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谋粹书评网是书荒者乐园,去读读看:倚天屠龙记第十回,百岁寿宴摧肝肠,乃是事关全局的重要段落。张翠山和殷素素的故事到此为止严格的说,以他们二人(尤其是张)为明线的故事叙述完毕了,虽然它们作为张无忌和赵敏的性格之源在以后的故事中发生着作用张无忌的故事正式开始。而这一回中的各大门派上武当山逼张五侠夫妇自尽的场景又是这一回的主体。因此我们就着重看一看金庸在这一场景中写了什么以及说了什么写了什么是金庸的事,“说”了什么则是文本自己的道说。有过度阐释之处,还请见谅。为了读者的兴致,就先从一个大家都乐于谈论的细节开始。好吧,我承认第一小节只是噱头。 一、张三丰的武功及其他 相信当时的情势大家都很熟悉了。这里就不再赘述。需要澄清的是当时的力量对比。看起来各大门派人多势众,武当招架不了。虽然“真武七截阵”摆出来可以胜得少林三僧及众弟子,但是真群殴起来,武当怕是不易应付这是一次有蓄谋的逼宫(请原谅我在宽泛的涵义上使用“逼宫”一词。张三丰俨然天下武林宗主,少林不忿,故有此说),决不会因为少林比武输了而善罢甘休。七侠想用奇阵击退少林,让他们和众帮派下山,基本上是一厢情愿。少林在这次的逼宫中已经完全不在乎身份的问题了。说好黄鹤楼一会以澄清事故,虽未直接知会少林众僧,但他们岂能不知?武当以之为缓兵之计,却不料少林与众门派在张三丰百岁大寿的良辰上山,被搞了个措手不及。基本上倚天中的少林派,除了神僧空见之外是相当糟糕的,上武当逼得张五侠自尽、围攻光明顶毫无慈悲之心,包括对张三丰亲自登山拜访替无忌求真经疗伤也不予应允端的是巧取豪夺之徒,拔一毛而利天下者而不为也。想让他们放弃这一围剿武当的机会,是绝无可能的。 唯一的变数是张三丰。张老道的武功究竟有多强呢?不仅旁人不知跟他老人家动过手的早就死干净了就连武当弟子自己也是一片茫然。从武学上说,张三丰在书中是一个符号性的人物,即绝顶武功的符号。金庸照例是不会“坐实”的(参考射雕中的王重阳、神雕中的独孤求败)。从他弟子口中以及武林中的威望我们可以知道他很强很强。但是正像俞二所说,越学越觉得与师父相差越远这可真是“学究天人”、“深不可测”了。当然深不可测的东西人们经常枉自揣度,结果当然是谬以千里计。比如张翠山见了谢逊,竟认为恩师的武功只能胜过他一招半式;又如俞二与玄冥二老中的鹿杖客对掌之后,认为除了恩师,再无人有如此武功隐隐然已将鹿杖客与张三丰相提并论了。空性甚至还想以三僧合力向张三丰挑战,更是不知轻重。不过好歹金庸让老爷子出了一次手,得以让我们有个大概的评价标准:听到无忌的呼救后,张三丰瞬间按住鹿杖客的肩头,使他动弹不得,后者知道张真人只消稍一运劲,自己断然无幸也就是说,以张三丰此时的境界,要取当世超一流高手的性命,不过弹指之间而已(为什么我说玄冥二老是超一流高手?闻、智、性“三空”应该算是一流高手了吧?空性为赵敏手下的阿二所毙,而阿二的地位比玄冥差远了,可知玄冥的深浅,决计不在少林三僧之下而有过之)。三空想合力向张三丰讨教,不过自取其辱而已。 其实在金庸的书中,绝顶高手要杀一流高手,绝对不会超过三招。神雕中李莫愁可是与全真七子同一个档次的一流高手,而黄药师一招未能取她性命,便自顾身份不再出手,可知一斑。由此我们可以推知射雕三部曲中两个名不副实的“绝顶高手”:裘千仞和金轮法王。前者大名在外,甚至想去华山论剑争“天下第一”。可真动起手来,却被瑛姑逼得甚为狼狈,而且与少年郭靖对掌(丐帮大会时)也占不到太多便宜,对上老顽童更是连还手都不敢,只能落荒而逃。后者遇上小龙女,拆了数十招才逼得杨过上前相救,后来每次遇到她都颇为纠结,携潇湘子等几大高手同战郭靖也是难奈他何。更加明显的是,在练成龙象般若功第十层,“功力倍增”之后,尚且要拆数千招才能胜得慈恩(裘千仞)。