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民间玩具ppt课件_第1页
古代民间玩具ppt课件_第2页
古代民间玩具ppt课件_第3页
古代民间玩具ppt课件_第4页
古代民间玩具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统游戏与玩具 1 捉迷藏 捉迷藏民间儿童集体游戏 先由数人手拿手的围成一个圆圈 其中一人用手帕包住双眼 游戏开始后 蒙住双眼的顺着声扑捉 如捉住即胜 可换另一个人再捉 2 一 少年儿童游戏2 踢毽子 踢毽子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古籍中 毽子也写作键子 箭子 燕子 或蹀 在古都北京 踢毽子还有个富有诗意的名字 翔翎 踢毽子起源于什么时候呢 传说 黄帝时代就有毽子了 据历史文献和出土文物考证 踢毽子大约起源于汉代 在考古发现的汉砖上 就有踢毽子的画面 到了唐宋时期 踢毽子非常盛行 踢的花样也很多 集市上还有制作出售毽子的店铺 3 古称 跳百索 早在明代已流行 沈榜 宛署杂记 载 以长绳丈许 两儿对牵 飞摆不定 令难凝视 若百索然 其实一索也 群儿乘其动时轮跳其上 以能过者为胜 否或为索所绊 听掌绳者以击之为罪 名曰 跳百绳 清代仍流行 并传承至今 其跳法有一人自抛绳自跳 记数论胜负 亦有两人抛绳一人跳 或单脚跳 双脚跳 还有两人用两根绳交叉而抛 一人在中间用双脚跳等 一 少年儿童游戏3 跳神 4 跳绳 5 一 少年儿童游戏4 抽陀螺 非常悠久的活动 有资料说 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的出土文物中 就发现有木质的陀螺和陶土制造的陀螺 在宋代名画家苏汉臣的遗世之作 婴戏图 中 也在图中画有陀螺 陀螺 这个名称见于文字记载的 是明代刘侗 于奕正著的 帝京景物略 书中说 陀螺者 绕以鞭之绳 卓于地 急掣 ch 其鞭 一掣 陀螺则转 无声也 视其缓而鞭之 转转无复住 刘侗并赋有 杨柳活 一诗 杨柳活 杨柳多 小孩小女闲不过 丝线结鞭鞭陀螺 鞭陀螺 陀螺起 陀螺起 鞭不已 6 一 少年儿童游戏5 抖空竹 明代 帝京景物略 春场 中有童谣 杨柳儿青 放空钟 证明此游戏在中国已有较久的历史 普通空竹分单轴和双轴两种 轴内是空的 每个轴上有孔四 五个不等 孔内用木片作笛以利发声 连着轴有一个圆柱状的把 把的中段稍细 空竹除木制 竹制外 亦有用茶壶盖等器皿作代替物的 把空竹悬于系在两根小棍顶端的细绳上 玩者两手各持一棍来回拉动 便可产生旋转并随速度加快发出嗡嗡的响声 7 弹弓 一 少年儿童游戏6 打弹弓 打弹弓是男童们喜爱的一项游戏 弹弓的制作 截取 丫 形树枝或用硬铁条折成 丫 形 两角顶端系以皮条 皮条中部截断 再系以薄皮制作的小兜 搓泥为丸 置小兜之中 或打鸟或射铜钱 以为嬉戏 8 7 老鹰捉小鸡 由数人组成 首先由一人自称老鹰 其余人排成纵队最前面的人伸开双手挡住老鹰 第二人双手捏住前面一人的腰带 后面依次的串起来 然后由老鹰来抓最后的那人 玩时忽前忽后 时左时右 直至抓住最后的一个为胜 一 少年儿童游戏 9 一 少年儿童游戏8 掩雀 薄薄的雪 是不行的 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 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 扫开一块雪 露出地面 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 下面撒些秕谷 棒上系一条长绳 人远远地牵着 看鸟雀下来啄食 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 将绳子一拉 便罩住了 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 也有白颊的 张飞鸟 性子很躁 养不过夜的 三味书屋 10 一 少年儿童游戏9 捉虫 捉虫子 11 丢沙包 一 少年儿童游戏10 抓子儿 关中东部叫 抓子儿 抓石子 