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一村一品典型经验材料(精选多篇)_第1页
村一村一品典型经验材料(精选多篇)_第2页
村一村一品典型经验材料(精选多篇)_第3页
村一村一品典型经验材料(精选多篇)_第4页
村一村一品典型经验材料(精选多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村一村一品典型经验材料(精选多篇) 西塬村位于岐山县城东6公里处。全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780户,2962人,6800亩耕地。村上主导产业原孙候片以大棚瓜菜为主,原西塬片以火补业及优质小麦种植为主。xx年被 授予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市级平安村、市级农民增收先进村。xx年被市上命名为市级村,岐山县十大科技示范园区之一,xx年人均纯收入5240元。 村党支部、村委会以新农村建设为中心,以一村一品发展为主线,以发展设施农业为突破口,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狠抓特色农业发展。今年投资30多万元,新建高效设施日光育苗温室5座,投资20万元,争取国家对设施大棚投资10万元,新建14米宽幅设施大棚40座80亩。今年种植的1350亩大棚西瓜,150亩14米设施大棚亩收入8000元,1200亩中小棚亩收入5000元,仅此一项人均增加1800元,今年计划发展秋延菜150亩,设施大棚秋延菜100亩,主要品种有西红柿、大辣子、茄子、西葫芦等。原西塬村为火补业发祥地,现火补业遍及全国各地,火补从业户已达180户,从业人员达800多人,年创收入达xx万。 我村一村一品发展的经验是: 1、统一认识,实现设施基地跨越式发展 我们两委会一班人认真学习省、市、县关于”一村一品“发展的有关文件精神,统一认识,坚定发展“一村一品”的决心和信心,逐组召开群众会,动员发动群众,大力发展大棚瓜菜。从xx年起在平凉步组通过统一调整土地,统一购置大棚材料,统一育苗,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栽培,发展了5户15亩14米大棚。xx年这五座设施大棚发挥了较高的经济效益,亩均收入都上了万元,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群众发展设施农业的愿望日益强烈。xx年正赶上省上对设施农业的投入,发展连片大棚40座80亩,投资30万元,新建高效设施农业大型日光温室5座,设施农业发展为我村一村一品开辟了农民增收新的途径。 2、加大力度,狠抓基础设施建设 近几年,为了做好“一村一品”建设,我们争取水利项目资金5万元,在原西塬村新打机井一眼,新增暗管输水管道1公里,实现灌溉渠、井双保险,结合新农村建设,整修硬化街道9条9.6公里,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为经济发展和大棚西瓜销售创造便利条件。 3、全方位服务,推进“一村一品”建设 我村大棚西瓜发展历史长,目前实生栽植已不可能,只能搞嫁接育苗。但由于嫁接育苗难度大,成活率低,于是村党支部书记高选生踊跃担起了育苗的担子,自筹资金聘请技术人员,为我村乃至临近乡镇及县区育苗,从过去的土坯育苗温室发展到现在6座大型现代化日光温室,年产各类瓜苗及蔬菜近百万株,这就解决了产前群众育苗难问题,产中,村上统一技术培训,解决作务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产后,依托文王恒丰专业合作社,借县上举办的西瓜蔬菜节,邀请客商来我村经销瓜菜,为群众解决卖瓜难问题。 4、拓宽劳务领域,增加农民收入。 火补业是我村西塬片发展的主要产业,以此带动第三产业和劳务输出,年火补从业户180户,劳务输出人员从xx年的700人增至xx年的800人,年创经济效益xx万,由于本村火补人口多,土地面积大,大部分为兼业户,我们根据实际于xx年成立了岐山县优质小麦种植专业合作社。xx年种植订单小麦xx亩,建种子田400亩,仅此一项增加收入20万元。 未来五年我村一村一品发展目标: 1、xx年一村一品人均纯收突破6000元。 2、改变现行棚架结构,好耕种,简单易行。变14米设施大棚为6米、8米、9米等各个规格的弓行小棚,集中连片,分户经营。 3、由单一产品向多品种转化,如礼品西瓜、甜瓜、草霉、春季蔬菜。 武威市凉州区大柳乡大柳村一村一品 发展情况简要介绍 一、大柳村基本情况 大柳村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东北角,武下公路9公里处,属于井泉灌区。全村7个村民小组,420户,1761人,耕地面积2750亩,人均耕地1.3亩。 近年来大柳村抢抓机遇,精心安排,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为目标,大力发展日光温室西瓜种植,使全村的西瓜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截止xx年底,全村已建成日光温室427座800亩,基本实现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一户一棚的发展目标。全村95%以上的日光温室种植户都以种植日光温室西瓜为主,仅日光温室西瓜一项全村年收入700多万元,人均西瓜收入3975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4%。