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网络红人.doc_第1页
如何看待网络红人.doc_第2页
如何看待网络红人.doc_第3页
如何看待网络红人.doc_第4页
如何看待网络红人.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外语学院研究生訓詁學课程论文题 目: 年 级: 2012级 班 级:外国语言学及应用学5班 姓 名: 周秀秀 学 号: 2012158 任课教师: 譚代龍 四川外语学院社科部二0一三年三月娱乐还是“愚乐” 助推网络红人的受众心理特征分析摘要:网络红人的各路人物五花八门,成名方式也各不相同,并且新的人物也一个个的接连涌现,真可谓是“网络代有红人出,各领风骚几十天”,已然成为网络时代的一大文化生态现象。那么,他们的成名仅仅是因为他们本身的某些异于常人的特质,或者仅仅是由于某些偶然的机遇,还是在他们背后有更为深层次的社会原因?他们的流行又给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呢?我们又将如何应对呢?本文从“网络红人”现象分析了网络时代下的受众心理,并阐述了“网络红人”现象折射出来的一些消极受众心理对当前的大众传播文化构建产生的一些消极影响以及相应的应对措施。关键词:“网络红人”;受众心理;大众传播;影响 在辞海中,“红人”的解释为“受宠信的人”。“网络红人”最直观的解释就是网络中关注的人亦或是网络上出现的一些“名人”。他们实际上是现实生活中经济关系多元化和利益关系多极化的直接产物,其共同特征都是以网络作为传播媒介,使自身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强烈表现欲在网络中得以实现,并通过无数网民或支持或鄙视的争论走向巅峰。一个个“网络红人”诞生的过程其实是一场场热闹非凡的平民秀。 “网络红人”发迹于网络,网络是他们存在发展的乐土,成千上万的网民则是他们的观众。他们中间有的人把有人把自己的生活照发布在网上,还有一些,直接被某些摄影爱好者推上网络,譬如,2010年轰动一时的“犀利哥”,惊现无数雷言雷语的“凤姐”。对于“网络红人”来说,多数网民在更多的时候扮演的是看客的角色,也有些网友纯粹是通过无孔不入的“网络红人”找乐子。 对于“网络红人”的发展,有三种种常见的分类方法。其一,根据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分为文学“网络红人”阶段、图片和视频“网络红人”阶段,以2004 年为间隔点。后者通常又被细分为图文时代和宽频时代。其二,根据成名的意愿,分为主动成名与被动成名。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图片和视频阶段那些主动寻求成名的“网络红人”,如芙蓉姐姐、凤姐、二月丫头等。其三,根据成名方式艺术才华成名、搞怪作秀成名、意外成名和网络推手成名。诸如许嵩、罗玉凤、犀利哥和奥巴马女郎。“网络红人”现象背后的受众心理在大众传播活动中,受众的需求是一种精神和信息的需要,因而对媒体、传播内容就会有不同的选择和理解。受众既是信息传播的“目的地”,又是传播效果的“显示器”,传播活动必须作用于受众的心理,以受众的心理为中介,才能产生效果。1 诚然,“网络红人”之所以会出现,除了当事人自身主观的原因外,其参与主体的推波助澜也是值得反思的。正是由于他们参与的种种手段及他们或褒或贬,或肯定或不屑的评价,才使得“网络红人”真正形成。很明显,“网络红人”现象折射出在网络时代下受众的多种心理。1. 窥私心理马斯洛认为,人和动物都具有积极探索环境的需要,他们对四周的环境充满好奇心,对神秘的、未知的、不可测的事物心驰神往。人多少都有些窥私心理,现代人深层次的精神交流越来越少,给人造成了心理上的不安全感,因此有些人就通过窥视别人来得以发泄。网民们除了对网络红人的“大胆前卫”的行为感兴趣,其实潜意识里也有对“性”的窥私欲望。木子美、竹影青瞳、流氓燕们无所顾忌的性爱描写、接近虚伪的性爱感受、近乎裸露的身体图片,不但抓住了部分网民对于“性”的需求,而且还满足了这部分人的窥私欲望。2. 猎奇心理猎奇心理可以理解为人们对自己不认知的、没有接触过的事物感到格外的新鲜并给予极大的关注,迫切的想了解它们。现代网络为各种新思想和新事物提供了滋长的平台。因为它的方便、快捷与普及,人们越来越容易频繁地通过网络来关注新事物。2 所以,一旦网络上出现了什么新鲜人或新鲜事,它的点击率就会一路飙升,被人们关注的人或事也就会突然窜红,一夜成名。从以摆各种所谓经典S 型姿势的芙蓉姐姐到最近爆红的各种哥与各种姐,其实是受众猎奇心理在起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是,这些人突然之间红得莫名其妙,并不是靠实力走红,这就注定了他们的走红生涯不会长远,人们一旦失去了对他们的好奇,他们也便成了过眼云烟。3. 从众心理从众心理是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是大部分个体普遍所有的心理现象。不论网友对这些网络明星支持还是反对,都与“从众”心理分不开,我们每一个人都具有从众心理。无论是痞子蔡、芙蓉姐姐还是“犀利哥”或者“凤姐”,你也许对他们都没什么感觉,甚至不认识他们。