或 抓核儿 玩的是小石子或桃核 抓羊拐是西安的叫法 因为羊拐是羊脊椎上的骨头 抓羊拐在关中西部一带叫 抓羊儿 玩的是一些又圆又滑的小石头 叫法有别 玩法大同小异 12 一 少年儿童游戏11 翻花 翻花绳在中国不同的地域 有不同的称法 如线翻花 翻花鼓 挑绷绷 解股等等 清朝蒲松龄在 聊斋志异 梅女 中就有这方面的描写 封云亭与梅女因长夜难遣 聊为交线之戏 此处所指的交线就是翻花 二人 促膝戟指 翻变久良 愈出愈幻 不穷于术 封笑曰 此闺房之绝技也 翻花绳使用的工具很简便 只需三尺左右线绳一根 打结 呈环状 可一人玩 也可二人玩 借助双手 通过勾线翻动 可挑翻成各种图案 如 动物 植物及各种生活用品等 动静结合 维妙维肖 妙趣横生 13 一 少年儿童游戏12 捉中指 由两个人玩 一人先将右手的五个手指并拢 不让对方看见 而以左手握紧右手 使左手在大拇指和食指之中形成一个 圆窝 五个手指 半隐半露于圆窝中 让对方猜中指并捉住它 14 一 少年儿童游戏13 拍手 你拍一 我拍一 一个小孩坐飞机 你拍二 我拍二 两个小孩丢手绢 你拍三 我拍三 三个小孩来搬砖 你拍四 我拍四 四个小孩写大字 你拍五 我拍五 五个小孩敲锣鼓 你拍六 我拍六 六个小孩拣豆豆 你拍七 我拍七 七个小孩穿新衣 你拍八 我拍八 八个小孩吃西瓜 你拍九 我拍九 九个小孩齐步走 你拍十 我拍十 十个小孩在学习 15 一 少年儿童游戏14 吹雨水泡 类似如今小孩玩的吹肥皂泡 只不过是在连阴天时用雨水加松香调成的液体 玩时用竹片做成圆圈沾着雨水向空中撒去 在阳光下五颜六色甚至是美丽 16 跳橡皮筋 17 折纸 折纸民间儿童游戏之一 为了适应儿童爱好摹仿的特点 启发其想象力和创造性 常用纸折成各种器具和动物的形状 如帆船 衣裤 帽子 和飞禽等 18 折纸飞机 19 剪纸 剪纸古称 剪彩 起源甚早 南朝梁宗懔 荆楚岁时记 等古藉均有剪纸的记叙 从用途上剪纸可分为窗花 墙花 门笺 顶棚花 灯笼花 喜庆花 衣饰绣样等 20 竹蜻蜓 竹蜻蜓只要有一片薄薄的竹篾 一根细细的把柄 用力一旋 它就会飞起来 这就是竹蜻蜓 竹蜻蜓的出现 或说始于晋朝 或说始于明朝 它的原理与桨和橹有关 而桨和橹在中国已有四千多年历史 它后来传入欧洲 对现代直升机的诞生产生了启迪作用 现代直升飞机的概念 最早要追溯到中国古代的竹蜻蜓 21 滚铁环 22 滚小球 23 摸瞎子 24 木头人 25 拍皮球 26 拍纸片 27 骑大马 28 走长凳 29 跳房子 30 捏泥巴 31 玩积木 32 手影 33 钓鱼 34 放小船 35 堆雪人 36 画画 37 打弹子 38 跳马 39 古代民间玩具 40 中国吉祥文化古老而神秘 并广泛渗透到各个领域 民间玩具作为中国民间工艺美术的一种独特艺术形式 也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深受吉祥文化的影响 从而以其鲜明的娱乐性 趣味性和祈求性充实着百姓的生活 在民间 玩具俗称 耍杂 专做玩耍娱乐之用 是以娱乐的方式向社会渗透和传播民俗文化意识的精神活动 许多民间玩具诞生于民俗事像之中 与民间习俗 日常生活分不开的 表现在婚丧礼俗 寿日贺喜 岁时习俗 祈福供品等上面 在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有着复杂的互补性 有的给人精神上的启迪 促进物质生活的再创造 美化和充实了生活 在丰富生活的过程中给人以慰籍和温馨 有的给人精神上的寄托 拜服 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情操和精神 民间玩具的历史发展 41 唐代是中国民间玩具由发展到全盛时期 各种不同材料制作的玩具得以开发 当时流行的玩物 已非陶佣之属 面塑 瓷塑 丝帛 扎纸 雕木 彩绘等玩具在民间流行甚广 其题材都较以前丰富多彩 唐代瓷塑玩具 唐代孔雀绿釉龙形小玩具 42 宋代当时的玩具 具有了岁时节令的活动现象 许多玩具已成为传统节日的标志 宋代最为普及的泥玩具是 磨喝乐 在农历七月七日之前大量上市 小孩子们都买回去 乞巧 据 东京梦华录 记载 磨喝乐是一个小胖娃娃 穿着红背心 系着青纱裙子 