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试卷分析.doc_第1页
高中语文试卷分析.doc_第2页
高中语文试卷分析.doc_第3页
高中语文试卷分析.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第二次诊断考试语文科试题分析报告及阅卷总结 一、试题总体特点 (一)一诊二诊两套试题从考查内容和形式上互为补充;从总体上体现了对高考考试内容和重点的考查。如语音考查;一诊考试重点在形声字中容易误读字的考查;本次考查的重点则是形近字中容易误读字的考查;文言文阅读一诊考试是对以议论为主的文章的考查;本次则是对传记作品的考查;诗词鉴赏一诊是对单首诗歌阅读的考查;本次则考查了两首诗歌的比较阅读;现代文阅读科技文阅读一诊考查的是社科类阅读;本次则考查了自然科学类作品阅读;文学作品阅读一诊考查了小说阅读;本次则考查了散文阅读。语言表达;一诊考查了观点阐发、标题拟写和课内语段仿写;本次考查的重点则在语言连贯、观点提取和读图表达。总的来说;两套试题体现了不同的考查重点;从整体上体现了语文高考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二)试题在选材上注意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性特点。语言运用的考查的选材注意体现时代性这是高考试题中体现出的一个重要特点;这在本次试题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如“医疗改革”“谷歌事件”“三网融合”“低碳经济”“上海世博会”等新闻热点和焦点问题都出现在了试题之中;这对引导学生关注现实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三)试卷长度稳定;难易基本适中。 全卷字数在7000字左右;与近年四川高考语文试卷的长度基本保持一致。试题难度把握得较好;全卷21题中;80%以上的1题;分值3分;7079%的3题;66分;6069%的6题;26分;5059%的4题;24分;4049%的2题;12分;3039%的2题;13分。20%29%的2题;6分。试题有较好的区分度;难度在0.500.65之间的分值共50分;除区分度较小的作文外;占总分值的60%;多数试题的难度在0.550.60左右;从统计学的角度看;这样的试题是具有较好的区分度的。二、各大题具体评价与分析 第一大题:命题材料的选材大多取材于教材和常见的易错词语;特别是语音、文字、成语运用体现了引导对平时教学应该重视教材和常见易错词语的导向;在成语的运用和病句辨识中特别体现了对时代的关注;如 “柏林电影节”“元宵晚会”“医疗改革”“三网融合”“谷歌事件”等最新时事都进入了试题;注意了对学生要注意时时关注当前社会生活的引导;这与当前高考语言基础考查的选材特点是完全一致的。 第二大题:命题材料是一篇科技论文;是一篇关于“新能源问题”的讨论;是一篇典型的科技类文章。试题侧重于考查学生对特点的把握;文意的分析、信息的推断等方面的能力。 第三大题:选文为宋史中的一篇人物传记;题目设计上体现了教材中典型文言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如实词的积累(“徒、折、目、亟”等都是教材中要求归纳的词语)和重点虚词(“而、若、也、因”均是考试大纲上要求重点掌握的文意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虚词的考查较好的体现了课内外的结合;这四个虚词加上一诊考试中出现过的四个虚词;占到了考试大纲要求掌握虚词的三分之二。文意的考查题较好的体现了对句意概括、文意的理解两个方面。 第四大题:文言文翻译选取的语句典型;其中蕴涵了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等多个考点。诗歌鉴赏题;选取了唐诗与宋诗的比较阅读;在考查点的分布上与一诊形成诗歌鉴赏考查的一个整体;一诊侧重词语表达效果的考查和情感表达分析;二诊则侧重在写法与句子表达效果的分析。名句名篇的默写题体现了诗文结合和高考记忆性背诵和理解性背诵相结合的两个特点;有利于引导学生真正在背诵的同时加强对文本的阅读和理解。 第五大题:选材为一篇散文的阅读。从设题上看;体现了重点词语的理解、内容分析、写法特点分析、较为全面的体现了散文阅读的基本要求;从高考对文学作品的考查趋势来看;散文阅读和小说阅读将是两个重要的方面;很可能出现轮考的局面。因此对这两种体裁的文学作品的阅读在后期复习中都不能忽视;在注重其共性的同时;也要注意体现其个性。 第六大题:试题能紧扣时代热点;有利于引导师生在学期复习中明确方向。