xx年大柳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200元,高出凉州区农民人均纯收入700元,高出武威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649元。 二、特色产品介绍 武威市凉州区大柳村日光温室西瓜主要以绿皮红瓤瓜栽植为主,适当栽植黑皮红瓤瓜和绿皮黄瓤瓜。 绿皮红瓤瓜。以“美丽”为典型,产量高,品质好, 抗病性强,口感好,多汁,含糖量高,普遍种植,单果5公斤以上。 黑皮红瓤瓜。以“香甜无籽”为典型,其抗病能力强,产量高,品质好,耐储运,黑皮,肉汁多爽口,瓤红色,单果达4公斤以上。 绿皮黄瓤瓜。以“黄肉金星”为典型,属于小型瓜,单果3公斤,含糖量高而均匀,入口即化。从坐果到成熟33天,富含叶黄素,具有极佳的抗癌美容功效。 三、特色产业发展现状 大柳村是武威市凉州区率先发展日光温室的示范村,自xx年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以来,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日光温室产业,大柳村在原有传统日光温室西红柿、辣椒种植的基础上,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帮助下,积极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选择市场上稀缺的日光温室西瓜进行示范推广,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日光温室的经济效益;日光温室西瓜一年可种四茬,成品6斤左右,全部实行装箱销售,每箱4-6个瓜,按照产品质量的不同售价每箱80-120元不等,照此估算,每座日光温室的年收入均在2万元以上。 特别是近年来,为了提高了大柳西瓜的知名度,按照“政策扶持,龙头带动,市场拉动,科技驱动,服务促动”的发展方式,大柳村在区、乡两级的帮助指导下,成立了“大柳 绿洲瓜菜运销协会”,增强了发展“一村一品”的组织化,专业化程度。经过几年的发展,大柳村日光温室西瓜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大柳西瓜在市场上十分畅销,大柳乡的“无公害西瓜”享誉省内外,大柳西瓜走出了甘肃,销往、青海、宁夏、郑州、陕西等多个省市。 四、发展一村一品的经验和成效 1、抓住工作重点,大力发展一村一品。村上两委会高度重视一村一品发展,把它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以“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的发展方式,重点培养有科技创新意识的产业能人,鼓励他们率先引进新品种进行示范种植,通过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发展壮大大柳村的西瓜产业。 2、加大科技培训,实施特色西瓜战略。村上每年都要从市、区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对日光温室种植户进行培训;并组织农民技术员和优秀示范户到外地实地参观、学习,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种植,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科技意识,充分调动了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先后推广应用了嫁接育苗、地膜覆盖栽培、测土配方施肥、搭架或吊蔓等技术,配合使用滴灌设施、二氧化碳发生器、自动卷帘机等先进的仪器设备,实现了一村一品产业的优质、高效、高产。 3、选择适宜品种,实施科学栽培。近年来,大柳村以名优西瓜品种及配套技术引进为切入点,共引进新品种10余个。通过广泛试验、示范,筛选出适宜本地种植模式的京 欣、美丽等品种。大柳村日光温室西瓜主要以绿皮红瓤瓜栽植为主,适当栽植黑皮红瓤瓜和绿皮黄瓤瓜。 五、示范村镇的联系人及 * 大柳乡副乡长:秦荣华电话大柳村党支部书记 :孟银电话大柳村委会主任 :顾宗永电话武威市凉州区大柳乡大柳村一村一品 发展情况简要介绍 一、大柳村基本情况 大柳村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东北角,武下公路9公里处,属于井泉灌区。全村7个村民小组,420户,1761人,耕地面积2750亩,人均耕地1.3亩。 近年来大柳村抢抓机遇,精心安排,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为目标,大力发展日光温室西瓜种植,使全村的西瓜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截止xx年底,全村已建成日光温室427座800亩,基本实现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一户一棚的发展目标。全村95%以上的日光温室种植户都以种植日光温室西瓜为主,仅日光温室西瓜一项全村年收入900多万元,人均西瓜收入51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2%。xx年大柳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200元,高出凉州区农民人均纯收入700元,高出武威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649元。 