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验一、 图像的贝叶斯分类一、 实验目的将模式识别方法与图像处理技术相结合,掌握利用最小错分概率贝叶斯分类器进行图像分类的基本方法,通过实验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二、 实验仪器设备及软件HP D538、MATLAB三、 实验原理阈值化分割算法是计算机视觉中的常用算法,对灰度图象的阈值分割就是先确定一个处于图像灰度取值范围内的灰度阈值,然后将图像中每个像素的灰度值与这个阈值相比较。并根据比较的结果将对应的像素划分为两类,灰度值大于阈值的像素划分为一类,小于阈值的划分为另一类,等于阈值的可任意划分到两类中的任何一类。此过程中,确定阈值是分割的关键。 对一般的图像进行分割处理通常对图像的灰度分布有一定的假设,或者说是基于一定的图像模型。最常用的模型可描述如下:假设图像由具有单峰灰度分布的目标和背景组成,处于目标和背景内部相邻像素间的灰度值是高度相关的,但处于目标和背景交界处两边的像素灰度值有较大差别,此时,图像的灰度直方图基本上可看作是由分别对应于目标和背景的两个单峰直方图混合构成。而且这两个分布应大小接近,且均值足够远,方差足够小,这种情况下直方图呈现较明显的双峰。类似地,如果图像中包含多个单峰灰度目标,则直方图可能呈现较明显的多峰。 上述图像模型只是理想情况,有时图像中目标和背景的灰度值有部分交错。这时如用全局阈值进行分割必然会产生一定的误差。分割误差包括将目标分为背景和将背景分为目标两大类。实际应用中应尽量减小错误分割的概率,常用的一种方法为选取最优阈值。这里所谓的最优阈值,就是指能使误分割概率最小的分割阈值。图像的直方图可以看成是对灰度值概率分布密度函数的一种近似。如一幅图像中只包含目标和背景两类灰度区域,那么直方图所代表的灰度值概率密度函数可以表示为目标和背景两类灰度值概率密度函数的加权和。如果概率密度函数形式已知,就有可能计算出使目标和背景两类误分割概率最小的最优阈值。 假设目标与背景两类像素值均服从正态分布且混有加性高斯噪声,上述分类问题可以使用模式识别中的最小错分概率贝叶斯分类器来解决。以与分别表示目标与背景的灰度分布概率密度函数,与分别表示两类的先验概率,则图像的混合概率密度函数可用下式表示 式中和分别为 、是针对背景和目标两类区域灰度均值与的标准差。若假定目标的灰度较亮,其灰度均值为,背景的灰度较暗,其灰度均值为,因此有 现若规定一门限值对图像进行分割,势必会产生将目标划分为背景和将背景划分为目标这两类错误。通过适当选择阈值,可令这两类错误概率为最小,则该阈值即为最佳阈值。 把目标错分为背景的概率可表示为 把背景错分为目标的概率可表示为 总的误差概率为 为求得使误差概率最小的阈值,可将对求导并令导数为零,可得 代换后,可得 此时,若设,则有 若还有的条件,则 这时的最优阈值就是两类区域灰度均值与的平均值。上面的推导是针对图像灰度值服从正态分布时的情况,如果灰度值服从其它分布,依理也可求出最优阈值来。一般情况下,在不清楚灰度值分布时,通常可假定灰度值服从正态分布。因此,本课题中亦可使用此方法来求得最优阈值,来对实验图像进行分割。1.3.2 最优阈值的迭代算法 在实际使用最优阈值进行分割的过程中,需要利用迭代算法来求得最优阈值。设有一幅数字图像,混有加性高斯噪声,可表示为 此处假设图像上各点的噪声相互独立,且具有零均值,如果通过阈值分割将图像分为目标与背景两部分,则每一部分仍然有噪声点随机作用于其上,于是,目标和可表示为 迭代过程中,会多次地对和求均值,则 可见,随着迭代次数的增加,目标和背景的平均灰度都趋向于真实值。因此,用迭代算法求得的最佳阈值不受噪声干扰的影响。 利用最优阈值对实验图像进行分割的迭代步骤为: (1)确定一个初始阈值,可取为 式中,和为图像灰度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2)利用第k次迭代得到的阈值将图像分为目标和背景两大区域,其中 (3)计算区域和的灰度均值和。 (4)计算新的阈值,其中 (5)如果小于允许的误差,则结束,否则,转步骤(2)。利用迭代法求得最优阈值后,仍需进行一些人工调整才能将此阈值用于实验图像的分割,这是因为,这种最优阈值仍然属于全局阈值,它利用了图像中所有像素点的信息,但当光照不均匀时,图像中部分区域的灰度值可能差距较大,造成计算出的最优阈值分割效果不理想,此时,可设一人工经验因子进行校正。