实在难说争夺武林盟主时的法王是绝顶高手郭靖认为非千招不能制他,显然是过于持重了。此二人也就是介于绝顶高手和一流高手之间的程度。 回过头来看这一回。若是逼宫武当真的酿成群殴,少林和众门派怕也讨不到好。张三丰对少林这边武功最高的三空中的任何一空,不过就是秒杀。剩下两空能坚持十招么?我不看好。而武当六侠摆出真武七截阵,那就是三十二位一流高手,上山的乌合之众只怕难以抵挡。况且三空很有可能十招之内就被张三丰制住,其他的人群龙无首,估计也不敢妄动了。另外,我们知道以寻常武师而论,张老道以一敌百是没有问题的,参考郭靖一人摆平九十八位重阳宫弟子。 由此看来,少林率众人上山逼宫,实在是太小看张三丰了。 二、俞三及其他 上面简略说了一下张三丰的武功。像张真人这样的绝顶高手(丛书中的描写的层次来说,张三丰比一般的绝顶高手如东邪西毒南帝北丐还要高半个档次),是万万不能直接写他出手打架的。一旦他真的出手,“深不可测”就难当了只要能用语言描述出来,便有了限度。而且对故事的发展是弊大于利。因为只要张三丰出手,对方就没有还手之力,那还有什么意思?于是在两次看起来不得不出手的时候,武当七侠和张无忌分别“替”他出手了。后面这一次是因为张三丰遭到偷袭,真元受损,暂且不表。前面这一次就是上面所说的第十回的情形。 然而这一次还没来得及打架,张五侠夫妇就双双自杀了。从事情的起因上来看,少林派为首的各门派上武当山逼宫的行为难辞其咎。但是促使张翠山夫妇自杀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俞三侠俞岱岩。因为从上面的讨论我们知道,无论是比武还是群殴,武当其实都不惧群雄。张翠山之死,少林及各门派是始作俑者,而俞三却是直接的导火索。 张三丰曾经给俞三下过考语:“稳重可靠,能担大事”。可是在群雄进逼武当的危急时刻(因为众人都不知道张三丰的修为究竟达到了什么境界,因此确实有一种“风雨飘摇”的紧张气氛),俞三却没有表现出配得上这一句评价的心胸气概来。反倒是因为殷素素一句“多谢三哥”勾起陈年旧事的回忆,进而不顾当时的情形,竟要盘问到底,最终断送了五弟夫妇的性命。 那么,俞三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角色?从情节上看来,他仅仅是一个把武当派牵扯进倚天屠龙的乱局中的一颗棋子。可是,武当七侠是什么身份地位,在书中是何等重要的人物,难道金庸舍得用这么大的一颗棋子来换情节的发展么?如果真的这样,金庸就确实太“庸”了。事实上,一个俞三,乃是七侠的集中写照,他的处事和为人,代表着武当七侠的一般态度,他的不幸,也折射出武当七侠的整体悲剧。这其中尤其明显的是宋大、张四、莫七。而俞二、张五、殷六则以不同的方式或多或少地跳脱俞三的格局,但终归没有完全摆脱。 回头看俞三的评语:“稳重可靠,能担大事”,读者不觉得面目太模糊了吗?七侠中除了张翠山、殷梨亭二人,若以此评语赠其余诸人,读者怕是一点也不会觉得不自然。就算是张五、殷六二人,也并非“不可靠”、“不能担大事”,只是因为他们的性格中还有其他更为突出的特点,我们才会觉得他们和这句评语不太搭。可以说这两句话是武当七侠的整体面目。而俞三的行为更是武当弟子的写照:惩恶扬善、行侠仗义。细心的读者可以发现,七侠虽然侠名远播,但是真正路见不平仗义出手的事情,很少写到。而在俞三的行动中我们却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位侠士的风范。他就是七侠的一个缩影。而他性格上的弱点则在另外六人,尤其是宋大、张四、莫七身上放大。