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患者家属培训笔录.doc_第1页
精神病患者家属培训笔录.doc_第2页
精神病患者家属培训笔录.doc_第3页
精神病患者家属培训笔录.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神病管理培训材料(台沟村卫生所)一、 什么是精神病?精神病是由于人体大脑技能的紊乱,而导致患者在感知、思维、情感和行为等方面出现异常。常见的精神病有多种类型,如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等。不同类型的精神病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也各不相同。二、 为什么会得精神病?由于人的正常精神活动的机理还不清楚,因而精神病的病因问题至今未能得到根本解决。尽管如此,大量的研究已经积累了许多有用的资料,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线索。其中,遗传因素起了重要作用。当然,精神分裂症只是具有遗传倾向,并不是肯定遗传。是否发病还要受环境因素、心理因素等多种影响。多数专家认为,精神刺激与精神病并不是直接的因果关系,它可能只是促使有些患者发病的诱发因素之一。再者,精神病的发生与患者的病前性格有很大关系。三、影响精神分裂症结局的因素有哪些?影响精神分裂症结局的因素很多,现总结出十大预后不良的因素:1. 有家族遗传史者。2. 起病年龄早者(16岁以前起病者,特别是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3. 隐袭起病、进展缓慢者。4. 起病前无明确精神刺激者。请注意:3、4两点同一般人理解的,刺激越大、起病越急,病情就越重的印象正好相反。1. 病前性格有缺陷者。2. 持续病程过长(一般在五年以上)。3. 发现较晚,或治疗不及时者。4. 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者。5. 在精神分裂症分型中属于单纯型者。6. 缺乏家庭和社会支持者。四、 精神分裂症患者能结婚、生孩子吗?要说清楚这个问题,需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法律方面,二是人情方面。法律方面,婚姻法只规定精神病人在发病期内不能婚育,对于其它状态下的婚育问题则没有硬性规定。而判断患者不在发病期的依据,是精神科医生出具的“临床痊愈”证明。一定要在病情稳定2年之后,再决定婚姻事宜,发作过于频繁的精神病患者不宜结婚。怀胎、分娩的过程对患者的生理、心理均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并且怀孕、哺乳期内不宜服用任何药物,这是众所周知的常识,而一旦停用抗精神病药,病情又可能复发,这是其四。综上所述,精神病患者结婚要慎重,生育要尽量避免。五、精神病人杀人不偿命吗?只有重性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躁郁症等)患者才有可能不负法律责任,而一些轻性精神障碍(如人格障碍、神经症等)患者,一般是要完全承担法律责任的。其次,要看病期。患者如果在病情较轻、或是在恢复期里触犯了法律,就要像正常人一样伏法认罪。只有在患者确实不能辨认周围环境、完全不能客观评价周围事物的情况下,患者才可以不受法律的约束。用专业术语来说,就是患者是否具有责任能力和行为能力。精神病人只要涉及到法律问题,一般就需要鉴定其责任能力或行为能力,这项工作是由从事司法精神病学鉴定的专家们完成的。六、精神病有哪些表现?1. 幻觉2. 妄想3. 思维联想障碍4. 情感障碍5. 意志行为障碍精神病的治疗目前用于治疗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主要分为二大类。第一类为传统的抗精神病药物,包括氯丙嗪、奋乃静、氟哌啶醇、舒必利、泰尔登、甲硫达嗪、五氟利多等药物。第二类为非传统抗精神病药物,也称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包括利培酮、奥氮平、奎硫平、氯氮平、阿立哌唑、齐拉西酮等。前者主要是对阳性症状疗效肯定,价格便宜,但副作用较大,包括过度镇静(如氯丙嗪),锥体外系反应(如氟哌啶醇、五氟利多等),服药片数多,剂量难于掌握,往往影响病人对治疗的依从性和社会功能的恢复。后者对阳性症状、阴性症状都有疗效,除氯氮平外,副作用相对小,较少过度镇静作用(如利培酮),使用方便,但价格较贵。专家建议,对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应尽可能选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这更有利于患者的全面康复。1. 缓慢加减药量2. 年龄因素:儿童或老年人对药物的反应比较敏感,一般应减半服用。3. 躯体情况:不同的药物对心、肝、肾等主要脏器的影响是不一样的。4. 系统用药5. 单一用药与合并用药6. 治疗作用与副作用的关系7.关于维持治疗精神病患者的家庭护理一方面要耐心地劝说,摆事实讲道理,另一方面要请医生酌情调整药物的剂量或品种,以减轻副作用,对于藏药的患者,家属首先要告诉他藏药的危害,对于藏药的患者,家属首先要告诉他藏药的危害尽量让患者在一种宽松、祥和的气氛中接受治疗。家属将患者的用药情况记录下来,以便复诊时向医生介绍,供医生合理用药。在精神病人接受药物治疗期间,家属应尽可能多地了解患者所服药物的特点,对于各种可能的副作用及处理方法做到心中有数。由于命令性幻听在内容上的危险性、在时间上的不可预测性,家属对此一定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如果发现患者存在这一症状,家属要时刻陪伴在患者身边。为了保险起见,最好是送患者住院。与精神病患者共同生活,确实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但是,只要家属深入了解患者的精神症状,有的放矢地观察和护理,是完全有可能减少、甚至消除患者的危险行为的。由于就诊的时间有限,家属同医生谈话时最好是有备而来、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这样不仅可以节省时间,也便于医生全面了解病情、对症施治。精神病不等于精神残疾精神残疾虽然是表现在患者身上,但医院、社会、家庭都要为他负责。要防止精神残疾的出现,仅仅依靠药物治疗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要广泛宣传精神卫生知识,提高广大民众的精神卫生意识,还要敦促政府决策部门,为精神病人提供必要的社会保障。精神康复不仅仅意味着消除疾病的症状,更重要的任务是让患者能够自如地与人交往,能够胜任自己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所以,作为精神病人的家属,您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不要以为患者的病情治愈了,您就可以完全解脱了,这只是他康复的第一步,后面还有更艰巨、更长期的任务呢。1. 医学康复治病和防复发2. 心理康复对疾病的态度、面对歧视、提高心理承受力、纠正性格缺陷等3. 社会康复生活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学习能力等4. 职业康复就业咨询、职业技能的测定与培训、在工作中发现自我价值等。为了防止复发,首先,家属要定期带患者来门诊复查,复查可以使医生连续地、动态地了解病情,及时调整治疗药物,也可以使家属和患者及时得到咨询,解除患者在生活、工作和药物治疗中的各种困惑。一般情况下,应一个月复查一次,如果有特殊情况,可随时就诊。其次,要坚持药物维持治疗。第三,要帮助患者认识疾病的症状表现,理解预防复发的重要意义。第四,注意发现复发的先兆,及时处理“早发现、早治疗”。缩短从发现到治疗的时间,对疾病的结局影响巨大。有的放矢地观察病情、安排患者的生活,知道在特殊情况下如何处理。同精神病人打交道,需要很多的技巧。疾病不是生活的全部,努力去除疾病症状的最终目的是更好的生活。要建立这些正性的思维,患者和家属都应该学习在逆境中发现希望,找出自己的优势所在,并努力把它弘扬光大。恢复期患者的日常生活与康复1. 生活自理2. 情感交流3. 注意力4. 语言表达5. 待人接物建议家属为患者设立康复档案,定期记录患者的病情、服药情况、以及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制定康复计划。如果有可能的话,也请患者记康复日记。这样,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当患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