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章结构检测基本规定2011.7.29.doc_第1页
2.第二章结构检测基本规定2011.7.29.doc_第2页
2.第二章结构检测基本规定2011.7.29.doc_第3页
2.第二章结构检测基本规定2011.7.29.doc_第4页
2.第二章结构检测基本规定2011.7.29.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 结构检测基本规定2.2 检测工作程序与基本要求2.2.1 建筑结构检测工作程序,宜按图2.1的框图进行。接受委托调 查制定检测方案确认仪器、设备状况现场检测补充检测计算分析和结果评价检测报告图2.1建筑结构检测工作程序框图2.2.2.现场调查应包括以下工作内容:1.收集被检建筑结构的设计图纸、设计变更、施工记录、施工验收等资料。2.调查被检建筑结构现状缺陷,环境条件、使用期间的加固与维修情况和用途与荷载等变更情况。3.向有关知情人员进行询问调查。(在资料不全时尤显必要,掌握最不利状况。)4.进一步明确委托方的检测目的和具体要求。2.2.3 建筑结构检测工作中的现场调查和有关资料的收集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有利于较好地制定检测方案,而且有助于确定检测的内容和重点。现场调查主要是了解被检测建筑结构的现状缺陷、使用期间的加固维修及用途和荷载等变更情况。有关的资料主要是指建筑结构的设计图、设计变更、施工记录和验收资料、加固图和维修记录等,特别是工程地质勘察资料(上部结构问题容易解决,基础问题解决难度大)。当缺乏资料时,应向有关人员进行调查。当建筑结构受到灾害或邻近工程施工的影响时,尚应调查建筑结构受到损伤前的情况。现场调查实例2.3检测方案:检测方案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检测结果的科学和准确,同时也影响到被检结构的安全。例如在砼强度检测中,应制定尽可能少地损伤原结构的实施方案。一般情形:少取芯,多无损采样。特殊情形:事故调查、司法鉴定、要加固的建筑物,尽量进行取样试验。2.3.1建筑结构的检测方案宜包括下列主要内容:1.概况:结构类型、建筑面积、总层数、设计、施工及监理单位,建造年代等。2.检测目的或委托方的检测要求。(确认范围,严守规范:局部不能涵盖整体,避免因项目、数量、结论等出现争议。)3.检测依据,包括检测所依据的标准和有关技术资料。(严禁使用过期标准)4.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及检测数量。检测方法不当会造成结构损伤。检测数量的选定往往会影响到结论。5.检测人员和仪器设备情况:检测人员要具有国家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岗位操作证;参与检测的所有仪器设备均应有法定部门的检定证书或效验、自检证明。当对检测单位或检测报告存在异议时尤为重要,否则检测程序出现问题,无论检测结果对否,检测报告都属无效。(检测上岗证、司法鉴定证)6.检测工作进度计划。检测中的安全、环保措施。(电、环境、荷载试验、防护)7.需要委托方协调解决的问题。根据委托检测对象的现状调查以及委托方的要求,检测方案的制定应该是有针对性的。检测的力度和范围主要依据被检对象实际情况,按照规范规定逐步扩大,避免浪费资源。预应力结构检测方案,天际互感器有限公司检测方案2.3.2 检测时应确保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在检定或校准周期内,并处于正常状态。仪器设备的精度应满足检测项目的要求。(法定检定单位)2.3.3 检测的原始记录,应记录在专用记录纸上,数据准确、字迹清晰,信息完整,不得追记、涂改,如有笔误,应进行杠改。当采用自动记录时,应符合有关要求。原始记录必须由检测及记录人员签字。2.3.4 当发现检测数据数量不足或检测数据出现异常情况时,应补充检测。2.3.5 建筑结构现场检测工作结束后,应及时修补因检测造成的结构或构件局部的损伤。修补后的结构构件,应满足承载力的要求。2.3.6 建筑结构的检测数据计算分析工作完成后,应及时提出相应的检测报告。2.4结构检测抽样2.4.1 2000年以来我国集中大量修订了设计、施工、检测等一批规范。把建筑物的安全度和耐久性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但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抽样规定。需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准确运用。2.4.2 现场检测宜选用对结构或构件无损伤的检测方法。当选用局部破损的取样检测方法或原位检测方法时,宜选择结构构件受力较小的部位,并不应损害结构的安全性。