他行事谨慎,但多谋少断,在追查屠龙刀的时候,考虑得很多,但最终的主意还是回山交给师父处理,多少显得有些迂腐这是宋远桥:深通易理,能相面,但是多数时候却没有表现出老大应有的魄力,甚至对儿子的教育也彻底失败;他空有小机巧,却无大智慧,它可以在危险的时候藏身泥塑中不被发现,却对屠龙刀的影响估计不足,以至于在大事上短视这是张松溪:能够略施恩惠,感动三个镖头,让他们俯首帖耳,却对五弟夫妇回武当可能造成的危局没有防备;他刚毅勇猛,却略显莽撞,独上天鹰教的帆船就直冲船舱,结果进退失据,遭到暗算这是莫声谷,出言不留余地,行事不留退路,最终丧生宋青书之手。 就像俞三的结局一样,武当七侠作为侠士是失败的。不论是武林的正义还是天下的正义,他们都没有作出与其身份相称的贡献。而俞二、张五、殷六三人则在着整个的悲剧格局中有所超越。这个后面再说。 三、殷素素其人 在这一回中,殷素素自然是个关键的角色。 殷素素是我偏爱的人物。她的美貌让“风姿俊雅”的张五侠自惭形秽,让杀人不眨眼的谢逊不忍下手;她的性情真诚直率(谢逊曾说殷素素不伪饰,“不像那位假仁假义的张相公”),杀伐决断毫不手软,但其实心地善良,温柔体贴;她的行止见识更是超出武当七侠等一干“名门正派”。她与张翠山在钱塘江上,人舟同行,在我看来是倚天中最具诗意的一段,且看: 侧头回望,只见那少女所坐的江船沿着钱塘江顺流缓缓而下,两盏碧纱灯照映江面,张翠山一时心意难定,在岸边信步而行。人在岸上,舟在江上,一人一舟并肩而行。那少女仍是抱膝坐在船头,望着天边新升的眉月。 简直美得让人心神俱醉。之后两人在雨中隔江论书,更是在旖旎的脂粉香中添上一股清雅的墨香,直逼得读者情难自已。可是正如这一段中金庸不无用意的写道:“当真是天有不测风云”,殷素素和张翠山的一见倾心正是他们悲剧的开始。 严格的说,我不会把张翠山作为一个纯粹的悲剧人物。出身名门正派,武功既高,人又极俊秀,还写得一手好字。在七侠中悟性最高,最受张三丰喜爱。去查个案子被人栽赃,却因此钓到绝色美人。谢逊惜他的容貌才气,不忍加害,最后结为兄弟。在冰火岛上得享天伦,回到中土又受二哥和武当盛名的保护。总的来说,这个人物的底色是明亮的,他的悲剧只是不幸牵扯到谢逊和屠龙刀这只是偶然。而殷素素则不同。她太聪明了,聪明得高处不胜寒。在整部倚天的主要人物中,只有谢逊能够和她在一个境界,成昆、赵敏之流,要么太过自负,要么不得大略,在“聪明”这一点上总是输给她的。正如“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太过聪明的人在这世上也是痛苦和悲惨的。就算她没有嫁给张翠山,她的悲剧也不可避免。从某种意义上说,她就是女版谢逊,兼具真性情与高智商的悲剧人物。谢逊最终还是修成正果,而她却免不了红颜薄命。 她总是比别人想得更多、更远,即使在最危险的时候头脑依然冷静。她有意不在谢逊和张翠山对掌时发蚊须针伤他,是因为她知道一旦杀了谢逊回到中土,二人便无法得到幸福;在冰火岛上,张翠山乐不思蜀,想四人在孤岛上尽享天伦,又是她提醒丈夫考虑无忌的幸福。她深爱着张翠山,但是也对张翠山的人格早已了然。细细体味她不发蚊须针伤谢逊的理由,我们发现她其实很清楚:张翠山的世界是她永远无法真正进入的。否则,若是伤了谢逊,再规劝他这番隐居孤岛的道理,岂不更加保险?但是她明白在他的理想中,兄弟之情要高于一切。他们之间的相互吸引和相互爱慕以至生死以之,乃是张翠山在极端体验之下的真情流露。但是一旦这个极端的环境不存在的,真情就会被常人的行事规矩淹没。张翠山从来没想过在可能的情况下放弃做一个常人看起来的“好人”,张翠山自己对此也有自觉。殷素素提醒他只有在摆脱了“常人”的化外之地,他们才能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否则,他们两人身份、地位,以及最重要的对正义问题的回答的悬殊将毁掉他们在一起的机会。事实最终证明了她的聪明智慧,以他们二人的鲜血。在夫妻之情和对兄弟的歉意之间,张翠山实际上还是选择了后者。而在这之前,为了二人的幸福,殷素素苦心孤诣,不惜隐瞒真相。因为在她看来,善不是别的,而是自己和自己所爱的人的幸福。 