四 实验步骤及程序实验程序:I=imread(peppers.bmp);ZMax=max(max(I);ZMin=min(min(I);TK=(ZMax+ZMin)/2;bCal=1;iSize=size(I);while(bCal) iForeground=0; iBackground=0; ForegroundSum=0; BackgroundSum=0; for i=1:iSize(1) for j=1:iSize(2) tmp=I(i,j); if(tmp=TK) iForeground=iForeground+1; ForegroundSum=ForegroundSum+double(tmp); else iBackground=iBackground+1; BackgroundSum=BackgroundSum+double(tmp); end end end ZO=ForegroundSum/iForeground; ZB=BackgroundSum/iBackground; TKTmp=double(ZO+ZB)/2); if(TKTmp=TK) bCal=0; else TK=TKTmp; endenddisp(strcat(,num2str(TK);newI=im2bw(I,double(TK)/255);subplot(121),imshow(I)title()subplot(122),imshow(newI)title()五 实验结果与分析 图1-1迭代后的阈值:102.3649遥感:% 12.2 ()clcclear f1 = imread(Fig1125(a)(WashingtonDC_Band1_512).tif);f2 = imread(Fig1125(b)(WashingtonDC_Band2_512).tif);f3 = imread(Fig1125(c)(WashingtonDC_Band3_512).tif);f4 = imread(Fig1125(d)(WashingtonDC_Band4_512).tif); B1 = roipoly(f1);B2 = roipoly(f1);B3 = roipoly(f1);B = B1|B2|B3;imshow(B) stack = cat(3,f1,f2,f3,f4); X1,R1 = imstack2vectors(stack, B1);X2,R2 = imstack2vectors(stack, B2);X3,R3 = imstack2vectors(stack, B3); Y1 = X1(1:2:end,:);Y2 = X2(1:2:end,:);Y3 = X3(1:2:end,:); C1,m1 = covmatrix(Y1);C2,m2 = covmatrix(Y2);C3,m3 = covmatrix(Y3); CA = cat(3,C1,C2,C3);MA = cat(2,m1,m2,m3); dY1 = bayesgauss(Y1,CA,MA);dY2 = bayesgauss(Y2,CA,MA);dY3 = bayesgauss(Y3,CA,MA); IY1 = find(dY1 =1 );IY2 = find(dY2 =2 );IY3 = find(dY3 =3 ); %- QQ_training = zeros(3,5); for i = 1:3 QQ_training(i,4) = length(dYi); for j = 1:3 QQ_training(i,j) = length(find(dYi = j ); end QQ_training(i,5) = 100*(1 - length(IYi)/length(dYi);end % %- % Y1 = X1(2:2:end,:);% Y2 = X2(2:2:end,:);% Y3 = X3(2:2:end,:);% % dY1 = bayesgauss(Y1,CA,MA);% dY2 = bayesgauss(Y2,CA,MA);% dY3 = bayesgauss(Y3,CA,MA);% % IY1 = find(dY1 =1 );% IY2 = find(dY2 =2 );% IY3 = find(dY3 =3 );% % QQ_test = zeros(3,5);% % for i = 1:3% QQ_test(i,4) = length(dYi);% for j = 1:3% QQ_test(i,j) = length(find(dYi = j );% end% QQ_test(i,5) = 100*(1 - length(IYi)/length(dYi);% end www1 = R1(IY1,:);for i=1:length(www1) B(www1(i,1),www1(i,2) = 0;end www2 = R2(IY2,:);for i=1:length(www2) B(www2(i,1),www2(i,2) = 0;end www3 = R3(IY3,:);for i=1:length(www3) B(www3(i,1),www3(i,2) = 0;end imshow(B) 图1-2QQ_training = 68 0 0 68 100 0 150 0 150 100 0 0 128 128 100实验2 K均值聚类算法一、 实验目的 将模式识别方法与图像处理技术相结合,掌握利用K均值聚类算法进行图像分类的基本方法,通过实验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二、 实验仪器设备及软件HP D538、MATLAB、WIT三、 实验原理K均值聚类法分为如下几个步骤:一、 初始化聚类中心1、 根据具体问题,凭经验从样本集中选出C个比较合适的样本作为初始聚类中心。