2.4.3 建筑结构检测的抽样方案,可根据检测项目的特点按下列原则选择:1 外部缺陷的检测,宜选用全数检测方案。(易实现。)2 几何尺寸与尺寸偏差的检测,宜选用一次或二次计数抽样方案。3 结构连接构造的检测,应选择对结构安全影响大的部位进行抽样。4 构件结构性能的实荷检验,应选择同类构件中荷载效应相对较大和施工质量相对较差构件或受到灾害影响、环境侵蚀影响构件中有代表性的构件。5 抽样应区分重点检测区域和一般检测区域。重点楼层(底、顶层、大荷载)和主要受力构件(底层柱、主梁)加严抽样;一般楼层和次要构件一般抽样;非结构构件放宽抽样。6 按检测批检测的项目,应进行随机抽样,且最小样本容量宜符合结构检测标准第3.3.13条的规定。7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或相应专业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的抽样方案。“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见试验标准目录检测数量与检测对象的确定可以有两类,一类指定检测对象和范围,另一类是抽样的方法。对于建筑结构的检测两类情况都可能遇到。当指定检测对象范围时,其检测结果不能反映其他构件的情况,因此检测结果的适用范围不能随意扩大。2.4.4现行专项标准抽样的相关规定序号检测方法检测标准名称抽样数量规定1回弹法 检测砼强度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011、单个构件: 2、批量检测:抽检数量不得少于同批构件总数30%,且不少于10件3、当以钻芯进行校核时,芯样数量不应少于6个。2超声回弹法检测砼强度CECS 02:2005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砼强度技术规程1、单个构件:每个构件上测区数量不应少于 10个;2、批量检测:同上2条3、长度2m的构件,其测区数量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少于3个。对一般施工质量的检测和结构性能的检测,可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的规定抽样。 3钻芯法检测砼强度CECS03:钻芯法测砼强度技术规程1.对单个构件:不应小于3个,对较小构件钻芯数量可取2个2.按批时,未指出数量:一般每批同类构件中不应少于3个4后装拔出法检测砼强度CECS69:94后装拔出法检测砼强度技术规程按单个构件:均布布置3个检测点,若最大值或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不大于中间值15%时,应在最小值附近加测2点。当按批检测时,抽查数量不少于同批构件总数的30%,且不应少于10件,每构件不应少于3个测点。5钢筋抽样GB/T70197(低碳盘条)GB1301391热轧光园同厂别、同炉号、同规格、同进场每60t为一检测批。2根拉,2根冷弯。6钢结构1个/批 抗拉。 1个/批 冷弯。 3个/批 冲击。7钢筋保护层砼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1.梁类、板类构件:抽取构件数量的2%且不少于5个。悬挑构件不宜小于50%。对每根钢筋,应在有代表性的部位测量1点。2.梁:应对全部纵向受力钢筋进行检验。3.板:取不少于6根纵向受力钢筋进行检验。8砌筑块材强度的检测建筑结构检测技术规范GB/T50344-2004每个检测批砌体的体积不宜超过250m3。9涂层厚厚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2001当设计对涂层厚度无要求时,涂层干漆膜总厚度:室外应为150m,室内应为125m,其允许偏差为-25m。每遍涂层干漆膜厚度的允许偏差为-5m。检查数量:按构件数抽查10%,且同类构件不应少于3 件。2.4.5 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规定,检测批的最小样本容量不宜小于表3.3.13的限定值。表3.13 建筑结构抽样检测的最小样本容量检测批的容量检测类别和样本最小容量检测批的容量检测类别和样本最小容量ABCABC28915162526505190911501512802815002235581320235813203250358132032508050112001201320032011000010001350003500115000015000150000050000032508012520031550080125200315500800125012520031550080012502000注:检测类别A适用于一般施工质量的检测,检测类别B适用于结构质量或性能的检测,检测类别C适用于结构质量或性能的严格检测或复检。