四、谢逊之问与殷素素的遗言 谢逊在第五回末尾惊世骇俗的一问让张翠山无言以对: “行侠仗义有甚么好?为甚么要行侠仗义?” 张五侠的回答不仅无力,简直有些可笑。他从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就像猛然想到“我为什么要练武”的郭靖一样,他茫然不知所措。当然,这是一个比“习武何为”要更加紧要不知多少的问题。对一个江湖人士来说,可以说是最紧要的问题。张翠山却并没有考虑过。相反,殷素素却很自然的认同:“老百姓无拳无勇,自然受人宰割。所谓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那也事属寻常。”前面说过,殷素素看来,正义(或善)只是自己和自己所爱的人的幸福,或者说,根本没有什么绝对的正义,绝对的善。虽然她曾立誓遵从夫君的教诲,但是她是否真的认同张翠山了呢?绝对没有。首先,她比他聪明,她也知道她比他聪明;其次,连张翠山自己都不能说服自己,他要借张三丰来说服自己,她又怎么会被他说服呢?她的“皈依”只是一次善意的欺骗,就像隐瞒是自己伤了俞岱岩一样,都是为了张翠山和殷素素的幸福。张无忌回忆小时候母亲经常欺骗他,好叫他提防人心叵测。因此我们知道,即使在其乐融融的冰火岛上,殷素素也没有放弃自己的观点,她的确不像从前那样狠辣,但也没有屈从于那些温情的道德教条。 她不是张翠山,她早已自觉地思考过正义问题或良善生活的问题,至少是以不同的方式。因为江湖中人,除了有一个张三丰般半人半仙的人物作为价值的来源,他都必须以各自的方式思考这一紧要的问题。而像谢逊、殷素素这般绝顶聪明的人物,思考的结果只能是:行侠仗义没什么好,不需要行侠仗义! 在我们所论的第十回,殷素素自杀之前对少年张无忌说出的那段遗言便是她一生聪明的最后闪现,也是她以幸福问题代替良善问题的总结: “孩儿,你长大了之后,要提防女人骗你,越是好看的女人越会骗人。” “我没跟这和尚说,我是骗他的你瞧你妈多会骗人!” 讽刺的是,张无忌长大之后还是一再的被女人,被好看的女人骗。以至于他看起来有些蠢笨。张无忌笨吗?从某种程度上他是笨的。但在另一层次上,则是金庸用力之处。这点容后文再叙。而殷素素,这一遗言(和她的一生的行为)乃是实践着这样一种观念:为了所爱的人的幸福,欺骗作为一种手段也是无可非议的。作为一个母亲对孩子的教育,不能不让人联想到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论对城邦的守卫者的教育那一段。而她对正义问题的回答又不能不让人联想到理想国中对正义问题的讨论,虽然苏格拉底和殷素素的结论是正好相反的。柏拉图的证明不用说是成问题的,而千载而下的具有彻底“理性”精神的智者对这一问题思考的结果却不可避免的倒向殷素素。或者说,殷素素(以及谢逊)就是这些最理性、最聪明的脑袋的一个范本。 今天的我们从语言的角度也可毫不费力的指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谢逊和苏格拉底的问法错了。“为什么要行侠仗义?”被等同于“行侠仗义有什么好?”的问题。这样一问,行侠仗义所“为”的那个“什么”,就只能是某种“好处”,而不能是行侠仗义本身。而行侠仗义有什么好的问题,在康德看来就等于说:如果行侠仗义有好处如是,那么我们就去行侠仗义。这已经不复一个绝对律令的道德命题,而是关乎经验事实的选言命题了。只要正义还是与某种利益(作为广义上的“好”,幸福也是一种利益)有关,即使这一“利益”是最广泛的利益,正义或善也无法从中得到。这是无足奇怪的。然而真正的问题不是证明此处找不到正义和善,而是我们到哪里去寻找正义和善。因为,即使谢逊本人没有使用一个错误地问法,这个问题就得到解决了吗?显然没有。