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讲人口的数量变化和合理容量.ppt_第1页
第16讲人口的数量变化和合理容量.ppt_第2页
第16讲人口的数量变化和合理容量.ppt_第3页
第16讲人口的数量变化和合理容量.ppt_第4页
第16讲人口的数量变化和合理容量.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6讲人口的数量变化和合理容量,考能联动提升,考向真题探究,考题优化演练,第16讲人口的数量变化和合理容量,考基自主落实,考基自主落实,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总体趋势:不断_。2决定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3时间差异,增长,不平衡,缓慢,很快,释疑解惑,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1构成指标: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2类型、特征及转变,传统型,现代型,高低高,低低低,原始型,现代型,传统型,现代型,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释疑解惑,三、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1环境承载力(1)实质:环境能_。(2)衡量指标:_。2环境人口容量(1)制约因素:_、科技发展水平以及_等。(2)估计:介于乐观者和悲观者之间的学者认为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在_左右。,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人口数量,资源,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100亿,3人口合理容量(1)实质:一个国家或地区_。(2)保持措施世界:发展中国家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_之内;建立_。地区:尊重_的客观规律,_制定本区域持续发展战略。,最适宜的人口数量,合理的规模,公平的秩序,人地协调发展,因地制宜,释疑解惑我国谋求人口合理容量的重要措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发展科技,提高资源利用率,使人口与资源、环境相协调。,考能联动提升,因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导致世界人口增长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特点,分析解读时通常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1空间差异的分析内容及思路,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差异分析,迷点指津:人口数量的多或少,增长速度的快与慢,并不一定会出现人口问题。事实上,只有人口发展与经济发展、资源、环境不相协调时才会出现人口问题。人口问题的范畴很广,除人口数量、人口增长速度的不协调外,还有人口年龄结构失调、人口性别结构失调等都属于比较严重的人口问题。,方法突破分析人口增长快慢原因的思路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最根本的是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都能促进人口的增长正说明了这个问题,因此分析原因的思路如下:,可见,社会经济、技术、政策(人口)等因素是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针对训练1下图表示两类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人口年龄构成,读后回答下列问题。,(1)从经济发展水平看,A国属于_国家,B国属于_国家。A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属于_,B国家属于_。(2)从人口的年龄构成看,A国所反映的人口问题是_;B国所反映的人口问题是_。(3)分析上述人口问题对两国的人口增长及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完成下表内容。,(4)针对以上人口问题,两国应采取的人口政策是:A国:_;B国:_。解析:本题通过人口年龄构成图来考查人口增长、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解题时先要读出A、B两国三个年龄段人口的比重,然后再分析所属的国家类型、人口增长模式及存在的问题。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年龄结构过于年轻化都会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应当采取相应的人口政策。,答案:(1)发达发展中现代型传统型(2)人口老龄化严重少年儿童比重过大(3),(4)鼓励生育,接纳移民实行计划生育,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不同国家和地区在不同时期的人口增长模式不尽相同,都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征,具体可用以下方法判断。1从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数值特征判断(1)原始型:出生率、死亡率均在4%左右,自然增长率在1%以下。(2)传统型:出生率一般在3%左右,死亡率在1%以上,自然增长率在2%左右。(3)现代型:出生率、死亡率一般都在l%左右,自然增长率在1%左右。,在坐标图中三种类型的分布如下图所示:,2由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的特征区分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能生动、形象地表明人口增长类型,具体如下表所示:,针对训练2读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折线(图甲)及其亚洲某国人口金字塔示意(图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目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是_,对应图甲阶段中的_。