语言表达类试题在每年高考试题中都体现了时代的热点;这对后期复习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19小题考查了观点的归纳;素材源自“低碳经济”的一组对话;要求考生从中归纳出发展“低碳经济”对于中国的意义和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所面临的问题;体现了对信息筛选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的考查;20小题重点考查读图想象能力;选材同样是当前很受国人关注的“上海世博会”的主题;采用了要求考生设计台词的新的考查形式;这就要求考生既要能体现形象特点;同时更对语言的锤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七大题:本次作文采用了当前常见的“新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材料选自于2010年第5期读者上的一篇哲理短文;话题范围较好地切中学生怎样正确认识和对待付出与收获;可供选取的侧面和角度都很多;为考生言志写情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体现了高考作文命题的特点。三、试题抽样成绩统计 在阅卷中我们选取了50份试卷;对第二卷做了分小题的统计分析;所以抽样平均分与全员平均分可能不完全一致。但各题的平均分也应该具有典型性。 第四大题:1113题;总分23分;平均得分:13.42;得分率:58.34%。 第五大题:1417题;总分22分;平均得分:10.44;得分率:47.45%。 第六大题:1820题;总分15分;平均得分:7.39;得分率:49.23%。第七大题:21题。总分60分;平均得分45.03;得分率:75.04%。第二卷抽样最高分:92;抽样最低分:25分;抽样平均分:76.28分。第一卷全员平均分:16.95;最高分:30分;最低分0分。 全卷总分:150分;抽样平均得分:93.23;得分率:62.15%;难度值:0.62。 各小题得分情况统计如下:(注:第一卷为全员平均分;第二卷为抽样平均分)题号12345678910合 计最高分333333333310最低分00000000000得分2.722.2861.8271.6471.0592.331.9292.0430.6030.7716.95得分率90.7376.260.955.835.377.764.368.120.125.756.5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21最高分1085474636552最低分00000000000得分5.984.263.181.613.211.584.041.613.6852.0945.03得分率59.853.2563.640.1340.1739.5267.3453.5761.4234.8975.04四、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通过对第二卷的抽样分析;我们发现学生在第二卷的答题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四大题:文言文翻译、诗词鉴赏、古诗文积累 1文言翻译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学生难以把整个句子翻译通顺;同时对其中的实词、虚词的把握不够准确;如对“易”“具”“谢”“就”等关键词翻译不准确;这些词语都是教材中多次出现并且在练习中有过专项训练的词语;这些主要反映出了学生的文言基础不扎实;迁移能力欠缺。 2在诗词鉴赏中;存在着对题目的审题不够准确的问题;如第一小题要求分析写法之“同”;不少学生却只回答的是内容之同。在诗句表达效果的比较中;学生不能从写法特点入手去分析。 3古诗文背诵默写主要问题是不能正确书写;出现错别字的问题;不少学生能背诵;但是由于错别字而不能得分;特别是同音而误的情况较为突出。同时还有部分学生不能根据意义写出相应的诗句;说明对古诗文的学习中没有能真正把诗文读懂;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第五大题:现代文阅读 1学生对词语深层含义及作用的理解能力欠缺。如14题;要求回答不同语境中的“粗糙而荒凉”的作用和含义;第一个“粗糙而荒凉”不能从文本中所描写人物的特点入手去思考;第二个“粗糙而荒凉”则不能从文章抒发的情感与文字之间的关系入手去思考;没有掌握深层含义的理解及作用解题方法。这需要在后期复习中予以强化。 2文本信息筛选和概括能力缺乏。第15题正是对这样的基本能力的考查。本题的设题特点实际上从写法特点入手要求学生筛选文本信息。