只要没有找到一个方案,使得我们能够追寻到良善生活的问题真正的起源,那么这个真正的问题就会在语言自身的力量下被“行侠仗义有什么好”的问题掩盖起来。 列维纳斯给出的方案是“他者”。不能不承认列维纳斯的思想的深刻性与震撼力,但是考虑到他的文化和宗教背景,他者是一个很难移植的方案。因为中国思想中从来没有形成一个自我中心性的“自我”,又如何理解针对这一自我同一的力量所提出的“他者”呢? 难道在这片土地上就找不到善的种子?绝非如此。倚天屠龙记并没有就此结束,张无忌就是金庸回答正义和善的问题的一个尝试。 五、张无忌的第三条道路 张无忌大抵是射雕三部曲中最不讨喜的男主角了。郭靖的英雄气概、杨过的深情狂放都是吸引人的气质,而张无忌温和、被动的性格则让爱看郭靖式英雄的读者们大失所望,在赵、周、殷、昭四女中间的徘徊不定也要扣掉好多印象分。可是在这关键的一回中,张无忌的表现却让人深深钦服。且看: 无忌扑在母亲怀里,哭道:“妈,他们为甚么逼死爹爹?是谁逼死爹爹的?”殷素素道:“这里许许多多人,一齐上山来逼死了你爹爹。”无忌一对小眼从左至右缓缓的横扫一遍,他年纪虽小,但每人眼光和他目光相触,心中都不由得一震。殷素素道:“无忌,你答应妈一句话。”无忌道:“妈,你说。”殷素素道:“你别心急报仇,要慢慢的等着,只是一个也别放过。”众人听了她这冷冰冰的言语,背上都不自禁的感到一阵寒意,只听无忌叫道:“妈!我不要报仇,我要爹爹活转来。”殷素素凄然道:“人死了,活不转来了。”她身子微微一颤,说道:“孩子,你爹爹既然死了,咱们只得把你义父的下落,说给人家听了。”无忌急道:“不,不能!” 俞莲舟凛然道:“无忌,你爹爹已经死了,你要好好活下去,日后练好了武功,为你爹爹报仇雪恨。”无忌叫道:“我不要报仇!我不要报仇!我要爹爹妈妈活转来。二伯,咱们饶了那许多坏人,大家想法子救活爹爹妈妈。”张三丰等听了这几句话,忍不住又流下泪来。 何止张三丰,我作为一个读者看了无忌的话都几欲流泪。复仇永远是武侠的主题,可是在一部武侠小说的重要关节点上,主角的父母被逼自尽,这原是主角复仇大戏的开幕,却不想小张无忌竟然压根没有想过要复仇!这一笔可谓金庸灌注心力的一笔。张无忌一生的行止,大抵不脱这两段的规定。 我想请读者思考的是,张无忌的目光为何能够让“每人眼光和他目光相触,心中都不由得一震”?如上所述,决不是无忌的目光中冰冷的复仇之意他并无此意。那么,究竟是什么震动了这些老江湖们? 在这一个场景中,表面上看来武当派包括张翠山夫妇、张无忌为一个阵营,上山逼宫的众门派为另一个阵营,两相对峙。实际上,在金庸的笔下,对峙的双方乃是少年张无忌和除他之外的其他人(不包括张三丰,在正义问题上立场不清的符号性人物暂不讨论)!这是一个力量悬殊的对峙,正因如此才显示出张无忌的惊世骇俗。无论是行行侠仗义之实还是假行侠仗义之名的人,虽然他们未必能够回答谢逊的问题,但是在他们的基本信念中,报杀父之仇是绝对正当的,或者直接的说:正义的。也就是说,我虽然不能回答为什么要正义,但是我至少知道一件事被认为是正义的:报父仇。少林僧人害怕遭到复仇,急忙退下山去(这里又再度显示了少林众僧的嘴脸:毫无担当,碰见棘手的事一走了之),其实已经肯定了复仇的正当性;而以俞二为代表的武当诸侠也直言要无忌为父报仇。但是,这样一种被广泛认可的正义并不为少年张无忌所认可。他只是叫到:“我不要报仇!我要爹爹妈妈活转来。二伯,咱们饶了那许多坏人,大家想法子救活爹爹妈妈。”这时的张无忌并非太小而不懂得复仇的意义,谢逊在冰火岛上讲述的往事张无忌从小就在听,他敬重的义父一生就是为了复仇。虽然对于谢逊和殷素素来说,复仇倒不是因为正义,而是为了自己即“对自己负责”的意义上的正义或善(类似于尼采的“主人道德”)。 直到多年之后,张无忌经历了武林中的腥风血雨、尔虞我诈,对赵敏回忆起这段往事,也没有改变初衷: 张无忌道:“我爹爹妈妈是给人逼死的。