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第1章 绪论Nppt课件_第1页
教案—第1章 绪论Nppt课件_第2页
教案—第1章 绪论Nppt课件_第3页
教案—第1章 绪论Nppt课件_第4页
教案—第1章 绪论N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什么是生产与运作管理?,.,2,从一个实例看生产运作面包生产,.,3,面包房有两条平行的烘烤生产线,每条生产线配有一台搅拌机、一台发酵机和一个烤箱。另外,该面包房还有一条包装生产线,两条面包生产线共用这一条包装生产线,面包按每炉100个生产,.,4,面包生产实例加工时间,制作一炉面包的加工时间是多少?,假定没有等待时间,生产流程时间就是各工序加工时间之和:3/4+3/4+1+3/4=3.25小时由于运输时间以及其他原因,实际生产流程时间要长得多。,.,5,面包生产实例资源利用率,假定该过程连续,包装生产线的节拍时间是每45分钟包装100个,如果包装工每包装100个仅用时40分钟,资源的利用率为多少?,包装机包装工搅拌机发酵机烤箱,100%,40/45=88.9%,1/2=50%,60/(2*45)=66.7%,1/2=50%,.,6,面包生产实例生产能力,烘烤生产线200个/小时包装生产线133个/小时,每小时最高产量多少?,133个/小时,.,7,面包生产实例库存与生产能力,如果面包要冷却一个小时才能包装,而且面包在等待包装时有足够的地方存放,那么该过程的总体生产能力是多少?如果面包需要冷却两个小时才能包装,总体生产能力又是多少?,问题:生产流程时间变没变?假如面包冷却时存放空间有限,情况又会怎样?,冷却过程不是生产瓶颈,因此生产能力(133个/小时)不受影响。,.,8,面包生产实例如何提高生产能力?探寻生产瓶颈,烘烤生产线200个/小时包装生产线133个/小时,瓶颈,每小时最高产量133个,哪一道工序是瓶颈?,.,9,面包生产实例瓶颈与生产能力的提高,该面包房打算用更先进、速度更快的设备替代部分现有设备,有两种方案:替换烤箱,新烤箱每45分钟能烘烤一炉面包;购买一条新包装生产线,这条生产线每半小时可包装100个面包。,哪个方案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该面包房的总体生产能力?此时生产瓶颈在何处?,.,10,面包生产实例瓶颈与生产能力的提高,烤箱不是生产瓶颈,增加烘烤能力不会增加总体产能。如果包装节拍加快到每半小时100个面包,那么包装节拍将与面包生产节拍一致。即整个生产过程的节拍是每半小时100个面包,总体生产能力提高为每小时200个面包。,.,11,面包生产实例启示,生产与运作问题涉及到组织、流程、能力、瓶颈、时间、库存、成本等多方面生产与运作问题主要包括系统的设计(如产品开发和生产技术的选择、设施选址、工作测量、人因工程等),系统的运行(如生产计划与控制、库存管理、供应链管理等),系统的维护与改进(如设备维修管理、质量管理、精益生产等),.,12,第一章绪论,生产和生产系统生产管理及其发展历程工业企业生产系统的构成,.,13,生产的定义生产是一切社会组织将对它的投入(生产要素)转化为产出(有效用的产品和服务)的活动(或过程)。,第一节生产和生产系统,转换过程也就是生产制造过程要求:采用最经济的形式进行。,劳动者:工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等劳动资料:厂房、机器、工艺装备、工具、能源、资金等劳动对象:原材料、毛坯、在制品、零部件和产品等信息:技术资料、图纸、技术文件、市场信息、计划、统计资料、工作指令等生产要素应合理组织,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而合理的利用,有形产出:指企业出产的实物产品,如汽车、冰箱、牙膏、打印机等无形产出:指服务,如运输报关、管理咨询报告等对社会产生影响的间接产出:税收、工资及奖金、技术发展、环境等。,社会组织:具有特定目标和功能的社会化生产要素的集合体社会组织生存的基础:通过输出(产品和服务)为其它社会组织和人们服务。生存的根本条件:顾客满意,产品效用通常体现为以下几种形式:形体转换:物质产品形体变化带来的效用,如上述汽车、冰箱等位置转换:地点变换带来的效用,如运输,将产品送到预定地点。信息转换:将初始信息转换为有用信息,如管理咨询和市场调查报告等。,.,14,生产系统,外部信息政策法律经济技术市场信息客户需求竞争厂商市场份额及走势生产要素材料劳动力资金设备、动力等,形态转换制造业、矿业位置转换运输业信息转换通信业储存服务仓储业交换服务零售业、批发业生理转换医院,直投产出产品劳务间接产出纳税就业技术进步环境,投入,产出,转换子系统,.,15,典型的生产转换系统,.,16,转换子系统是生产系统的核心,汇集了绝大部分的生产要素,所有企业至少有一个生产转换系统。