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栽培技术ppt课件_第1页
作物栽培技术ppt课件_第2页
作物栽培技术ppt课件_第3页
作物栽培技术ppt课件_第4页
作物栽培技术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作物栽培技术 栽培过程与栽培技术 作物栽培技术 品种选择技术生育诊断技术田间技术栽培模式 品种特性 产量潜力 作物现实产量与理论产量的差异 熟性 早熟 中熟 迟熟 早 中 晚稻 抗性 抗病性 抗虫性 环境适应性 抗涝 旱 热 冷等 品种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广适性 窄适性 品种选择原则 当地耕作制度 茬口和季节的衔接当地自然条件 生产条件品种布局与搭配 生育诊断技术 采用综合的测量 测定手段对不同时期的苗作出定性 定量评价 以便采取相应的栽培措施 促进作物的正常生长 生育诊断一例 发根力测定与叶片诊断 田间技术 田间技术包括作物生长在田间时段 作物栽培所采取的全部操作性技术 主要包括 整田 播种 育苗 肥 水管理 杂草及病虫防除 收获 贮藏以及其它特殊技术 播种技术 种子质量与种子清选 处理种子质量主要包括种子活力 发芽率与发芽势 与纯度 将极大地影响到栽培实施的成败 不同作物种子的发芽率要求不同 教材141页 种子清选 风选 水选 种子处理 晒种 消毒 1 石灰水 药剂浸种 强氧精 药剂拌种 多菌灵 托布津 浸种催芽技术 播种量 指单位面积上所播的种子重量 实质指苗床上种子密度 取决于很多因素 包括气候条件 土壤肥力 作物种类与品种类型 播种量 每公顷基本苗数 每kg种子粒数 种子净度 发芽率 田间出苗率 田间出苗率50 80 播种期 1 气候条件 既要考虑播种起点条件 也要考虑其它生育期条件 2 栽培制度 播期 秧龄 移栽期 三对口 3 品种特性4 病虫害5 种植方式 直播和育苗移栽 播种方式 撒播条播穴播精量播种 育苗移栽的意义 争取季节培育壮苗节约成本缺点 移栽费工 根系较浅易倒伏 育苗方式 湿润育苗阳畦育苗营养钵育苗旱育秧无土育苗 出苗期 幼苗期 成苗期 移栽几个环节 出苗 多少情况下采用高温条件 促进迅速出苗 其次水分与氧气也很重要 幼苗期 出苗3叶 一般保温是关键 此时幼苗较弱 成苗期 调节好N C比 注意防治病虫害 炼苗 移栽期 移栽前的起身肥 起身药 幼苗生长过程 苗床管理 温度及灾害管理 防晴天高温 防大风揭膜 防大雨冲厢水分管理 根据需求管好水分 以水调温 调肥病虫管理 旱田育苗防病策略 移栽前的防治间苗 定苗 肥料管理 送嫁肥 断奶肥适宜的密度与苗龄 水稻为叶龄指数40 50 棉花2 4叶 水稻分成乳苗 小苗 中苗 大苗 播种技术 撒播 精细整地 分厢精量用种 条播 窄行 宽行 穴播 精量播种 机械将单粒种子均匀播下 对机械和种子要求高 种植密度与种植方式 存在最佳密度的原因 密度的实质是作物群体中每一个体平均占有营养面积大小 作物产量必须是在协调群体和个体两个最佳方能达到最高 故存在最佳密度 除与作物生产相关外 密度还与二氧化碳透性和湿度 病虫发生相关 密度公式 最初Warne 1951 和吉良 1953 发现这个个体干物重W与密度P间存在 Y 1 a bx Y x a bx 及Y 1 a bx cx2 Y x a bx cx2 实际上依各种条件而变 多用实验方法求出 玉米4 8株 平方米 稻麦250 300株 平方米 棉花1 1 5株 平方米 归结为种植密度的均匀性问题 也有便于农事操作 通风透光的效果 种植方式指每一个体态群体中所占空间及形状 行间和株间距离及行向等 原则 1 充分利用光能 2 充分利用土壤水分和营养 3 方便农事操作 配置方式有 撒播 条播 穴播等 具体有 窄宽行法 行穴等距法等 种植方式 施肥 元素的种类 元素需求有16种 大量9种 微量7种 其它还有特殊要求的 如硅 本地主要肥料涉及如N P K Zn B等 肥料的量 依气候 土壤 作物特性而变 肥料种类及其性质 1 有机肥 种类有 特点有 施肥要点有 2 化学肥料 种类有 特点有 施肥要点有 3 微生物肥料 根瘤菌 抗生菌 磷细菌和钾细菌等 施肥原则 坚持以有机肥为主 化肥为辅两者配合使用 以基肥为主 以深施为主 各种施用方法配合使用 一 营养元素的选择吸收作物对N P K和其它特定元素均有不同要求 要按照这一规定施肥 二 营养元素吸收阶段性生长初期吸收量小 强度小 但需供肥强度高 特别是N 生长中期吸收量大 强度大 N P K强度需求都高 后期 吸收量小 强度减弱 三 营养临界期与最大营养期 营养临界期 该时期如缺乏营养元素将会导致不可挽回的损失 因大多数作物的P的临界期在前期 N的临界期稍晚 在营养生长 生殖生长过渡期 如水稻分蘖期 