逼死我父母的,是少林派、华山派、崆峒派那些人。我后来年纪大了,事理明白得多了,却越来越是不懂:到底是谁害死了我的爹爹妈妈?不该说是空智大师、铁琴先生这些人;也不该说是我的外公、舅父;甚至于,也不该是你手下的那阿二、阿三、玄冥二老之类的人物。这中间阴错阳差,有许许多多我想不明白的道理。就算那些人真是凶手,我将他们一一杀了,又有甚么用?我爹爹妈妈总是活不转来了。赵姑娘,我这几天心里只是想,倘若大家不杀人,和和气气、亲亲爱爱的都做朋友,岂不是好?我不想报仇杀人,也盼别人也不要杀人害人。” 堂堂明教教主张无忌,一生的理想竟然只是“大家不杀人,和和气气、亲亲爱爱的都做朋友”!这一理想在别人看来不过是政治上的幼稚童话,也难怪赵敏说他“你这人当真有三分傻气”。他傻吗?其实他不傻。殷素素的儿子怎么会傻?他的理想确实只是政治童话,但他从来没想过要成为一个政治人物,金庸在他身上也没有想要传达任何作者本人的政治思想。毋宁说,金庸在他身上寄托的是作者的道德期盼:常人庸庸碌碌,从不彻底考虑正义问题,聪明人思考正义问题,却否认了正义。现在张无忌正走在第三条路上。他是殷素素的儿子,殷素素留给他最大的“遗产”并非她临死前想要教会无忌的那些东西,而是这样一种人生信念:我要让我爱的人生活得幸福。张无忌半生劳碌,最后的目的便是如此。但是,张无忌却又以一种方式超越了他的母亲。张无忌问:“就算那些人真是凶手,我将他们一一杀了,又有甚么用?”这一问句多么像谢逊所问(同时也就是殷素素所问):“行侠仗义有甚么好(用)?”报父仇,作为古老道德教条中一种绝对的正义,却并不能换回他真正想要的东西。作为殷素素的儿子,他虽然嘴上说“想不明白”,其实也意识到了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只能是:“没甚么好”、“没甚么用”正因如此,他才“想不明白”。 然而,他对这一“想不明白”的正义问题的态度最终使他超越了周围的人,甚至超越了他绝顶聪明、洞悉世态的母亲和义父:想不明白便不去纠缠这个问题只是放弃回答这个问题,但不是放弃追寻这个问题而是去做我该做的事。因为这一态度的转变,张无忌避免了在这个问题的诱惑下失足这个问题太容易让试图回答它的聪明人给出否定正义的回答。我们知道,对这一问题无论是盲目地肯定还是“理性”地否定,实际上都错失了真正的问题乌托邦的反面依旧是乌托邦。因此,他并没有通过否定去超越那些道德教条(殷素素骗他要告诉谢逊的所在,无忌说“不要!”,可见他并没有否定它们)。而在张无忌看来,何为正义?正义何为?这本来就不是一个思虑的问题,而是一个行动的问题。 由于这第三条道路,张无忌才成为了倚天一书中真正意义上的主角(leading part),即在lead to the answer意义上的指引者,他指出一条道路,这条道路为谢逊的问题(也是金庸的问题)给出一个answer。但这个answer不是一个reply意义上的回答,而是一种response,一种回应。 接下来需要追问的是:又是谁将指引者张无忌引上这第三条道路? 六、俞二、殷六与第三条道路 上面所说的“引上”,并非在一种“指导”的意义上说的,而是说,金庸创作的作为第三条道路的张无忌这一角色的特质总不会是横空出世,那么,哪些人物身上具备了这些特质的雏形? 前面说到过殷素素对于无忌的影响。但是殷素素带给无忌的聪明智慧和彻底的反思精神并不足以让这个角色走上这第三条道路。这个角色还需要从其他的地方吸收养分。张翠山,他的父亲,必定对这个角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是,张无忌究竟从他的父亲那里继承了什么呢,除了对武功的悟性之外?这个重要的问题我还没有想清楚。和俞岱岩一样,张翠山的面目有些模糊。如果说俞三侠是一幅笼统地侠士形象,张翠山就是一幅笼统的遭遇到对自己的信念最强烈的反抗的男人的形象。