可经常听周围人说起,于是你也刻意注意他们,可能专门去网上搜索第一次的亲密接触来看,去下载几张芙蓉姐姐的照片来“欣赏”一下,去观看下“犀利哥”的故事听听“凤姐”的雷言雷语。随着网上点击率的直线攀升,这些人也就越来越火。别人都谈论他们,你也要谈论他们,免得被人说自己跟不上时代,孤陋寡闻;人说“天仙妹妹”漂亮,你也跟着起哄说她漂亮,以免别人说你审美观有问题;人人都在骂木子美,于是你也随之骂之。所以,不难看出,不论褒贬,在“网络红人”不断攀升的网络点击率后面,是受众的从众心理。4. 娱乐至上心理这是个全民娱乐的时代。在现代工业化、都市化的社会生活和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包括社会人际关系经常呈现紧张和压力的状态。因而,他们可能产生焦虑情绪,或者采取退避行为。所以,他们渴望通过媒体的一些娱乐化的图片、信息等的传播,而获得身心的休闲和心理放松,得到一种心理调适。因此,网络上一旦出现了个不同寻常的人或有趣的事,人们就会把它们当作休闲资料来消遣。因为工作了一整天,人们身心都比较疲劳的时候,关注这些娱乐休闲的东西总比关注国际时政要舒服多了。所以,人们的这种自我减压心理可能会一时之间造就某个明星。于是,不难看出,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一类的所谓恶搞视频可以瞬间的蹿红于网络在于这样的一些创意确实给疲惫的人群相当程度的娱乐,于是胡戈可以迅速爆红于网络;恶搞新版红楼梦的青楼买卖如此火爆是因为这样的作品似乎给受众接受了这种新型轻松娱乐无限的批判形式;自然,恶搞小胖眼神的照片红遍网络从而使小胖莫名其妙地出名几乎也是娱乐至上的受众心理的影响。可以说,受众这种娱乐至上的心理是恶搞之所以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5. 无聊空虚心理空虚无聊往往表现为精神上比较空洞,常常感到六神无主,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能做什么。2009 年,百度“魔兽世界”贴吧里,一个以“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为标题的空帖,在网络论坛上以近似爆炸的方式蹿红。此后6 小时内,该帖点击率为39 万,回帖超过1.7 万,回帖内容大都为“rt”二字,意思为“如题”,并在接下来的一天时间内吸引了710 万点击和30 万回复。帖子由于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受到数量众多的网友的关注而被堪称创造了“网络世界里的一次奇迹”。而转移到现实生活里,人们动不动地就一句“你妈喊你吃饭”,“喊你”的句式风靡于年轻一代。通过网络搜索引擎可以发现,点击率高的、最热门的、排名靠前的,大都与无聊话题、火爆噱头恶搞、明星绯闻、窥私等有关。芙蓉姐姐的经典造型、犀利哥的传说以及凤姐雷言雷语等在网络上的蹿红,实际上直接映射出受众的无聊空虚心理,这种空虚和寂寞的灵魂在网络里发出了巨大的求生的欲望,于是,空虚无聊着的人群集体在网络里沉迷着,只要有他们在,网络上定有某些人某些事能红起来。6.集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是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的分析心理学用语,指有遗传保留的无数同类型经验在心理最深层积淀的人类普遍性精神。当“凤姐”与“犀利哥”刚刚出现在网络上时,网民并不会认真考证其真实性和客观性,而是追随这一信息发布者的口吻,在短时间内病毒式蔓延着。新闻价值中趣味性向娱乐性的蜕变。传统新闻价值中的趣味性到了网络世界就蜕变成了娱乐性。目前网上恶搞“凤姐”与“犀利哥”的视频、图片、文章等频频出现,更有甚者是网友找到犀利哥的详细地址,把犀利哥当做合影的道具,而这种出自网民原始冲动的做派却被网站纵容。对弱势群体的歧视其实是一种侵权行为,丝毫没有尊重“犀利哥”等弱势群体的严肃立场, 这种为娱乐而娱乐的心态值得反思。我们应当尊重但不迷信受众在网络新闻传播中的作用,3 学会透过表面现象来了解网民对网络红人这种表达方式的真实需求,学会透过网络的民意洞悉社会心理的真实面貌,因此,网络红人与网民的关注息息相关。7.商业目的有人将现在的传播环境比喻成“眼球经济”时代,网络红人的兴起不仅有网友的无意为之,还包括出于商业目的的利用。在“犀利哥”回家后第五天,四名80后曾宣称他们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在电脑前疯狂转帖、顶帖,才捧红了“犀利哥”。眼下他们已经抢注了“犀利哥”域名,作为自己婚恋网站的噱头。其中专业化的网络推手在商业价值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中央财经学院祝兴平认为,“国内网络推手已经逐渐走向组织化、规模化”,“更多的是基于对网民的一种欺骗式的人气利用,是一种急功近利的以牺牲公信力为代价的短期行为”。4 消极受众心理的危害 网络平台的低门槛,让大众有了更多的言论自由权,使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欣赏到草根文化。