属于实物形体转换的企业可归之为制造业,投入的主体是物料,产出的产品有形,和生产联系在一起。该转换过程称为生产(production)。提供服务的企业(其他转换类型)归之为服务业,投入的主体是人力,产出的产品无形。该转换过程称为运作(operation)。,.,17,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差异,.,18,服务业的特点,服务是无形的服务是易逝的服务的异质性服务与消费的同时性,本课程“生产计划与控制”以制造业为背景。,.,19,一、生产管理的功能生产管理是对企业的生产转换子系统的运行进行管理。主要功能是对此转换过程进行组织、计划和控制。,第二节生产管理及其发展历程,.,20,典型制造企业的三项基本职能:生产、营销和财务,功能不同,运作方式独立,相互联系、形成循环。三者共同的目标:谋求利润和持续发展,1、组织职能,.,21,制造企业组织流图,.,22,生产管理的目标:高效、低耗、灵活、准时地生产合格产品,提供满意服务,高效:迅速满足用户需要,缩短订货提前期,争取用户低耗:人力、物力、财力消耗最少。实现低成本、低价格灵活:能很快地适应市场变化,生产不同品种和新品种准时:在用户需要的时间,按用户需要的数量,提供所需的产品和服务合格产品和满意服务:是指产品和服务质量达到顾客满意水平,对生产管理的要求包括6方面:时间T(Time)、质量Q(Quality)、成本C(Cost)、服务S(Service)、柔性F(Flexibility)和环境E(Environment)。,2、生产计划和控制,.,23,在计划期内,按照社会需要,在必要的时间,按规定的产品质量,以限定的产品成本,高效率地生产必要数量的产品。,产品质量、数量、成本和交货期相互关联、相互冲突,生产管理的任务,(1)保证和提高质量-质量管理(2)保证适时适量投放市场-进度管理(3)产品价格为顾客所接受-成本管理(4)资源要素管理-设备、物料及人力资源管理(5)不断提高生产系统柔性(应变能力),.,24,从企业的经营活动看:生产活动是企业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生产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从企业的管理系统看:生产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从战略管理的角度看:生产战略是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5,生产计划,产品生产计划,产品中长期发展规划产品年度生产计划主生产计划(季、月),预测对本企业产品和服务的需求确定产品品种与产量设置产品交货期编制产品出产计划,产品装配计划,.,26,物料需求计划,零部件采购需求计划零部件外协需求计划零件部生产进度计划(厂级计划)毛坯需求计划(铸锻、下料)原材料需求计划,车间作业计划,采购计划(标准件、原材料、毛坯),外协计划(零部件外协、工艺外协),独立需求计划(配件计划),.,27,生产控制,生产进度控制,原材料在制品库存成品库存,订货控制,库存控制,投料控制,.,28,自从人类有了生产活动,就产生了生产管理的实践。在古代,有许多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如中国的万里长城、埃及的金字塔、罗马帝国的公路与输水道、西班牙的海船制造。虽然有了建造这些工程的经验,但是并没有形成科学。自18世纪70年代产业革命开始之后,工厂制度代替了手工作坊,机器代替了人力。1771年亚当.斯密劳动分工理论出现,标志着管理理论萌芽开始诞生。但是管理真正成为一门科学,是源自20世纪初泰勒对生产活动的研究成果而形成的科学管理原理。,二、生产管理的发展历程,.,29,第一阶段,早期管理思想(19世纪末以前),第二阶段,古典管理思想(19世纪末1930年),以泰勒科学管理思想和法约尔一般管理思想为代表,第三阶段,中期管理思想(19301945),以梅奥的人群关系理论和巴纳德的组织理论为代表,第四阶段,现代管理思想(1945)一系列管理学派(管理科学派、行为科学派、系统管理学派)。,.,30,1911年以来运作管理发展演进的重大事件,.,31,生产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现代生产与运作管理学起源于20世纪初的泰勒的科学管理1913年,福特在其汽车工厂内按装了第一条汽车流水线,揭开了现代化大生产的序幕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运筹学的发展及其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给生产管理带来了惊人的变化从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