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化学复习“隔膜”电解池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2019版高考化学复习“隔膜”电解池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2019版高考化学复习“隔膜”电解池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2019版高考化学复习“隔膜”电解池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2019版高考化学复习“隔膜”电解池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隔膜”电解池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1常见的隔膜隔膜又叫离子交换膜,由高分子特殊材料制成。离子交换膜分三类:(1)阳离子交换膜,简称阳膜,只允许阳离子通过,不允许阴离子通过。(2)阴离子交换膜,简称阴膜,只允许阴离子通过,不允许阳离子通过。(3)质子交换膜,只允许H通过,不允许其他阳离子和阴离子通过。2隔膜的作用(1)能将两极区隔离,阻止两极区产生的物质接触,防止发生化学反应。(2)能选择性的通过离子,起到平衡电荷、形成闭合回路的作用。3“隔膜”电解池的解题步骤第一步,分清隔膜类型。即交换膜属于阳膜、阴膜或质子膜中的哪一种,判断允许哪种离子通过隔膜。第二步,写出电极反应式,判断交换膜两侧离子变化,推断电荷变化,根据电荷平衡判断离子迁移方向。第三步,分析隔膜作用。在产品制备中,隔膜作用主要是提高产品纯度,避免产物之间发生反应,或避免产物因发生反应而造成危险。1工业上可利用下图所示电解装置吸收和转化SO2(A、B均为惰性电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极接电源的正极BA极区溶液的碱性逐渐增强C本装置中使用的是阴离子交换膜DB极的电极反应式为SO22e2H2O=SO4H解析:选B。A项,由HSO生成S2O,发生还原反应,A极为阴极,应接电源的负极,错误;B项,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SO2H2e=S2O2H2O,碱性增强,正确;C项,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SO22H2O2e=SO4H,离子交换膜应使H从右向左移动,应为阳离子交换膜,错误;D项,B极为阳极,发生SO22H2O2e=SO4H,错误。2制备二氧化锰的装置如图,阳极以硫酸锰和硫酸混合液为电解液,阴极以稀硫酸为电解液,电解装置中大箭头表示溶液中阳离子移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是电源的负极B右侧气孔逸出的气体可能为副产物H2C石墨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Mn22e2H2O=MnO24HD电解过程中阳离子交换膜左侧硫酸浓度基本不变,右侧减小解析:选C。阳离子向阴极移动,说明左侧为阴极,则M为电源负极,N为电源正极,A项错误;右侧为阳极,逸出的气体可能是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放电生成的氧气,B项错误;石墨电极为阳极,锰离子失去电子生成二氧化锰,C项正确;电解过程中阳离子向左侧移动,左侧溶液中H放电生成H2,硫酸的浓度不变,右侧MnSO4电解生成MnO2和H2SO4,硫酸浓度增大,D项错误。3工业上用电解法处理含镍酸性废水并得到单质Ni的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已知:Ni2在弱酸性溶液中发生水解氧化性:Ni2(高浓度)HNi2(低浓度)A碳棒上发生的电极反应:4OH4e=O22H2OB电解过程中,B室中NaC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将不断减小C为了提高Ni的产率,电解过程中需要控制废水pHD若将图中阳离子膜去掉,将A、B两室合并,则电解反应总方程式发生改变解析:选B。A项,电极反应式为阳极:4OH4e=2H2OO2,阴极:Ni22e=Ni,2H2e=H2,正确;B项,由于C室中Ni2、H不断减少,Cl通过阴离子膜从C室移向B室,A室中OH不断减少,Na通过阳离子膜从A室移向B室,所以B室中NaC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不断增大,错误;C项,由于H的氧化性大于Ni2(低浓度)的氧化性,所以为了提高Ni的产率,电解过程需要控制废水的pH,正确;D项,若去掉阳离子膜,在阳极Cl首先放电生成Cl2,反应总方程式发生改变,正确。4用NaOH溶液吸收烟气中的SO2,将所得的Na2SO3溶液进行电解,可循环再生NaOH,同时得到H2SO4,其原理如图所示(电极材料为石墨)。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a极连接电源的负极BA口放出的物质是氢气,C口放出的物质是氧气Cb极电极反应式为SO2eH2O=SO2HD电解过程中阴极区碱性明显增强解析:选B。