而通过以上分析,可以从“网络红人”现象看出网络时代下的受众存在某些消极心理,而且这些消极心理对整个大众传播文化的构建具有一定的危害,应该慎重对待。1. 庸俗肤浅的快餐文化蔓延“网络红人”滋生并发展了庞杂的草根文化,但是却也使草根文化容易变得肤浅、低俗甚至不堪入目,让不少人诟病。一些人为了一味取悦大众不惜降低自己的道德底线。这些草根文化不被精英文化赞同、认可,也是出于这方面的原因,因为它毕竟是低层次的,没有规范的,一味追捧就能成为明星。在这种情况下,本来亲切的草根文化就变成了营养不高的快餐文化。受众追捧“网络红人”所体现出来的审美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延伸到人们生活中,使得人们做事尽显浮躁、急功近利,产生快餐文化下的迷茫心理,直接推进了快餐文化的蔓延。2. 道德的自我约束心理弱化 网上的虚拟世界使网络受众产生“去个性化”现象,从而造成网上虚假信息的泛滥和非道德现象的发生。“网络红人”和传统明星的质量相差甚远,他们过于强调炒作概念,“流氓燕”的性、芙蓉姐姐的变态是无害的;而踩猫事件、雅阁女事件完全是负面的,这种事情泛滥起来不是好事。类似的负面事件负面红人多了红了,是对我们传统道德的挑衅,受众在这样的过程里,渐渐弱化了道德的自我约束。于是,当我们听着“网络红人”们高喊着“宁可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意坐在自行车后座上笑”的时候,总是有沉重的无奈感。应对措施1. 社会责任理论的或缺与完善 在网络媒介急速发展的今天,在很多普通受众都可以成为信息传播者的时候,社会责任理论应当得到新闻工作者的重新重视。社会责任理论承认媒体具有提供娱乐的功能,但是有一个附加条件,即这种娱乐必须是“好的”娱乐。媒体在当今社会具有大众传播的重要功能,因此传媒有义务对社会承担责任。这是社会责任理论对于传统媒介的要求,但是,在现如今网络媒体等新兴媒介迅速发展,并且占领大量受众视线的时候,这样的要求同样适用于网络媒体。2. 增强传媒素养与网络媒体的监管引导并进现在,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全世界的范围内,都很强调环保的概念,并加大了对环境污染的控制。在现代的社会里,所谓的环保,绝不仅仅限定于传统意义上的空气质量、水资源质量等方面,也应当将社会信息的质量纳入监管范围。信息污染给人类、给社会带来的心理伤害绝不亚于空气污染给人们生理带来的伤害。在罗玉凤、小月月等走红网络之后,除了人们的嘲讽、消遣之外,社会上还出现了不少的模仿者,他们也以一些夸张怪异的手段展现自己,以求得到社会的关注。这样的事情对于整个社会的风气来说, 也是一种污染。面对网络媒体发展带来的这种信息污染,不论是网民、传统媒体还是政府监管部门都应当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一方面,作为网民受众,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意识, 同时增强自身的媒介素养。受众应该知道,自己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是推进社会进步的一份力量,应该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具体地说,就是受众在传播信息或参与网络信息讨论的时候,要首先弄清楚这一信息会对社会产生怎的影响,不能任凭自己开心或发泄,抱着“起哄”、“围观”的心理加入其中,应当采取更加积极的方式应对由于压力或无聊产生的焦虑情绪。而所谓的“网络红人”同样需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增强自己的荣辱意识,认清“哗众取宠”的方式必将被社会和受众所摈弃的现实。当受众能够建立起一定的自律意识,自觉抵制不良信息时,网络上盛行的这些不良信息就会因为找不到市场,找不到生存空间而减慢传播速度,减少发布频率,直至退出人们的视野。 网络媒介在传播过程中, 缺少传统媒介里的“把关人”,这就意味着,网络上传播的一些信息很可能是不加筛选的, 网络受众在面对网络信息冲击时,会被淹没在海量的信息之中。这样一来,在网络的世界里,个人身份很容易失去。5 受众、网民正是这样渐渐失去了自己的身份,变成了从众者。而从众者最大的危险就是盲目跟风,失去自己的选择和判断。进一步说,其后果是是非观逐渐丧失。近二十年我国在经济方面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在国际上也树立了较好的形象,那么,国民素质的提高当然不能落后,而传媒素养的培养正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传统媒体、门户网站和政府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网络媒体的引导和监管。在网络传播迅速发展的时期,传统媒体包括门户网站一方面应当找准自己的定位,运用自己的特长,寻求继续生存的空间和进一步发展的道路;另一方面,要在做好舆论引导的同时, 导网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