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生态系PPT课件_第1页
微生物生态系PPT课件_第2页
微生物生态系PPT课件_第3页
微生物生态系PPT课件_第4页
微生物生态系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4 04 2020 1 自然界中微生物生态 在一定在生态体系中 发育着不同特征性的微生物类群和数量 并在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中 呈现出各自不同的活动过程和活动强度 24 04 2020 2 微生物生态学 研究处于环境中的微生物 和与微生物生命活动相关的物理 化学和生物等环境条件 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24 04 2020 3 第一节 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 24 04 2020 4 一 土壤中的微生物 1 土壤是微生物生长的良好基地丰富的碳源和氮源大量而全面的矿质元素适宜的含水量不同的通气状况适宜的温度范围 变幅小而缓慢适宜的pH 24 04 2020 5 2 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和分布 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与分布 由于土壤不同而有很大差异每克肥沃土壤可有几亿至几十亿个微生物 贫瘠土壤仅有几百万至几千万个微生物土壤微生物中其数量及活动强度 细菌 放线菌 真菌 藻类 原生动物 24 04 2020 6 1 土壤中的细菌 土壤中的细菌占土壤微生物的70 90 其生物量可占土壤重量的1 10000左右 土壤有机质的1 左右 数量大 个体小 与土壤接触的表面积特大 是土壤中最大的生命活动面 最活跃的生物因素 有各种不同的微生物生理群 进行不同的代谢 是自然界氮 碳和硫元素转化的参与者 24 04 2020 7 土壤中细菌生理类群和作用 固氮菌 好氧 能转化氮气成氨根瘤菌 好氧 与植物共生 转化氮气成氨氨化细菌 分解蛋白质等含氮有机物并生成氨硝化细菌 好氧的自养微生物 氧化氨为亚硝酸或硝酸盐反硝化细菌 异养微生物 在厌氧的条件下还原硝酸盐为氮 24 04 2020 8 土壤中细菌生理类群和作用 24 04 2020 9 土壤中细菌生理类群和作用 硫酸盐还原细菌 异养微生物 在厌氧的条件下还原硫酸盐成硫化氢硫氧化细菌 自养微生物 在好氧的条件下氧化各种还原态的硫化物为硫酸 纤维分解细菌 能分解植物茎杆的纤维素产甲烷细菌 厌氧微生物 能还原二氧化碳或分解甲基化合物为甲烷 24 04 2020 10 土壤中细菌生理类群和作用 24 04 2020 11 2 土壤放线菌 数量和生物量土壤中放线菌的数量仅次于细菌 占土壤微生物总数的5 30 放线菌总生物量与细菌的总生物量相当 分布由于多数放线菌为好氧有机营养型微生物 最佳生长pH为偏碱性 放线菌主要分布于耕作层中 作用为有机营养型微生物 在土壤中主要参预各种有机物的分解 24 04 2020 12 3 土壤真菌 数量和生物量1g土壤中可含几万至几十万个真菌 土壤真菌的生物量与细菌和放线菌相当 土壤中酵母菌每g土壤在几个至几千个 分布为好氧性微生物 一般分布于土壤表层 且较耐酸 在pH5 0左右的土壤中占有较高的比例 作用为有机营养型微生物在土壤中主要参预各种有机物 特别是木质素 的分解 在森林的土壤中分布较多 24 04 2020 13 4 土壤藻类 数量土壤中藻类的数量远较其他微生物类群为少 在土壤微生物总量中不足1 分布为光合型微生物 大多分布在潮湿的土壤表面的土层中 易受阳光和水分的影响 作用能将CO2转化为有机物 可为土壤积累少量的有机物质 24 04 2020 14 5 土壤原生动物 数量每g有几十至几十万个 在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中含量较高 作用原生动物吞食有机物残片和土壤中细菌 单细胞藻类 放线菌和真菌的孢子 因此原生动物的生存数量往往会影响土壤中其他微生物的生物量 24 04 2020 15 某森林土壤中的微生物 24 04 2020 16 3 土壤微生物区系 在某一特定环境和生态条件下的土壤中所存在的微生物的况态 包括微生物的种类 数量以及参与物质循环的代谢活动强度 根据土壤微生物各类群在土壤中的发育特点 可以分为土著性区系和发酵性区系两类 24 04 2020 17 土壤微生物区系类型 土著性微生物区系 Microbialautoflora 是指那些对对新鲜有机物不很敏感的微生物类群 常年维持在某一数量水平 即使有机物的进入 温度和湿度变化 其变幅也小 24 04 2020 18 土壤微生物区系类型 发酵性微生物区系 Fermentativemicrobialflora 是指对新鲜有机物很为敏感在有新鲜有机物进入时可爆发性地旺盛发育 而在新鲜有机物消失后又很快消退的微生物类群 有新鲜有机物时发酵性微生物区系占优势 衰退后 土著性微生物区系重占优势 24 04 2020 19 二 水体中的微生物 地球上主要水体的种类海洋 