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 课程设计 设计课题:某生活区垃圾收集路线的设计 指导老师: 专业班级:环境工程 学生姓名: 学号: 目 录 前言2 第一章 设计基本内容3 一、 课程设计题目3 二、 设计原始资料3 三、 设计要求3第二章 移动容器收集操作法的路线设计5 一、 根据设计任务书提供的资料进行分析、列表5 二、 通过反复试算设计均衡的集路线6 三、 确定从B点至处置场的最远距离7 第三章 固定容器收集操作法的路线设计8 一、 每日垃圾收集安排8 二、 固定容器收集路线8 三、 从B点到处置场的往返距离和最远距离的计算9第四章 确定固定容器收集操作收集车容积10第五章 每天的收集路线走向图10第六章 结论和建议13 参考文献14 前 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量增长迅速,城市生活垃圾已经成为中国城市环境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城市生活垃圾除包括居民生活垃圾之外,还包括为城市居民生活服务的商业垃圾、建筑垃圾、园林垃圾等,这些垃圾的收集大都分别由某一个部门专门作为经常性工作加以管理。据统计,垃圾的收运费用占整个垃圾处理系统费用的60%80%,因此必须科学地制定合理的收运计划并提高收运效率。城市垃圾的收集与清运是城市垃圾收运管理系统中的重要步骤,也是其中操作最为复杂、人力物力需求最多的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包括对城市各处垃圾源的垃圾进行及时收集、集中储存管理以及使用专用车辆装运到垃圾处理站的过程。该管理过程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垃圾清运方式、收集路线设定、收集清运车数量及机械化装卸程度和垃圾类型、特性以及数量等各种因素。合理的收运路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非常有效地提高城市垃圾收运水平。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运输路线设计的理想目标是垃圾运输成本最低,即荷载运输路线最短和运输过程中对周围环境影响最小,但在实际运行中两者不可能同时满足。因此综合考虑荷载运输路线距离及各路段的居民环境要求,对荷载运输路线距离和运输过程中对周围环境影响分别赋予权重,并考虑区域环境目标要求不同,给垃圾运输对各区域的环境影响赋予权重,建立目标函数,通过比较各路线的目标函数值,获得垃圾收集最佳路线。 收集路线的设计需要经过设计、试运行、修正、确定等步骤才能逐步完成,并且只有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时间后,才能确定下来。由于各个城市的实际情况各不相同,即使在同一个城市,垃圾的分布、种类、数量等也随着城市的发展,不断完善,以满足垃圾收运工作的实际需要和变化。本设计采用固定容器收集操作法设计清运路线。垃圾车到各容器集装点装载垃圾,容器倒空后固定在原地不动,车装满后运往转运站或处理处置场。固定容器收集法的一次行程中,装车时间是关键因素。装车又分为机械操作和人工操作之分,本设计采用人工操作。第一章 设计基本内容一、课程设计的题目某生活区垃圾收集线路的设计二、设计原始资料下图是为某生活区设计的移动容器收运系统和固定容器收运系统。总共有28个收集点和32个容器。 已知条件如下:1、两种收集操作方法均在每日8小时中完成收集任务;2、一周两次收集频率的容器必须在周三和周五收集;3、一周三次收集频率的容器必须在周一、周三和周五收集;4、容器可以在它们放置的十字路口的任意一边装载;5、每天都要在车库开始和结束任务;6、对移动容器收运系统来说,收集应该在周一到周五;7、移动容器收集操作法按交换模式进行;8、对固定容器收运系统来说,收集应该是每周四天(周一、周二、周三和周五),每天一趟;9、容器的平均填充系数为0.8,固定容器收集操作的收集车采用压缩比为2的后装式压缩车;10、移动容器收集操作作业数据:容器集装和放回时间为0.025h/次;卸车时间为0.04h/次;11、固定容器收集操作作业数据:容器卸空时间为0.04h/个;卸车时间为0.10h/次;12、容器间估算行驶时间常数为a=0.05h/次,b=0.05h/km;13、确定两种收集操作的运输时间、使用运输时间常数为a=0.06h/次,b=0.025h/km;14、两种收集操作的非收集时间系数均为0.15。三、设计要求1、编写设计说明书(包括封面、前言、正文、结论和建议、参考文献等部分);2、确定处置场距B点的最远距离;3、计算固定容器收集操作收集车的容积;4、确定最佳的收集路线,并将其画在主图上。 