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歌中的牛郎织女意象_第1页
现代诗歌中的牛郎织女意象_第2页
现代诗歌中的牛郎织女意象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爱情诗中的牛郎织女意象 以五四时期三首新诗为例李青峰(晋中学院 文学院,山西 晋中)摘要:牛郎织女的故事在中国广泛传播,并成为了诗歌中的重要爱情意象。在五四时期这一传统意象在延续中产生新的裂变,本文以三首新诗为例,突出其思想主题和表现方式的重大变化。而这种变化主要源于五四时代对爱情的重新建构。关键词: 爱情 牛郎织女意象 现代诗歌 五四牛郎织女的故事在中国民间流传很广。肇始以故事的形式传播,并且在流传中不断发生异化,后来故事被化用到诗歌和其它艺术中,被赋予了更多的审美内涵。最后牛郎织女逐渐成为中国文化里的一个原型意象,这一意象的内涵很丰富,但其核心不可否认的是表现爱情,追求一种相爱人分离后渴望团圆,并且在团圆后又难免分离,从而产生一种瞬间永恒的爱情观。从古到今寄牛郎织女这一意象,表现这个主题的诗歌很多,但到了五四时期,这一主题在继承的基础之上,得到了很大的突破,形成了与以前诗歌迥异的特色。一、诗歌的主题流变牛郎织女诗歌这一意象,在古代诗歌中被广泛的应用,单就唐诗来说,写七夕的诗歌就很多。据程蔷、董乃斌统计,光全唐诗中以“七夕”直接命题的诗作有五十四位作家的八十二首诗,可见七夕和牛郎织女在唐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1】传统诗歌中的牛郎织女的爱情意象,常常被处理成正面的书写吟咏对象,古人借此来曲折含蓄中表现自己的情感:充满着爱情悲欢离合的现实世界,与心灵中天长地久的理想世界作为背景,分离与团圆,瞬间与永恒。这些情感,古人在默默吟咏思索中,咀嚼其中的滋味。这类型古典诗歌占很大多数。如古诗十九首里就有迢迢牵牛星一诗: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抒发一种相思分离之苦。北宋婉约词人秦观的鹊桥仙,抒写牛郎织女的相思相会之苦与离别依依之情,通过一种象征隐喻暗指人间男女。这两首诗非常有名的借物咏怀诗歌,形成一种整体的含蓄朦胧风格。当然也有主要抒写人间悲苦,最后插入这一意象,借别人的酒杯浇自己的块垒,写得非常含蓄隽永。如曹丕燕歌行“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表现的就是深秋月夜一个独守空房的思妇,对远方丈夫苦苦思恋,思念无果,她把思绪抒发于银汉两边的牛郎织女。这首诗大部分笔墨抒写思妇,结尾稍稍用牛郎织女意象点染,隐喻中起到升华作用。如杜牧的秋夕“卧看牵牛织女星”,营造出的是一个凄冷孤寂的画面,牛郎织女更多是衬托一种心境。现代诗人宗白华的我们,是对这种风格的继承。“我们并立天河下。人间已落沉睡里。天上的双星,印在我们两心里。我们握着手,看着天,不语。一个神秘的微颤,经过我们两心深处。”宗白华是一个有深厚古典修养的美学家诗人,这首诗就是用精美典雅的语言,营造出一个恬淡自然的抒情境界,万籁俱寂的夜空下,世界已经沉睡,只有我们紧紧相依手心相触,然而映在我们心头的却是织女牛郎二星,含蓄的表现了一对恋人柔情蜜意的瞬间掠过心头的复杂的担忧,是家庭的干涉,还是社会舆论的压力等。当然如果把牛郎织女的故事换个角度理解,这个意境中也表现出,在短暂的人生中幸福与快乐转瞬即逝,而真挚的爱却是永恒的。这两个主题是在古典牛郎织女爱情诗歌中具有普遍性,因此可以说,宗白华在诗歌中体现出诗意是古典诗歌中的现代重构。朱湘的恳求风格上已经有了明显五四的特点。“天河明亮在柳梢头,隔断了相思的织女牵牛,不料我们聚首,女郎呀,你还要含羞、好,你且含羞,一旦我们也阻隔河流,那时候,要重逢你也无由。”朱湘谈到这首诗时说,他当时与一个男同学在小山上散步,举头望着杨柳梢头的一钩新月,心里忽然想起一种奇怪的感觉:“着身旁的伴侣若是一个我所钟爱的女子,这时的情境真要成为十分清丽的了”【2】这首诗表现的大胆直率,勇敢地表达自己对爱情大胆追求,敢于冲破封建家庭和封建论理的束缚,并且让女子也勇敢的站出来,不要畏惧,不要退缩。新月派诗人朱湘颇有五四时期湖畔诗人现代性的特点,爱情至上的态度,以及对女性的尊重。郭沫若的诗歌把五四的特点已经发挥到了极致,表现的是一种理想状态。天上的街市重点的第三、四节:“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我想那隔河的牛郎,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不信,请看那朵流星,哪怕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废名这样评价:这首诗想总不能说是做出来的,而且第四段四句做的很好,第三段牵牛织女骑牛过河都不能不说是“如今的诗人可惜还在吃奶”。【3】废名认为这首不够古典,缺乏诗人对诗的普遍了解。事实是这样吗?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前两节从人间想到天上,但这首诗内涵的提升应该是体现于第三节,浅浅的天河,不甚宽广,分隔牛郎织女的汹涌壮阔的天河,在诗人笔下,想象成浅浅的天河,天河这个能指背后千百年来承受的所知瞬间坍塌。“定然”“定能”两个词程度的加强,次数的增加,更加强调了一种对自己的信念确定不疑,也对追求恋爱自主婚姻自由的确定不疑,第三节如果从古典诗的角度评论,诗的韵味确实不足,如果放到五四时代磁场中,就能看到其内质的现代性,也才能真正找到其共鸣点。 虽然,宗白华的诗歌,表现主题和古典诗歌有一定的一致性,但它们还是有很大的不同,题目中的”我们”,就有一种整体的,聚合的效果,而且,从我和她相聚在一起来写,看起来是一种偶然,但也是一种必然。