2.5、既有建筑的检测2.5.1 建筑结构在其设计使用年限内的常规检测,应委托具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检测,检测时间应根据建筑结构的具体情况确定。 一般工业与民用的建筑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内进行常规检测。有腐蚀性介质侵蚀的工业建筑、受到污染影响的建筑或构建物、处于严重冻融影响环境的建筑物和构建物、地质较差地基上的建筑物或构建物等的结构,常规检测的时间可适当缩短。建筑结构的常规检测不能只是构件外观质量及损伤的检查,需要相应的科学的检测方法、检测仪器和定量的检测数据,属结构检测范围。因此需要由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检测。常规检测的目的是确定建筑结构是否存在隐患。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在使用1015年,结构耐久性问题、结构设计失误问题、隐藏的结构施工质量问题及由于不正当的使用造成的问题都会有所显露。此时进行常规检测可以及早发现事故的隐患,采取积极的处理措施,减少经济损失。对于存在严重隐患的建筑结构,可避免出现坍塌等恶性事故。对于恶劣环境中的建筑结构,缩短正常检测的年限是合理的。新安装户外钢结构广告设施使用23年,必须进行安全检测。之后每使用35年(油漆)或58年(镀锌)检测一次。2.5.2 建筑结构的常规检测宜以下列部位为检测重点:1 出现渗水漏水部位的构件;2 受到较大反复荷载或动力荷载作用的构件;3 暴露在室外的构件;4 受到腐蚀性介质侵蚀的构件(高温、高湿、化学品);5 受到污染影响的构件;6 与侵蚀性土壤直接接触的构件;7 受到冻融影响的构件;8 委托方年检怀疑有安全隐患的构件;9 容易受到磨损、冲撞损伤的构件。(仓库、厂房柱)10 承受荷载区域大的构件如墙梁、大跨度梁、屋架等;11 悬挑构件等。2.6、 检测结果评定和检测报告检测报告内容和结论应准确反映被检对象的实际状况。编制人不能套用已有报告。每个检测工程千差万别,检测目的就是展现结构的真实情况。形式可以套用,但内容绝对不一样。报告编制需做到以下几点:1、首先做好调查,充分收集资料和信息;2、全面分析所有材料,科学制定检测方案;3、检测数据正确采集(芯样钻取、加工、试压);4、报告叙述全面而精炼。2.6.1 建筑结构工程质量的检测报告应做出所检测项目是否符合设计文件要求或相应验收规范规定的评定。既有建筑结构性能的检测报告应给出所检测项目的评定结论,并能为建筑结构的鉴定提供可靠的依据。2.6.2 检测报告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1 委托单位名称;2 建筑工程概况,包括工程名称、结构类型、规模、施工日期及现状等;3 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名称;4 检测原因、检测目的,以往检测情况概述;5 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及依据的标准;(为结构加固提供数据时,回弹按结构加固规范可不考虑龄期但要修正。鉴定性检测不行)6 抽样方案及数量;7 检测日期,报告完成日期;8 检测项目的主要分类检测数据和汇总结果;检测结果、检测结论;相应的平面图:构件裂缝展开图、检测构件位置图、必要的结构平面图等。9 主检、审核和批准人员的签名。(结构综合检测报告,单项检测报告)1.2检测报告的有效性(审查报告的合法性)1.2.1我国对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资质管理规定中国目前对第三方实验室实行的是实验室计量认证和实验室认可或实验室资质审批制度。1.计量认证(CMA)我国通过计量立法,对凡是为社会出具公证数据的检验机构(实验室)进行强制考核的一种手段,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对第三方实验室的行政许可。(1987年开始实行)CAL审查认可(验收),即对技术监督局授权的非技术监督局系统的检测机构的授权称为审查认可;对技术监督系统内的质检机构的考核称为验收。2.实验室认可政府授权的“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简称CNAS)”对凡是为社会出具公证数据的第三方检验机构(实验室)进行委托考核的过程。(2000年与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ILAC签署互认协议。要求最高。)3.实验室资质审批省级政府行政管理机构依据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对凡是为社会出具公证数据的第三方检验机构(实验室)进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