车库 N AB ED F C H G B 至处置场 SW 单位容器垃圾量,m3 1000 500 0 1000 N 容器数量 F 收集频率,次/周 O 容器编号 单位:m5、每个放置点单个容器垃圾量、容器数量及收集频率A- : SW= 12, N=1, F=2 B- : SW= 13, N=1, F=1 C- : SW= 14, N=1, F=2 D- : SW= 15, N=1, F=1E- : SW= 12, N=1, F=3 F- : SW= 13, N=1, F=1 G- : SW= 14, N=1, F=3 H- : SW= 15, N=1, F=1第二章 移动容器收集操作法的路线设计一、 根据设计任务书提供的资料进行分析、列表。收集区域共有集装点28个,容器32个。其中收集次数3次的有、两个集装点,每周共收集3*2=6次行程,时间要求在星期一、三、五 三天;收集次数每周2次的有、三个集装点,每周共收集2*3=6次行程,时间要求在星期三、五两天;其余、二十三个集装点为每周一次,每周共收集1*23=23次行程,时间在星期一至星期五每天。合理的安排是使每周的各个工作日收集的集装点数大致相等以及每天的行驶距离相当。如果集装点增多或行驶距离较远,则该日的收集将花费较多时间并且将限制确定处置场的最远距离。三种收集次数的集装点,每周共需6+6+23=35次,因此,平均每天安排收集7次,分配办法列于下表(1) 表(1):容器收集安排收集次数(次/周)集装点数(/次)行程数(/周)每天倒空的容器数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123236828223644326222共计283588888 二、 通过反复试算设计均衡的收集路线。在满足表(1)的所示的次数要求下,找到一种路线方案,使每天的距离大致相等,A与B之间的平均行驶距离为(82*3+81*2)/5=81.6 则取82千米,即A点到B点间的行驶距离大约为82千米。每周收集线路设计和距离计算结果在表(2):表(2): 移动容器收集操作的收集路线集装点收集路线距离集装点收集路线距离集装点收集路线距离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1A至164A至4517A至1741至B114至B817至A611B至11至B162、3B至2、3至B1810B至10至B1624B至24至B167B至7至B812B至12至B812B至12至B813B至13至B1020B至20至B1019B至19至B621、22B至21、22至B626B至26至B1226B至26至B1225B至25至B126B至6至B1231B至30至B327B至27至B1028,29B至28,29至B8B至A5B至A5B至A5共计838281集装点收集路线距离集装点收集路线距离星期四星期五5A至538A至875至B78至B109B至9至B2010B至10至B1614B至14至B1612B至12至B815、16B至15、16至B1220B至20至B1023B至23至B1226B至26至B1230B至30至B428、29B至28、29至B832B至32至B218B至18至B6B至A5B至A5共计8182A与B之间的平均行驶距离为(82*2+81*2+83)/5=81.8 则取82千米三、 确定从B点至处置场据的最远距离1、 求出每行程的集装时间:因为使用交换容器收集操作法,故每次行程的时间不包括容器间行驶时间,即: = = 0.025+0.025 = 0.05 h/次2、 利用固体废物与处置课程中的有关公式求往返运距: 即 :解方程得x=32.86千米3、最后确定从B点至处置长距离:因为运距X包括收集路线距离,将其扣除后除以往返双程,便可确定从B点至处置场的最远单程距离: 第三章 固定容器收集操作法的路线设计一、每日垃圾收集安排叠加所有的垃圾量可以求得每天需要收集的垃圾量 列于表(3): 表(3):每日垃圾收集安排 收集次数/(次周)垃圾量/m每日收集的垃圾量/m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1121066922602622400040040332626026026共计368929292092二、 固定容器收集路线根据所收集的垃圾量,经过反复试算制定均衡的收集路线,每日收集路线列于表(4),A点和B点间的每日行驶距离列于表(5):表(4):固定容器收集操作法收集路线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五集装次序垃圾量/m集装次序垃圾量/m集装次序垃圾量/m集装次序垃圾量/m12121351212236487710121962、312598101212991815668141224152014101227151113254166261417132614201430518828、2914261432521、221431628、2914总计92总计92总计92总计92由任务书中的标尺量得14mm代表1000 m的距离,根据一周四天的行程路线分别计算可以得出:周一:实际长为294mm,那么对应的路线长为21;周二:实际长为332mm,那么对应的路线长为23.74;周三:实际长为297mm,那么对应的路线长为21.2;周五:实际长为312mm,那么对应的路线长为22.26.