(1)题实际很简单;从文中看;城市的“贫乏”并不是物质的贫乏;而是精神的贫乏;这在文本中有直接的表述;但实际上该题很少有学生能从文中找到对应的语句作答。(2)题要求学生分条概括乡村的“丰富”;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能够按照物质环境、生活状况和内心世界分类概括;说明学生的思维缺乏条理性;并且概括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3散文阅读的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如第16题要求回答景物描写和议论在文中的作用;这样的考查要求在不少省市的高考试题中出现过;各校都应该对学生做过训练;而此次考试中多数学生作答依然不理想;抽样得分率仅在40%左右;这就需要我们在考后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指导。 第六大题:语言表达 1学生语言连贯的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18题与成都二诊试题不谋而合考查了议论文段的语言连贯;主要考查了学生对论述层次的把握;该题的得分率不到60%;这说明了学生在这一方面还存在着提升的空间。 2信息的筛选和概括不能抓住表达要点;答题不合要求。如19题要求从四个学者就同一话题的意见中筛选出分别能回答“低碳经济”对于中国的意义和所面临的问题;这就需要学生首先应对学者的谈话内容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信息的筛选、归类再组织语言表达;从答题的情况看;学生缺乏的正是把握要点基础上的归纳概括能力。 3读图与想象能力欠缺;文采缺乏。如20题;所提供的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海宝的三幅图;提供示例;要求学生根据吉祥物的神态特点设计台词;应该说题目的设计很新颖;既切合了上海世博会这一热点;又考查了学生的读图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从答题情况看;一是读图能力缺乏;图二和图三应该说有着明显的区别;如图2表现的情态是欢迎八方宾客的情景;只要能抓住欢迎;体现与上海世博会的联系即可;图3的海宝所表现出神态是有一种神秘的意味;只要能体现出这一点并且体现与世博会的联系即可;应该说语言的表达的开放性是很强的;给予了学生以很大的空间;但学生却不能很好地利用这一点;写出自己的特色。同时还可以看出学生不够关注时事;对上海世博会缺乏了解。 第七大题:作文 本次作文采取了“新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所给的是一段寓言类的材料;以“种子”和“果实”为喻体;表现了只有劳动才能有收获的主题。但材料的立意角度很多;学生只要能任抓住一个角度立意即可。从阅卷看;本次作文主要存在的问题:1学生不能全面理解材料;忽视了材料的核心;2无病呻吟;空发议论;满篇的排比段;没有一句实话;内容空洞。3大多数学生语言缺乏表现力;无多少文采可言;标点运用不甚规范;文面整洁可观者太少。五、今后教学中应注意改进的几个问题 1认真分析答题得分率低的考查点;分析原因寻找解决办法。如:诗词鉴赏题学生存在的问题:一是学生对诗词理解不到位;反映出学生由于平时欣赏诗歌数量少而造成鉴赏能力差;二是回答问题的角度不到位;不知道回答问题的切入点和关键点。这些都需要在后期复习中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 2运用操作性强的各种方法;加强答题的规范性和训练的针对性。如“分解反馈提高”法;针对学生审题不清的问题;将题目进行分解;找出关键词;按一定的句式填空式表达;再与标准答案对照;找出差距;提高答题能力。这些做法的目的都有助于复习效果的落实。 3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时代;关注生活。语文教学应体现出时代性;特别在作文教学中要注意关注现实;要不断引进时代的活水;同时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他们的文采意识;处理好文采与内容之间的关系。加强审题训练;注意写出自己的感受;努力写出丰富的内容;增强文体意识;规范书写;整洁文面。 4.复习方法上;提倡以下五种做法: 课堂追求精致。增大课堂复习容量不是追求过多的讲和练;而要敢于取舍;重点问题舍得用时间;集中精力解决学生困惑的问题;提高学生必需的能力。 讲练比例要科学。在后期复习中容易形成“满堂灌”或“堂堂做”;这些都是不好的做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