他并没有改变自己的信念,但被谢逊与殷素素的反思不断的撞击。在遭遇殷素素之前,张五侠就是武当七侠中离“侠”字看起来最远的那一位。但这位看起来最不像侠士的侠士,却在内心认定自己是一位侠士。张翠山是一个矛盾的人。 请允许我先绕开这个矛盾的人物。我想指出的是,张无忌身上有俞莲舟和殷梨亭的影子,虽然并不清晰。前面评论武当七侠的时候说过,俞二、殷六在不同程度上跳出了由俞三规定的“标准”形象。 俞二的特点是:拙于言,敏于行。这是一个重要的特质。因为对于正义问题或良善生活问题的回应,只能是一种行动。拙于言并不代表拙于智。不论是俞二侠还是张无忌,都并不缺少智慧,他们只是不把智慧滥用在不该使用的地方。俞二这一人物最鲜明的特点就是“用行动说话”,而张无忌也具有这种行动力。张无忌一生的行动,经常是被动的,受别人的左右,但是别人尽管有万般说辞,最终解决问题的还是张无忌的行动。并且,张无忌的被动并非的人云亦云。前面早就说过,甚至连他的父亲、叔伯们最坚定的信念,他都并不随意接受。他的被动其实就是他的主动,因为他对良善生活的思考对他的召唤,不是某种现成的教条,而是:“去做该做的事吧!”他从未想过自己要成为什么,做一个怎样的人。而大凡以某种现成的教条(或反教条)要求自己的人,都会不自觉地想要成为如何如何的人。比如武当诸侠总是幻想自己是正义的主持者,而谢逊总是梦想成为拥有最强力量的人。而张无忌,他只是在具体的情势下,相机而动,随机而动。因此,在将“主动”理解为“控制”、“计算”的“自主”的常人眼中,张无忌是一个纯粹被动的角色。他的行动是机缘性的行动,而正是机缘性的行动才是真正的、彻底的行动。而不是先用某种思虑来预想一个行动和行动的后果,然后再去执行或否决行动。排除这一控制性的思虑行为并不排除“做该做的事”这一总纲,相反,这一总纲恰恰正是机缘性的。 有意思的是,这一行动先于思虑的观念,也存在于列维纳斯的犹太思想传统中。如果说希腊思想的总纲是德尔斐神庙上的“认识你自己!”,犹太思想的总纲恰恰是“做你该做的事!”。但是由于犹太思想的宗教渊源,机遇性的行动不免沦为遵守诫命的行动。遵守诫命的行动虽不失行动的十足成色,但总欠着圆通随和。 而殷六的特点则是真诚不作伪,常怀不忍人之心。他大哭大笑,大喜大悲,全然不顾自己的大侠身份;他爱了便去爱,不顾对方是自己当年情敌的女儿。正是他,第一个在光明顶上认出了无忌,也许恰是两个真诚的人同类相知。在这个意义上,他更像殷素素而不是他的众位师兄弟。在本文所论这一回(第十回)中,他顾及殷素素带病,便想让纪晓芙替她上场。金庸借这一细节点明了殷六不同于其他诸侠的仁善心肠。而这种仁善之心不是某种接受的观念,而是来自真诚的内心沛然而生的不忍之心。我们记得殷素素怀上无忌的时候,也充满着这种不忍之心:“殷素素自从怀了孩子,不知怎的,突然变得仁善起来,从前做闺女时一口气杀几十个人也毫不在意,这时便是杀一头野兽也觉不忍。”、“这一日做了母亲,心中慈爱沛然而生,竟全心全意的为孩子打算起来。”而那些用观念遮住生命本身的“正道英雄”们,有谁体验过这种发自本心的善呢?张无忌不是这样一种“正道英雄”的角色,他无论对方是否罪孽深重,即使非杀不可也心怀不忍。这一点恰与武当诸侠(俞岱岩式的标准侠士)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武当弟子幼受庭训,不可随意下杀手,即使大奸大恶,也要留改过自新之路。而张无忌,半生经历坎坷,数次落入奸人虎口,险遭不测,却并未因此仇视奸恶之徒以至于欲杀之而后快。没有人教他如此,他只是天性淳厚,他只是觉得“应该如此”。这一真诚流露的不忍人之心就成了上面提到的那种排除计算思虑的行动的最空泛,也是最具体的指南。 因此,武当七侠中,形象最鲜明,给读者印象最深的是俞二、殷六二人,便不是一种巧合或金庸的随意安排。