到70年代,机械化、自动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企业面临着不断进行技术改造、引进新设备、新技术,并相应地改变工作方式的机遇和挑战,生产系统的选择、设计和调整成为生产管理中的新内容,进一步扩大了生产管理的范围80年代,技术进步日新月异,市场需求日趋多变,世界经济进入了一个市场需求多样化的新时期,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方式成为主流,从而给生产管理带来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从80年代后半期至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促使企业尽快地引入信息技术、利用信息技术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32,科学管理,1911年弗雷德里克w泰勒(FrederickWTayler)创建的科学管理理论给生产运作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他通过对工作方法的观测、分析和改进以及运用经济手段相结合方法来提高生产率,取得明显成效。泰勒理论的基本思想是:1)利用动作研究和时间研究方法确定工人每天的劳动定额;2)按标准的操作方法训练工人;3)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度;4)明确划分管理职能,使管理工作专业化。他的杰出贡献是使管理由经验走向科学,因此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33,1913年出现了机器时代最重大的技术革新福特公司在汽车制造中应用流水装配线进行生产。流水生产以标准化、简单化、专业化为目标,成为大批量生产的一种方式。运用流水装配线,力求实现劳动机械化,促进更细的劳动分工和生产专业化,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福特公司在该装配线引入之前,一个工人完成一辆汽车底盘的装配要用12.5个小时。而在流水装配线建成之后,由于应用了专业分工和底盘可以自由移动,每个底盘的平均时间缩短为93分钟。,流水装配,.,34,从1927年开始,由社会学家梅奥(Mayo)领导的哈佛工商管理研究生院组织的研究小组,在西屋电气公司的伊利诺斯州霍桑工厂进行了长达6年实验研究。开始设计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工厂环境条件对生产效率的影响,但研究的结果却发现人的因素比以前理论工作者想象重要得多。由此梅奥提出了人际关系学说。基本观点是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尊重工人比只靠增加工资更能发挥工人的积极性,工人的态度和行为取决于个人和社会作用的发挥,组织和社会对工人的关心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条件。人际关系学说大大推动了行为科学理论的发展,使管理重心开始由物转向人,开始重视人的激励问题。,人际关系理论,.,35,泰勒的科学管理强调工作设计的技术层面而忽视人的因素。欧美学者在研究中发现,美注重“硬”的方面,强调理性主义的科学管理,日不但重视“硬”的方面,还特别注重“软”的方面。80年代,美国学者所著企业文化论企业生存的习俗和礼仪、Z理论美国企业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日本企业管理艺术、和寻求优势美国最成功公司的经验标志着企业文化理论的产生。,行为科学派企业文化“源在美国,根在日本”一种为企业全体员工所认可和共同遵循的,带有本企业特色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和思想意识等精神因素的总和。科学管理是以“物”为中心的“理性管理”(硬件),企业文化是以“人”为中心的“灵性管理”(软件)。,.,36,运筹学,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解决后勤组织和武器系统设计的复杂问题,促使运筹学向跨学科的数学化方向发展。包括数学、心理学和经济学领域许多专家学者们都参与到对运筹学的研究中。他们用定量的方法构造和分析问题,寻求数学意义上的最优解。战后,运筹学的优化方法广泛应用生产领域,为运作管理提供了许多定量分析的工具。50年代末到60年初,运作管理作为独立学科出现。爱德华柏曼(EdwardBowman),罗伯特法特(RobertFetter)出版了生产与作业管理分析(1957年);伯法(Belffa)出版了现代生产管理(1961年)。