2、 用前C个样本作为初始聚类中心。3、 将全部样本随机地分成C类,计算每类的样本均值,将样本均值作为初始聚类中心。二、 初始聚类1、 按就近原则将样本归入各聚类中心所代表的类中。2、 取一样本,将其归入与其最近的聚类中心的那一类中,重新计算样本均值,更新聚类中心。然后取下一样本,重复操作,直至所有样本归入相应类中。三、 判断聚类是否合理采用误差平方和准则函数判断聚类是否合理,不合理则修改分类。循环进行判断、修改直至达到算法终止条件。四、 实验步骤及程序 clear;clc;tic;% A=imread(lena.bmp); A=imread(lena.bmp);figure,imshow(A),title();figure,imhist(A)A=double(A);for i=1:200 c1(1)=25; c2(1)=75; c3(1)=120; c4(1)=200;% r=abs(A-c1(i); g=abs(A-c2(i); b=abs(A-c3(i); y=abs(A-c4(i);% r_g=r-g; g_b=g-b; r_b=r-b; b_y=b-y; r_y=r-y; g_y=g-y;% n_r=find(r_g=0&r_b=0&r_y0&g_b=0&g_y0&r_b0&b_y0&g_y0&b_y0); i=i+1; c1(i)=sum(A(n_r)/length(n_r); c2(i)=sum(A(n_g)/length(n_g); c3(i)=sum(A(n_b)/length(n_b); c4(i)=sum(A(n_y)/length(n_y);% d1(i)=sqrt(abs(c1(i)-c1(i-1); d2(i)=sqrt(abs(c2(i)-c2(i-1); d3(i)=sqrt(abs(c3(i)-c3(i-1); d4(i)=sqrt(abs(c4(i)-c4(i-1); if d1(i)=0.001&d2(i)=0.001&d3(i)=0.001&d4(i)=0.001% R=c1(i); G=c2(i); B=c3(i); Y=c4(i); k=i; break; endendkRGBY%A=uint8(A);A(find(A(R+G)/2&A(G+B)/2&A(B+Y)/2)=255;%tocfigure,imshow(A),title();figure,imhist(A) 五、 实验结果与分析以MATLAB和WIT分别实现K均值图像聚类算法,写明聚类类别数、聚类中心、迭代次数、运行时间,附原始图像和分类结果图像,并做实验分析。(另起一页)图2-1 k =15R =61.2919G =106.2009B =145.2944Y =191.7226Elapsed time is 4.338524 seconds.实验3 神经网络模式识别一、 实验目的掌握利用感知器和BP网进行模式识别的基本方法,通过实验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二、 实验仪器设备及软件HP D538、MATLAB三、 实验原理设计线性可分实验线性分类器原理见教材。设计线性分类器对线性可分样本集进行分类,样本数目10个以上,训练及分类步骤齐全,记录分类器训练的迭代次数和训练时间。二、奇异样本对网络训练的影响奇异样本:该样本向量同其他样本向量比较起来特别大或特别小时,网络训练所花费的时间将很长。设计实验考察奇异样本对感知机训练的影响,比较有无奇异点时的训练时间及迭代次数,设计解决此问题的方案并实验验证。三、分类线性不可分样本利用线性分类器对线性不可分样本进行分类,考察训练时间及迭代次数。利用BP网对该样本集进行分类,考察训练时间及迭代次数并作对比。四、 实验步骤及程序感知器实验:1、设计线性可分实验,要求训练样本10个以上 2、奇异样本对网络训练的影响 3、以线性不可分样本集训练分类器BP网实验:利用BP网对上述线性不可分样本集进行分类五、 实验结果与分析写明迭代次数、训练时间,附分类界面效果图,并讨论奇异样本对分类器训练的影响感知器:close all;clear;clc;tic;%PP=-5 -7 -4 -1 0 -5 4 2 -4 -2 1 4 4 3 1 -2;0 -5 4 2 -4 1 4 1 -1 -3 -1 7 -2 -3 5 -5;%TT=1 0 1 1 0 1 1 0 1 0 0 1 0 0 1 0;figure,plotpv(P,T);%net=newp(minmax(P),1);%linehandle=plotpc(net.IW1,net.b1);E=1;n=0;%while(sse(E) net,y,E=adapt(net,P,T); n=n+1; perf(n)=sse(E); linehandle=plotpc(net.IW1,net.b1,linehandle);drawnow;endntoc%figure,plot(perf);%1/线形可分:close