97 的水冰川和两极 2 湖泊 0 009 河流 0 00009 地下水 少量 24 04 2020 20 1 清水型水生微生物 生长在含有机物不丰富的清水中的化能自养型或光能自养型的微生物 化能或光能无面营养型 仅从水域中吸取无机物或少量有机物作营养发育量一般不大 24 04 2020 21 2 腐生型水生微生物 利用进入水体的废物废水为作为营养的微生物 化能有机营养型 利用腐败的有机残体 动物和人类排泄物 生活污水和工业有机废物废水发育量大 24 04 2020 22 三 空气中的微生物 空气不具备微生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和生活条件 因此空气并不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良好场所 但空气仍存在有细菌 病毒 放线菌 真菌 藻类 原生动物等各类微生物 它们来源于被风吹起的地面尘土和水面小水滴以及人 动物体表的干燥脱落物 呼吸道分泌物和排泄物等等 24 04 2020 23 空气中微生物的地域分布 24 04 2020 24 四 极端环境中的微生物 一般生物难以生存而只有某些特殊生物或特殊微生物才能生存的环境称为极端环境 高温环境 低温环境 高酸环境 高碱环境 高压环境 高盐环境等 还有高卤环境 高辐射环境和厌氧环境等 能在极端环境中生存的微生物称为极端环境微生物 24 04 2020 25 1 高温环境中的微生物 自然界的高温环境 温泉 海底火山口微生物的耐高温能力 古细菌 真细菌 真核生物 24 04 2020 26 高温环境中的微生物 极端嗜热菌 最适65 70 最低在40 以上 最高在70 以上兼性嗜热菌 最高为50 60 但在室温下仍有生长与繁殖能力耐热细菌 最高为45 50 在室温中生长较兼性嗜热细菌好 24 04 2020 27 各类微生物群的生长上限温度 24 04 2020 28 嗜热菌耐热原因 1 细胞膜化学组分的特异 2 代谢速率高 3 酶蛋白热稳定性高 4 有一类特殊的DNA结合蛋白 能稳定DNA的双链结构 24 04 2020 29 2 高盐环境中微生物 自然界中高盐环境主要是盐湖 死海 盐场和腌制品 能在这些高盐环境中生存繁殖的微生物称为嗜盐性微生物 24 04 2020 30 嗜盐微生物的分类 根据嗜盐性微生物对盐浓度的适应性和需要性 可以将它们分为不同的嗜盐类群 24 04 2020 31 嗜盐菌的特点 嗜盐菌是一类特殊的古细菌具有对高盐浓度适应性的生理机能 嗜盐菌中的许多酶必需在高盐浓度下才显示活性 嗜盐菌具有异常的紫膜 含有细菌视紫红质 24 04 2020 32 3 高酸环境中的微生物 自然界的高酸环境 含硫矿的矿尾水 酸性热泉 微生物 氧化硫硫杆菌代谢作用 氧化S2 为SO42 24 04 2020 33 4 高碱环境中的微生物 自然界的高碱环境 碱性温泉 矿尾水等 微生物 环状芽孢杆菌 可在pH高达11 0的环境中生活 24 04 2020 34 5 高压环境中的微生物 高压环境 海洋深处和深油井内等 嗜压菌的最大特点是生长极为缓慢 24 04 2020 35 第二节 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24 04 2020 36 一 偏利共栖关系 定义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的两个微生物群体共栖 一个群体得益而另一个群体无影响 偏利共栖的方式 一个群体的生命活动为另一个群体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 一个群体为另一个群体提供生长刺激物质或是营养基质 24 04 2020 37 二 互利共栖关系 定义 两个微生物群体共栖时互为有利的现象 互利方式 互相提供营养物质改善生长环境 24 04 2020 38 三 共生关系 symbiosis 两个微生物群体形成结构特殊的共生体物 两者绝对互利 分开后有的甚至难以单独生活 地衣 Lichens 由某些藻或蓝细菌与真菌组成的共生体 藻或蓝细菌 进行光合作用 可为真菌提供有机化合物作碳源和能源 真菌 则为藻或蓝细菌不仅提供栖息之处 还可提供矿质营养和水分 24 04 2020 39 四 竞争关系 定义 是指一个自然环境中存在的两个或多个微生物群体共同依赖于同一营养基质或环境因素时 产生的一方或双方微生物群体在数量增殖速率和活性等方面受到限制的现象 这种竞争现象普遍存在 结果造成了强者生存 弱者淘汰 同时环境条件的改变 会导致竞争结果的改变 24 04 2020 40 五 拮抗现象 定义 由于一种微生物类群生长时所产生的某些代谢产物 抑制甚至毒害了同生境中的另外微生物类群的生存的现象 这种现象可以分为两种 由于一类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改变了环境条件而使环境条件不适宜于其他微生物类群的生长和代谢 一类微生物产生某些能抑制 甚至杀死其他微生物类群的代谢产物 24 04 2020 41 六 寄生关系 定义 指一种微生物通过直接接触或代谢接触 使另一种微生物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