A由题图可知,钠离子移向a极,所以a极为阴极,连接电源的负极,故A正确;Ba极氢离子发生还原反应,A口放出的物质是氢气,b极SO发生氧化反应生成SO,故B错误;C亚硫酸根离子在阳极(b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硫酸根离子,电极反应式为SO2eH2O=SO2H,故C正确;D在阴极H放电生成H2,c(H)减小,水的电离平衡H2OHOH正向移动,所以电解过程中阴极区碱性明显增强,故D正确。5氯碱工业以电解精制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取氯气、氢气、烧碱和氯的含氧酸盐等系列化工产品。下图是离子交换膜法电解食盐水的示意图,图中的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通过。 完成下列填空:(1)写出电解饱和食盐水的离子方程式:_。(2)离子交换膜的作用为_。(3)精制饱和食盐水从图中_位置补充,氢氧化钠溶液从图中_位置流出。(填“a”“b”“c”或“d”)(4)KClO3可以和草酸(H2C2O4)、硫酸反应生成高效的消毒杀菌剂ClO2,还生成CO2和KHSO4等物质。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解析:(1)电解饱和食盐水时,溶液中的H在阴极得到电子变为H2逸出,使附近的水溶液显碱性,溶液中的Cl在阳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产生Cl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Cl2H2OCl2H22OH。(2)题图中的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通过,是阳离子交换膜,不能使阴离子和气体通过,这样就可以阻止阳极的Cl和产生的Cl2进入阴极室,使在阴极区产生的NaOH纯度更高;同时可以阻止阳极产生的Cl2和阴极产生的H2混合发生反应而爆炸。(3)随着电解的进行,溶质NaCl不断消耗,所以应该及时补充。精制饱和食盐水从与阳极连接的图中a位置补充,由于阴极H不断放电,附近的溶液显碱性,氢氧化钠溶液从图中d位置流出;水不断消耗,所以从b位置不断加入蒸馏水,从c位置流出的是稀的NaCl溶液。(4)KClO3有氧化性,H2C2O4有还原性,在酸性条件下KClO3可以和草酸(H2C2O4)反应生成高效的消毒杀菌剂ClO2,还生成CO2和KHSO4等物质。根据电子守恒及原子守恒,可得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ClO3H2C2O42H2SO4=2ClO22CO22KHSO42H2O。答案:(1)2Cl2H2OCl2H22OH(2)能得到纯度更高的氢氧化钠溶液阻止阳极产生的Cl2和阴极产生的H2混合发生反应而爆炸(3)ad(4)2KClO3H2C2O42H2SO4=2ClO22CO22KHSO42H2O一、选择题1用如图所示装置处理含NO的酸性工业废水,某电极反应式为2NO12H10e=N26H2O,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电源正极为A,电解过程中有气体放出B电解时H从质子交换膜左侧向右侧移动C电解过程中,右侧电解液pH保持不变D电解池一侧生成5.6 g N2,另一侧溶液质量减少18 g解析:选C。A根据电极反应式可知,插入废水中的Pt电极为阴极,B为直流电源的负极,则电源正极为A,电解过程中有气体放出,A项正确;B左侧电极为阳极,水电离出来的氢氧根离子在阳极放电生成氢离子,氢离子从质子交换膜左侧向右侧移动,B项正确;C阳极电极反应式为4OH4e=O22H2O,阴极电极反应式为2NO12H10e=N26H2O,转移20 mol电子时,阳极生成20 mol氢离子,而阴极消耗24 mol氢离子,氢离子浓度减小,pH增大,C项错误;D根据电极反应式,阳极电极反应式为4OH4e=O22H2O,阴极电极反应式为2NO12H10e=N26H2O,电解池阴极生成5.6 g N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5.6 g28 g/mol102 mol;每有2 mol水电解转移4 mol电子,则阳极被电解的水的质量为1 mol18 g/mol18 g,D项正确。2高铁酸盐在能源环保领域有广泛用途,用镍(Ni)、铁作电极电解NaOH浓溶液制备高铁酸盐Na2FeO4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合理的是()A镍电极上的电极反应为2H2O2e=H22OHB铁是阳极,电极反应为Fe2eOH=Fe(OH)2C若隔膜为阴离子交换膜,则OH自右向左移动D电解时阳极区pH降低、阴极区pH升高,最终溶液pH不变解析:选A。A用镍(Ni)、铁作电极电解NaOH浓溶液制备高铁酸钠(Na2FeO4),铁失电子生成高铁酸根,则铁作阳极,镍作阴极,溶液中的氢离子在阴极放电生成氢气,则电极反应式为2H2O2e=H22OH,A项正确;B根据上述分析,铁是阳极,电极反应为Fe8OH6e=FeO4H2O,B项错误;C若隔膜为阴离子交换膜,则OH自左向右移动,C项错误;D电解时阳极区的电极反应为Fe8OH6e=FeO4H2O,pH降低,阴极区电极反应为2H2O2e=H22OH,pH升高,电池的总反应为Fe2H2O2OH=FeO3H2,最终溶液pH降低,D项错误。3电解硫酸钠溶液联合生产硫酸和烧碱溶液的装置如图所示,其中阴极和阳极均为惰性电极。