all;clear;clc;tic;%PP=-5 -7 -4 -1 0 -5 4 2 -4 -2 1 4 4 3 1 -2;0 -5 4 2 -4 1 4 1 -1 -3 -1 7 -2 -3 5 -5;%TT=1 0 1 1 0 1 1 0 1 0 0 1 0 0 1 0;figure,plotpv(P,T);%net=newp(minmax(P),1);%linehandle=plotpc(net.IW1,net.b1);E=1;n=0;%while(sse(E) net,y,E=adapt(net,P,T); n=n+1; perf(n)=sse(E); linehandle=plotpc(net.IW1,net.b1,linehandle);drawnow;endntoc%figure,plot(perf);% 迭代次数:n =3 运行时间:Elapsed time is 0.903571 seconds.奇异样本:close all;clear;clc;tic;%PP=-5 -7 -4 -1 0 -5 4 2 -4 -2 1 4 4 3 1 -2;10 -5 4 2 -4 11 4 1 -1 -3 -11 7 -2 -31 5 -5;%TT=1 0 1 1 0 1 1 0 1 0 0 1 0 0 1 0;figure,plotpv(P,T);%net=newp(minmax(P),1);%linehandle=plotpc(net.IW1,net.b1);E=1;n=0;%while(sse(E) net,y,E=adapt(net,P,T); n=n+1; perf(n)=sse(E); linehandle=plotpc(net.IW1,net.b1,linehandle);drawnow;endntoc%figure,plot(perf);%迭代次数:n =8 运行时间:Elapsed time is 2.064337 seconds.3/线形不可分close all;clear;clc;tic;%PP=-5 -7 -4 -1 0 -5 4 2 -4 -2 1 4 4 3 1 -2;0 -2 4 2 -4 1 4 1 -1 -3 -1 7 -2 -3 5 -5;%TT=1 0 1 1 0 1 1 0 1 0 0 1 0 0 1 0;figure,plotpv(P,T);%net=newp(minmax(P),1);%linehandle=plotpc(net.IW1,net.b1);E=1;n=0;%while(sse(E) net,y,E=adapt(net,P,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安徽芜湖凤鸣控股集团及其子公司选调1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国家电投集团国家核电招聘27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四川南充临江东方发展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招聘15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中国铁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25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地铁安全教育培训资料课件
- 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课件
- 固定可摘义齿课件
- 地磅安全记录培训课件
- 固体废物管理规划课件
- 回族安全培训班课件
- 异博定治疗方案
- GB/T 5008.2-2023起动用铅酸蓄电池第2部分:产品品种规格和端子尺寸、标记
- Unit3+Understanding+ideas+The+New+Age+of+Invention外研版(2019)高中英语必修第三册
- 锻造操作机安全检查表模版
- 钢结构深化设计工作流程
- 落地式钢管脚手架验收记录表
- GA 1814.2-2023铁路系统反恐怖防范要求第2部分:旅客列车
- 个人养老保险重复缴费退费申请表
-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车间除尘系统设计说明书1
- JJF 1059.2-2012用蒙特卡洛法评定测量不确定度
- GA/T 1788.3-2021公安视频图像信息系统安全技术要求第3部分:安全交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