现代诗从两情相悦的视角写牛郎织女,而古代诗歌中牛郎织女诗歌数不胜数,大多感慨聚少离多,诗歌少有大胆直露的坦白心曲。古代牛郎织女的爱情诗,表现爱情更多是一种缺失背后,一种淡淡的哀愁,一中苦苦的思恋,而五四时期,爱情的地位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诗歌中整体基调是团圆是相聚,而这背后是忽隐忽现的外在力量。二 诗歌的五四背景 牛郎织女意象在古典诗歌中被赋予多重意义,但用于真正表现青年男女大胆对爱情的热切向往与追求的诗歌几乎很难找到,为什么呈现出的思想和表现方式迥异与五四诗歌呢?关于这一点我们要探讨的是谁把他们分隔两地,一年聚首一次。早期民间故事认为是天地怜悯织女年年织杼劳役,许嫁河西牵牛郎,天帝怒其废织,罚其与牛郎一年相会一次,织女被罚因为废织,而织女与牛郎结合,反而是天帝这个家长的允诺,可以看出,牛郎织女与天帝的矛盾处突不明显。而王母娘娘作为划天河的“恶人”进入故事,则更是晚至明清以后。【4】王母的出现体现出两情相悦的男女双方与家庭的深沉激烈矛盾。明清时期封建礼教的空前强化,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显得尤为突出,牛郎织女的故事中强化出更多反封建色彩。这种爱情诗由于受封建思想观念的束缚,再加上是诗人心里秉承的“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主要表达方式借物咏怀的含蓄曲折,几乎没有大胆直露直抒胸臆的诗作。正如朱自清说:中国缺少情诗,有的只是忆内寄内或曲喻隐指亡作,坦率的告白恋爱者绝少,为爱情而歌咏爱情的没有。【5】从这三首牛郎织女的现代诗歌里,可以看出的爱情与时代内容紧密相连。五四时期,爱情在人们观念里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内涵也更加丰富了。正如陆耀东先生所说:“爱情是与人类社会同在的,在不同时期一方面不能否认,它有着共同的成分。故而爱情诗的生命力不能仅仅从它的时代特色中去寻找;另一方面,它又必然有着特定的特色,而且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即使爱情诗水平相等,它们的历史地位也不一样。”【6】对爱情的重视,在五四时期形成了一股社会潮流。五四初期是一个“容不得恋爱的时代”又是一个“春色满园关不住”的世界,他们敢于表现自己的真情与勇气真切地反映社会赋予其的情感。五四时代随着西学东渐风潮的兴盛,新青年等宣传新学的杂志大肆宣传爱情至上的的观点,动摇了人们心中的传统婚姻念,人们心中形成了争取做人和婚姻自主自由的精神解放,从而来对抗旧有的婚姻和家庭秩序。五四是反叛传统的伟大的时代,第一次争得在创作中言说婚姻自主的权利,也是精神上“弑父”时代,青年们普遍幻想从父母手中争得婚恋自由,而这一种自由的个性解放是“五四”先驱的共同追求。这一种观念在现代文学中作为一种重要的主题,广泛的传播。当时已有很多历史真实事件与这种观念遥相呼应,与小说诗歌形成互文,与时代形成互动。五四时期中国文学进入了现代文学,现代不仅是个时间概念,也是一种传统断裂,断裂就意味着一种新的价值体系的构建。五四时期“人的发现”,就体现出中国现代文化巨大进步,其重要实绩之一就是认识到男女平等,男女都是“神性加魔性”“灵与肉”的人,从而奠定了两性在爱情观上相互理解相互沟通的基础。爱情这种话语真正被现代话语建构起来,成为启蒙话语的重要内容,成为现代社会的新的意识形态。爱情与科学、民主、自由、人性等概念一起成为现代性的一个重要标志。“爱情”是作为一种反封建的话语出现的,因而有一种意识形态功能。【7】参考文献:【1】 赵睿才,唐诗与民俗研究【M】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8,第123页【2】 朱湘:诗的产生,【M】收入文学闲谈,北新书局,1934年版【3】 废名: 论新诗及其他【M】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2年版, 第142页【4】 施爱东:“织女”的故事J 读书2008年第二期【5】 朱自清: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M】上海良友公司1935年版【6】 陆耀东:二十年代中国各流派诗人论【M】中国社科出版社1985年版,第130页【7】 张莉,旷新年新媒体与现代爱情的建构J人大复印资料2011年11期The Image of Niulang and Zhinv In the Modern Poets of Love- Based on three Modern Poets during the May 4th- LI Qing-feng- Abstract: The story of NiuLang and ZhiNv has been widely spread and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mage of love in China. During the May 4th , the traditional image of Niulang and Zhinv changed greatly. The paper is based on three modern poets, which focuses on changes of the idea and expression w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