二、特色产品介绍 武威市凉州区大柳村日光温室西瓜主要以绿皮红瓤瓜栽植为主,适当栽植黑皮红瓤瓜和绿皮黄瓤瓜。 绿皮红瓤瓜。以“美丽”为典型,产量高,品质好, 抗病性强,口感好,多汁,含糖量高,普遍种植,单果5公斤以上,亩产3700公斤左右。 黑皮红瓤瓜。以香甜无籽的“黑佳人”为典型,其抗病能力强,产量高,品质好,耐储运,黑皮,肉汁多爽口,瓤红色,单果达4公斤以上,亩产4000公斤左右。 绿皮黄瓤瓜。以“黄肉京欣”为典型,属于小型瓜,单果3公斤,含糖量高而均匀,入口即化,从坐果到成熟33天,富含叶黄素,具有极佳的抗癌美容功效,亩产3000公斤左右。 三、特色产业发展现状 大柳村是武威市凉州区率先发展日光温室的示范村,自xx年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以来,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日光温室产业,大柳村在原有传统日光温室西红柿、辣椒种植的基础上,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帮助下,积极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选择市场上稀缺的日光温室西瓜进行示范推广,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日光温室的经济效益;日光温室西瓜一年可种四茬,成品6斤左右,全部实行装箱销售,每箱4-6个瓜,按照产品质量的不同售价每箱80-120元不等,照此估算,每座日光温室的年收入均在2万元以上。 特别是近年来,为了提高了大柳西瓜的知名度,按照“政策扶持,龙头带动,市场拉动,科技驱动,服务促动”的发 展方式,大柳村在区、乡两级的帮助指导下,成立了“大柳绿洲瓜菜运销协会”,增强了发展“一村一品”的组织化,专业化程度。经过几年的发展,大柳村日光温室西瓜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大柳西瓜在市场上十分畅销,大柳乡的“无公害西瓜”享誉省内外,大柳西瓜走出了甘肃,销往、青海、宁夏、郑州、陕西等多个省市。 四、发展一村一品的经验和成效 1、抓住工作重点,大力发展一村一品。村上两委会高度重视一村一品发展,把它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以“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的发展方式,重点培养有科技创新意识的产业能人,鼓励他们率先引进新品种进行示范种植,通过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发展壮大大柳村的西瓜产业。 2、加大科技培训,实施特色西瓜战略。村上每年都要从市、区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对日光温室种植户进行培训;并组织农民技术员和优秀示范户到外地实地参观、学习,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种植,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科技意识,充分调动了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先后推广应用了嫁接育苗、地膜覆盖栽培、测土配方施肥、搭架或吊蔓等技术,配合使用滴灌设施、二氧化碳发生器、自动卷帘机等先进的仪器设备,实现了一村一品产业的优质、高效、高产。 3、选择适宜品种,实施科学栽培。近年来,大柳村以名优西瓜品种及配套技术引进为切入点,共引进新品种10 余个。通过广泛试验、示范,筛选出适宜本地种植模式的京欣、美丽等品种。大柳村绿皮黄瓤瓜是我乡的特色优势品种,由于对栽培管理技术的要求较高,市场价格一直稳定的6元/公斤左右,是逢年过节馈赠亲友的最佳选择。 五、示范村镇的联系人及 * 大柳乡副乡长:秦荣华电话: 大柳村党支部书记 :孟银电话: 大柳村委会主任 :顾宗永电话18294136953立足资源优势发展一村一品 -夺火乡夺火村一村一品典型材料 夺火村是夺火乡政府所在地,全村230户,840口人,耕地面积1086亩,林地面积30529亩,牧坡在面积5800亩,森林资源及其丰富。 近年来,夺火村紧紧围绕“产业兴村、科技兴村”这个目标,大力发展食用菌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依托食用菌生产发家致富之路。到xx年底,仅食用菌一项人均增收3000余元。目前该村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食用菌“一村一品村”。其主要做法是: 一、抓思想,转换村民生产理念。 长期以来,夺火村村民一直从事田间劳作,耕种方式粗放,品种单一,且生产受自然条件和客观因素影响较大,农民增收步伐缓慢。xx年,该村支村两委一班人经过市场考察、分析、认证后,确认食用菌种植将是该村未来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为打消村民对这一新兴产业的顾虑,夺火村支部书记李永茂同志在身先士卒的同志,号召由带着种植食用菌增加收入的现身说法,用食用菌与大田作物的经济效益对比,村两委班子成员本着“带领农民干、做给农民看、拿我做实验、风险自己担”的原则,带头种植食用菌,为村民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打了样、鼓了劲。