同时强调了排队论、仿真、线性规划在运作管理中的应用。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运作活动的复杂性,运筹学建立的数学模型很难准确地描述生产系统,使其应用有一定局限性,.,37,计算机技术与物料需求计划(MRP),70年代,计算机技术在运作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在制造业中,一个重大突破是物料需求计划(MRP)被应用于生产计划与控制。这样,生产计划人员就可以根据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和库存水平。IBM公司的约瑟夫奥利克(JosephOrlicky)和奥利佛怀特(01iverWight)在MRP的理论与应用方面做了开创性的工作。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MRP进一步扩展为制造资源计划(MRP),其应用范围扩大到销售部门和财务管理,统一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目前在MRP基础上,把办公自动化、后勤、设备维护、过程控制、数据采集和电子通讯等结合起来,实现更广泛的管理信息集成,向更高层次的企业需求计划(ERP)方向发展。,.,38,准时化生产与工厂自动化,80年代发生了生产管理思想和自动化技术的革命。准时化生产(JIT)是制造业思想的主要突破。准时化生产是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经过20余年的生产实践总结出来的它包含了丰富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形成一个完整有机生产体系。JIT是一种彻底追求生产的合理性、高效性,能够灵活多样的适合各种需求的高质量产品的生产方式,用最少库存生产最适当数量的产品,实现零缺陷生产。,在这个时期,工厂自动化技术迅速发展,许多新的生产技术相继产生,如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APP)、计算机辅助制造(CAM)、集散系统(DCS)、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等,并促进运作管理向系统集成与高效敏捷方向发展。工厂管理控制一体化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柔性制造系统(FMS)出现并走向实用化阶段。,.,39,80年代日本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使其运作生产率产品质量得到提高,极大地增强了日本的竞争力。但直到90年代,TQM才得到真正的普及。在质量发展史做出杰出贡献与成就的质量专家有W.爱德华戴明(W.EdwardsDeming),约瑟夫M朱兰(JosephJuran)和菲利普克罗斯比(PhilipCrosby)。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系列标准在建立质量体系、开展质量认证方面发挥重大作用,对全球化经济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今天,TQM已经风靡全球,成为运作管理最重要的领域之一,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全面质量管理与质量认证,.,40,为了在世界经济竞争格局中恢复和保持优势,美国管理学家和企业界人士产生了改革传统企业组织结构形式的构想。1993年,原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迈克尔.哈默(MichaelHammer)与CSC公司管理咨询专家詹姆斯.钱辟(JamesChampy)合著了再造公司一书,提出了“公司再造”、“流程再造”的新概念。他们认为企业再造就是“为了在成本、品质、服务及速度等方面的绩效取得大幅度改进,对企业所从事的最关键与最基本的管理工作及作业程序进行再设计和重建”。这就是说,企业再造的对象是企业的管理和作业工作的程序,所谓程序,就是流程,即企业内部各种各样业务流程,这是再造的核心问题。,流程再造,.,41,供应链管理,海尔市场链获特等奖2月2日消息,第七届国家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经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审定委员会(中国企联管理现代化工作委员会具体承办)组织有关专家认真进行科学评价并最终审定,全国共有项成果被审定为“国家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其中,海尔集团的“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一项成果被审定为特等奖(第一名)。