测得同温同压下,气体甲与气体乙的体积比约为1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a电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B产物丙为硫酸C离子交换膜d为阴离子交换膜Da电极反应式:2H2O2e=H22OH解析:选B。由气体甲与气体乙的体积比约为12可知,甲为氧气,a电极发生反应:2H2O4e=O24H,乙为氢气,b电极发生反应:2H2O2e=H22OH。则a电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产物丙为硫酸,产物丁为氢氧化钠,c为阴离子交换膜,d为阳离子交换膜。4因存在浓度差而产生电动势的电池称为浓差电池。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开始先闭合K2,断开Kl,一段时间后,再断开K2,闭合Kl,形成浓差电池,电流计指针偏转(Ag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闭合K2、断开Kl一段时间后,X电极质量增加B闭合K2、断开Kl一段时间后,右池c(AgNO3)增大C断开K2,闭合K1,X电极发生氧化反应D断开K2,闭合K1,NO从左池向右池移动解析:选D。A闭合K2,断开K1后,X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生成银,质量增加,故A正确;B闭合K2,断开K1后,阳极金属银被氧化,阴极析出银,NO向阳极移动,右池AgNO3浓度增大,左池AgNO3浓度减小,故B正确;C断开K2,闭合K1后,X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故C正确;D断开K2,闭合K1后,形成浓差电池,电流计指针偏转(Ag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可知Y为正极,X为负极,NO从右池向左池移动,故D错误。5已知反应:2CrO(黄)2HCr2O(橙)H2O,设计图示装置(均为惰性电极)电解Na2CrO4溶液制取Na2Cr2O7,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CrO生成Cr2O的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不能通过电解方法获得B电源左侧是正极C右侧电极的电极反应为2H2O2e=H22OHDNa从右侧通过Na交换膜进入左侧解析:选D。A已知反应:2CrO(黄)2HCr2O(橙)H2O,电解时阳极区水中氢氧根离子失电子,同时生成氢离子,氢离子浓度增大,化学平衡向右移动,CrO生成Cr2O,所以能通过电解方法获得,错误;B根据图示可知左侧H放电,左侧是阴极,所以电源左侧是负极,错误;C右侧是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2H2O4e=O24H,错误;D阳离子向阴极移动,左侧为阴极,所以Na从右侧通过Na交换膜进入左侧,正确。6用二甲醚燃料电池做电源,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K2SO4溶液可制取H2SO4和KOH,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Y为KOHBA口导出的物质为H2SO4C二甲醚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CH3OCH33H2O12e=2CO212HD若燃料电池通入CH3OCH3(g)的速率为0.1 mol/min,2 min时,理论上C口收集到气体的体积为26.88 L解析:选D。根据图示可知D出口处的电极与燃料电池的负极连接,为阴极;A出口处的电极与燃料电池的正极连接,为阳极。电解K2SO4溶液,实质是电解水,在阳极是OH放电产生O2,附近的水溶液中c(H)增大;在阴极是H放电产生H2,附近的水溶液中c(OH)增大,所以A口导出的物质为H2SO4溶液,B是O2;C是H2,D是KOH溶液,Y为KOH;选项A、B正确;在二甲醚燃料电池的负极,二甲醚失去电子变为CO2逸出,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H3OCH33H2O12e=2CO212H,选项C正确;根据负极的电极反应式可知,每有1 mol CH3OCH3发生反应,转移电子12 mol,若燃料电池通入CH3OCH3(g)的速率为0.1 mol/min,2 min时,反应的CH3OCH3的物质的量是n(CH3OCH3)0.1 mol/min2 min0.2 mol,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0.2 mol122.4 mol,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n(H2)2.4 mol21.2 mol,其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V(H2)1.2 mol22.4 L/mol26.88 L,但是由于没有指明气体所处的环境,因此不能确定气体的体积大小,选项D错误。二、非选择题7H3PO2可用电渗析法制备。“四室电渗析法”工作原理如图所示(阳膜和阴膜分别只允许阳离子、阴离子通过):(1)写出阳极的电极反应式:_。(2)分析产品室可得到H3PO2的原因:_。(3)早期采用“三室电渗析法”制备H3PO2:将“四室电渗析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