手里拿着一枝荷花或荷叶 相貌端庄十分可爱 磨喝乐在当时不仅是普通人家孩子玩耍的主要玩具 也是皇室贵族孩子玩具之一 宋代儿童玩具鸠车 宋代泥塑 43 元明两代 民间玩具题材渗入到了杂剧故事艺术中 也是风格定型时期 而明代随着经济和文化的迅速发展 各种玩具得到了发扬光大 新涌现的专业化玩具生产不断著称于世 技艺水平显著提高 形制日趋精致 其品类更多地涉及到了吉祥寓意的范围 并有许多具有产地特点的玩具得以形成 象陕西凤翔泥偶鬼脸 河南淮阳 泥泥狗 江苏核雕艺人王叔远的 核舟 广东吴川的梅录泥人和佛山的 纸朴 江西景德镇的瓷玩 江苏宜兴的陶玩和广东石湾的 陶公仔 都已形成了特定的艺术风格 元代磁州窑拐磨子牵马 元代黑釉玩具马 44 中国民间玩具艺术在清代发展到高峰阶段 其生产格局 风格样式和技术品类已基本完备 其材质之丰富 行工之熟巧 形制之精美 题材之广泛 均超出了以往的水平 还有许多技艺品类为清代新创 如无锡的 印段镶手 技法 南京的 西洋镜 苏州的 影戏洋画 自走洋人 北京的 猴戏 鬃人 等等 清代抖空竹 清代益智玩具九连环 45 惠山泥人江苏无锡惠山泥人在明代时已闻名于世 而以清代为最盛 惠山泥人造型夸张 色彩鲜明 有 三分塑 七分彩 之说 惠山泥人分为两类 一类为手捏戏曲人物 称为 细货 主要为供人们欣赏的艺术品 另一类为翻模制作 大批生产的 称为 粗货 亦称耍货 但其着色彩绘却完全是手工操作 凭着娴熟的手艺一件件画出来的 多为儿童玩具 惠山泥人大阿福 46 浚县泥咕咕河南浚县泥咕咕是一种能吹的泥玩具 包括各种不同的鸟类 如斑鸠 小燕子 小麻雀 孔雀和鸽子等等 因其可吹出喔喔的声音 故有此名 咕咕狗 鸽子 47 淮阳泥泥狗河南淮阳泥玩具 人祖猴 民间艺人称它是祖爷传下来的 其形象为半人半猿 概括简练的坐像 满身披有毛发 腹部绘有女阴符号 黑色打底 彩绘奇幻 给人以神秘古拙之感 研究者认为人祖猴是伏羲的形象 始祖女娲的造型 远古人类的图腾偶像等 48 陕西面塑陕西省和山西省的乡间 面塑成为岁时节令 人生礼仪等民俗文化的艺术载体 它不仅是敬神祭祖的供品 也是年节喜庆时节馈赠亲友的祝福礼仪食品 49 古老的益智玩具 把数学和游戏结合起来 不仅能放松身心 而且对于开发思维智力具有独特的功能 被称之 头脑操 古老的益智玩具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智力内涵被称之为 中国的难题 这些难题涉及了数学中的几何学 拓扑学 图论 运筹学等多门学科 体现中国古老文化和智慧之光的古典益智玩具已成了世界智力游戏界的 宠儿 在世界益智玩具中具有崇高的地位 妙趣横生的中国古典益智玩具 50 中国古典益智玩具中的 四大金刚 51 巧妙的拼板玩具 七巧板可以说是中国益智玩具之祖 它是一种拼板玩具 有上千年的历史 英国皇家协会有位著名的博士会员称七巧板是 东方最古老的消遣品之一 并叫他 唐图 七巧板构造简单而变化无穷 利用简单的七块板可以拼出2000多种不同的图案 玩七巧板可以发展人的思维能力 尤其是几何上的想象能力 七巧板还有着丰富的数学内涵 是一种极好的数学游戏 52 费思量的华容道 华容道是一种移图玩具 由远古时代的宫庭游戏 重排九宫 演变而来 华容道 玩具由于布局繁多 走法曲折 被日本 数理科学 杂志誉为 智力游戏界三大不可思议之一 其他两项分别为法国人发明的 独立钻石棋 和匈牙利人发明的 魔方 它的玩法涉及数学里的图论和运筹学等多门学科 现在 它又与计算机挂上了钩 成为电脑的研究对象 其中 横刀立马 布局的81步最优解法就是由电脑验证的 53 奇妙的中国环 九连环是一种解环玩具 九连环历史非常悠久 据说发明于战国时代 它是人类所发明的最奥妙的玩具之一 宋朝以后 九连环开始广为流传 在明清时期 上至士大夫 下至贩夫走卒 大家都很喜欢它 很多著名文学作品都提到过九连环 红楼梦 中就有林黛玉巧解九连环的记载 在国外 数学家卡尔达诺在公元1550年已经提到了九连环 后来 数学家华利斯对九连环做了精辟的分析 19世纪的格罗斯也深入研究了九连环 用二进制数证明共需要三百四十一步 给了它一个十分完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