由于食用菌种植具有投资少、见效快,且不误农时,男女老少都适宜种植的特点,许多村民在看到种植食用菌产生的经济效益后,致富的信念在心中蠢蠢欲动,纷纷要求加入食用菌种植的行列。 二、抓标准,做好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 为把食用菌产业在夺火村乃至全乡、全县做强做大,实施规范有效的管理,该村成立了陵川县沙六泉香菇养殖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管理和服务功能,提供“五统一”服务:即统一协调土地、统一安排林业采伐、统一供应原材料、统一推广生产技术、统一共享销售渠道,进而降低养殖户市场风险。如今,每到食用菌采收季节,该村一改往日外地客商挨家挨户收售的场面,由合作社规范外地客商统一地点、统一标准、统一收购,并在合作社的协调运作下,食用菌销售价格均不低于市场价格,切实保障了种植户利益不受损失。在此基础上,由沙六泉香菇养殖专业合作社牵头,于xx年6月,吸引外资800余万元,建成了可年产1000万菌包的液体菌种厂-晋城市百盛菌业有限公司,可满足全村乃至全县食用菌大棚的菌包需求。同时,积极为农民种植食用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帮助村困难种植户解决前期投资缺少资金难题。以合作社名义,与陵川县太行村镇银行沟通协调,在村镇银行的大力支持下,为80余户农户落实贷款400余万元,通过银村联姻,为该村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起到了保驾护航作用。 三、抓品牌,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现如今,夺火村已成为全市闻名的“食用菌一村一品村”,村民个个都是明白人,许多村民被外村请去当上了“专家”。食用菌种植已成为夺火村的立村型产业,品牌效应,正在为夺火村的全面发展带来了源源不竭的动力,也为夺火村的新农村建设注入巨大的动力。现走进夺火村,一栋栋食用菌大棚,一片新盖起的厂房吸引了人眼球,这些都是近几年来该村新建的食用菌基地及液体菌种厂-陵川县百盛菌业有限公司。目前,该村的食用菌产业已形成标准化、规范化的产业链条,食用菌栽培正为更多的百姓带来更大的实惠和效益。 夺印村“一村一品”发展规划 夺印村位于河曲县前川乡东部,属于晋西北黄土高原边缘山区,总面积1xx.62亩,常住人口101户,380人,全村有劳动力117人,其中农业劳动力49人,外出劳动力68人;总耕地面积2700亩,其中常用耕地1741亩,临时性耕地959亩,适合耕种糜子、马铃薯、玉米、谷子、黑豆等耐旱农作物,花果树以海红果、沙果为主,荒沟荒坡面积大,宜于发展畜牧业;xx年全村粮食总产量150.39吨,经济总收入111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233元。 农牧业一直是夺印村发展的基础,也是农民脱贫致富的根本所在。山区农民平常所食用粮食多,瓜果蔬菜少,对营养需求更大,因此如何利用科学技术增加粮食和蔬菜的增收是我们规划的关键。发展一村一品,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必然选择,是主导产业开发的载体,是农民增收的主要,也是我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抓手。根据上级有关政策,结合我村实际,特制定夺印村“十一五”一村一品发展规划。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建设 * 新农村的要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资源优势为基础,以绿色产业为重点,以培育名牌产品和主导产业为抓手,以发展龙头企业和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突破口,坚持产业优先、科技引领、生态先行、人才保障、企业带动、资金扶持的方针;坚持与新农村建设结合,与科技入户工程、农业结构调整结合,与农业产业化、建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及国家扶持的农 业项目建设结合。推动产业结构发展转变,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全面提升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 我们村之所以形成“一村一品”的特色主导产业,主要是持之以恒的抓产业。当一个产业被确定为主导产业后,就一定要一年接着一年抓,并且要向着“一村一品”的目标干,通过几年的艰苦努力,最终才能形成规模,形成特色,形成“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还要走民主决策的道路。我们把创先争优和“四议两公开”融入村干部的具体工作实践,村里的产业发展的各项事务,村党支部、村委会采取大家事,大家办的方法,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实行民主决策,尊重群众意愿,通过参观考察、示范带动,使老百姓真正从心底接受发展种养殖产业。抓好班子建设。村党支部、村委会为了使村民能够脱贫致富,多次找乡里、县里有关部门,邀请有关专家到村里调查研究,从而选准项目,制定发展计划。在种植微型薯和大棚蔬菜上从市、蔬菜局聘请技术人员,对大棚种植过程中的种种技术难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