(2)若图甲中折线为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则该国人口数量最多时对应的是M、N、P、Q中的_。(3)图乙所示国家人口变化趋势的一个突出特征是()A年轻劳动力过剩B老龄化趋势显著C自然增长率上升D人口出生率较高,(4)图乙显示,该国人口平均寿命状况是()A平均寿命延长,女性长于男性B平均寿命延长,男性长于女性C平均寿命缩短,女性长于男性D平均寿命缩短,男性长于女性(5)图乙中的国家自1980年至2025年人口增长阶段处于图甲中的()A阶段B阶段C阶段向转变D阶段向转变,解析:本题以人口自然增长率折线图和人口金字塔图切入,考查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和分布问题。第(1)题,目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为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表现为人口增长率先增长后下降,对应图中阶段。第(2)题,只要人口自然增长率不为零,人口数量就一直增加,到人口自然增长率为零时,人口数量达到最多。第(5)题,该国从1980年到2025后,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对应阶段。答案:(1)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2)N(3)B(4)A(5)B,1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2.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特别提醒:在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三个主要因素中,资源是最主要的因素,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都通过影响资源供应能力来影响环境人口容量。如下图所示:,针对训练3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读“环境负担”公式和我国人口与耕地变化图,完成(1)(2)题。,(1)图中最能反映我国近50年来人口与耕地的环境负担在加重的是()A耕地面积在减少B总人口数在增加C人均耕地在减少D耕地环境没有出现负担(2)从“环境负担”公式中可以看出,创造财富的技术水平的提高能减轻环境负担,下列措施能因此减轻人口与耕地环境负担的是()A开发湿地、滩涂等易耕土地,扩大耕地面积B调整农业生产结构C推广良种,提高亩产D提高粮食进口量,缓解我国人口对土地的压力,解析:本题组借助我国人口与耕地变化图考查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及谋求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等知识。解答可在充分理解“环境负担”公式的基础上,仔细分析图中三个变量的时间变化趋势,不难看出人均耕地减少,使人口与耕地的环境负担加重。通过公式中的加减号可知创造财富技术水平的提高能减轻环境负担,四个选项中,推广良种,提高亩产是农业生产技术的革新,可一定程度缓解耕地面积减少带来的压力。答案:(1)C(2)C,考向真题探究,(2010年高考课标全国卷)下图曲线为某国2000年不同年龄人口数量与0到1岁人口数量的比值连线。1865周岁人口为劳动力人口,其余为劳动力人口负担的人口。假定只考虑该国人口的自然增长,且该国从2001年起控制人口增长,使每年新生人口都为2000年新生人口的80%。据此完成(1)(2)题。,(1)该国劳动力人口负担最轻、最重的年份分别是()A2019年,2066年B2066年,2019年C2001年,2019年D2001年,2066年(2)出生人口的减少将最先影响该国劳动力人口的()A数量B职业构成C性别构成D年龄构成,【思路点拨】本组题以坐标图为载体,考查某国的人口问题。第(1)题,如果控制人口增长,则2000年后新生儿人口数量减少,在18年以后劳动力数量到达顶峰,劳动力人口负担最轻,之后由于劳动力供给减少,负担变重。当2000年出生的人口成为被负担人口时,即2066年负担最重,此后由于2000年后出生人口减少,被负担人口减少,劳动力负担开始减轻。第(2)题,出生人口减少不会立刻对人口数量、性别构成及年龄构成形成影响,但是由于新生儿减少,包括教育等职业受影响,职业构成发生变化。,【标准答案】(1)A(2)B【失分溯源】(1)不会分析统计图,从图中看出018岁人口比值最大,说明人数多。从2001年再过18年原来最多人口数成为劳动人口负担最轻;从2001年再过65年成为老年人口,负担最重。(2)不注意审题丢分。第(2)题要抓住“最先”、“劳动力”,此题就较容易解答。,【得分技巧】人口增长与变动的统计图表的判断在近几年高考试题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在判断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1)抓住主线要素,综合分析认识地理规律;(2)对地理统计数据进行定性、定量分析;(3)注意对统计资料中地理事物进行横向类比分析;(4)从多角度综合分析某国家或某地区人口变动或人口增长的变化对该国或该地区诸多方面的影响,以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2010年高考重庆文综卷)下图是某地区人口数量变化图。读下图,回答(1)(2)题。,(1)该地区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A人口素质低B人口老龄化C就业压力大D人口增长快(2)与俄罗斯相比,属于图示人口再生产类型的亚洲某国家,突出的资源环境问题是()A大气污染B能源短缺C水土流失D淡水匮乏,【思路点拨】第(1)题,根据图示信息,2010年该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约为25%,说明已出现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第(2)题,图示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出生率低、自然增长率低的现代型,在亚洲属于这种类型的国家是日本,其突出的资源环境问题是能源和矿产资源缺乏。【标准答案】(1)B(2)B,【失分溯源】失分原因是:直接从图中看2010年比1980年增加了,错误的认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