根据以上得到的数据列下表(5)表5 : A点和B点间的每日行驶距离星期一二三五行驶距离2123.7421.222.26三、从B点到处置场的往返距离和最远距离的计算1、从表(4)可以得知,每天行程收集的容器个数为10个,容器间的平均行驶距离为:(21.2+22.26+21+23.74)/(410)=2.21Km每次行程的集装时间:=10(0.04+0.05+0.052.21) =2.01 h/次2、从B点到处置场的往返清运距离:即8h/d=解方程得:x = 185.2km3、确定从B点到处置场的最远距离: =92.6Km第四章 确定固定容器收集操作收集车的容积一、确定每一集装点收集的垃圾平均量,二、用下式估算收集车的容积():=9,r=2 第五章 每天的收集路线走向图周一的收集路线如下表: 车库A N AB E D F C H G B 至处置场 周二的收集路线如下图: 车库A N AB E D F C H G 至处置场 周三的收集路线如下图: 车库A N AB ED F C H G 至处置场 周五的收集路线如下图: 车库A N AB ED F C H G 至处置场 B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该设计方案是每天按固定路线固定时间收运,这是目前采用最多的收集方案。环卫人员每天按照预设固定路线进行收集。该法具有收集时间固定、路线长短可根据人员和设备进行调整的特点。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人力设备使用利用率较低,在人力和设备出现故障时会影响收集工作的正常运行,而且当线路垃圾产生量发生变化时,不能及时调整收集路线。在做该设计的过程中,我想到:考虑到一些成本问题,应该把设计做得更完善,更能清晰的决定采用哪种方案更有利。 合理的收运系统应注意与垃圾处理之间的协调:包括工艺的协调和结合点的协调。此外,还要注意对环境的影响。有营养被面对外部环境的影响,包括垃圾的二次污染、噪声污染和视觉污染等。 在本次设计过程中,还注意到了这样一些问题:需要按照该社区的基本情况和经济协调以及系统硬件的特性来定制作业规程。在这里我们理应考虑到该小区的人口密度、街道空间等因素是否利于车辆进出。车辆流动收集方式的优点是其灵活性大,垃圾的收集点可以随意变更,但由于车辆必须到收集点进行作业,对收集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如噪声,粉尘等。 针对以上的这些想法,我觉得流动式收集应该更注重实际情况,譬如一些对噪声等污染控制要求较高的城市或小区,应采用中转站的收集方式,然后实行上门收集或分类收集。 收集系统模式设计一般需要有一个反复的过程,通过各种因素的比较和权衡,最后获得最佳的生活垃圾收运模式。各个环节的合理配置、协调配合可获得最大的环境、社会和经济利益,相反则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劳动条件的恶化和费用支出的增加。城市生活垃圾收运系统是生活垃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收运费用占垃圾处理处里费用的40%-50%,为降低收运系统成本,减少环境污染与社会影响,需对垃圾车的收运路线进行合理优化。并建议今后凡新建生活垃圾收运设施,均应采用密闭、环保、高效的压缩式垃圾运输车和压缩式垃圾转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委外作业安全培训内容课件
- 农发行北京市西城区2025秋招笔试创新题型专练及答案
- Etilefrine-Standard-生命科学试剂-MCE
- 平阳摩托车安全培训课件
- 平阳安全培训证书查询课件
- 牡丹江事业单位笔试真题2025
- 吉林白城市通榆县事业单位招聘基层治理专干笔试真题2024
- 2025年安丘事业单位真题
- 2025-203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行业市场增长动力分析报告
- 2025年新能源行业产业链上下游整合与协同发展报告
- 浙江大学新宇集团部门负责人岗位说明书
- TSCS 000013-2021 碳化硼-碳化硅芯块 无机阴离子(F-、Cl-、Br-、I-)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
- GB/T 6426-1999铁电陶瓷材料电滞回线的准静态测试方法
- GB/T 14846-2014铝及铝合金挤压型材尺寸偏差
- 广西版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消耗量定额说明及计算规则
- GA/T 594-2006保安服务操作规程与质量控制
- 髋关节解剖资料课件
- 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妇联培训)课件
- 颅脑外伤(共61张PPT)
- 人教版《生命.生态.安全》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 矿种代码与规模分类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