作物营养最大期多在中期 施肥技术要求 1 用养结合原则 2 需求原则 3 经济原则 施肥量 某元素的全部用量 一季作物的总吸收量 土壤供应量 肥料养分含量 肥料利用率 目标产量施肥量 目标产量 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 土壤当季养分供应量 肥料养分含量 肥料利用率 上述各参数均可通过空白试验计算得到 施肥原则 1 有机肥料 又称农家肥 包括农业生产废弃物 人畜粪尿 厩肥 饼肥绿肥等 特点 取材广 成本低 便于就地取材 养分全面 分解缓慢 肥效长 稳定 形成有机质和腐殖质改良土壤 放出二氧化碳 利于光合作用 2 化学肥料 N P K CaO 微肥 复合肥和缓控释肥等 特点 易溶于水 养分高 肥效快 作物可直接吸收 3 微生物肥 根瘤菌 固氮菌 磷细菌等 肥料种类 施肥时期 茬肥 播种前或移栽前整田时施的肥 一般施用肥效持久的有机肥料为主 使用量大 约占总肥量的一半以上 种肥 在播种或移栽时的局部性肥料 是为幼苗生长创造良好的营养条件 但种肥可灼伤和毒害幼苗 要注意用量不可过大 追肥 在作物生育期间施用的肥料 追肥以速效肥为主 主要有硫酸铵 尿素 等 追肥宜多次施用 灌溉与排水 Irrigationanddrainage 作物所需的水分成生理需水和生态需水两部分 都以叶面蒸腾和棵间蒸发来表示 旱作物的叶面蒸腾量和棵间蒸发量之和 称为作物田间需水量 蒸腾系数 作物每生产一个单位的干物质所需水分的倍数 几种作物全生育需水量 灌溉方式 地面灌溉 畦灌 沟灌 淹灌 地下灌溉 采用暗管喷灌 采用喷灌设施滴灌 采用滴灌设施 消除了渠道渗漏和蒸发损失 适合各种地形 排水 排除地表和土壤中过多的水分 使作物根系可以获得更多的氧气的一种耕作措施 本地以夏收作物灌浆成熟期和水稻中期晒田最典型 修好排水工程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先决条件 杂草与病虫防治 防除原则 O抓住时机 及时察觉和预测其发生 并采取措施 以预防为主O选择针对性技术 包括特效药物O以农业和生物防治为首选防治方法 作物栽培模式与模式化栽培 作物栽培模式的概念 是从作物栽培学具有整体和综合性的特点 针对特定地域或特定作物的系统性 体系化栽培技术 作物模式化栽培的概念 按照作物栽培模式进行作物栽培的实践 例如 作物叶龄栽培模式 水稻强化栽培模式 叶龄模式 水稻强化栽培模式 作物种植制度 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种类构成 配置 熟制和种植方式的总称 主要包括 作物布局 轮作 间作 套作 复种等 作物布局 指一个地域或一个生产单位 或农户 种植作物的种类及其种植地点配置 换言之 作物布局要解决的问题是 在一定的区域或农田上种什么和种在什么地方 另外是不同类型作物的比例 轮作概念 普通轮作与复种轮作 大豆 小麦 玉米 油菜 水稻 绿肥 水稻 连作概念 又叫 重茬 连作阻碍病害 小麦根腐病 玉米黑粉病 线虫等杂草 看麦娘 油毛毡土壤理化性质和肥料利用率土壤营养平衡土壤有毒物积累复种技术 条件 热量 水分肥力 劳畜力 品种搭配 育苗移栽 早发早熟 轮作和连作 原理 空间互补 时间互补 养分水分互补 生物习性互补 原则 个时期处于最佳生育条件 协调栽培制度 品种特性 病虫害发生与种植方式等 气候 春播作物 春小麦 春油菜 马铃薯 发芽最低温1 5 北方早春即可播种 秋播作物 小麦 油菜等发芽最低温2 4 播期范围从秋分到冬至 防止早苔早拔节 品种 小麦油菜春性强的要迟播 病虫害 水稻早播可避开一些只要虫害的危害 玉米早播也可避开地下害虫 间 混 套作 播种技术 撒播 精细整地 分厢精量用种 条播 窄行 宽行 穴播 精量播种 机械将单粒种子均匀播下 对机械和种子要求高 轮作的功能 1 均衡利用土壤养分 禾谷类N 豆科N多高P 薯类K 玉米小麦需肥大 而谷子需肥少 2 减轻作物病虫害传统病害 水稻纹枯病 棉花枯黄萎病 油菜菌核病 马铃薯青枯病 甘薯黑斑病 传统虫害 棉花红蜘蛛 大豆线虫 小麦条斑病等 3 减少田间杂草危害 如水田稗草 鸭舌头等 4 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水田 早稻 春大豆 早稻 甜瓜 晚稻 蔬菜 麦 瓜 稻 油 空闲 稻旱田 夏季棉花 水田冬季小麦 油菜棉花 玉米小麦 大麦小麦 蔬菜水田优化模式 早稻 晚稻 冬季马铃薯 夏季玉米 晚稻 轮作举例 连作技术 选择耐连作物 耐 水稻 玉米 甘蔗 棉花等 较耐 豆科 薯类等 不耐 大豆 豌豆 蚕豆 花生 烟草 西瓜 甜菜 芝麻 向日葵等 复种与复种指数 复种 同一地块上一年内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