而他们分别代表的两种品质也并非孤立的并列,因此能够在张无忌身上结合在一起。 在前面曾经提到,上山逼宫的众人被少年张无忌的眼光所震慑,无忌不想复仇,在他们预期出现仇恨的地方却没有看到仇恨,恰恰是这种期望的落空震住了他们。无忌的眼中之所以毫无仇恨,乃是因为他从没有将痛苦看作一种交易,即,我要将我所受的痛苦加诸施予我痛苦的人,买卖公平。复仇并不能减轻痛苦,复仇的作用仅仅是让受害者在“经济”层面上不吃亏。因此,复仇只是在行动服从于关乎利益的思虑的时候才成为“必要”。当一个人足够真诚的时候,他也足够强大,强大到不需要为了“不吃亏”而去复仇。 金庸对第三条道路思考明显受到儒家不忍人之心与禅宗破执见性两方面的影响,并强调了儒家的实践精神。虽然我们不敢完全肯定这一思想,但是作为作者给出的一个回答善和正义问题的方案,不失为一个有益的尝试。 七、结语 结尾处,我想再射雕三部曲的整体背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在2025年示范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以案促改警示教育大会上的讲话
- 2025年下半年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招聘工作人员15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下半年哈尔滨市松北区招考中小学教师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下半年吉林省长春市市直事业单位招聘笔试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下半年吉林直事业单位招考拟聘用人员(第三十八批)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下半年吉林四平市基层治理专干招聘380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下半年吉安安福县招考事业单位工作人员(71名)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下半年台州市属事业单位招考考试(179名)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精简版员工续签劳动合同
- 2025年下半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招聘乌兰牧骑演职人员19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汽车驾照考试科目一题库及答案(包过版)
- 供水管道工岗位职业健康及安全技术规程
- 自动化生产线运行维护方案及记录表
- 高三试卷: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化学+答案
- 2025年中国聚氨酯分散体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价值评估前景预测报告
- 2025年等保测评初级测评师考试题库及答案
- 电焊烟尘安全培训课件
- 乌鲁木齐冬季施工方案
- 消防工程消防水灭火系统施工方案
- 2025湖南张家界桑植县交通旅游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七年级地理第一学期第一章 地球 单元测试(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