伟建筑。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就应该充分利用教材中丰富的品德教育因素,在教学生学习语言文字,形成语言能力的同时,不失财渗透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提高他们对是非,善恶,美丑的理解和评价能力,并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例如,金色的鱼钩是一篇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在教这一篇课文之前,我怀着对革命先烈无比崇敬的心情,一遍又一遍地钻研教材,老班长舍己为人的革命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我噙着泪水备下了这篇课文。在讲读这篇课文时,我除了抓住文章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老班长的崇高精神世界外,重点指导学生通过进入角色的表情朗读,再现老班长的光辉形象以及壮烈牺牲的场面。有一位学生读老班长奄奄一息时所说出的话:“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我没有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有把你们照顾好,看,你们都瘦得”时,情不自禁地掉下了眼泪。此后,我布置写我喜欢的一篇课文时,有百分之八十的学生都选了金色的鱼钩,可见老班长舍己为人的精神牢牢地屹立在学生的心间,深深地感染着孩子们。2、充分利用写作教学进行德育教育 ,使学生在感悟与体验中催化情感。作文不只是组织语文文字的练习,也是在训练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态度和认识。在作文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踏踏实实、实事求是的作风。在学生作文的评语里,恰当地应用哲理性语句,将在思想上更好更深刻地去启迪、引导学生,使他们的身心更健康的成长,思想能更好得成熟。如有一位学生在作文中说他家很穷,看到别的同学穿吃好的玩好的,他觉得他们能赶得上时代的潮流,才是过得“幸福”,而自己则是十分“不幸福”的。我就在他的作文评语中引用了爱因斯坦的一句话:“不管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的风尚怎样,人总可以凭着自己高贵的品质,超脱时代和社会,走自己正确的道路。”让学生懂得“幸福”不应该只是停留在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享受之上。3、着力营建暗示教育的环境。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在每个人的思想、感情、知觉或心理活动中,除有一个清晰而居于中心的经验综合外,总有一个居于背景的模糊的外围着的经验系列与之平行。”这就是说,人的智力、情感、品德、习惯以及个性心理和创造能力的行成与发展是在接受意识到的教育的同时,更会接受到环境的暗示。 比如教学故宫时,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暗示,播放一些古筝乐曲,放映反映古代建筑的记录片,让学生在聆听、观看中感悟语言文字,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的教育。作文是心灵的写照,是认识事物的再现,是感知的流露。有什么样的认识和感情就有什么样的文章,叶圣陶先生说过“文是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文如其人,作文和做人相一致,教文和育人相统一。在作文的过程中育人,是渗透德育教育的再现。学生这一含苞待放的“嫩蕊”是需要细心“商量”的,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