这是继海尔集团在名牌战略阶段管理获得管理创新一等奖(最高奖)之后,在国际化战略阶段取得的管理上的又一最高奖项,是国家对海尔管理创新和思路的又一充分肯定。,.,42,世界级制造方式,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力,世界制造业开始对生产与运作模式进行大规模的改造与重构,建立面向21世纪的基于知识和创新的全球制造体系。美国著名管理学家R.施恩伯格(R.Schonberger)将其称为世界级制造方式(WCM),主要特点是:1)无缺陷的全面质量管理;2)准时生产制(JIT);3)充分授权的团队式管理;4)满足社会和顾客需求柔性制造系统。在创建WCM过程中,各种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生产运作模式和运作理论将得到广泛的重视与应用,如全面质量管理(TQM)、制造资源计划(MRP)、流程再造(BPR),企业资源计划(ERP)、并行工程(CE)、敏捷制造(AM)、精益生产(LP)、产品数据管理(PDM)等。世界级制造方式(WCM)的形成,实际上是运作管理经过近一个世纪发展与完善的结果,它兼蓄并收了生产与运作管理中的最新成果。,.,43,20世纪20年代,以福特式大批量汽车制造流水线为标志,人类开始了从手工生产向大批量流水线生产的转变。随着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到来,大批量生产模式因其刚性过大、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差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因此,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涌现出一批诸如并行工程(ConcurrentEngineering,CE)、精益生产(LeanProduction,LP)、敏捷制造(AgileManufacturing,AM)等等的新型管理思想和方法。而在诸家之说中,敏捷制造占据了十分突出的位置,并由此引出“敏捷竞争”(AgileCompetition,AC)这一全新概念。敏捷竞争创造性地提出了“虚拟企业”这一组织形式,通过组建动态联盟,在企业间建立起一种既有竞争更强调合作的“共赢”(Win-win)新型关系,并通过信息技术联成的临时网络组织,以达到共享技术和资源、分摊费用与风险以及满足市场需求的目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的经营却日益艰难,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企业的经营管理已经不能适应当今全球化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要求。,三、“敏捷竞争”的产生和发展,.,44,三、“敏捷竞争”的产生和发展,以动态联盟为基础的敏捷竞争模式。其核心思想是:为了适应变化的市场和取得竞争优势,企业不能仅仅依常自身的有限资源,而必须以一定的机制合理利用其它企业的资源和技术,实现综合资源动态优化配置,快速度、低成本地适应多变的市场需求。,.,45,一、生产系统的构成生产管理是对企业的生产转换子系统的运行进行管理。主要功能是对此转换过程进行组织、计划和控制。,第三节工业企业生产系统的构成,.,46,图1-1生产系统模型,.,47,图1-4工业企业生产系统构成,决策层,运作层,.,48,1、运作层,营销部门的职能,营销(marketing):在分析客户需求和市场走势的基础上采取各种促销行为,同时提出开发有市场潜力的新产品设想及产品的功能及性能要求。销售(sales):向客户出售订单。,.,49,产品开发部门的职能,依据营销部门输入的信息进行新产品研发和设计工作。新产品设计方案和现有产品的订单一起形成企业的生产任务,传递给制造部门,供应部门的职能,生产支持部门的职能:技术支持:各种设备和生产技术,如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管理支持:设备维修系统、质量保证系统等人员支持:具备专业技能和素质的管理人员和工人,供应各种原材料、辅助材料、配套零部件等,.,50,制造部门的职能,配送部门的职能,生产过程规划组织实施生产过程,生产过程规划组织实施生产过程,客户市场:经销商、代理商、直接消费者,.,5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